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了,秦将军,告诉朱燮元与傅宗龙,这一百万赈灾款项,朕可不是划拨完了就不管了,会派出锦衣卫和东厂暗中监视,密切留意赈灾银两的去向,是否真的用于安置灾民?”
  “如果被朕知道赈灾的银两挪作他用,亦或是发现被什么人贪墨了,灾民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朕就会首先拿他们是问,查抄他们的家产,填补亏空而出的银子。”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言语有一些过了,语气变得缓和了许多。
  “秦将军,在京城这段日子里,你亲自经历了所有的事情,应该知道这些银子来之不易,筹措的有多么艰难。虽然有千万之巨,但相对于朝廷国库的巨大亏空,显得依旧不足,勉强够今年之用。”
  秦良玉轻轻点头,一脸的凝重之色,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皇上,末将明白,这百万两银子,几乎是朝廷划拨给西南的最后一笔款项。最起码三五年之内,不可能再有银子划拨。因此,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西南安置好灾民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给自足。”
  “不管是陕西的天灾,还是辽东的战事,亦或是各地的军队,就像一个个无底洞,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填补,将会消耗朝廷一大半的财政收入。”
  崇祯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很是满意秦良玉的表现,不禁想起了她的四个侄儿,秦翼明,秦拱明,秦祚明,秦佐明。
  不难发现,秦家对大明有多么的忠心,从他们的后辈子侄的名字中就可以窥得一二,从降临人世那一刻的起,他们的命运就和名字紧紧相连在了一起,时刻的提醒着他们,要像父辈一样向朝廷效忠。
  崇祯轻轻甩了甩头,暂时压下了脑海里的杂念,秦良玉刚一说完,崇祯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犹豫之色,但也只是持续了那么一瞬间,还是开口道:“秦将军,实不相瞒,朕想将你的五千白杆子兵留在京城,作为禁卫军,不知秦将军意下如何?”
  秦良玉愣住了,再次意外了,转瞬就反应了过来,流露出为难之色,暗暗一咬牙,并未正面回应崇祯的询问,而是诚恳地说道:“皇上,末将也想将这五千白杆子兵留在京城,作为禁卫军,以供皇上驱使。”
  “可是,这些白杆兵人虽不多,却是四川境内的官军主要战力,专门用于震慑那些吐司,以及防患奢崇明的卷土重来。如果全都留在京城,末将担心那些吐司勾结奢崇明,再次犯上作乱,为祸西南。”
  一口气将心里的所有话语倾吐而出,秦良玉感觉轻松的同时,更多的是忐忑,期待地看着崇祯,不断地猜测着,这位年轻的帝王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是杀鸡取卵,强留下这五千白杆子兵?还是顾全大局,不再坚持?
  然而,贾亦韬的回答再次出乎秦良玉的以外,让她一愣一愣的,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秦将军,尽管放心,朕又不会白要你的白杆子兵。将五千白杆子兵留下之后,朕会将三千营与神机营交给你,加在一起,兵力将近万人。”
  “尤其是神机营,配备有火炮,还有各种火器火药,特别适合山野之战,只要占据一个山头,就算那些吐司全都犯上作乱,也能将其全都堵在山沟沟里。”
  秦良玉当然明白崇祯的意思,只要神机营扼守险要之地,凭着火器的威力和远程攻击能力,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好契合傅宗龙的那些平叛之策。


第六十七章 就那么爽快的答应了?

  官军扼守在险要之地,设立营垒,就地屯垦田地,将奢崇明和安邦国等人的大军压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无法补充兵源,得不到粮草补给,从而达到平叛的目的。
  温水煮青蛙,是最能诠释傅宗龙平叛策略的精髓之语。
  尽管深知这一点,秦良玉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不愿意,不仅是因为白杆子兵都是她一手训练出来的,使用起来很顺手,主要还是因为,对于三大营和神机营的军纪素有耳闻,糜烂不堪,战斗力非常的弱。
  在西南的战场之上,能派得上用场吗?
