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我刚刚已经打听到了消息,这次为了能够离京,远离京城的漩涡,张瑞图可谓是下了血本,捐出了将近九成的家产,城外的那些田地,更是无偿的献给皇家。”
  “还有杨景辰,由于参与过编撰《三朝要典》,整个人非常的心虚,害怕的要死,皇上还未追究,就已经主动认罪,并且捐输了大半的家产,说什么体恤国坚,事实就是缴纳的保护费。。。。。。”
  “时升,不要掺杂你的个人情感,据实说就行了。”
  施凤来打断了儿子施时升的讲话,进而又问道:“对了,三法司会审吴淳夫、李夔龙和田吉结果出来了没有?皇上又是什么态度?”
  “父亲,结果早就出来了,三法司的刑部尚书苏茂相、左都御史曹思诚、大理寺署印少卿姚士慎三人也太大胆了,居然顶风作案,冒然袒护吴淳夫三人,仅仅是罚了他们分别三千两、一千两、一千两纹银,解助军饷,皇上当即就将兵部尚书苏茂相免职,换上了王在晋。”
  “不过,皇上也没有真的要处斩吴淳夫三人的意思,他们的家人捐输了全部的家产之后,就给放了,任由其离京。”
  “怪事儿。。。不该啊。。。。”
  犹如条件反射一般,施凤来嘀咕了两句,满脸的不解之色,进而自语道:“按照皇上如今在京城的这架势,不该这般雷声大雨点小啊?放宽对部分魏党余孽的处理,还能理解。但是,吴淳夫、李夔龙、田吉等人可是五虎般的存在。”
  “就算国库空虚,皇上急需银子,但以他们这些人的累累罪行,直接查没家产都没有问题,皇上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放过来了呢?”
  “不对,其中一定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秘,皇上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
  说话之间,施凤来的语气越来越笃定,心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眉头都快拧成了一个疙瘩。
  乾清宫之中,贾亦韬端坐在那里,虽然绷着一张脸,但眸子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难以掩饰他此时兴奋的心情,正在听着杨景辰的侃侃而谈,针对国策、时弊,积极提出兴革的意见。
  “启禀皇上,如今之时,国泰日衰,国势弥坚,天下之所以流民四起,百姓之所以民不聊生,朝廷的财政之所以越来越困顿,等等,究其原因,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两个字上,党争!”
  “历朝历代以来,都不缺乏党争。然而,前朝之时,党争尤为厉害,使得朝廷的官员多数沉迷于党争,而枉顾江山社稷,而无暇于天下苍生,致使虚耗国力。”
  “何为党争?就是分属不同的派系,代表着两个不同群体的利益,争夺更多的私利。然而,世界之大,天下百姓将近两万万,相比于黎民百姓,他们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却瓜分了绝大多数的利益。”
  “结果就是,百姓的流离失所,朝廷的各种赋税征收不上来。而且,那些参与党争的官员,还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出各种办法,掣肘朝廷的改革,维护他们背后团体的利益。”
  。。。。。。


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

  随着杨景辰的讲述,随着针砭时弊的深入,随着改革的态度越来越明显,贾亦韬眸子里的光芒愈发地炽盛起来,闪烁不已,变得极为火热,仿佛忘记了眼前这个官员的背景,忽略了杨景辰有着魏党的嫌疑。
  作为崇祯元年的风云人物,为数不多的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贾亦韬又怎能不知道杨景辰这个人?
  每个时代都不缺少明白人,洞悉时弊者,缺的是敢于秉言直谏之人。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不仅是考验敢于秉言直谏之人的胆量,不畏生死,最关键的还是皇帝必须有一个明君必备的素养。否则,即便再多的明白人,即便再多的敢于直谏之人,也架不住皇帝砍得。
  很显然,杨景辰赌赢了,看到频频点头的皇帝,脸上的满意之色愈发的浓郁,一副十分认同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些日子的努力没白费,那些付出值了,接下来的话语愈发的自信。
  “皇上,微臣以为,京城的官场就像一个人的大脑,是咱们大明的神经中枢,若是党争不断,官员争斗不休,轻则,朝纲混乱不已,使得朝廷的办事效率底下;重则,将会瘫痪整个大明官场。”
  “西北的灾情虽然紧迫,亟待解决;西南与东北虽有战事之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但是,相比而言,解除朝廷的党争显得更加急迫,更加的迫在眉睫。”
  “只要吏治恢复清明,各个衙门的办事能力变得高效而快速起来,朝廷面临的那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最起码也能缓解天下许多的矛盾。”
  整个过程中,杨景辰虽然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观点,却在一直留意着贾亦韬的神情变化,语速略微放缓之时,只听到这位年轻的皇帝问道:“杨景辰,你觉得朕该如何整肃朝纲?整治吏治弊端?”
