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个拱形门镶嵌在一起,并排存在着,上面赫然镌刻着“明皇陵”三个大字。
  长长的神道连接着大门与陵寝之间,两侧的绿植被裁剪的极为规整,更有各种石刻夹杂其中,或是石兽,或是石人,亦或是两层的木楼建筑,最外层就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常年都是绿油油的。
  此时,每隔一段距离,神道的两侧站满了手持兵器或是旗帜的甲士,彩旗飘飘,随着一阵沉闷的号角声骤然响起,悠然的回荡在陵园之内,在祭祀的地方,崇祯一身龙袍地站在那里,顶着烈日。
  号角过后,就是祭告皇陵的一番祭词,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正在宣读祭文,抑扬顿挫之间,尽显崇敬之情,而又不失庄严之感。
  在崇祯的身后,依次就是老唐王朱硕熿以及朱聿键等人,再往后,就是南直隶的官员,江南十府巡抚张国维,凤阳知府颜容喧,凤阳巡按御史吴振缨,守将朱国正等人。
  身处皇陵之中,站于祭礼的高台之上,看着正在宣读祭文的钱士升的背影,崇祯不禁想起了凤阳之变。
  崇祯八年,张献忠攻陷凤阳府,毁坏皇陵,数十万的松柏被付之一炬,而身后的文官武将,或是被起义军俘获和杀害,或是被愤怒的朱由检处斩。
  总之,没有一个是好下场。
  想到这些,“崇祯”就有一种胸闷之感,觉得,朱由检真是被气昏了头,表演过了,处斩的那些官员,除了发泄胸中的愤怒,根本就是无济于事。
  关键的是,杨一鹏、吴振缨等人,绝对是属于能臣干吏的存在,有着极大的治理地方的功绩,却就那么被杀了。
  一下子杀了那么多朝廷要员,有功之臣,绝对是亲者痛,仇者快,令其他臣子寒心!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正式的祭礼结束了,崇祯对着祭祀用的大鼎行完礼之后,转过身来,就要向阶梯而去,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走了上来,出言道:“皇上,请稍等一下,微臣有一事要禀。。。。”
  “何事?”
  崇祯收回了脚步,吐出两个字的同时,直视着有一些忐忑的钱士升,神色有一些紧张。
  “启禀皇上,凤阳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然而,凤阳却没有得到丝毫特殊对待,自太祖建国之初,恢复凤阳、临淮两县民徭、赋以来,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远胜于其他地方的赋税徭役,把百姓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
  “竭力一年之耕,老百姓好不容易打出一点粮食,里役接踵而来,为了收上赋税,不惜动用非常手段,一不与,则系累其颈;再不与,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于他人。民即呼九天,而堂上万里,岂能闻此,莫愬之小东乎?”
  “凤阳号称帝乡,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芜,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之如敝履,挈妻担子,乞活四方。”
  。。。。。。
  渐渐地,从钱士升一开口,文官的心里就是一惊,咯噔一下,早就翻起了惊天骇浪,武将也是震撼无比,更多的是佩服,钱士升的胆识果然非常人能比!
  这根本就是在指责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指责历代先皇,作为龙兴之地,凤阳不仅没有得到丝毫的恩泽,反而生活格外的艰难,赋税徭役,还比其他的地方更加厉害。
  这一番的言词下来,几乎就差指着崇祯的鼻子说,凤阳的老百姓早就民怨沸腾,暗地里,不知道骂你们朱家祖宗十八代多少次了。
  一时间,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埋下了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好像什么也听不到,但事实却是,都在支棱着耳朵,屏息凝神,等待着崇祯的反应。
  虽然身体是朱由检的,但灵魂却是现代人,与朱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崇祯”的心里一点怒气都没有,年轻的面孔很是平静,隐隐还有一丝笑意,若有若无间,这一丝笑意,还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欣赏表现。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灵魂上的旁观者,“崇祯”要冷静得多,深知钱士升这番话的中肯性,具有前瞻性。
  凤阳百姓对朱家的愤怒与憎恨,在崇祯八年的凤阳之变,得到尤为明显的体现。
  张献忠之所以能够不声不响地摸到凤阳城,顺利的将其拿下,打败全歼两万官军,虽然不无天时的原因,当时乃是大雾笼罩,但更多是的老百姓的功劳,起义军那么多的人进入凤阳府,不仅没有一个老百姓示警,报信,更有人头前带路,告诉张献忠凤阳城的具体情况。
  有心算无心之下,胜利的天平早就倾斜。
  所以,拿下凤阳城之后,毁坏皇陵之时,张献忠没有亏待老百姓,把胜利品和府库的粮食分给贫苦老百姓,收揽民心的同时,更是一种报答。
  此刻,“崇祯”暗想,如果朱由检能够接受钱士升的建议,减免凤阳府老百姓的过往赋税,减轻各种徭役,施恩于百姓,感恩戴德之下,恐怕张献忠还未进入凤阳府,刚一接近,就有人向凤阳城的官军示警,报信了吧~!
