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语惊醒梦中人,金声颇有被醍醐灌顶的感觉,整个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才意识到,进入皇家军事学院,顺利毕业之后,将会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年代,格外重视一个人的门第与出身,只要具备两者之一,未来的仕途将会坦荡与顺利得多,所以,他申甫一入京城,才会那么的迫切,想要进入某个权贵的门庭,从而获得那稀薄的师徒之谊,以此提高个人的身份。
  哪个身份,能比天子门生来得尊贵?
  刹那间,想到了这一点,申甫顿时激动了起来。
  不难想象,在这个遍布东林党与魏党的朝堂之上,未来,皇上当然会优先任用自己的门生,好与另外两党分庭抗礼,从而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这一刻,想通了这些的申甫,神情变得明亮起来,显得是那么神清气爽,对于进入皇家军事学院,不仅没有了丝毫的抵触情绪,愈发地期待起来。
  这个时候,放佛是不甘寂寞一般,不甘于人后,金声紧跟着说道:“申甫兄,你入京的时日尚短,对于京城的时局还不清楚,当今的皇上,不同于前几朝,隐隐间,颇为重视武将,仅目前的就形势而言,武将和文臣的地位不相上下。”
  “而且,相比于国子监,朝廷这样的官学,皇家军事学院的地位反而更高,不管是银钱的各项投入,还是教学的条件方面,亦或是师资配备,以及各种辅助设施,都远胜于后者,隐隐有超过翰林院之势,深得皇上的重视。”
  “不仅如此,兵部已经有消息传出来,在未来的某一天,凡是参将以及以上的军衔,要想获得,必须具有皇家军事学院的结业证书。否则,不管有多么大的功劳,即便是得到提拔,头衔上都要加上一个‘代’字,而不是真正的总兵、副总兵和参将。”
  闻听此言,申甫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按照金声所讲,总兵和副总兵暂且不论,本就要获得皇上的直接任命,以后,那个总兵再想直接任命自己的属下为参将,再无可能。
  也就是说,朝廷,不对,应该是皇上,将会渐渐收拢兵权!
  同样地,出身于皇家军事学院的将军,相比于其他将领,将会更加受到皇上的信任,并予以优先委以重任。
  一时间,申甫的心思愈发活络起来,愈发的激动与心情澎湃,更加的期待成为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一切的一切,随着了解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对于皇家军事学院抱着极大的期待。
  与金声和刘之纶不同,他申甫早年拜师学艺,师从嵩山一老道,习得兵法战阵,行军用兵之道,因此,格外向往于军旅生活,带兵打仗,叱咤于沙场之上,立下赫赫战功,博得一个美名扬,以帅才闻名于天下。
  就像岳飞、李靖、张良之辈!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申甫神色一敛,询问道:“对了,两位先生,没有道、州、府等相关衙门的相关举荐,没有参见地方上的乡试与会试,并获得举荐的名额,在下也能参加京城武举科考吗?”
  “这个当然!”


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

  刘之纶与金声几乎是脱口而出,异口同声地回了一句,后者更是继续解释道:“这次的武举科考不同于以往,没有在会试和乡试获得武举人,一样可以参加,只要在初试脱颖而出,获得前一百名,就可以进入复试,参加后面的考试。”
  “与武举人不同的是,后者即便是在初试的成绩不理想,依旧可以参加后面的比赛,只要综合成绩达到标准,一样可以成为武进士,甚至是被点为武状元、榜眼、探花。”
  闻听此言,申甫激动而紧张的心情,这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武举科考终于拉开了帷幕,武试初试的这一天如期到来,只见,偌大的演武场四周人山人海,里三层外层,可谓是人满为怀,热闹的同时,异常的拥挤和紊乱。
  比试虽未开始,却已经达到了一种鼎沸的状态。
  呜呜呜。。。。
  咚咚咚。。。。
  伴随着一阵悠长的号角之声,鼓声阵阵,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又各有节奏,顿时将气氛推到了一个新的**,围观的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一个个望向场中的那二十个擂台,每个都是四四方方,将近两米之高,数十平米的面积。
  嘈杂的氛围之中,掺杂着各种议论之声,话语里充满着兴奋与激动。
  “看啊,居然一下子摆出二十个擂台,照这架势,朝廷是想三天之内就完全初试,淘汰出去大部分习武之人!”