  很显然,杨景辰早就有了准备,想到了皇帝会问出这方面的问题。
  “皇上,以微臣之见,整肃朝政的实质就是消弭党争。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党争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渗透到一些官员骨子里、血液中,一时难以消弭。”
  “要想尽快的消除党争,恢复吏治清明,就必须提拔能臣干吏,优先录用那些苦寒出身的官员。这些人出身于下层,更能体会黎民之苦,百姓之坚,做事之时,更是为百姓考虑。”
  “而且,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寒门官员与那些乡绅鲜有关联,一旦朝廷推行改革,他们就会贯彻执行下去,不用顾忌人情世故。”
  听到后面的这些话,贾亦韬略微有一些失望,杨景辰的观点虽然新颖,见解独到,深知时政利弊,对目前的朝廷有很大的助益,却缺少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意见也不具备建设性,仅仅是在缓解而已。
  总之,仅仅是在吏治改革上,杨景辰更加偏重于官员个人的自律,个人的官风和操守上面,而不是建立监督机构,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对官员监督。
  不过,贾亦韬能够理解,并且想得通,时代的局限性无法避免,古人不就是如此吗?
  道德与操守要比法律来得更重要!
  贾亦韬没有进行言辞犀利的反驳,说什么苦寒出身的官员不一定就不代表不会贪污,难保他们不会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与乡绅同流合污,蒙骗朝廷。
  作为一个现代人,贾亦韬还是更加倾向于监管机制,再辅以严刑峻法,让那些官员意识到,贪污有风险,做官需谨慎,得到的远远不能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所能比拟。
  “好了,杨大人,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关于你说得那些,将其详细的写到折子里,拟成一个条理清晰的行文,再呈给朕,以便朕仔细斟酌。”
  “是,皇上,微臣告退!”
  杨景辰离去了,不久之后,懿安皇后张嫣走了进来,边走边问道:“皇上,您真的要放过杨景辰、黄立极和张瑞图这些人吗?尤其是李夔龙、倪文焕、吴淳夫、田吉等人,绝对都是魏忠贤的爪牙,那绝对是朝廷的祸害,天下的毒瘤,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贾亦韬有一些以外,没想到对方会在这个时候找自己,但还是认真地回道:“皇嫂,你也知道,皇兄在世之时,魏忠贤的势力极大,权倾朝野,许多的官员不得不趋炎附势,向魏忠贤依附,方能保全己身,此乃形势所逼,无关一个人的道德和官品。”
  “像杨景辰、黄立极和张瑞图这些人,虽然接受过魏忠贤的招揽,却无罪大恶极的行径,最多也就是无作为,没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将其逼到绝路上。”
  “那。。。皇上,李夔龙这些人呢?绝对是罪大恶极,陷害了不少的忠臣良将,为何也对他们施以轻判呢?”张嫣忍不住地再次问道。
  “皇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皇弟这也是被逼无奈。”
  贾亦韬脱口而出,回答了这么一句,话语充满无奈之意,脸上尽是复杂之色,进而又说道:“京城的这些魏党好处理,但是天下的魏党何其多?遍布诸多州府县,岂是一下子就能收拾完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处理了。”
  “如今之时,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将京城内的魏党杀一批,流放一批,罢免一批,不至于让京城以外的那些魏党狗急跳墙。毕竟,如果使用强势手段,将所有的魏党清理干净,杀了也就杀了,但却会动摇朝廷的根基。”
  “也是,魏忠贤将近七年的经营,党羽遍布朝野,天下的魏党何其多?许多州府的要职官员,或多或少,都与魏忠贤有所牵连,要是全都处理的话,几乎是与所有的官员为敌。”
  张嫣一脸的凝重之色,越说越心惊,有一种后怕的感觉,这才意识到,要是清理全部的魏党,将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
  毕竟,当魏忠贤为自己修建生祠之时,这股风气随之就席卷了天下,绝大多的官员都为魏忠贤修建了生祠,一时间,魏党的声势达到了顶峰!


