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什么人。否则,只会使得你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不好做。”
  闻听此言,秦良玉的心中就是一颤,有一种塞塞的感觉,刚刚的好心情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心情与贾亦韬的神色一样,也是凝重无比。
  “是,皇上,末将遵旨!”
  尽管心中不痛快,但秦良玉也知道,皇上这看似警告的话语,却也是在为自己着想。
  毕竟,如果京城里的那些熟人来访,打听消息,询问皇上想要干什么?亦或是自己执行圣旨之时,面对熟人的求情和打招呼,又该如何作为?
  熟人虽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但要是登门求情,亦或是打听消息,肯定会左右为难,在人情与君恩之间难做。
  现在好了,有了皇上的这一道圣旨,使得她避免了很多的人情世故,省去许多的麻烦。
  恍惚间,秦良玉明白了贾亦韬的用意,皇上为何不远万里的从四川调自己过来,不仅仅是白杆兵的纯粹,没有东林党和魏党的掺杂,主要还是因为,四川地处西南,远离京师,自己这位统帅在京城几乎没有什么熟人,也就避免了许多的人情世故。
  总之一句话,皇上使用她这把刀更加的顺手,不必担心反噬的问题。
  秦良玉离去了,返回军营之时,立即就下达了一个将令。
  “传令下去,从今日开始,不管是任何人,有任何的紧要之事,上到将帅,下到兵卒,若无本帅的允许,谁也不可以走出军营一步。”
  “同时,通知把守军营的看门兵卒,即日起,所有人都拒绝来访,不准任何人接客。如有违反军令者,定当军法处置,严惩不贷。”
  “除了皇上的圣旨与口谕,以及专门负责接洽咱们的官员,不准任何人进入军营。”
  “是,大帅,末将这就传令下去!”
  秦良玉大哥的儿子秦翼明答应一声,尽管是满心的疑惑,但还是听从了命令,转身离开了大帐。
  这个时候,马祥麟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不解地问道:“母亲,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下达这样的将令,全体将领不准外出,闭门谢客?”
  秦良玉并未回答儿子的询问,在这一刻,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扫视诸将的同时,深深斜瞥了一眼马祥麟,颇有不耐烦地反斥了一句:“哪来的那么多废话?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执行命令就行了,其他不要多问,也不是你该管的。”
  其他的子侄将领全都住了口,没有人再询问一句,但心里愈发的好奇了,皇上究竟跟大帅说了些什么,才会有如此严令?
  “好了,夜以继日的赶了这这么久的路,全都回去休息吧。最多两天,就该再次忙起来了,你们再想休息,可就没机会了。”
  听到这意味深长的话语,所有将领的心中都是一动,情不自禁地暗暗猜测了起来,恐怕京城将会有大事发生。
  不久之后,洛养性与曹化淳出现在了乾清宫之中,站于贾亦韬的对面,前者更是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秦将军回到军营之后,立马就下达了一系列的帅令,全体将领禁止外出和闭门谢客。”
  贾亦韬露出满意之色,轻轻点头,并未有任何的回应,而是转头看向了曹化淳,询问道:“关于那些魏党,调查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收齐足够的证据?”
  “启禀皇上,调查已经进入了尾声,所有的证据也已收齐完备,只待最后的定案。”
  “好,那就好,曹化淳,你果然没有令朕失望。”
  贾亦韬赞许了一句,神色愈发的凝重,进而又说道:“两天之内,先不要忙着结案,以收集证据为主。同时,放出风声出去,凡是魏党,亦或是曾经与魏忠贤同流合污之人,只要主动认罪,就可以坦白从宽。要是交出贪污所得,可以酌情定罪,减轻刑罚,或者不予追究。”
  “是,皇上,奴才遵旨。”
  随着这么一句,洛养性与曹化淳两人心里明白,皇上这是被逼得没法了,不得不向那些官员下手,筹集更多的银子,以作赈灾之资和粮饷。
  如今之时,只要是京官,没有人不知道,国库早已空虚,收不上税来,朝廷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前段时间的赈灾之资和军饷,一多半都是出自于皇上个人的帑银。
  所以,对于皇上这带着赎金性质的赎罪,两人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先例,黄立极一家子能够获准返乡,不就是因为捐出了一多半的家产吗?
