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农药和化肥,就是由石油的许多成份提取、合成而来。
  无疑,有了农药,在未来的蝗灾之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化肥,不言自明,可以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对于对抗小冰河时期,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
  一想到这两点,崇祯的心里就是一阵激动!
  毕竟,在古代,亩产两三百斤,就已经是高产,就已经丰收之年,而有力农药和化肥,亩产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千斤。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某一天,即便是大灾之年,大明也不用为粮食而担忧,就算不从国外购买粮食,比如南洋等地,也可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是。。。皇上,微臣遵旨。。。。”
  很显然,茅元仪迟疑了一下,但更多的还是不解,不知道皇上为何对猛火油情有独钟,这么上心,非要将其研究一个通彻?
  毕竟,相对火药而言,猛火油还是属于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研究资料可言,只是知道,它一旦被点燃,遇水不灭,由其延伸而出的武器,也就是猛火油柜而已。
  崇祯当然看不出茅元仪心中所想,看到他一脸犹疑的模样,说话略显吞吞吐吐,本能地问道:“茅元仪,怎么了?有什么不对的吗?”
  “没没,没有皇上。。。。”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个精明的商人

  茅元仪略有尴尬,紧张地回了一句之后,似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然,转而又说道:“对了,皇上,巩驸马让微臣转告一下您,收购的那数万辣椒,将其一部分研磨成粉,参入火药之中,制成炮弹,剩下的辣椒还有许多,不知道余下的辣椒该如何处理?”
  “呵呵。。。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原来是那些辣椒啊~!”
  崇祯神秘的一笑,心情不错的回了一句,进而颇为意味深长的说道:“朕收购那么的辣椒,不仅仅是为了将其参入火药之中,增加炮弹的威力,最主要的是,朕还有其他的用处。”
  “那。。。那。。。皇上,微臣该如何回复。。。。”
  茅元仪还未说完,就被崇祯极为干脆的给打断了。
  “告诉巩驸马,他只要看好那些辣椒,不要让它们发霉受潮,其他的就不用多管了,朕自有大用,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的买卖?”
  喃喃自语一般的说话之时,似有追忆一般,崇祯抬头看向了天空,若有所思地呢喃道:“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想必这些辣椒,又能给朕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山西,大同府。。。。
  作为大明与察哈尔右翼的蒙古诸部落的三大贡市,得胜口、新平和守口,这一天却是格外的热闹,就好像没有不久之间的那场大战,察哈尔的林丹汗与土默川等蒙古部落的交锋。
  咚咚咚。。。。
  随着一阵沉闷而悠长的鸣鼓之声,位于大同镇北约四十五公里的得胜口,此刻,热闹的氛围瞬间被推到了顶峰,达到了极点,集市之上,商贾云集,络绎不绝。
  尤其是在街道两侧的那些叫卖蒙古人,除了一身的羊皮坎肩的穿着有一些另类,其他的都与汉人无异,口音更是如此,虽不是那种官方语言,但操着一口的山西口音,极为的纯正,熟络的吆喝之间,他们更像是身着蒙古服的汉人。
  “今年的牛羊又肥又壮,肉质绝对鲜美,价格便宜喽,买得越多,价格还可以商量!”
  “看呐~看呐~都是最为膘肥壮硕的良驹,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来年可就没有这么好的马喽,就算有,价钱也会比今年的贵上几成。”
  “上好的牛羊马,如果使用大明宝钞结算,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到两成!”
  。。。。。。
  相比于街上的热闹非常,一些简陋的酒楼包厢里,三个精明的商人却是在暗自嘀咕,满脸的不解之色。
  “范兄,你看朝廷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就一反常规,在这个秋天与蒙古人进行边贸,开放贡市了呢?这实在是有一些反常啊,其中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王兄,范某也着实不清楚,这贡市开放的也太突然了,但是,也不像是有问题的样子,告示上不是有提嘛,从此以后,这贡市分为春秋两季,定为惯例,看来朝廷是想加深与土默特等部落的关系。”
  “那就奇怪了,以往之时,朝廷对着游牧民族最为防范,巴不得将所有的贡市关闭。”
  第三个贼眉鼠眼的商人说完这番话之后,脸上的疑惑之色骤然消失,化为了那种属于商人逐利的精明,转而说道:“算了,不管有没有什么问题,但蒙古人的那些皮革却是真的,着实便宜,值得多购买一些,就是贡市开放的太过突然,带来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少了一些,换不了多少货物。”
  闻听此言,王姓商人和范姓商人同时望了过来,面露惊异之色,几乎是同时开口,相继问道:“田兄,难不成,你没有兑换大明宝钞?”
