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谁控制了他,就等于拥有了东西方贸易的话语权,占据了诸多主动。”
  。。。。。。
  彼得·奴易兹已经回过头来,在洪先春与郑芝龙的注视之下,尤其是在郑芝龙那饱含某种意味的目光,没有一点的怯场,侃侃而谈之间,显得是那么的情真意切,都是在为大明好,都是从大明的角度出发。
  洪先春的眉头微蹙,虽然明白了彼得·奴易兹的意思,就是在强调马六甲海军的重要性,但对马六甲的具tǐ wèi置,有如何的战略性,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只能看向了郑芝龙,报以询问的目光。
  “将军,是这样的,所谓的马六甲海峡,就是在南洋,也就是在南海的西侧,是通往印度洋的必经狭长海道,也是洋人到东南沿海的必经之路,也是朝廷称之为的爪哇岛。”
  “因此,一旦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等于控制了西方与东方贸易的咽喉,具体的位置,也就是在苏丹王国的西面,紧邻的海域。”
  “喔~原来是这样啊。”
  洪先春回应了一句的同时,也在轻轻点头,露出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更是问道:“那,郑将军,以你之见,朝廷有控制马六甲海峡的必要吗?”
  显然,问出这句话之时,洪先春那副冷淡的态度,他对所谓的马六甲海峡并不感兴趣,之所以开口询问,更像是一种出于礼貌的寒暄,一种客套。
  然而,郑芝龙并未当作如此,回答的很是认真。
  “将军,在末将看开,从皇上在东南沿海的布局来看,尤其是,极为重视东南水师的建设,总是提起南洋的海上商道,朝廷还是有这个必要的,应该尽可能地控制住马六甲海峡这个狭长的商道。”
  霎时间,郑芝龙一张口,提起崇祯的那一刻,洪先春就是精神一振,不得不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摆出一副倾听之状,等待着郑芝龙的后面之语。
  “而且,从皇上鼓励商业来看,皇上是想让大明的水师走出去,面向世界,不仅仅是到南海,还要到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时兼顾隶属于大明的商人利益。”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东南沿海的海盗,看似是闽南的流民在海上兴风作浪,肆意掠夺,却还有一个根源,其中有不少的海盗,就是来自于南洋,并有南洋各个岛国在背后支持,暗中操纵着这一切。”
  “同时,如果能够控制住马六甲海峡,就能更加及时得侦察到洋人的动向,有多少水师进入南海,预估会有多少兵力进犯东南沿海。”
  整个过程中,在洪先春的授意下,他的那名随从也在将两者的谈话内容,翻译给彼得·奴易兹听。
  就在这时,听到郑芝龙说到军事,彼得·奴易兹迫不及待地发言起来,一副表忠心的样子。
  “两位将军,你们可能还不太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它的长度虽然足足有九百多公里,但它的宽度却是大小不一,最窄的地方,海面宽度只有十里左右,而这个位置,就是在一个叫‘波德申’海港附近。”
  “如果能够控制住这片最窄海域,在两侧的沿岸架有炮台,就等于占据了有利地形,就等于占据了制高点,要是没有朝廷的允许,西方国家的海军舰队,根本就不敢通航而过。”
  相比于彼得·奴易兹的言辞凿凿,说到动情之处,显得很是激动,在洪先春听得很是入神之时,郑芝龙却是出奇的冷静,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意味深长的笑意。
  等到彼得·奴易兹带着几分卖弄的说完之后,郑芝龙不急不缓地再次开口,使得气氛为之一滞,变得有一些生硬了起来,使得彼得·奴易兹的神情有一些不自然,略微有一些尴尬。
  “彼得先生,据我所知,你们荷兰人在东方的立足点巴达维亚城,就是在爪哇的西北面,就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如果大明要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话,势必会与荷兰的海军发生冲突。”
  “而且,荷兰人建立巴达维亚城,作为东印度公司在东方商业殖民帝国的总部,细细算来,直到如今,也不过十余年,再加上远渡重洋,荷兰的人口本就少,恐怕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根基并不稳吧?”