  “这么大的演武场,一下子建造了这么多的擂台,看来,朝廷果然非常重视这才的武举科考,仅仅是这样的场面,绝对超过了历朝历代!”
  “看看,看那评判台上,中央的两人,听人讲,他们就是赫赫有名的‘南石北王’,江湖上的宗师级人物,石敬岩和王征南,恐怕也就只有朝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请得动这般赫赫人物!”
  “嘿嘿。。。孤陋寡闻了吧,听说,他们二人不仅是此次的主要评判,还被皇家聘任为皇家军事学院的武术教习,授三品衔,如此高的品阶教习,莫说是咱们大明,就是历朝历代,也没有过!”
  呼。。。哧。。。。
  刹那间,人海中想起了阵阵的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却又被此起彼伏的嘈杂所掩盖。
  此刻,场中央的那些武举人,尤其是那些主攻武艺的习武之人,眸光闪动,眼里满是火热,不时地望向主席台,对于坐在中央的石敬岩与王征南,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崇拜之意。
  不难想象,如此赫赫人物,被皇家聘为武术教练,对于那些江湖的习武之人而言,皇家军事学院将会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几乎是致命性的诱惑。
  只要是一个习武之人,谁不想得到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和指点,哪怕只是学得个一招半式,那也是受用终身,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武艺!
  这个时候,贵宾席上,朱由检与田秀英一身勋贵士族家子弟的装束,静静地看着已经开始的比试,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尤其是听到附近传来的阵阵议论,后者就是一阵的兴奋,忍不住地叨咕道:“尤公子,皇家聘请这两位武术大师作为教习,简直太值了,一旦消息传出去,为天下人所熟知,来年的武举科考将会更加的热闹,参加的人也将更多,将会吸引更多的文武兼备之人。”
  不知是周围的声音实在是过于嘈杂,还是专注于场中比武的原因,崇祯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一直都在紧盯着前方,没有任何的言语回应。
  如此情形,没有得到相应的响应,田秀英的神情顿时有一些不自然起来,兴奋的神色为之一滞,闪过一丝尴尬,转头望向另一侧的茅元仪,询问道:“喂~你是怎么挖到这两个人武学大宗师的?一般人可是请不到的吧?”
  “贵。。。。”
  茅元仪似乎过于兴奋,被场中的打斗所吸引,本能地就要扭头回答,刚吐出一个字,贵妃娘娘还未说完,转瞬就反应了过来,意识到,这不是在皇宫,加上想起崇祯的之前交代,连忙改口,满脸的笑吟吟之意,一副讨好的样子。
  “田公子,你有所不知到,不管是王征南,还是石敬岩,亦或是那个程冲斗等武学大师,他们并不是纯粹的江湖侠士,早年也是军中之人,所以,一接到朝廷的征召,立马就赶赴京城,愿意担任皇家军事学院的教习一职。”
  这一刻,茅元仪还有所保留,并未言明全部的愿意,三品官衔的加持,对于那些所谓的“大宗师”而言,吸引力不言自明。
  “哦。。。原来如此啊~”
  田秀英回应了一句,却是拉长了声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更是喃喃自语道:“自古以来,江湖上的那些侠士,尤其是那些宗师大家一般的人物,几乎都是孤傲无比,不愿意受他人管束,原来他们都是军中之人,难怪这几个人会这么顺从地听宣,而不是远走他乡,过着江湖的那般快意恩仇生活。”
  “嘿嘿。。。田公子,不仅如此,不仅皇家军事学院的武教习名家云集,此次进京参加武举科考的习武之人,也着实不简单。”
  说到这里,茅元仪话语一顿,双眼微眯,脸上说不尽的笑意,显得很是自得,一指前方的某个擂台,朗声道:“那,田公子,你看,那个人名叫陈王廷,家学渊源,乃是武学世家,父亲和祖父皆是朝廷的官吏。”
  “最为难的是,年纪轻轻,仅仅二十八岁,就自创一套拳,名曰‘陈氏太极’,此人不仅身手了得,武功出类拔萃,更是熟读诸子百家,对于经史子集,都有所涉猎,学识非常的渊博,被誉为‘文事武略,皆卓越于时’,颇有侠肝义胆之肠。”
  “还有那个吴殳(shū)、陆世仪、蒋发。。。。”
  随着茅元仪的讲述,田秀英认真倾听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崇祯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专注,一心只有场上的比试,支棱着耳朵,脑袋微偏,很显然,他对茅元仪所讲的内容,也很感兴趣。