  虽然有着火器的优势,但能不能熟练地操作,并能应用于战场之上,对于这些,秦良玉现在保留着怀疑的态度。
  更何况,相比于白杆子兵,三大营与神机营一点都不熟悉西南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要是真得打起仗来,想想都会知道,一定是状况频出。
  似乎看出了秦良玉的顾忌之处,心里为何不情不愿,崇祯再次说道:“秦将军,鉴于你从未统领过神机营与三千营,在磨合的期间,在你熟练地掌控两支军队之前,朝廷将会无限制地供应火药,便于你能更快地磨合,尽快的掌握这两支军队,指挥他们配合作战。”
  秦良玉意动了,作为一位名将,深知火器大规模应用战场之上,乃是大势所趋,火器的优势,在未来的战场之上,都决定了它的主导地位。
  热兵器取代冷兵器,将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皇上抛出了这个条件,神机营的战斗力就不是问题,就算全都不会使用火器,亦或是不能熟练地使用火器,只要火药充裕,用火药喂也能喂出来彪悍的战斗力!
  至于军纪,对于秦良玉这个老将而言,这还是问题吗?
  “好吧,皇上,那五千白杆子兵就留在京城,作为禁卫军,以供圣上驱使。”
  在说出这句话的一瞬间,秦良玉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忽然明白了一些事情,心里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明白了皇上为何非要留下白杆子兵,还是那么坚持?
  白杆兵的强悍战力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在丢出一个烫手山芋,皇上很不待见神机营与三大营!
  尽管神机营的火器配备率最高,三千六百人的步兵全配有火器,更有一千人的精锐铁骑,还有四百人的炮兵,火力不可谓不强,编制不可谓不全,战法不可谓不完善。
  还有三大营,清一色的精锐铁甲骑兵,由塞外的降丁组成,是非常出色的突击部队,最适合大乱敌人的阵型。
  然而,经过岁月的侵蚀,不仅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军纪变得涣散起来,更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三千营和神机营的一些将领,深深地为新皇忌惮!
  秦良玉心里清楚,皇上这是想三大营与神机营丢出去,抛给自己,其中不仅仅是军纪涣散的问题,还有他们的组成驳杂,渗透了许多其他势力的子弟或眼线,皇上很难驾驭。
  白杆子兵就不一样了,和京里的官员没有任何的纠葛,更不会和一些勋贵有所牵连,全都是四川人,绝对没有忠心的问题。
  不难想象,在这京城之内,白杆子兵将会成为皇上手里一支强有力的力量,震慑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对了,秦将军,朕还有一事需要与你商量一下,希望你能够理解,不要做出过多的猜想。”
  “皇上请说。。。。”
  秦良玉本能地吐出这么一句,被崇祯的客气弄得心里毛毛的,紧接着有一些忐忑的转而说道:“皇上真是折煞老臣了,何须‘商量’二字?只要皇上言语一声,就算末将拼了这条老命,肝脑涂地,也要完成圣命。”
  “呵呵。。。秦老将军,不用这么紧张,夸大了,朕接下来所说得事情,不用拼命,只是向你要几个人。”
  崇祯淡淡一笑,这看似略带玩笑的来了这么一句,不仅没有让秦良玉放松下来,反而让她更加的心里没底了,忐忑了起来。
  仿佛没有看到秦良玉神情变化的细微之处,崇祯风轻云淡地继续说道:“为了更好地指挥白杆子兵,朕希望,祥麟夫妇和秦翼明、秦佐明四人也能留在京城,统领这五千禁卫军。”
  “末将替儿子、儿媳和两个侄儿谢主隆恩,叩谢皇上!”
  这次轮到崇祯意外了,没想到秦良玉会这么痛快,想都没有想,没有任何犹豫地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反而让崇祯的心里生出一丝怪怪的感觉。
  此刻,秦良玉丝毫没有这种觉悟,一点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兄长以及弟弟的长子是在做人质,被扣京城,更像是获得了一个无上荣耀的任务,反而十分的高兴,发自内心的那种。
  崇祯只是愣了那么一下,转瞬就清醒了过来,虽然不明白秦良玉为何是这样的神情举止,但目的已经达到,对方还是十分乐意的样子,也就没有再在这个事情纠结。
  “秦将军,你还是赶紧去接手神机营与三千营吧,朕的圣旨随后就到,只要你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离京,率领这两支军队前往西南,为朝廷镇守云、贵、川等地。”
  “是,皇上,末将这就去!”