  “何况,我也去过南洋,对于爪哇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先不说苏丹等国的威胁,单单是爪哇岛上的土著部落,对于荷兰人就有着极大的抵触情绪,巴不得荷兰人被赶走。”
  “一旦大明攻打的话,从外部施加压力,恐怕荷兰人在爪哇岛上的所有努力,都将会付诸于流水吧?十多年辛苦建立的根基,不惜从印度拉运石料,建造巴达维亚城,恐怕也会轰然倒塌吧?”
  渐渐地,彼得·奴易兹的神色终于有一些不自然了起来,一副悻悻然的样子,显得好不尴尬,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毕竟,他的身份太过于敏感。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优势

  洪先春笑了起来,但出于上位者的稳重,还是努力地保持着一种镇定,一种从容之态,憋着,让自己不笑出声,不至于让彼得·奴易兹太过尴尬,气氛不至于太过僵硬,但脸上的淡淡笑意,还是出卖了他的真实心理活动。
  这个时候,洪先春就像是一个看热闹的围观者,脸上的笑意收敛了许多,目光不断地在彼得·奴易兹的脸上来回打转,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名荷兰人,被自己的国家抛弃的荷兰人,等待着对方接下来的话语,究竟会怎样回答这样的问题?
  “郑将军,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也明白你的意思。”
  此刻,彼得·奴易兹已经摆脱了那种尴尬的心里,没有一点的心理障碍,直接点出了郑芝龙的小心思,说话之间,脸上的那种不自然之色也早已消失不见,爽朗的语气,不羁的神态,表明了他的胸怀坦荡,不带有丝毫的做作,就好像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份有多的敏感。
  不等郑芝龙作出回应,彼得·奴易兹却已经再次开口了,眉宇间却多了一股若有若无的沧桑与感慨之意,一种难以言明的复杂情绪。
  “两位将军,想我彼得·奴易兹,曾经是荷兰在tái wān的第三任长官,为东印度公司效力多年,任职这么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也算是费心费力,尽职尽责,从未有过懈怠之时。”
  “然而,就是为了平息日本人的怒火,能够恢复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就将我当成了一个弃子,不仅仅剥夺了所有的官职,还被关进了大狱,想要交给日本人处置,还被按上了挑起事端的罪名。”
  洪先春和郑芝龙同时默然了,心里也是沉重不已,有着莫名的惆怅,有一些同情彼得·奴易兹起来,这个被自己的国家抛弃的人,弃之如敝履。
  然而,彼得·奴易兹就像是一个没事儿人,就像是局外人,已经自顾自地继续说着,情绪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情绪波动。
  “两位将军,你们虽然不是当事人,但也知道‘滨田弥兵卫事件’的整个过程,其中的前因后果,整个事情的责任根本就不在我,而是那个日本人滨田弥兵卫在蓄意挑事,惹起的两国争端。”
  “因此,既然他们抛弃了我们父子二人,不在乎我们的死活,我彼得·奴易兹又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这一刻,尤其是郑芝龙,心里更是觉得酸酸的,多了几分惭愧与自责,想起自己之前的那番言语,就像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委实有一些过分了。
  “彼得先生,不好意思啊,刚刚的那番话,不要放在心上啊,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并不是针对你,就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毕竟,一旦朝廷真得要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冲突,将会是在所难免。到时候,你的处境总会有一些尴尬。”
  “呵呵。。。。郑将军,太客气了,没关系,我知道你是好意。”
  彼得·奴易兹坦然一笑,显得是那么的轻松,没有一点的心里障碍,更是说道:“两位将军,实不相瞒,当提出这个建议之前,让朝廷控制住马六甲海峡,我事前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而且,郑将军你刚才也说了,所谓的巴达维亚城,是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就算是对其不利,还算不上背叛国家。何况,我并不欠国家的,早就尽了一个荷兰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现在这个时候,反而是恰恰相反,是荷兰欠我的,为了维护荷兰在tái wān的利益,才会得罪日本,却因此,差一点丢了性命,儿子更是被关在日本,至今还是生死不知。”
  洪先春和郑芝龙都敏感地扑捉到,说到最后,彼得·奴易兹的那双蓝眼睛,闪过一丝黯然之色,更有一丝近乎于愤怒的咆哮,尽管转瞬就恢复了正常,掩饰的很是及时。
  “好了好了,先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洪先春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打破了沉闷的僵局,转移众人的注意力之时,直直地看着彼得·奴易兹,脸上已经没有了那种轻视之色,进而沉声问道:“彼得先生,你觉得,朝廷要想控制住马六甲,甚至于是整个南洋海域,大概有多大的把握?”
