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很简单,夺取巴库就意味着苏联工业能力下降,而假以时日等德国恢复了外高加索的炼油厂以及兵工厂后,德国对东线的运输压力就会成级数增加……此消彼长之下,苏联与德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但秦川却知道这几乎不可能。
  因为,德军不会在如此巨大的胜利面前停住前进的脚步,希特勒也不会,尤其是在他们还有进攻能量的时候……停止进攻就意味着错失良机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这是人类的本性。
  所以秦川就出现在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三十公里的位置……第2装甲师已经前出到这里,第一步兵团随后就在隆美尔的命令下跟进。
  第2装甲师师长斯特莱克少将在看到斯莱因上校和秦川向他报道时,就抬头说道:“我总算是等到你们了,我已经受够了那些罗马尼亚人了!”
  后来秦川才知道,因为第一步兵团被调往高加索地区作战,所以第2装甲师就缺乏为坦克提供掩护的步兵。斯特莱克将军一直想从其它部队中调一支德国士兵来补上这个空缺,但无奈的是德国部队都有自己的建制和自己的任务,任何一个将军都不愿意使自己的部队少一点。
  无奈之下,第2装甲师只能临时征调罗马尼亚第20步兵师担任这个任务……第四装甲集团军里配属了大量的罗马尼亚士兵,总共三个军里有一个军另一个师是罗马尼亚人,他们主要是担任后勤补给以及类似清障、修路这样的工作。
  与这样的军队实施步坦协同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斯特莱克的话说,就是:“我们在战场上更担心的是自己人而不是敌人,因为他们总是在我们要前进时挡在坦克的履带前。相反,需要他们前进时却发现他们全都躲在坦克后面!”
  抱怨完后,他又热情的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握着手,说道:“欢迎你们回来,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拜托,将军!”斯莱因上校说:“我们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30公里了,这难道不是好消息?”
  “你认为这是好消息么?”斯特莱克将军说:“上校,如果你认为敌人会这么轻易的让我们开进斯大林格勒,那你就错了!”
  斯特莱克将军说的没错,随着德军步步进逼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防卫也跟着越来越严密。
  当然,这也有一部份是斯大林在此之前亲自到斯大林格勒组织工作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并建立了“惩戒营”、“阻截队”的原因。
  “看看这个!”斯特莱克将军让开了一点位置使两人能更好的看到他面前的地图:“左边是顿河,右边是伏尔加河,它们在我们面前形成了一条通道,横截面只有一百多公里,苏联人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布下了两个集团军。不过这都不算什么,问题在我们只能沿着公路、铁路前进……苏联人已经在前头等着我们了,明白吗?”
  秦川明白斯特莱克这话的意思,这其实也是装甲部队的弱点,它们严重依赖交通。
  如果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地区的话,那里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这样的地形显然更适合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但是越往北接近斯大林格勒,山地、湖泊、河流交错纵横,这对装甲集团军来说简直就是恶梦。
  事实也的确如此,第四集 团军推进到这里只能采取守势与对面的苏军僵持。 
  “左翼是我们的步兵,右翼是我们的装甲部队!”斯特莱克将军说:“挡在我们面前的是苏联第4集 团军,他们一共有十二个师十五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一个坦克军!” 
  “他们的坦克还有多少?”斯莱因上校问了声。
  “具体数量不清楚!”斯特莱克将军回答:“不过这并不是很大问题,我们拥有制空权,我们在发现他们的坦克后就可以用战机先将其摧毁,问题在于苏联人拥有一个接着一个狭窄的关卡,他们将大炮对准坦克的必经之路,我们只要有一辆坦克被摧毁,就有可能会挡住自己前进的道路!”
  坦克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作战就是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集团军了!”斯特莱克将军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道:“卡拉奇,保卢斯将军打算从这里发起突袭……”
  “那就必须强渡顿河!”斯莱因上校有些吃惊。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我们的进攻吸引了苏联人的兵力和注意力,一旦成功就会使苏联人的防线全线崩溃,虽然这么做很危险!”