第六十章 喜讯

  贾亦韬轻轻点头,以示肯定,这个时候,贾亦韬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转瞬即逝,幽幽地说道:“皇嫂,您尽管放心,皇弟知道您与魏党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就算是没有这些,皇弟不会放过那些魏忠贤的爪牙,但要想弄死李夔龙这些人,方法何止千万?”
  尽管这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恨不得李夔龙那些人立即被处斩,但还是被贾亦韬的凌厉气势和冰冷的杀意所吓倒了,不由得吞吐到:“那就好。。。那就好。。。不能这么轻易地就放过那些奸佞之臣。”
  在这一刻,张嫣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不禁想起了锦衣卫与东厂的存在,有这么两个特务机构,皇上要想整那些魏党爪牙,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能将其弄死。
  一念及此,张嫣不禁再次看向了“崇祯”,只觉得这位皇帝愈发的陌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谦恭温和,相比于自己的丈夫朱由校,更像一个皇帝。
  杀伐果断,沉稳老练,思虑周全,尤其是在锦衣卫和东厂的事情上,能够将其为己所用,而不是被这两把利剑所利用。
  呼。。。。
  暗暗长松了一口气,张嫣开口欲说些什么,突然之间,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改了口,脸上带着几分的笑意。
  “对了,皇上,臣妾怎么把此行的目的给忘了?”
  张嫣很是突兀的自责了一句,随之展颜一笑,不等贾亦韬询问,进而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有喜了,皇上你有后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贾亦韬明显楞了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惊喜的问道:“皇嫂,你说的是真的?皇后真的有了?”
  “是的,皇上,千真万确,太医刚刚珍过脉,皇后确实是有了喜脉,身怀六甲!”
  张嫣重重地点头,语气甚是笃定,然而,兴奋地神采之下闪过一丝阴郁之色,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被客氏给暗害的。
  贾亦韬早已被幸福冲昏了头脑,哪还有心情理会张嫣的神情变化?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他贾亦韬的孩子,而不是那个“崇祯”的,清楚地记得,历史上有过记载,太子朱慈烺就是出生于崇祯二年的二月份,不难推算,周氏正是在他穿越之后有的。
  “皇嫂,那皇弟就先行一步了,前去看一下皇后!”
  “皇上,你赶紧地去吧!”
  看着贾亦韬匆匆忙忙而去的身影,那一副幸福的模样,张嫣为皇后周氏高兴的同时,心里有一丝黯然,很不是味儿,试想当初,自己的丈夫也能如此重视身怀六甲的自己,客氏又如何胆敢谋害自己的孩子?又如何将那些或出生或未出生的皇子弄死?
  恍惚间,张嫣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丈夫临死之前的情形,客氏的诸多表现,居然试图从外面随便弄一个孩子,说是什么遗腹子,交给自己抚养?
  想起这些事情,懿安皇后张氏就不禁流露出鄙夷之色,嘲讽的笑容愈发浓郁,对客氏很是不屑,如此低劣的手段也好意思拿到台面之上,父亲被魏党陷害,罢官夺职;儿子被客氏残忍的杀害。
  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只要是稍有一点的脑子之人,也知道该怎么做?