  然而,田姓商人并未立即回答,反应很是怪异,先是点头,后是摇头,如此一番过后,这才沉声回道:“范兄,王兄,咱们都是自己人,同是为那人效力,实不相瞒,田某一点都不放心所那个谓的‘大明宝钞’,哪有真金白银或者货物来得实在,让人放心?”
  “虽然兑换了一些大明宝钞,却不过是一些小面额的纸币,或是数文、数十文、几百文不等,也有几两、几十两的面额,总数不超过五千两的大明宝钞。”
  说到这里,看到两人那面脸的不解之色,就像询问什么,田姓商人微微一笑,很是识趣的解释道:“之所以如此,田某就是为了平衡一些细微的价差,尤其是货物交易差异之处,若是没有这样小面额的大明宝钞补充,作为小额的结算,单纯地以物易物,实在太吃亏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闻听此言,作为同是商人的两人,顿时露出恍然之色,范姓商人更是说道:“如此一来,有了这些小面额的大明宝钞,就解决了与蒙古人的交易问题,由于以物易物所带来的结余小数货款,完全可以用这些小面额大明宝钞进行结算。”
  另一个王姓商人紧跟着附和道:“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不知道朝廷使用了什么方法,居然让那些蒙古人接受了大明宝钞,可以作为货物之间买卖的结算。”
  “而且,这样做的话,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回应了朝廷的政策,兑换一些大明宝钞,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大明宝钞所带来的的风险。”
  “两位仁兄说得正是!”
  田姓商人赞叹了一句,一脸笑眯眯的样子,显得很是老谋深算,颇有城府,进而补充道:“使用大明宝钞的好处虽然多多,但有着历史的教训,不可不防,谁知道大明宝钞能够流通多久?”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在这贡市之上,验证一下,看一看行情,大明宝钞是否真得能够自由兑换成现银?至于能否用于缴纳赋税,先看看以后的情况再讲。如果朝廷突然废止了大明宝钞,对于那些蒙古人,朝廷或许会兑现承诺,咱们这些商人可就难讲了,可就赔大发了。”
  “田兄说得是。。。。田兄说得有理。。。。”
  这个时候,在大同城的山西行都司衙门,英国公张维贤与锦衣卫指挥使洛养性相对而站,书房里只有两人。
  “洛将军,本国公需要你一个解释,为何阻止军方的行动,截获那批器械与粮食,捉拿那三个通敌的奸商范永斗、王登库和田生兰。”
  看到张维贤如此模样,愤怒不止,一副没有说服的理由,他还会一意孤行,洛养性心中无奈的同时,只能暗暗摇头,流露出苦涩之意,不得不解释其中的理由。


第二百一十八章 鲜为人知的秘密通道

  “英国公,之所以如此,乃是圣意裁决,末将也是奉旨行事。”
  “洛将军,你觉得这样说,有说服力吗?我英国公会这么轻易地相信吗?”
  听到张维贤的连连反问,面对这样的步步紧逼,洛养性想起了崇祯的交代,万般无奈之时,可以告诉英国公张维贤实情,但也仅限于两人。
  “英国公,实不相瞒,关于范永斗、王登库和田生兰通敌,勾结建奴,贩卖军械粮食等物质,还有泄露关内消息,皇上早已知晓,并且掌握着确凿的证据。”
  “那为何迟迟还未见。。。。?”出于好奇,张维贤忍不住地问了一句。
  “英国公,皇上之所以迟迟没有处理这几个通敌卖国的奸商,还让末将阻止您的行动,原因很简单,皇上分析,范永斗这些奸商长期与黄猪皮勾结,倒卖消息和军械粮食等,而未被发现,不仅仅是他们买通了一些哨卡的兵士,主要还在于,他们一定有着某个秘密行径,可以畅通无碍的将东西送到辽东,并将鹿茸、人参等药草运到关内,而不被发现,其中肯定存在着那么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通道。。。。。。”
  渐渐地,张维贤脸上的神采越来越炽盛,眸子里光芒闪烁,心中已经有了某种猜测,但还是试探性的问道:“洛将军,你的意思是,皇上想要摸清这么一个通道,以便将来的行动,好奇袭建奴的老巢,就像汉朝时的霍去病,长途奔袭匈奴的老巢,搞得敌人后方大乱?”