  斯特莱克将军说的没错,因为历史上这场战斗的确是德军取得了胜利……保卢斯带领着第六集 团军成功的渡过顿河战领了卡拉奇,但这却是在付出巨大伤亡、消耗了大量补给的情况下完成的,以至于第集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无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 
  “我们为什么不调换下步兵与装甲部队的进攻位置?”看着地图的秦川问了声。
  “什么意思?”斯特莱克将军问。
  “我的意思是说……”秦川指着地图说道:“苏联人以为我们的坦克只会沿着铁路和公路前进。所以,他们会把大量的装甲部队以及反坦克部队放在右翼,而左翼则只部署轻步兵,如果我们用装甲部队进攻其左翼的话……”
  “可是,我们怎么进攻?”斯特莱克将军说道:“那里到处都是泥泞的路面,坦克根本无法通过!”
  斯莱因上校看了秦川一眼,他已经明白秦川在想着什么了。


第六百三十八章 铺路坦克
  答案很简单,就是德军在进攻刻赤港时使用过的铺路坦克。
  斯特莱克将军在第一时间就把秦川的想法报告了隆美尔,隆美尔在接到电报时不由兴奋得大叫起来。
  “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想到办法的!”隆美尔得意洋洋的拿着电报朝霍特扬了扬,说道:“他是我的兵,他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他到这不过一天!”霍特有些将信将疑。
  但接过了电报看了一会儿后,就缓缓点头说道:“是的,我们怎么把铺路坦克给忘了,却只想着要渡过顿河……愚蠢至极!”
  说话说得对,如果正面陆地上能突破敌人防线的话,谁又会愿意从侧面强渡顿河?
  于是任务很快就分配了下去:改装铺路坦克。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回的铺路坦克就不会这么简陋了。
  在刻赤半岛时是因为条件简陋时间匆促,而且一个集团军位于刻赤半岛能利用的资源也十分有限。
  这一回就不同了,这一次剑指斯大林格勒那是整个南方集团军的问题,霍特向冯。博克元帅一汇报,马上就集合了整个南方集团军所有的能量进行改装。
  另一方面,则是这次进攻战苏联一方根本就没想到会败得这么惨、这么快……事实上,苏联原本还是占优势的一方,也就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他们集结了更多的兵力和更多的资源,于是想当然的就以为已经到了反攻的时候。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许多工厂和物资根本就来不及撤走……这与莫斯科保卫战不同,莫斯科保卫战时,苏军是有计划的撤退,一边撤退一边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于是德军虽然沿途占领大片的土地但能得到的就只是一些废墟。
  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完全相反了,甚至苏军为了能够为前线进攻的部队提供充足的补给还有意思的将部份工业和物资前移。
  于是德军所获颇丰,外高加索的工厂和油田就不用说了,顿河下游的平原一带也缴获了许多食品厂、钢铁厂等等。
  钢铁厂第一时间就被利用起来。
  隆美尔亲自负责这个项目,他甚至还紧急联系了曼施泰因从第集团军调来了那些在刻赤半岛制作过铺路坦克的技术人员……这种做法当然是正确的,因为改装过,所以很清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或是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比如这回技术人员就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改进,将铺路设备前置也就是放在坦克的前方,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简化铺路设备的运输空间从而减少故障。
  原理不变,有所改变的就是将刻赤港用的原木变成了钢板。
  与原木相比钢板有更多的好处,比如原木不够坚固容易断裂、体积庞大铺路困难,大小不一制作麻烦等等。
  钢板制作起来就简单了,钢铁厂流水线上要多少宽度、长度只需要告诉工人,没过多久成批的规模完全一致的钢板就一车车的出来了。
  当然,因为担心泥泞潮湿会打滑的问题,这些钢板上都印有能增大磨擦力的条绞。