  一时间,崇祯不禁想起了穿越之前,自己对明史的研究,尤其是明朝末年这个时段,战乱频发,天下开始涌现尚武的风气,尤其是那些拥有救世报国的有识之士。


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

  在游历天下之时,广结好友,尤其是那些武学宗师,更是结交的重点,开始专攻武学之道,从而达到文武兼备的目的,以此报效国家,武能保家卫国,文能兼济天下。
  翻开历史,尤其是明朝末年,不难发现,文武兼备之人非常的多,就好像雨后春笋一般,越是到后期,这样的人就越多,比如李定国、李岩、李过、卢象升、孙传庭、吴三桂等等。
  这些人虽然驳杂,或是反贼,或是朝中大将,亦或是贰臣,背弃明廷,转投鞑子,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这些人都是文武兼备之人,在当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崇祯不禁想起了关于明末时期的一些讨论,历史上的朱由检并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建奴也不是那么是不可抵挡,也不是没有大将可用,缺得只是对将领的信任和委以重任。
  别得不说,单单是当时的风云人物,曹变蛟和卢象升,皇太极就没有在他们的身上占到丝毫便宜,反而总是吃亏,所率的军队,更是频频吃瘪,损失惨重。
  “哼~明军之所以连连失利,不敌鞑子军,缺的不是统帅,也不是士兵的战斗力不行,而是诸将没有那种一决生死的决心,只要辽东的主帅都是曹变蛟、卢象升、何可纲之流,建奴还怎么可能如此嚣张?”
  崇祯暗暗想着,心里也就有了决定,从今以后,北方的官员与将领,尤其是辽东,一个个全都换上主战派,敢于与敌人一教生死的决心,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信念。
  唯有如此,即便大明日后的国力还不能快速恢复,黄猪皮率领的鞑子军,也不可能像己巳之变那般,长驱直入关内,如入无人之境,肆意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纵观己巳之变,不难发现,除了驰援的关宁铁骑,大明的军队罕有主动出击者,或是望风而逃,或是被动地守在城中,龟缩不出,这才给了黄猪皮可乘之机,陈兵于京师城下。
  渐渐地,陷入沉思中的崇祯,就好像耳聋了一般,失去了听觉,就好像真得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只是看着场中央,那正在参加初试淘汰赛的习武之人,眸光幽幽,闪烁不定。
  从这些习武之人之中,选拔出那么一些身手着实了得之人,在皇家军事学院之中,稍加强化训练,凭着他们骨子里就有的血性与傲意,还有那属于习武之人的荣耀感,一旦充实到北方的军中,势必给大明的北方军队注入新鲜的血液,犹如打了一剂强心剂,军队将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然而然地,战斗力也随之上去。
  眼前的这些人,不同于在军中的武将,后者在军中混迹多年,早就成了油泼不进的兵油子,更加的贪生怕死,将保全己身看得尤为重要,早已失去了属于军人的荣誉感,还有那股铁骨铮铮的血性。
  他们却不同!
  几乎全都是出身于贫寒之家,怀揣着一腔的保疆卫土的热血,那种精忠报国的观念尤为强烈。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一无所有,毫无建树可言,迫切地想要立军功,因此,他们也就没有什么顾忌,没有了顾虑之处,将会更加的奋勇杀敌,格外的有活力。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对于建奴没有一点的畏惧,反而是摩拳擦掌,敢于和敌人厮杀,对与敌人交战,颇为期待。
  那些兵油子就不一样了,本就有军功在身,又身居要职,不管是那种身居要职的高高在上之感,还是使用各种手段,弄来的大笔钱财,都使得他们丧失了血性,磨平了锐气,变得小富且安起来,失去了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崇祯的脑海里浮现这些念头之时,想想也就理解了,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为何那样做,刚到辽东,就大肆撤换一些将领,换上自己的心腹之将。
  如此一来,不仅是因为,他使用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更是为了打破军中的那种暮气沉沉而又消极的对敌态度,给军队注入一丝活力。
  就像一代名将毛文龙,初到辽东之时,可谓是敢打敢杀,以报效朝廷、抵御后金为己任,不在乎个人的安危,率领数十人,就敢孤军深入镇江堡,收服那一带的失地,并快速组建根据地。
  将一根毒刺,狠狠地抵在后金的要背处,威胁到建奴的老巢,一时的锋芒不可谓不盛?