  张嫣看了看金碧辉煌的乾清宫,面有失落之色,更多的是心灰意冷,没有再过多的停留,在宫女与太监的簇拥之下,缓缓向坤宁宫而去。
  哐当哐当声。。。。
  坤宁宫,在一阵阵杂乱的纺车碰撞声之中,一个清脆的话语显得格外的突兀。
  “小秦子,就给本宫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这些日子以来,本宫教你识字,你倒可好,这还没过几天,就全给忘记了。十一岁的年纪,正是读书识字的好时候,真是枉费了本宫的一片好心。”
  皇后周氏气呼呼地踱着步,整个人显得焦躁而易怒,不断地绕着一个跪在地上的小太监转圈,轻移莲步,缓缓而行,娇容上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时不时地来两句,训斥小太监一通。
  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小脸有一些惨白,埋着一颗小脑袋,在皇后周氏的训斥之下,害怕不已,身体抖得就像筛糠一般。
  “哈哈。。。先生,小秦子虽是太监,却也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不如先生看在我的面子上,请求先生宽恕他一回,如何?”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之中,崇祯皇帝阔步走了进来,也正是贾亦韬,说话之间,面脸的打趣之色,皇后也只是喊出一个字“你”,当即就反应了过来。
  看到皇上的心情不错,联想到往日的夫妻情分,周氏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行使君臣之礼,佯装嗔怒之色,却是在跟着调笑道:“这是如何使得?岂不是坏了学规?”
  这个时候,只要是稍有眼色之人,都知道皇上与皇后在调笑,互相打趣,上来了一个年纪偏大的老太监,走到小太监小秦子的身旁,提醒道:“还不快谢主隆恩?”
  能够服侍一国之母,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小机灵鬼,经老太监这么一提醒,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连忙跪谢:“小秦子,谢皇上、皇后娘娘恩典!”
  皇后周氏没有过多的表示,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小太监可以起来了,站到一边,不要挡了圣驾。
  “皇后,既然怀有身孕,就不要操劳了,还是好好休息,保重身体要紧。”
  崇祯上前一步,很是自然地拦住了周氏的细腰,另一只手连连点指着远处的二十四具纺车,以及正在做女红纺纱的宫娥,进而徐徐说道:“以后就不要做这些粗活了,也不要再顿顿粗茶淡饭,多穿一些好衣服,不管是皇后的身份,还是怀有身孕,你都不应该做这些事情了。”
  这一刻,周氏略带忸怩之态,只觉得心里暖暖的,耳根子有一些发烫,自从成亲以来,眼前的这个男人还未当众与自己如此亲昵,更不用说一些体己的话语了。
  幸福就像汩汩而流的涓涓细流,滋润着周氏的心房,使得她的一颗心砰砰直跳起来,从未有过的情动。


第六十一章 敞开心扉

  “皇后啊,如果你实在感觉寂寞难耐,感觉无聊,可以多到御花园里走走,散散步,如若不行,可以去国丈府看看,探探亲。”
  周氏有一些发呆,一副难以相信的样子,任由崇祯挽着自己的细腰,愣愣的看着对方,贾亦韬却是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都退下去,等到所有的宫女太监离开之后,这才再次开口。
  “皇后,你也知道,朕上次之所以动怒,并不是生你的气,而是国丈做得实在太过了,委实有一些贪得无厌,不管是皇家拍卖行,还是皇家珠宝首饰行,亦或是皇家赌楼,都是朕筹措军饷和赈灾银子的途径。”
  “国丈可倒好,一看到这三个店铺赚钱,立马就生出了贪婪之意,不仅依仗个人的身份,故意打压拍卖行,还想将这个生意据为己有,你说朕能不生气吗?”
  说开了,所有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就能解开双方的心结,周氏乐得如此,自己的丈夫能够开诚布公的说这些。
  “皇上,无需多言,臣妾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也知道您的好意,借助小小惩戒妾身一事,提醒一下我父亲他们,凡事莫要做得太过了。”
  “而且,臣妾知道国丈的秉性,惜财如命,如若不敲打一番,不予以适当的警告,将来只会越来越过分,还不如现在就绝掉我父亲的这个念头,妄想以皇亲国戚的身份横征暴敛,掘取一些不义之财,这样反而是为了他们好。”
  “果然是朕的好妻子,深得朕心!”
  崇祯夸赞了一句的同时,更是将周氏揽入了怀中。
  光天化日之下,虽然四周无人,但从未感受过如此亲昵的举动,腾的一下子,周氏的满面绯红,愈发的娇羞,这才有一个十七岁女子的应有的表现,显得不再那么老成。
  不久之后,似乎适应不了崇祯这样过于亲昵的举动,周氏的身体酥酥的,轻轻推开了贾亦韬,好像想到了什么,神色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