  之后再将这些钢板用钢丝一块块的串在一起,加上一个外置滚动轴输送也就完成了。
  两天后,二十辆由“三号”坦克改装的铺路坦克就运到了第2装甲师的手里……这是什么情况就不用说了,主攻任务肯定是落在了第2装甲师手里。
  当天傍晚,第2装甲师的防区就与第24装甲师换防。。。
  这是很正常的,第四装甲集团军总共有三个装甲师,他们总是让一个装甲师在二线休整,然后隔几天时间就与前线的装甲师替换,这样可以轮番休息以保持战斗力和士气。
  所以,苏军方向就算看到这情况也不会怀疑什么,就算会怀疑也以为德国人是准备再次用装甲部队沿原路线进攻……通常新换上一支部队后都会组织一次小规模的进攻。
  这一点他们猜对了,德军的确要进攻,只不过主攻方向不再是右翼。
  第2装甲师从前线下来就撤到了防线三公里后的一个村庄。
  这个不知名的村庄的苏联百姓已经被苏联人全部迁往斯大林格勒了……苏联需要大量的人员在斯大林格勒周围构筑防御工事,所以他们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劳动力。
  第2装甲师就在这里进行了必要的休整,坦克加满油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坦克乘员下发水和食物后就受命抓紧时间休息。
  后勤处得到了一个装备清单,那是这场战斗所需要的弹药,他们要按照清单到三十七公里外的齐姆良斯卡亚将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并一批批的送往前线。
  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之前分配给第2装甲师的罗马尼亚第20步兵师来完成……这个任务虽然不轻松,因为德军刚占领的地域到处都是苏军的散兵,他们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偷袭德军的后勤补给部队,但用一个步兵师尽管是战斗力低下的罗马尼亚步兵师来完成,还是绰绰有余。
  “进攻时间定在凌晨五点!”斯特莱克将军在会议室里对军官们说道:“我们沿着顿河往前推进,第297步兵师和第37步兵师会紧跟其后为我们提供掩护。一旦进攻开始,我们就不能停下,一路占领顿河沿岸的港口,卡拉奇,韦尔佳奇,然后往右突进到叶尔佐夫卡地域,直到看到伏尔加河,明白吗?”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与会的所有军官都目瞪口呆,要知道突进到韦尔佳奇就有一百公里,然后从左往右突进到伏尔加河又有一百公里……全程两百公里的路程,而且全是敌后,任何一点出了问题比如后续步兵没能跟上,都会使第2装甲师被包围。
  “我们怎么保障自己的补给线?”第五装甲团团长奥尔布里奇上校问。
  “我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斯特莱克将军回答:“因为……一旦我们沿着顿河占领了港口,那么保卢斯将军的第集团军就可以轻松渡过顿河与我们会师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战略欺骗
  半夜十一点,第2装甲师的士兵们就被一个接一个的叫醒……本来应该是要用哨子的,但第2装甲师的这次行动尽量保持低调,尽管坦克发动机的声音无法掩饰。
  经过二十分钟的准备后,装甲师的坦克部队就在前头工兵荧光灯的指引下出发了。
  部队在黑暗中先是往西向行驶,然后再往北,经过了五小时的行军,在凌晨四点到达了预定区域也就是第297步兵师的防区。
  这里,第297步兵师已事先为第2装甲师的到来做了些准备,比如铺设了一条坦克可以通行的路直达他们的阵地……坦克通行的公路与汽车通行的路在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坦克要比汽车重几倍决定的。
  当然,准备工作还不只这些,德军在此之前还对苏军做了些战略欺骗。
  首先是对苏军正面防线展开的炮击和进攻。
  主攻方向当然是右翼的两个装甲师。
  在苏军紧张的做出反应时,位于侧翼顿河防线一带突然就炮声大作,甚至还有许多战机借着照明弹对卡拉奇港实施轰炸。
  苏第2集 团军洛帕京中将见这形势不由大吃一惊,因为他一度怀疑德国人会从侧翼也就是顿河强渡,因为他已经侦察到了德军第集团军主力正在顿河对岸集结。 
  “南面的进攻是敌人的战略欺骗!”洛帕京中将第一时间就做出这样的判断:“他们在顿河方向的进攻才是真的!”
  “洛帕京同志!”政委舒米耶茨看了看时间,对此表示怀疑:“现在是凌晨四点,还有一小时时间就天亮了,德国人在这时候发起强渡作战似乎并不合适!”