  更不用说头前带路,在大雾中指引凤阳城的方向,几乎是绝无可能。
  行踪泄露的起义军,官军有了准备,凭着张献忠那些人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再想攻下凤阳,基本是不可能。
  好官啊。。。。难得的好官啊。。。。胆敢对君王当头棒喝。。。。敢于冒死直谏,绝对是堪称当时魏征。。。。
  崇祯心里这样想着,愈发的欣赏与赞许钱士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

  在其他人都是悬着一颗心,紧张与忐忑之时,钱士升也紧张与后怕了起来,不知道是担心皇上不会答应自己的请求,还是害怕被问罪,额头已经冒了一层冷汗。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崇祯不仅没有暴怒,不仅没有问罪钱士升,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还答应了钱士升的所有请求,以及给予了更进一步的举措。
  “好,钱士升,不愧是我大明的好官员!”
  崇祯突兀的来了这么一句,朗朗之声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赞许地频频点头,脸上夹杂着些许笑意,进而继续说道:“仅仅是蠲免凤阳过往的赋税,那多么的小家子气!凤阳百姓拖欠的以往赋税全都免除,从今以往,恢复和其他地方同样的赋税徭役。”
  “而且,从即日起,你钱士升,就任于漕运总督,兼任庐州、凤阳、淮安、扬州四府巡抚。”
  宛若天上掉下了馅饼一般,钱士升被砸的有一些发蒙,满脸的难以相信之色,老脸一阵错愕,一时没有反应了过来,呆呆地愣在当场,有一种手足无措之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与此同时,许多人露出羡慕之色,羡慕钱士升的好运,不仅没有受到问罪,还得到了提拔,委以重任,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
  然而,羡慕归羡慕,对于漕运总督和四府巡抚一职,也很眼馋,但是,就算时光倒转,再回到之前的那一刻,钱士升还未开口,也给他们一次机会,还是不敢像钱士升那般禀谏直言!
  从前几朝总结出的教训,像钱士升这般的禀谏直言,虽能够名留青史,一时传为佳话,但是,凡是那样做的人,十有**都不得善终,还是最为屈辱死去的那种。
  被扒掉裤子,当众光着屁股,被打大板!
  所以,自万历朝开始,像这种死谏的方式,几乎销声匿迹,鲜有见到了。
  要想获得多的意外惊喜,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冒险,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想到这些,想到以前耿直言官的下场,再看看一阵后怕和虚惊的钱士升,众人收起了心中的羡慕之情,神色再次恢复了平静,但还是忍不住地一阵腹诽。
  自己还年轻,还有的是时间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上升空间还很大,钱士升就不同了,人家今年已经是五十四,又在南京任职,虽是礼部侍郎,却形同于虚衔,距离京师那么远,如果现在再不努力,再不放手冒险搏一把,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
  毕竟再过几年,就到了退休养老的年龄了。
  想到这些,那些心生羡慕与嫉妒之人,心里顿时平衡了许多。
  “好了,都不要在这里站着了,有什么话,有什么事情,返回去再讲,顶着这么大的太阳,你们不热不累,朕可是有一些撑不住了。”
  随着崇祯半开玩笑的说出这番话,不等众人反应过来,王之心当即快步上前,手中的拂尘一摆,高声喊道:“起驾~!”
