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话,有多少给你逮多少。”
  “不过,这样也好,短短一年之内,如果处理的官员太多,反而弄巧成拙,起到反效果,使得朝野震荡,不利于来年的图谋。”
  自语之间,崇祯这样想着,左手开始轻抚下巴,眸光轻轻闪动,目光开始在王来聘、翁英、张载赓三者之间来回。
  “算了,这些人也是凭本事通过考试,有一些历史还是不要强硬更改的好,而且,这些人多是苦寒出身,尤其是这三人,在朝中无根无萍,不属于任何的党派,正好为我所用,作为充实到军中的将领人选,相比于那些将门子弟和名门之后,显得更加的纯粹一些,更加的容易笼络一些,更加的安全可靠。”
  崇祯这样想着,不再有任何的犹豫,随之在三者的名字上勾了一个圈,朱批随之浮现,前三甲也就应运而生,状元王来聘,榜眼翁英,探花张载赓。
  这个时候,确定了前三甲之后,崇祯脸上的兴奋之色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望着三个人的名字,忍不住地联想,暗自告诫自己。
  可不能重蹈朱由检的覆辙,对于武将的猜忌,不仅使得军队频频失利,更是使得后续的武举科考非常不顺利,参加者寥寥,尤其是最后一次武举科考,更是无一人参加。
  朱由检尴尬的同时,又何曾不是大明的悲哀?
  哼~一定要切记,猜忌没有错,也不是不该有,而是要有一个度,凡事都要以事实说话,即便是要处理那个武将,也要做到有理有据,让人心服。
  否则,只会令天下的习武之人寒心,不再辅佐大明,进行守疆保国。
  想到武事,崇祯忍不住地想到了强大的大明海军,如今这个时候,早已式微,单打独斗之下,仅就单艘战船的作战能力而言,已经无法与西洋的那些殖民者海军相比。
  之所以数次打败西洋海军,靠的就是群狼战术,以优势兵力,几乎集中所有的战船,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曾经有那么一个嚣张的葡萄牙舰队司令,皮雷斯狂言:“一艘葡萄牙的海军舰船战斗力,相当于明军二十艘战船加在一起,方能一较长短。”
  虽有夸张的成份,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穿越的明史专家,“崇祯”清楚地知道,虽然明朝的造船技术非常先进,并不比西方的差,在一些技术环节,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到了明朝后期,大明海军却有一个无法弥补的短处,那就是缺钱!
  因为土地兼并的原因,大量的军屯田消失,没有充足的钱粮,那些大型战船根本就无法得到维护和保养,更新换代更是问题,一个大型战船,往往使用数十年。
  海军,那是比陆军更加烧钱的兵种!
  就算是放在平时,没有任何的战斗,仅仅是战船的维护与保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换代,还有战船上的火器,这些都需要大笔的银子作为支撑,方能维持一个强大的海军。
  “崇祯”依稀记得,大明海军最为强盛和辉煌的时期,也就是永乐年间,海军战船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沿海大小战船数千艘,每年一次性造船,投入海军的常用战船,就有数百艘!
  现在呢?
  好的战船设计犹在,也有技术,以及相应的能工巧匠。
  可是,就是因为缺钱的原因,莫说整个沿海,仅仅是最为紧张的东南沿海,海盗泛滥,西方海军横行的海域,担任海防重任的福建与广东,大型战船寥寥无几,小型战船只有数百,更令人担心的是,兵源严重缺额,达到了六成左右。
  否则,东南沿海的海盗也不会那么的猖狂,西洋的海军也不会那么的肆无忌惮,不仅想要染指澎湖列岛,还强势进驻了澳门,不时地掳掠与骚扰沿海渔民。
  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说明,大明海军已经没落,变得非常孱弱,亟待重整旗鼓,重振雄威!
  “冷晓磊,去将茅元仪叫来,宣他进宫。”
  “是,皇上,属下遵旨!”