  然而,一二十年过去了,毛文龙却变了,变得不复以往,开始变得狂妄自大起来,不将辽东的统帅放在眼里,那颗精忠报国之心也渐渐蒙尘,开始谎报军情,谎报兵额,以此冒领军功和要更多的粮饷。
  在皮岛上私设赌场,进行各种走私,这些或许还能够原谅,为朝廷朝廷和辽东统帅容忍,毕竟,毛文龙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也是为了自筹粮饷,巩固朝廷在镇江的防卫力量。
  可是,毛文龙千不该万不该,居然欺上瞒下,几乎不停朝廷的调遣,前往辽东的统帅,或蓟辽督师,或是巡抚,等等,都难以命令他,这个时候的毛文龙,俨然成了骄兵悍将,一地的军阀。
  至于毛文龙牵制住后金,与对朝廷的危害相比,两者渐渐持平,颇有害处多于好处的趋势。
  最为关键,也是最为为人诟病的是,毛文龙对待后金的态度,越来越消极,牵制的作用越来越小,鲜有主动出击,掣肘建奴的行动。
  黄猪皮登基之初,当年就东征朝鲜,如此情形,而毛文龙却是按兵不动,坐视不理,任由建奴打下朝鲜,仅此一点,足可见毛文龙越来越脱离朝廷的控制,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不难想象,就是因为东征成功,收服了朝鲜,将朝鲜国王李倧的儿子扣押起来,作为人质,软禁在沈阳,皇太极才会放心自己的左翼,可以全力的讨伐察哈尔蒙古各部落,为称霸辽东做铺垫。
  崇祯暗暗点头的同时,心想着:“难怪袁崇焕毫不犹豫地除去毛文龙,因为,毛文龙的作用越来越小,渐渐成为朝廷在辽东的祸患,不仅对抵御后金的态度极为消极,越来越贪图享乐,还向朝廷讨要那么的粮饷,恐怕袁崇焕没有将其除去,后来的继任者也会那么做。”


第一百九十章 没落的大明海军

  毕竟,面对日益强大的后金,在辽东这个战场之上,所有的将领都必须勠力同心,听从统帅的号令,拧成一股绳,如此才能挡得住建奴的迅猛发展势头。
  各自为战的话,只会被敌人个个击破,直至宁锦防线全面崩溃,不复存在。
  所以说,毛文龙的死乃是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而袁崇焕错误之处,就是处理的过于简单粗暴,后续事宜处理的也不够完善,埋下了太多的隐患,也就有了后来孔有德的辽东大规模叛乱。
  当然,之所以有孔有德叛乱,主要还在于粮饷的不到位,以及当时的党争过于激烈,使得孙元化的招降计划功亏一篑,使得朝廷陷入多年的平叛之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又那么的有所不同。
  数日之后,文华殿的偏殿之中,崇祯伏案而坐,面前摆放着一个名单,正是此次武举科考的进士名单,需要从中钦定前三甲。
  “哎。。。在改变历史的这条路上,虽然越走越远,但有一些事情还是难以改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事情都予以改变,不过,这样的结果也不错了。”
  崇祯的双眸古波无澜,始终在名单上游移不定,徘徊于各个姓名之间,喃喃自语的同时,右手里的毛笔不时地晃动。
  “一百二十名,崇祯年间的第一次武举科考,也是录取这么多的人,所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发生舞弊的事情,那些考官和监试御史还算识趣,否则,要敢弄虚作假的话,有多少给你逮多少。”
  “不过,这样也好,短短一年之内,如果处理的官员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