  一时间,随着崇祯的一马当先,向着阶梯下走去,其他人紧随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离开了高台,向着皇陵的一处宫殿走去。
  宫殿之中,文官武将刚一落座,紧绷的神经才略微放松,崇祯的目光却落在了凤阳知府的身上,再次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话语,朗声说道:“颜容喧,朕离开之后,在皇陵的四周,划拨出一些无主之地,凡是在皇陵服刑的皇室宗亲,被褫夺勋位的亲王,每人两亩地,并予以耕牛、农具和种子。”
  “日后,让他们参与劳作,不能再是五谷不分,五体不勤,为期半年,半年之后,朝廷不再提供他们吃食与各种生活用度,所有的生活所需,必须是他们付出劳动挣取。”
  “皇室宗亲耕种的这两亩土地,不必纳粮交税,所有的收获全归他们自己。不过,出了这个界限,多出的土地,就要按照正常的规定交税纳粮。”
  “而且,凡是表现好的,越快掌握生存技巧的皇室宗亲,能够耕耘好属于自己的良田,可以为他们减刑,早日恢复自由之身。”
  “是。。。。是。。。。皇上,微臣谨记在心,一定会认真督办此事。。。。”
  颜容喧本能地回了一句,整个人有一些发傻,让那些皇室宗亲下田务农,自力更生,半年之后,还要断掉他们所有的朝廷供奉,他们能够活得了吗?
  其他人的反应和颜容喧差不多,心里也浮现出同样的声音。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眼前一亮。脸上的笑意更浓,将目光再次转移,转而说道:“对了,刘若宰,记下,回京之后,提醒朕,让内阁商议一下,参照处理关押在这凤阳的皇陵的皇室宗亲办法,拟定一个条陈,写入大明律之中。”
  “从此以后,凡是在押囚犯,除了死刑犯和罪大恶极、穷凶极恶之人,都可以如此,让他们干活,参与劳动,以此挣取他们每日在监牢中的伙食以及各种用度。而且,表现好的囚犯,可以酌情处理,进行适当地减刑。”
  “是,皇上。。。”
  回答的同时,刘若宰已经抽身站起,面对着崇祯,更是躬施一礼,这不仅是君臣之间的礼仪,更是在表达他内心的浓浓敬佩之意。
  历朝历代以来,除了登基大典、国丧以及皇上大婚之时的大赦天下,牢狱中的那些罪犯再无其他减刑的可能,只要不是被冤入狱,根本就没有提前释放的可能。
  当然,那些有着深厚背景的罪犯不在此列!
  还有那些被关押在皇陵的皇室宗亲,尤其是亲王,凡是被定罪的,几乎都是重罪,深深地为皇上忌惮,只能老死在囚牢中,就算是大赦天下,也无提前释放的可能,哪还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因为,他们所犯之罪极为敏感,不在大赦之列。
  所以,就凭皇上对这些皇室宗亲的胸怀,就凭这份改革牢狱管理的思路,就值得他刘若宰由衷的佩服,弯下那傲骨嶙峋的脊背。
  没有人知道,这一番的开场白,这一番的惊人之语,不过是崇祯的“开胃菜”,重头戏还在后面呢。
  不过,就是意思不再那么简单而直接,不再那么明了,非常的隐晦,唯有当事人才明白,话里所代表的意思。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为夺回外事权做准备

  “张国维,朕知道,刚一到任十府巡抚,巡抚安庆、应天等地,就主持兴建繁昌、太湖二城,还准备疏浚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的河道,以及有修筑吴江、江阴、江苏等县桥、塘堰、漕渠的意向,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不反对,还会鼎力支持。”
  “可是,你也不要忘记了,离京之时,朕的那一番嘱托,对于江南的商人,都要统计上来,凡是前往东南经商的商贩,都必须登记在册,密切监控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流向东南的动向,不能让他们浑水摸鱼,漏缴赋税。”
  “而且,你的那些民生工程,虽然能够造福于后世子孙,有利于江南的发展,但是你不能忽视一点,这些建造工程不仅耗资巨大,收益还甚微,朝廷得到的反哺也少之又少。”
  。。。。。。
  听到这些话,就在其他人惊叹于张国维的大手笔之时,真是年轻有为,很有干劲,上任还没有半年,就做了这么多的利民之事,以及一些准备要做的惠民之事。
  然而,张国维却是一阵后怕,暗暗心惊,皇上知道的越多,了解的越清楚,他反而越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毕竟,这些事情还未上报朝廷。
  知微见著,张国维几乎是本能地反应,心中想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的存在,天下各地,密布皇上的眼线。
  一想到自己的身边,有着锦衣卫和东厂的潜伏之人,怎能不心惊?怎能不后怕?