  这个时候,冷晓磊不知道躲在哪里,随着崇祯的一声令下,就那么突兀的出现在门口,抱拳行礼之时,回了一句之后,径直转身而去。
  重建强大的大明海军,崇祯想到了极为适合的人选,担任负责人和海军的统帅,那就是孙元化。
  历史曾有记载,担任登莱巡抚之时,为了应对后金的威胁,孙元化就曾经组建过一支海军,启用了不少的洋人,作为火炮和海战的指导,如果不是有后来的孔有德叛乱,这支海军早已成型,并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仅此一点,足可见孙元化的战略眼光,看到海军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一百九十一章 组建新水师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辽东半岛有那么一支海军,游弋在渤海湾之上,相应地,也就可以在黄海和日本海肆意而行,在东北海域,将会畅通无阻。
  毕竟,如今这个时候,随着丰田秀吉的死亡,日本已经开始了闭关锁国,也就不存在什么像样的海军战斗力。
  也就是说,这样的一支海军,即便初期的时候战斗力不强,也不会有来自于海上的威胁,当然,自然灾害除外,比如台风诸如此类的。
  换而言之,有了这么一支海军,沿着渤海和黄海,可以在任何一个海岸驰援辽东的明军,速度还非常的快,远超陆地;沿着日本海,更是可以深入建奴的腹地,可以从任何一个港口或码头,登录到建州本土,兵锋直指后金的老巢,从而真正的威胁到皇太极的大后方。
  也就是说,对于没有海军的后金而言,又不懂得海战的鞑子,这么一支海军,具有非常的震慑力,远比毛文龙的牵制效果要强得多,使得黄猪皮又无可奈何,而又无法分出太多的兵力,或是西征蒙古各部,或是南下袭扰明朝的边城。
  毕竟,建奴的强盛,黄猪皮之所以可以放心地四处征战,主要还在于,他的大后方非常的稳定,已经收服了女真各族,形成了八旗子弟。
  如果大明海军游弋在建州的海疆,就可以伺机而动,进行登录作战,攻打那些归顺建奴的部落,使得皇太极大乱起来,变得人心惶惶,分不出太多的兵力,听从皇太极的调遣。
  如此一来,黄猪皮手中的军队将会大幅度缩水,原本就很松弛而脆弱的联盟,将会呈现土崩瓦解之态,那些蒙古部族很有可能再次背叛。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可言,随着孔有德的叛乱,这么一支精锐的海军也就毁于一旦,作为计划的筹谋者,孙元化也因此被下大狱,直至因为党争,而被权臣攻击和陷害,最后落得个被冤杀的下场。
  想起这些历史信息,崇祯的心里就是一阵唏嘘,感慨非常。
  从那以后,也就再无人提起,在辽东半岛,组建一支大明海军,袭扰建奴的后方,从而达到真正牵制住建奴的效果。
  毕竟,孙元化被重新启用之时,被任命为登莱巡抚,辽东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丹汗被迫西迁,黄猪皮没有了这个宿敌的威胁,毛文龙又被袁崇焕矫诏斩杀,也就没有了最后一丝脆弱的牵制。
  如此一来,孙元化组建的那支海军就显得非常及时,尤为重要,可以起到替换毛文龙与林丹汗的牵制效果。
  一念及此,崇祯情不自禁地连连摇头,心里直呼:“可惜。。。真可惜。。。实在太可惜了。。。。”
  转瞬间,崇祯的神色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夹杂着几分淡淡的笑意,一脸的沉吟模样,喃喃道:“还好,我不是那个朱由检,不仅知道大部分的朝臣,那些事忠奸之辈,那些是良善之徒,可堪重用,更是明白孙元化组建的那支海军的重要性,也就意味着,历史不会再重演,不仅如此,还会提前。”
  一时间,崇祯的脑海里不禁浮现那么一幅画面,辽东的未来形势走向,势力分布区域,局势对大明越来越有利,建奴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建奴的西南,有着林丹汗的牵制与掣肘;南方,将会不断被加固和延伸的宁锦防线;东面的大海之上,将会有来自于大明海军的威胁。
  最为阴险、也是最为致命性的一招,后金的都城沈阳,也就是后来更名为盛京,将会有大量的雷石存在,凭着铀的辐射性质,只要黄猪皮和他的那些心腹爱将居住在那里,势必会遭到辐射,直至统统染上白血病,最后不治而亡。
  可谓是兵不血刃地就除去了后金的大部分高层!