  随着话题的转移,回到正事儿上,彼得·奴易兹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已经完全调整好了心态,听到洪先春的询问,略微沉吟了一下,思索了片刻之后,这才近乎于一字一顿地回道:“七——成”
  “哦~这么高?”
  洪先春震惊了,脱口而出地惊呼了一句,犹如条件反射一般,就连郑芝龙的心里也是翻起了惊天骇浪,波澜滚滚,有一些难以相信的看着彼得·奴易兹,双目圆睁。
  看到两人的神情变化,近乎于同样的表现,彼得·奴易兹就知道,对方是在置疑给予的答案,也猜测到了洪先春与郑芝龙心里想得是什么,置疑点在哪里,随之也就解释了起来。
  “两位将军,并不是我在说大话,而是一种丝丝,所谓的七成,是基于事实情况评估出来的,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呢,如果计划得当,行动顺利的话,把握还要在七成以上。”
  “若是换成别的国家,莫说是控制整个南海海域,就算只是一个马六海峡,想要在各国之中占据主动,获取绝对优势,几乎就不可能。”
  “中国就不一样了,不只是巴达维亚,就是苏丹国以及苏禄等南洋各国,那些国家的百姓之中,有不少都是中国人,若是有他们的策应,要想拿下那些南洋岛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南洋诸国中的那些中国人,有一些人的地位极高,极具有影响力,几乎控制住了当地的经济命脉,把持了许多的挣钱生意。”
  大明的优势,彼得·奴易兹这么多的话语,不厌其烦地解释,就是在阐述这一点。
  郑芝龙没有了那种置疑之色,心中更没有了丝毫震惊,听到这番话,反而是非常的赞同起来,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不时地轻轻点头,与洪先春不同,早年的南洋经商的经历,他对南洋的情况更加了解,更加了解南洋诸国的中国人处境。


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

  在听彼得·奴易兹如此言之凿凿的时候,对于郑芝龙的神情变化,洪先春也在留意,一直都在观察,全都是尽收眼底,神情愈发的认真了,知道前者的言词有极大的可信性。
  等到彼得·奴易兹说完这一切之后,洪先春并未立即作出回应,没有表态,而是转而看向了郑芝龙,询问道:“郑将军,如果朝廷想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的话,甚至于整个南洋海域,分布于南洋诸岛的汉人,愿不愿意相助于朝廷呢?”