  秦良玉躬身行礼了一番,就要转身离去,隐隐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架势,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为之一敛,身形顿了顿,转而说道:“启禀皇上,在接手三大营与神机营之前,末将想要返回营地一趟,一来要交代一下诸将,二来选一些人手,作为末将接手两支军队的副将。”
  “嗯,好,朕准了。”
  白杆子的驻扎之地,刚一返回营地,秦良玉就将自己的子侄聚集了起来,径直说出了五千白杆子兵将会留在京城,充实到禁卫军之中,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让众人吃惊不已,一时难以接受。
  然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容不得自己的子侄询问些什么,秦良玉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祥麟,凤仪,翼明,佐明,此次离京,返回四川,你们四人就不要走了,继续留在京城,为皇上统领这五千兵马。”
  “娘。。。。”
  “母亲大人。。。。”
  “姑母。。。。”
  “姑母。。。。”
  在众人的震惊之中,秦良玉一摆手,散发出不怒自威的气势,打断了四人的讲话,似乎猜到了他们的心中所想,徐徐说道:“听着,祥麟,凤仪,翼明,佐明,这不仅是圣意,还是我的决定!”


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

  秦良玉的话语充满坚定之意,语气显得是那么掷地有声,不容质疑,带着强势而霸道之意,仿佛是在告诉所有人,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强大的气势,长辈的威严,统帅的压力,都使得四人咽回了到嘴的话语,只是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
  虽然没有反对,但脸上的不情不愿与不甘,却是将他们的态度表露无遗,一百个、一万个不愿意留在京城。
  哎。。。。
  秦良玉长长叹了一口气,神色忽然缓和了许多,变得柔和了起来,眸子里散发着丝丝的慈祥与宠溺之意,若隐若现,脸上却是显得那么无奈,话语里更是如此。
  像是在自语,又似在向众人解释。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尤其是面临重大危机之时,在京城这个充满风诡云谲的地方,处处透着阴谋与尔虞我诈,想要有那么一两个可靠的盟友,几乎是千难万难。”
  “在这样的一个官场之上,一直都是暗流涌动,许多官员的做法都是明哲保身,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要想让咱们立于不败之地,不至于遭到小人的陷害与污蔑,不能单单靠皇上的信任,在这京城之内,还必须有自己人。”
  听到这些话,众人的心中一动,大概猜到了秦良玉的用意。
  话语一顿,秦良玉的目光停留在自己儿子的身上,看着儿子成了独目将军,原本英武潇洒的面孔上有一些狰狞之感,心有不忍和爱怜的同时,语气却变得更加坚毅起来。
  “祥麟,你乃是石柱宣慰使,从三品武将,可以参加每日的早朝,如果有什么人污蔑咱们,就可以据理力争,直接辩驳。如果指望那些结交的官员,他们肯定不会冒这样的险,得罪其他人,不遗余力地为咱们说话。”
  “母亲,孩儿明白了。”
  秦良玉的目光转移,在自己的儿媳与侄儿之间逡巡不定,流露出委以重托的神情,话语也是同样的充满坚毅。
  “还有凤仪、翼明、佐明,你们都是朝廷的武将,位列参将之衔,仅次于总兵和副总兵,有着四品的品阶,加上手握有实权,配合着祥麟,在朝堂之上,将会有一定的话语权,将会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
  “姑母(母亲),孩儿明白了。”
  对于三人的明理晓义,再无任何的埋怨之言,不再发牢骚,秦良玉很是满意,赞许的轻轻点头,神色再次一敛,流露出几分敬重之意,低沉的提醒着四人。
  “切莫忘了一点,你们最大的仰仗之处,不是手里的军权,更不是远在西南的我,而是皇宫里的圣上,那才是最大的靠山。”
  “所以,从今以后,在京城的每一天,都不要结党营私,不管是谁抛出橄榄枝,都要装作看不见,最好不要与任何官员、勋贵交往。唯有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深得皇上的信任,向皇上表明最纯粹的忠心。”
  在其他人认真的重重一点头,就要应“是”之时,秦佐明却有一些不以为意的问道:“姑母,这样是不是太过于谨慎小心了啊?偌大的京城,怎么可能不与那些官员和勋贵有所人情往来呢?那样的话,不就是咱们自己让自己陷于孤立的处境了吗?”