  没有了黄猪皮的指挥,统领全局,没有了那些勇猛的虎将,亦或是病死大半,鞑子的情形可想而知,恐怕不用大明出兵讨伐,他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到了那个时候,建奴的威胁也就不足为虑,东北之患,随时都能够予以拔除,永除后患。
  不久之后,在冷晓磊的带领之下,茅元仪缓缓走了进来,崇祯轻轻点头示意,冷晓磊心领神会的转身退了出去,消失在后殿的门前,就好像从未出现过一般。
  “皇上,不知召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既然茅爱卿快人快语,那朕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开门见山。”
  崇祯爽朗地回应了一句,流露出些许的笑意,定下了基调之后,进而继续说道:“茅爱卿,朕准备在辽东半岛组建一支大明水师,你觉得如何?”
  很显然,茅元仪愣了一下,没想到崇祯找自己,会是为了这件事情,转瞬就反应了过来,略微思忖了一下,满脸的沉吟之色,片刻之后,沉声答道:“皇上,在辽东半岛组建水师,微臣是十二分的同意,举双手赞同。”
  “可是,皇上,水师不同于步兵、骑兵,是一个极为消耗钱粮的兵种,单单是战船的配备,想要让其初具规模,形成一定的战斗力,没有个数百万两银钱,很难促成此事。”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组建一支新的大明水师,相比于战船的建造、火器的配备和兵源的选拔,统帅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谓是举足轻重,决定了水师的战斗力,能不能打胜仗?能不能打好仗?”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脸上的那一股有一些轻浮的神色早已经收起来,却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郑重之色,适时地问道:“不错,茅爱卿,你说得非常对,你觉得这支大明水师的统帅由谁担任最合适?”
  “嗯。。。皇上,微臣以为,蓟辽督师孙大人的幕僚孙元化,最适合这一支水师的统帅,就非常地能够胜任。”
  茅元仪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坚定地予以回答,看到崇祯一脸平静的样子,古波无澜,心里没来由的就是一突,有一些忐忑和紧张,进而又补充道:“孙元化虽是孙督师的幕僚,但早年之时,也曾经驻守过辽东,协助袁崇焕击退努尔哈赤,有着相当丰富的对敌经验。”
  “最为关键是,此人不仅深谙边防、兵备之事,对于火器也是极为了解,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而水师的战斗力,主要就是取决于火器的应用和搭配。”
  “如果由孙元化作为新水师的统帅,兵卒可以更快地掌握各种火器的用法,以及如何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战斗力,能够在海上牵制住敌人。”


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看到崇祯终于有一丝动容,流出一丝淡淡的赞同之意,茅元仪的心里顿时就是长松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略微缓和了一些,没有那么紧张,话语也显得更加自信,从容不迫起来。
  “而且,皇上,如果微臣所料没错的话,既然是在辽东半岛组建新的水师,您之所以这样做,组建这么一支水师,应该就是针对建奴而为的吧,从而扭转朝廷在辽东的颓势?”
  “不错,朕就是这个意思。”
  崇祯没有丝毫的犹疑,径直予以了肯定的回答,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真实打算,更是进而继续说道:“不管是驰援辽东,还是向辽东运送补给,通过水师,经渤海和黄海,都要便捷快速的多,也更加的安全,不用担心建奴的偷袭。”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好像心有顾忌一股,茅元仪的神情变得有一些怪异起来,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似有难言之隐,不该怎么说出口。
  “茅爱卿,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崇祯极为敏锐的扑捉到茅元仪的神情变化,那一丝异样之处,连连问完之后,进而补充道:“茅爱卿,你应该知道,朕是一个极为爽快之人,最为受不了别人的磨磨唧唧,有什么话尽管直言,即便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皇上,是这样的。。。。”
  呼。。。
  茅元仪礼貌性的回应了一句,话语略微一顿,暗暗长吐一口浊气,以此缓解心里的紧张,转而继续说道:“皇上,水师的统帅虽然是至关重要,但一些将领的选拔和任命,也决定着水师的组建速度,士兵的训练进展,能不能尽快适应海战。”
  崇祯的眉头微蹙,对于茅元仪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有一些不满,但还是忍了下来,紧接着问道:“嗯,不错,这又怎么了?”