  虽未表态,却胜似表态,最起码是洪先春自己的态度。
  话说到这种程度,事情已经算是谈论到了紧要之处,十几年的沉浮经历,商海生涯,磨炼出了郑芝龙的沉稳心性,也养成了更加谨慎的性格。
  即便是有着十足的把握,但也会再做思考,心中捋一遍,才会做出回应,同时也会有所保留,凡事都不会做得太过于绝对。
  因此,郑芝龙的回答,也是在迂回进行,更像是在阐述某种事实,从而不留下话柄。
  “将军,据末将所知,国人在南洋的地位虽然备受推崇,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在商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几乎是把控了南洋各国一般的商业,更是一些洋人殖民地的主要建设者,巩固统治地位的左右手。”
  “但是,在这风光的背后,处境却是非常的微妙,日子并不好过,心神时刻都处于一种紧绷状态,虽然给那些洋人以及南洋诸国,带来了极大的财政税收,却也使得那些人忌惮不已,说不定是什么时候,后者就会翻脸无情,兵戈相向。”
  “就拿吕宋岛来讲,西班牙人在殖民初期的时候,极为依赖汉人的经济建设,还有那些城墙、房屋之类的建筑,也需要汉人中的瓦匠、砖匠等去完成,当地人根本就没有这些手艺,干不了,短期之内,也学不会。”
  “尤其是在商业方面,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得当地形成繁盛的景象,使得西班牙东印度公司扭亏为盈,获得巨大利润,就有着汉人的一份功劳,却也使得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成就越高,就会越危险。”
  “因此,这种互利共赢的景象并未持续多久,随着吕宋岛的建设接近尾声,统治稳定下来,渐渐步入正轨,站稳脚跟,西班牙开始干起卸磨杀驴的勾当,二十几年前,就tú shā过吕宋岛上的一批汉人,削弱汉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当地所占的比重。”
  这一刻,洪先春有一些恍然了,顿时明白了彼得·奴易兹那一句话的意思,若是其他国家的话,要想控制马六甲海峡,甚至于整个南洋海域,难上加难,若是换做大明,几乎是轻而易举。
  毫无疑问,如果当地的汉人全体叛乱,作为内应,不管是当地的土著王国,还是那些洋人的殖民zhèng fǔ,绝对是招架不住,顿时手足无措。
  毕竟,经济命脉,不仅是关乎到民生,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当然,洪先春也听出了郑芝龙的弦外之音,近乎于絮絮叨叨的一番话,就是在变相地回答自己的那个询问,可行,漂泊到南洋的那些汉人,一定愿意相助于朝廷。
  即便祖国有千般不是,之前有多么的不好,但却有一点,对于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永远都不可能举起毫无缘由的大屠刀。就会是发生这种情况,也不敢做得太露骨。
  否则的话,激起的不仅是部分地区的民变,而是全国性质的。
  同时,即便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最起码还有一个伸冤的地方,还可以到京城告御状,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可以寻求帮助。
  然而,那些洋人就不一样了,杀死他们,夺取钱财,做了也就做了,杀了也就杀了,绝不会有任何的后果,更不会有丝毫的负罪感,反而还会受到他们的朝廷鼓励与嘉奖,这就是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本质区别。
  什么国际法啊,什么不可以杀俘虏啊,什么不可以tú shā百姓啊,在这个年代,在这个以封建社会为主流的世界,人道主义精神,莫说是虚无缥缈,根本就是不存在。
  谈到这里,洪先春更是明白,话说到这种程度,已经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
  “好了,郑将军,彼得先生,咱们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做,是否要控制马六甲海峡,还是要上报给朝廷,交给皇上来裁决。”
  。。。。。。
  海浪依旧,还是那么的汹涌澎湃,卷起几尺之高,而东南的海上局势,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却是越来越平静,一艘艘大明宝船行驶在东南海域,周围有着中小型的战船与冲锋小舟密布,构筑出一个中等规模的舰队,正在巡逻。
  经过夺岛之战,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控制了tái wān岛,又相继在东南海域发起了几场大规模的海战,彻底奠定了东南水师的霸主地位。
  尤其是驻扎在吕宋岛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前来支援之时,想要夺回在tái wān岛的利益,更是被大明的水师击溃,迎头痛击,声势浩大而来,却是狼狈逃走,只剩下几艘小船,仓皇离去,犹如丧家之犬。
  经此一役,更是使得各国的海军顿时老实了起来,尤其是在香港的英国海军和澳门的葡萄牙海军,就像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原本蠢蠢欲动的态势,顿时就焉了,大气都不敢喘一个,立马就答应了大明的所有条件。
  宝船那巨大的体积,大明水师那层出不穷的各种火器配备,远近射程的搭配,再加上地利与人和,各国的海军舰队,更加地不敢靠近大明的海域,都在wài wéi盘桓。
  不难发现,在大明制定的海域之内,除了大明水师,具有高配备的火器搭配,满副武装,不管是哪国的商船,即便是有大炮,却也没有一发炮弹,只有一定数量的qiāng zhī,具备一定的防卫能力,却无法主动攻击。
  而这,就是大明新贸易条件的胜利!当然,更是大明水师的胜利,也是大明强大起来的体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