  舒米耶茨说的没错,渡河作战最适合的应该是在夜里,如果是在白天的话,德军用于渡河的船只会在宽阔的河面上一览无疑。另一方面,则是德军士兵的素质普遍较高,他们会通过武装泅渡等战术事先混过一些小部队渗透进德军的岸防部队,素质较差的苏军在这种战术下就很容易出现混乱使德军有隙可乘。
  苏军在顿河下游的渡河战斗中已经吃过亏。
  “他们或许认为能在一小时内就能成功渡河!”洛帕京回答:“我们不能有任何疏忽,德国人一向都会出人意料!”
  这一点洛帕京倒是说对了,德军的战术千变万化,与之相比苏军的战术就显得呆板、单一。
  只不过洛帕京没想到的是,他再一次被德军这种“千变万化”的战术给欺骗了。
  洛帕京在第一时间就把原本部署在南面防线的坦克第9旅调往卡拉奇方向……这是苏军在顿河河岸唯一能挡住德军第2装甲师的部队。
  凌晨4点45分,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
  日出时间是计算好的,这也是德军将进攻时间定在凌晨五点的原因。
  对于德军来说,他们拥有制空权,如果在左翼以装甲部队的优势进攻敌人的防线的话,那么也更适合在白天。
  另一方面,又不能让苏军发现德军有大量的装甲部队转移到了左翼而使他们有所准备。
  于是,最适合的进攻时间就是在黎明天色放亮这一刻。
  随着突突几声,几颗红色的信号弹就冉冉升上天空,霎时就炮声大作,十余架轰炸机和侦察机也越过第2装甲带着啸声飞向苏军方向……轰炸机是用于轰炸苏军有可能存在的炮兵或是坦克,侦察机一方面是为炮兵较正弹道另一方面也是侦察苏军的防御情况并向德军汇报成为德指挥官掌控战局的依据。
  这就是拥有制空权的好处,它总是能在战场上了解更多的情况使陆军做好应对准备或是先一步打击重点目标,它们就像陆军战斗力的倍增器,而失去制空权的苏军就难免有些像无头苍蝇搞不清状况。这也是苏军在战场上总是被兵力更少的德军击败的原因之一。
  炮击进行了十分钟……德军不能进行太长时间的轰炸,因为正如之前所说的,德军从一开始在补给和兵员补充的速度上说不如苏军,这是由德军的后勤补给线长且苏联铁路、公路状况差等原因绝定,所以德军总是需要仔细打算好自己的每一点弹药。
  比如现在,德军就要考虑到不远的将来对斯大林格勒展开的进攻。
  斯特莱克将军一挥手,德军坦克乘员就接二连三的启动了坦克,然后一辆辆坦克就从隐蔽的树林中开了出来,偶尔还将几棵小腿粗的白桦树撞倒,发出刺耳的咯嚓声,披在坦克上的伪装网也被士兵们用最快的速度扯掉。
  对面的苏军看到这一幕就懵了。
  一名大尉在接到报告后从指挥部里钻了出来,趴在战壕前用望远镜朝对面望了望,然后赶忙对身边的通讯员说道:“马上接指挥部!”
  “是,大尉同志!”
  指挥部接通后,大尉就在炮声中用吼叫的音量向苏第35步兵师师长汇报:“格罗托夫同志,我是一团,敌人大批坦克朝我防线进攻,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注:团长一般由少校担任,但在军官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军衔会逐渐降低,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惨烈时甚至发生士兵能生存几天就升任营长的情况)
  “坦克?”格罗托夫少将疑惑的问:“你们防线怎么会出现敌人坦克?它们怎么过来?难道德国人已经把路修到你们防线前了吗?”
  大尉这时才意识到自己阵地前的泥泞的确不适合坦克冲锋,于是带着疑惑的他抓着话筒缓缓将脑袋伸出去查看。
  看到的一幕使大尉大吃一惊:“格罗托夫同志,他们有一种坦克,一边前进一边往地上铺设钢板,距离我们防线只有八百多米了!”
  格罗托夫闻言不由张了嘴巴,他听说过德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