  “启禀皇上,臣素有耳闻,朝廷招抚不久的海防游击郑芝龙,尤善海战,所以,微臣以为,朝廷可以召郑芝龙进京,作为孙元化的副将,协助组建水师,训练水兵,如此一来,定能对水师的组建大有裨益,加快进程。”
  “不错,如果有一个极为熟悉海战之人从旁协助,可以极大地加快辽东半岛水师的组建,也能更有章程的训练水兵,尽快形成战斗力。”
  回话之时,崇祯轻轻点头,整个人陷入沉思之中,对于召郑芝龙入京,却是不置可否的态度,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个时候,看到崇祯有一些犹疑的样子,茅元仪却是非常不解了,不管怎么说,征调郑芝龙入京,都是一举两得事情,心中疑惑归疑惑,但茅元仪并没有催促,也没有继续追问。
  “茅爱卿,你有没有想过,现在这个时候,刚刚招抚郑芝龙不过两三月,就将其召来,其中会不会有什么不妥之处,因此而带的影响?毕竟,郑芝龙可不是一般的将领,说召进京就召进京。”
  问出这句话之时,崇祯抬起头,直直地看着茅元仪,满脸的意味深长之色,静静地等待他的回应。
  “皇上,将郑芝龙召进京,难道有什么不妥之处吗?”茅元仪还没有反应了过来,疑惑的反问了一句,迎向崇祯那幽幽的目光,宛若条件反射一般。
  “茅爱卿,你可要知道,郑芝龙可不是寻常的武将,在东南有着极为深厚的根基,可谓是根深蒂固,有着极大的势力和威望,刚刚招抚没多久,就将其召进京,难保他不会起疑。”
  闻听此言,茅元仪的心里就是一惊,咯噔一下,听出了崇祯的弦外之音,若是操之过急,硬要郑芝龙入京,很有可能使得后者降而复叛,再次成为东南的一大祸患,要是事情真得那样发展,可就真得得不偿失了。
  从这一点不难发现,皇上不仅极为重视东南的情形,更是对郑芝龙忌惮不已,并未因为他的归附而又丝毫松懈,一直都在防备着他。
  然而,容不得茅元仪深想,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话语里的内容再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而且,茅爱卿,切莫忘了一点,东南的形势并不比东北的好多少,恰恰相反,反而更加的严峻,更需要郑芝龙坐镇于福建,从而震慑那些西洋人和海盗等居心叵测之辈。”
  “如果贸然地将郑芝龙调到京城,协助孙元化,负责组建和训练新的水师,东南就缺了那么具有足够分量的将领,可以震慑得住那些宵小之辈,保卫朝廷的东南海疆。”
  “也是,皇上果然思虑周全,想得更加深远,微臣远远不及。”
  茅元仪附和了一句,满脸赞同之色的同时,又是那么的郑重无比,进而沉声说道:“对于东南的那些猖狂海盗和居心不良的西洋人,福建与广东更加需要一个懂得海战之人,唯有如此,方能与那些宵小之辈周旋,保卫沿海百姓的安全,保证东南的相对稳定,不出现太大的乱子。”
  嘴上虽然这样说,崇祯心中何尝不想按照茅元仪的提议那样做,以训练新水师之名,将郑芝龙调出东南,弄到这他人生地不熟的北方,从而削弱郑家的势力,巩固朝廷在东南的统治。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如今的东南,福建、广东等地,还离不开郑芝龙。
  否则,没有郑芝龙的郑家海军,战斗力将会大幅度下降,再也无法与那些海盗以及西洋舰队匹敌。
  毕竟,不管是在海军的指挥上,还是对海盗和西洋人的作战方式上,亦或是个人的威望,没有人比郑芝龙更更合适,能够指挥的动郑家水师,也没有人比他加的熟悉和了解那些洋人和海盗的海战风格。
  可是,崇祯又心有不甘,不愿意放弃这个大好时机,适当地削弱郑家在东南沿海的势力,总想做些什么。
  “皇上,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茅元仪忍不住地再次问了一句,满脸的忧心忡忡之色,不等崇祯回答,进而继续说道:“组建水师,如果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