  洛养性微微一笑,并未回答,但他的神情举止,颔首以待,轻轻点头,却胜过任何言语的回应,默认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早在京城之时,天启年间,作为英国公的张维贤,就有过耳闻,有人勾结建奴,向努尔哈赤倒卖军械、粮食等战争物资,对建奴严格管控的东西。
  试想一下,即便是贡市的大批茶马交易,也是禁止使用铜板等物作为货币,足可见朝廷对铜铁流向北方游牧民族,管控的有多么的严厉,更不用说兵器这样的东西,军队是禁止之中的禁止存在。
  一经发现,不仅是掉脑袋那么简单,那将是有着满门、全族被抄斩的风险。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做着这样的事情。
  不仅如此,还有传说,那些人不仅向建奴倒卖粮食、兵器等重要的物质,还在贩卖关内的消息,朝廷的对敌之策,如此才会使得建奴频频占据先机,知道朝廷的意图。
  就比如萨尔浒之战,之所以打败,就有汉奸勾结建奴的因素。
  否则,就算努尔哈赤和他的部众再如何的能征善战,再如何的肖勇,也不可能战胜是自己数倍兵力的对手,十几万的大明、朝鲜与部分女真部落的联合大军。
  毕竟,那个时候的建奴还很弱小。
  如此一来,努尔哈赤要想获胜,扳回不利局面,做到各个击破,情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那些汉奸对建奴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几乎是萨尔浒之战的决定性因素。
  正如亘古不变的一个真理,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最容易打破!
  然而,就是如此,皇上有着确凿的证据,居然还没有立即逮捕与查抄那些奸商,很显然,其中必有深意,有着某种谋算。
  一念及此,想到这些,张维贤就对那些勾结外敌的奸商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立刻就将其全都解决掉,方能一解胸中的憋闷感。
  呼。。。。
  尽管胸中怒火不止,不断地蒸腾,张维贤还是强压下这股冲动,暗暗长吐了一口气,让自己放松下来,迎向洛养性那期待的目光,郑重地说道:“洛将军,放心吧,我会配合你的行动,不会打乱皇上的计划的。”
  “那就谢过英国公了!”
  洛养性双手一抱拳,客气地寒暄了一句,似乎是对张维贤的那种憋闷感深有体会,有着同样的体会,看到张维贤眉宇间的那一丝焦躁,略微犹豫了一下,进而突兀的说道:“英国公,不必为那些汉奸而恼怒,为他们劳命伤神不值得,放心吧,皇上曾经说过,一旦弄清楚那个通道,就是对那些奸商大清洗的时候。”
  “呼。。。那就再好不过了。。。。”
  张维贤有些难看的神色缓和了许多,就连语气也变得轻松了一些,很显然,洛养性的这一番好意透露,起到了不小的安慰作用。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张维贤浑浊的双眼忽然一亮,布满皱纹的面庞出现了几分神采,颇为神神秘秘的问道:“洛指挥使,你刚从京城来不久,又时常陪伴皇上左右,张某想打听一些事情,还望能够实情告知,不要有任何的虚言啊~!”
  看到张维贤突然变得如此客气,洛养性一时有一些不适应,但还是陪着笑脸,连忙回道:“英国公尽管直言,只要不是皇上下了封口令,特别交代的事情,末将定当是知无不言。”
  “洛将军,是这样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在贡市流通的那些大明宝钞,是暂时流通使用的,还是以后都是如此,可以在其他地方也能使用?”
  问出这个问题,张维贤脸上的笑容更盛,愈发的客气,不等洛养性回话,进而又问道:“相比于大明宝钞能够流通多久,张某更加关心的是,这些纸钞是不是真得能够用于缴纳朝廷的赋税?是否真得如告示那般,使用大明宝钞缴纳赋税,不用再另行缴纳火耗银?”