  “好了,你们先下去吧,在这段时间,切不可以掉以轻心,还要密切监视那些官员的动向。”
  “是,皇上,奴才遵命!”
  “是,皇上,末将遵旨!”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贾亦韬的思绪翻飞了起来,不禁望向了东北方向,脸上尽是思索之色,嘴里更是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辽东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孙承宗能不能稳得住那里的局势?还能不能驾驭得了袁崇焕、毛文龙和袁崇焕这些人?”
  辽东,锦州。
  督师提督府,书房之中,此时,袁崇焕与孙承宗相对而坐,前者不断发着牢骚,不满的说道:“孙大人,这个毛文龙太放肆了,越来越目中无人了,越来越难以征调,真是气死人了。”
  孙承宗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并未言语,而袁崇焕的脸上早已换上了一副极其气愤地样子,颇为意气用事的再次说道:“孙大人,要不然这样,咱们先将毛文龙拿下来,换一个人主持皮岛事宜如何?”
  孙承宗终于有了一丝动容,神色有一些不太好看,深深看了一眼袁崇焕,话语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袁巡抚,先不说了辽东目前的形势,皇太极对宁锦一带虎视眈眈,经常带兵袭扰,仅就皮岛的情况而言,你觉得谁能替代毛文龙的位置?谁又能控制得了皮岛上面的那三万兵卒?”
  不等袁崇焕回答,孙承宗脸上的神色愈发的凝重,再次问道:“袁巡抚,我再问你,辽东今时今日的情况,最为迫切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构筑和强化宁锦防线!”


第五十七章 孙承宗的大局观

  袁崇焕毫不犹豫地吐出这一句话,面临孙承宗的连连发问,老上司的往日威势,袁崇焕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收敛了许多,进而和声继续说道:“虽然毛文龙在皮岛有很大的作用,可以牵制住后金的大部分战力。但是,只要咱们与皇太极和谈,皮岛的价值也就没有了,弱化了许多。”
  话语一顿,袁崇焕的脸上现出兴奋的光芒,显得很是炽热。
  “而且,孙大人,后金那边传出了消息,皇太极不堪连年的征战,耗费了大量的钱粮,也有和谈之意。只要和谈成功,毛文龙就没有了嚣张的资本,咱们一样可以继续构筑宁锦防线,不断向北方扩展。”
  “哎。。。。”
  孙承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连连摇了摇头,满脸的复杂之色,又怎能不知道袁崇焕与毛文龙之间的矛盾与往日纠葛?
  “袁巡抚,我暂且问你,就算换下了毛文龙,促成了与后金的和谈,你就那么确定,皇太极一定会遵守和约?从此或者一两年之内,不再兵犯宁锦,让咱们安安稳稳的构筑宁锦防线?”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些年里,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继任者的皇太极,征战的范围仅限于辽东和朝鲜,无法西征,收服蒙古各部落,主要就是因为毛文龙的牵制,威胁到他的老巢,建州。”
  “一旦没有了毛文龙这颗钉子楔在皮岛,皇太极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西征与南下,大举进犯。”
  这个时候,袁崇焕想要插话,说些什么进行反驳,却被孙承宗摆手制止了。
  “好,就算促成了和谈,皇太极是真的讲和,短期之内,他也不会进犯宁锦。但是,皇太极一定会西征,收服蒙古各部落。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蒙古各部落皆降服后金,朝廷的防线可就不仅仅是辽东,而是整个北方。”
  “没有了束缚的后金,就像脱缰的野马,再加上蒙古族的臣服,以皇太极的野心,他绝对不会满足于现状,一定会南下入塞。而且,只要收服了蒙古各部落,他就可以沿着长城的任何一处进犯关内。”
  “就算咱们将宁锦一带打造的固若金汤,宛若一个铁桶,但辽东以西呢?如果任由后金做大,四处征战,不下于养虎为患,朝廷再想平复后金之患,就必须付出原来的数倍、数十倍的代价,还不一定成功。”
  袁崇焕默然了,无言以对,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一番,却发现自己无从谈起,无法保证什么?