  同时,张国维心里很清楚,皇上虽然有敲打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在提醒,该加快动作了,端掉通往东南的黑市,将那些东南沿海贸易所追捧的物品,洋人所喜欢的商品,都纳入监管的范围之内,密切控制他们的流向。
  准确的来讲,就是切断郑芝龙搞海上贸易的货物来源渠道,将海上的贸易控制在朝廷手里,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家族。
  如果是深明就里之人,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意图,怎么都有一种不好的感觉,狡兔死,走狗烹,毕竟,朝廷刚刚招抚郑芝龙招抚,这边就对人家下黑手,背后捅刀子,切断人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张国维甩了甩脑袋,心里没有一点不好的感觉,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不仅是因为东南海上贸易所蕴含的惊人利润,比朝廷的每年财政总收入还多,主要还是在于,与洋人的贸易,已经牵涉到外事权,不是那个人或家族所能私自染指的。
  所以,皇上的这番要求,就是在为收回对外的外交权做准备,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何况,一个武将或家族,不仅手握军权,还有着生财之道,堪称富可敌国,这本身就已经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换做是谁,都会对郑家下手,或是剥夺军权,或是切断经济来源,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已经非常仁慈的了。
  事实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当众挑明,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张国维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回答也很有技巧,很是隐晦。
  “是,皇上,微臣遵旨,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微臣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那些商贩的生意经营范畴,销往何处,将其全都登记在册,不能让他们有丝毫偷税漏税的机会。”
  “嗯,好。。。”
  崇祯赞许地同时,频频点头,露出满意之色,进而继续说道:“而且,张国维,你乃是朝廷的二品大员,十府的巡抚,不是那些商人的父母,没必要总是婆婆妈妈的好言相商,该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没有一些惩处之策,那些商人不会据实以报。”
  “请恕微臣愚鲁,还望圣上点拨一二,何为惩处之策?”张国维再施一礼,这样恭敬地询问之时,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商人的地位虽然不高,投机取巧的行为常常为人们所诟病,但还是属于大明百姓,对他们用强,张国维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抵触感,并做了辩驳的准备。
  “呵呵。。。。这有何难理解的?”
  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张国维的神色细微变化,崇祯爽朗地轻声一笑,反问了一句之时,满脸的轻松之色,不等张国维回话,进而继续说道:“凡是隐瞒经商范围,或者少报贩运到东南的货物数量,皆以货物价值的十倍惩处。同时,建立举报制度,一经核实,举报人可以得到罚金的四成作为奖励。”
  “是,皇上,微臣随后就着手此事,细化其中的细节,明确其中的赏罚制度。”
  回答之时,张国维的心里顿时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像以前那样对待商人,形同于杀鸡取暖,他就能够接受。
  何况,这样的奖罚措施,本就是无可厚非,将会省去他许多麻烦,张国维非常乐意这样干。
  这个时候,满脸笑意的崇祯,心里反而格外的期待起来,一旦切断了郑芝龙的经济主要来源,并将其手中的水师完全控制在朝廷的手中,那么,就可以在东南大规模开放通商口岸。
  到时候,大明的财政不仅可以一下子骤增数倍,还多了一个粮食的来源渠道。
  毕竟,不管是台湾岛,还是南洋诸国,亦或是暹罗、脚趾等国家,都是盛产水稻之地,丝毫不比江南差多少。
  一旦打通了通往南洋的海上商道,不仅多了一个粮食的来源渠道,还能为大明面向世界,进行海外殖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