  哎。。。还是太年轻了啊!
  秦良玉暗暗叹息了一句,进而极有耐心地解释道:“自古以来,文臣与武将的来往,都是一大忌。尤其是京城的文官与禁卫军的将领,如果过往甚密,即便是少有来往,都会引起锦衣卫和东厂的注意和监视,从而致使皇上泛起猜忌之心。”
  “要是皇上对谁起了疑心,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看法都会更加偏向于不利的方面。即便是子虚乌有,有充足的证据说明那个人的清白,也是再也无法获得皇上的信任。”
  “姑母,侄儿明白了。”
  秦佐明收起了轻视之意,变得极为认真,而秦良玉也没有再做出过多的解释,而是开始交代一些事宜,成为禁卫军的一些注意事项。
  西北,陕西。
  西安府,巡抚衙门,孙传庭与陕西布政使徐光启相对而坐,目光显得是那么的复杂和无奈,书房里只有两人,一片静悄悄的,交谈的气氛显得很是沉重,两人的神色都有一些不自然。
  “孙大人,随着朝廷的这一次大清洗,京城的许多官员或被罢免夺职,或是人头落地,或是流放戍边,使得陕西的一些乡绅失去了靠山,不得不吐出兼并的土地。”
  “哎,孙大人,一个陕西居然有居然五个藩王,尤其是汉中府的瑞王和这西安的秦王,比邻而居,藩地就占据了两府的大半良田。”
  “徐大人,本官明白你的意思,不仅仅是藩王,还有藩王世子,以及藩王庶出的其他几个儿子,陕西的一多半良田都落入他们的手中,那些被他们使用各种手段兼并的土地,绝非是咱们所能要回的,必需要向皇上请旨,亦或是宗人府下一个斥责的行文,咱们才能收回一部分田地,阻力将会小许多,但也不一定成功。”
  “不过,徐大人,话说回来,河南与陕西的情形差不多,同样有五个藩王属地,前者要不是地处中原,这些年没有什么大的天灾,恐怕不会比陕西的情况好多少。”
  徐光启听得频频点头,紧跟着附和道:“陕西虽然地处西北,土地贫瘠,比不上河南那样生产小麦粮食,但好在地域够广袤,勉强能够维持这么多的藩王。”
  话语一顿,转移话题的同时,语气中充满浓浓的担忧之意。
  “可是,一连经历这么多年的连续大旱,田地大幅度减产,刨去佃租和赋税,陕西的老百姓已经滨临崩溃的边缘,都快支撑不下去了。如若再想不出解决之策,局势非得失控不可。”
  “哎。。。徐大人,本官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免除三饷,不过是缓解了这个问题,相比于百姓愈发的食不果腹,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孙传庭叹息了一番,在这个时候,与徐光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异样之色,拥有相同解决之策,但这个解决之策绝非他们能够实行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两人知道,这句话最能诠释陕西目前的局势。


第六十九章 明之灭亡,在其自己

  在这陕西,数十万的百姓无田可中,只能颠沛流离,最后沦落为乞丐,不时地为勋贵们和士绅打短工,才能勉强糊口,填饱肚子,艰难度日。
  即便是那些有田可种的老百姓,或是租的,或是自己一家子的几亩薄田,即便是属于自己的土地,但位置也很偏远,远离水源,在连年的大旱之下,在佃租和赋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老百姓也只能等死,迟早成为流民的一员。
  孙传庭与徐光启心里清楚,如今之时,最好的赈灾方式,就是让大部分的灾民拥有土地,即便是大旱之年,但在辛勤耕耘之下,总能有所收获,朝廷再予以一定的减免赋税,西北的灾情就能有所缓解,老百姓自己就能抵御旱灾。
  有了田地,能够有口吃的,乱军发展的势头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大部分的土地掌握在勋贵和那些藩王手里,又让他们这些官员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