  毕竟,谁也无法对未来做出保证什么,不确定性因素太多,随时都有可能有突发状况出现。
  看到袁崇焕的态度有所放缓,不再那么坚持换掉毛文龙,使用一些过激手段,孙承宗的语气也缓和了许多。
  “袁巡抚,毛文龙虽然越来越难管,越来越嚣张跋扈,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对咱们构筑宁锦防线,有极大的助益。就算皇太极的袭扰不断,但威胁性不大,咱们依旧可以从容应对,构筑宁锦防线。”
  “如果皇太极没有了后顾之忧,老巢再也没有威胁,他就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南下,攻打宁锦一带。到时候,莫说构筑宁锦防线,不断向北方扩展,就连原来的防线也会保不住,被后金的铁骑突破。”
  说到这里,孙传宗的话语一顿,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圣旨,递给袁崇焕的同时,也说道:“袁巡抚,皇上虽然没有派来监军,但也有密旨,老朽虽然依旧主持辽东事务,可以便宜行事,统领各方,提督军务,但是在一些官员的任免之上,都必须争得朝廷的同意和认可。”
  “尤其是将领这件事情上,凡是总兵,不管犯了何事,就算是通敌卖国,若是没有兵部的行文和皇上的圣旨,就不能轻易捉拿或者处斩。否则,不管是谁,是否身居要职,都必须以命抵命,如果不够,就拿家人抵命。”
  听到最后一句话,袁崇焕接圣旨的双手就是一抖,神色变了变,心情十分的沉重,声音沙哑的回道:“孙大人,下官明白了。”
  相比于袁崇焕的心中沉重,神色有一些难看,孙承宗却要坦然轻松的多,看着袁崇焕将圣旨缓缓展开,认真地看着其中的内容,孙承宗再次开口了。
  “袁大人,别看后金势大,骑兵的战斗力非常强,但辽东的主动权还在咱们的手上。不可操之过急,过早的替换辽东的将领。只要咱们小心的经营,一点一点的构筑宁锦防线,不断向腹地延伸,不需三年,就能收回沈阳,将后金赶回建州。”
  “而且,皇上刚刚继位不久,有许多的朝政需要熟悉,等待处理;陕西又有大旱发生,已经出现了民乱;西南的奢崇明和安邦彦蠢蠢欲动,望向再次作乱,这些都需要梳理。”
  “如果辽东的格局被打破,出现什么乱子,那就是为皇上添堵,皇上刚刚划拨的百万军饷,远不够大规模作战,抵御后金大大举进犯。”
  说这些话之时,孙承宗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贾亦韬的音容笑貌,觉得这位年轻的皇上也太过妖孽,行事很是老练,又充满神秘之感,让人捉摸不透。
  尤其是这些日子从京城传来的一些消息,更是让孙承宗对贾亦韬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袁崇焕终于看完了密旨里面的内容,后背却早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事情远比自己的顶头上司说得严重得多,心里暗惊,这位新皇上可真够强势的。
  “好了,袁大人,这没有什么好不舒服的,既然皇上赋予了这么大的权力,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咱们也要接受朝廷的监督与相应的约束,从中设置的限制。”
  很显然,孙承宗看出了袁崇焕的心事儿,安抚了这么一番之后,紧接着略有感慨的继续说道:“如果没有皇上的这道圣旨,孙某的心里反而有一些不安。毕竟,权力过大,不仅意味着可以放手的去做事情,还伴随着猜忌。若无约束的话,反而不利于自己冷静的思考,沉着的处理问题,很容易滋生出骄傲自大,自己打败自己。”
  此刻,孙承宗就像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者,一个满腹经纶的哲学家,正在讲述他这一生的为人处世经验,为人的哲学。
  尽管体会了老上司的良苦用心,真心实意的开导自己,袁崇焕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化解不开对毛文龙的偏见。
  “可是,提督大人,毛文龙现在就像一个啸聚山林的土匪,像一个海上的海盗,为非作歹,哪还有一名大明将领应有的样子?”
  “走私货物,在皮岛上开设赌坊,抢劫商船,简直就像一个活脱脱的土匪,越来越不听从朝廷的召唤。尤其是去年之时,皇太极攻打朝鲜之时,他居然袖手旁观,坐视不理,任由后金攻打朝鲜,毛文龙究竟是安的什么居心?”