  “呵呵。。。。英国公,那一切当然是真的!”
  这一刻,洛养性爽朗一笑,予以肯定回答的同时,心中更是豁然开朗,有了某种猜测,似乎是知道了对方为何那么关心大明宝钞,进而又补充道:“英国公,你看到的那个告示,虽然只有户部的印章,但是再过不久,您就会看到内阁与户部的联合发文,上面并有皇上的玺印。”
  “而且,这次的突然开放大同府的三个贡市,不仅是向土默川的这些蒙古部族示好,更是对大明宝钞的一种试点,总结经验,好将其推行天下。”
  张维贤听得那是一个笑容满面,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紧跟着试探性的问道:“也就是说,年末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些大明宝钞,进行缴纳赋税?”
  “嗯,是的,英国公,确实如此!”
  很显然,张维贤在乎的不是大明宝钞是否经久流通,也不是向天下推行,而是今年就能使用,用它缴纳赋税。
  如此一来,他英国公府至少可以节省近万两的火耗银!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

  半月之后。。。。
  文华殿之上,户部尚书毕自严递上一份奏折之后,就在崇祯阅览的过程中,不疾不徐的缓缓进行汇报着,兴奋的神情之中,又有几分忧虑之意,更像是那种事务繁多的压力,促成的愁眉紧皱。
  “启禀皇上,山西大同府的贡市,进展的非常顺利,卜失兔那些蒙古人也没有丝毫的异动,格外的遵守互市规则,用他们的牛马羊等牲畜,换取商人们的丝绸、茶叶等货物。。。。”
  几乎是一目十行,阅读的能力不可谓不强大,片刻之间,崇祯就已经看完了奏折里的内容,抬头看向了毕自严,打断了后者滔滔不绝一般的讲述。
  “毕尚书,先不谈论这些。。。。”
  崇祯悠然的说出这句话之时,顺手将奏折扔到了一旁,看着有一些错愕的毕自严,眸子里闪烁着丝丝的兴奋与期待之意,进而补充道:“还是说说大明宝钞地情况,在各个贡市的表现吧。”
  “那个。。。。”
  毕自严迟疑了一下,转瞬就清醒了过来,恢复了正常,吞吞吐的模样,神色显得有一些不自然,继续说道:“启禀皇上,大明宝钞的表现有一些差强人意。”
  “关于大明宝钞的事情,虽然通知那些商人有一些时日,但是,似乎是顾虑于大明宝钞能否长久流通,能否一直保持它代表面额的价值,担心纸钞会迅速贬值,所以,兑换大明宝钞的商人并不多。”
  “即便是有人兑换,但面额和数量都不多,都是一些小面额的纸钞,除了皇家店铺,没有一家兑换的大明宝钞单张面额超过一千两,更不用说上万两的大明宝钞。”
  听到这些话,崇祯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黯然之色,但声音依旧如初,询问道:“也就是说,在大同府开放的那三个贡市,主要还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并没有多少人使用大明宝钞?”
  “不不。。。不是的,皇上,也不尽然。。。。”
  看到崇祯的神色越来越不善起来,尽管是在保持着镇定之色,但毕自严知道,对方的心里很不高兴,近乎于结结巴巴地连连否认之后,进而补充道:“虽然有不少商人还是使用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但总的来说,在三个贡市之中,还是以大明宝钞作为结算手段为主,进行买卖货物。”
  迅速的说完这一番话,看到崇祯微蹙的眉头舒展开来,毕自严的心里微微一松,面有庆幸之色,继续说道:“还是皇上英明,让田国丈和吴邦宰等人,事前采购了大量的货物,包罗了许多种类,如此才能让大明宝钞在贡市顺利地进行试点,让那些蒙古人接受,否则的话,后果。。。。”
  “是啊,如果没有皇家生意作为支撑,进行兜底,购买蒙古人的大部分牛马羊,并让他们用大明宝钞买到相应的货物,后果将会难以想象。”附和之时,崇祯的心中微微一松,也有一丝庆幸之色。
  “可是,皇上,总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