  孙承宗没有回应袁崇焕的这些质疑,而是直直地盯着对方,语重心长地反问道:“袁巡抚,暂且问你,毛文龙做的这些事情虽然为人诟病,但他向朝廷要军饷了吗?”
  孙承宗的话语一顿,声音拔高了几分。
  “你也知道知道朝廷的目前财政状况,如果不让毛文龙干这些事情,使用一些偏门寻摸钱粮,让谁给皮岛上的三万将士发军饷呢?”
  “不错,毛文龙的这些做法委实过了,有一些目空一切,但有一点你不能否认,人家实实在在的为朝廷省了一笔军饷开支,同时也在为朝廷戍边,牵制住皇太极的大部分兵力,无暇四顾。”
  。。。。。。


第五十八章 不该啊

  仅仅是过了三天的时间,北京城的这股暗流就由暗转明,变得明朗化起来,呈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京城的这潭死水彻底沸腾了起来。
  尤其是黄立极一家子的狼狈离京,只有两辆马车,彻底将这种紧张的气氛推到了新的顶峰。
  还有就是在阉党一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暗中议论纷纷,心中忐忑的同时,又充满希冀,怀着一丝希望。
  “嗨。。。听说了没有?黄立极一家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向皇上缴纳了赎金,才能够免以追究,保住一家的老小?”
  “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老百姓或许还不知道,但整个官场之上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只要主动认罪,就能坦白从宽。并且,向朝廷‘捐输’一定的银子,就能幸免于难,躲过这一次风波,最不济也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周全!”
  “看看田尔耕、孙云鹤、徐显纯那些人,就是死鸭子嘴硬,死到临头都不肯松口,证据确凿也不肯认罪,这下到可好,查没家产,不仅本人被处斩,一家老小也跟着遭殃,全都被发配到边疆。”
  。。。。。。
  相比于北京城的官场上沸腾了起来,京师的禁卫军更是发生了大地震,搅闹得城里的百姓人心惶惶,禁卫军或是被拉到城驻扎外,或是与白杆子兵混编在一起,更有一些将领丢了脑袋。
  一时间,相对而言,除了百姓还能安稳一些,那些勋贵与官员们却是一个个风声鹤唳,胆战心惊,每天都在不安与惶恐中度过。
  除了内阁重臣,六部之中,就属兵部官员的感受最深,京城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到皇城的锦衣卫,外到禁卫军,几乎全都掌握在年轻的皇帝手中。
  兵权的转移是那么的隐秘,润物细无声人,在一些有心人的眼里,却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头脑的清醒,理性的认识,使得他们胆寒,害怕地身体都在发抖。
  所有细微之处的征兆,都预示着一场大风暴来临,而风暴的起始点就是京师卫戍部队的军权,进而蔓延到整个京城,乃至于天下。
  不管是那些皇亲国戚、勋贵,还是京城里的官员,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即便心里没鬼,也是忐忑不已,谨慎行事。最起码是在短时间之内,做事不敢有丝毫的差池。
  因为,皇上的声势太吓人了!
  从千里之外调来白杆子兵,就是让秦良玉接手京师的禁卫军!
  当然,这并不包括那些疯魔一般的部分魏党官员,仿佛没有意识到皇上的大动作即将来临,他们依旧在顶风作案,攻击东林党的同时,也在无下限的护短,保护自己人。
  随着李国?的致仕,这位首辅当了还没有两个月,使得魏党一派的危机感愈发的强烈,即便继任者是来道宗,主持内阁,也无法让他们心安多少。
  因为这位新首辅是灰色的,虽然与魏忠贤有一些来往,有一些牵连,但更加偏向于中性!
  尤其是崇祯皇帝登基即位之时,这位新首辅立马倒戈相向,从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天启皇帝驾崩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分道扬镳的苗头,与魏忠贤成为了两路人。
  施府。。。。
  施凤来与施时升父子二人聚于书房之中,都是满脸的不安之色,交谈的话语里充满消极的情绪,显得心情很是低落,略有焦躁之意。
  “父亲,我刚刚已经打听到了消息,这次为了能够离京,远离京城的漩涡,张瑞图可谓是下了血本,捐出了将近九成的家产,城外的那些田地,更是无偿的献给皇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