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偌大的奉天殿之内,氛围有一些嘈杂,纵观所有人的表情变化,举止表现,恐怕属崇祯最为镇定了,听到这个捷报之时,也只是淡然地笑了笑,让身旁的司礼监太监张彝宪将邸报拿了来,那么神情古波无澜的看了起来。
  不到几个呼吸的时间,崇祯将邸报看完了,显而易见,对于这件事情,他早有所了解,收到了相关的消息,而在整个过程,始终都在留意着崇祯神情变化的周道登,更是心一动,想到了许多。
  皇手里握着锦衣卫和东厂两个tè wù jī gōu,天下又遍布他们的爪牙,自然而然地,皇得到东南捷报的消息,肯定要更早更快一些,毕竟,福建的锦衣卫,可以通过信鸽传递消息。
  否则的话,反而有一些反常了。
  “好了,都安静下来,如此吵吵嚷嚷,哪还有朝廷命官应有的表现?”
  崇祯放下了手的邸报,再次抬头看向了武百官,若有若无间,更是满含深意的扫视了英俄尔岱一眼,说话之间,同时双手下起伏,以示强调之意,进而又补充道:“都注意一点,满清的使臣还在这呢,注意一下仪表,不能让人家看笑话。”
  嘴虽然这样讲,尽管早知道了这个消息,并有了心理准备,但崇祯还是情不自禁地暗暗一阵激动,兴奋莫名,和武百官一样,近乎于失态的表现,并不是全都因为东南的捷报。
  而是因为,一年之内,大明连续取得了三场大的胜利,相继解决了三大祸患,西南的安奢之乱,辽东的失地,东南沿海的海权,全都是大获全胜。
  莫说是在大明的历史之,算是历朝历代,一年之内,相继获得三场大胜仗,还是分别发生在完全不同的三个方向,都是古今罕有的,仅此一点,不管是他崇祯,还是大明的这些官员,都足以在青史面留下浓浓的一笔!
  毕竟,一年之内,三连胜不足为,但三场大战都获胜,还是不同的地域,那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大殿里再次恢复了平静,崇祯也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转而看向了吏部尚书韩一良,有一些突兀地询问道:“韩爱卿,朕让你草拟的一份名单,前往tái wān岛的主政官员,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官员选好了没有?”
  谁也没有想到,东南战事刚刚结束没有几天,还未完全控制住tái wān岛,皇这么着急,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选派官员,管理tái wān岛,将其真正地纳入大明的统治之。
  “启禀皇,微臣还未甄选好,目前为止,只是确定了十几人,作为主政tái wān一些地方的官员。”
  说话之间,韩一良有一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不敢正视崇祯的目光,连说话都缺少着一种底气,而在这个时候,作为知"qingren"之一的首辅周道登,看他这副模样,站了出来,忍不住帮忙说情道:“皇,此事怪不得韩尚书,实在是时间太紧了,一时来不及甄选那么多人。”
  “而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廷数次迁移灾民,或是西南之地,或是辽东,亦或是东南,征用了大量的官,即便是翰林院的那些编修,以及国子监的新进之人,大部分都被派到了外地,当了地方官。”
  “尤其是云贵等地,随着朝廷推行郡县制,渐渐废除土司制度,更是占用了大量的官员,管理地方的同时,也在教化当地的那些少数民族,使其能够更好地和汉人融合。”
  。。。。。。
  随着周道登的讲述,众人相继反应了过来,自从皇登记以后,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尤其是最近一年,大明出现了官员短缺的问题,都快不够地方的需求了。
  毫无疑问,除了建国之初,不管是哪个朝代,这都是古今罕有的事情,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朝廷的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各地的职位需求。
  然而,即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崇祯也并不着急,因为他打起了另一个主意。
  大明王朝,有着不同于其他王朝的制度,那是“两京制度”,大明存在着两套zhèng fǔ班子,即便是京师沦陷,京城里的官员全都死完了,皇帝迁都南京,依旧有着完善的行政机构,绝不会影响到大明的正常运转。
  自然而然地,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大明所谓的“两京制度”,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此刻,崇祯的眸光闪烁,心暗暗盘算着,如果将南京的六部以及相应的附属衙门全部裁撤掉,自然也可以多出大量的官,可以弥补朝廷急需大量官员的问题。
  毕竟,南京的六部,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意义,不过是永乐皇帝为后代帝王留的一个后手,一旦塞外游牧民族打到关内,大势不可挡,京师守不住,君王完全可以从容而退,在南京主持朝政。
  如若不然的话,朱棣要是没有这个用意的话,又何必还留南京的这套行政机构,只是没有点破而已,一切都被一条皇明祖训所掩盖,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14


第三百三十章 大胆的猜测

  然而,在崇祯眼里,这个后手现在完全没有必要了,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的民生、政局等等,已经重新步入正轨,主要还是在于他那无以伦比的自信,北方的游牧民族,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亦或是契丹人等关外民族,根本就没有机会打到关内,也不绝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边境的同化政策正在暗中实行,渐渐同化其他种族,直至其他种族消失,不再有什么契丹族、女真族之类的,只有汉人,只有大明子民。
  在北方的边境之地,越来越多的杂居村落出现,其他种族之人和汉人生活在一起,和平共处,更是结为连理,进行通婚,弱化他们的种族观念。
  毫无疑问,打败那些游牧民族并不是最难得的,难的是如何让其真心归顺大明,从此不再反叛,而这,唯有同化之策最佳,教化与改变他们的观念。
  这个时候,随着脑海里涌现出更多的历史信息,崇祯心中一动,忍不住地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历史上的那个朱由检,在李自成即将打来、兵临京城之前,多次想要迁都南京,却遭到百官的强烈阻挠,频频建言,破坏迁都之事,恐怕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撇开其他的原因不讲,单单是两京制的存在,就让大明的那些文官集团感受到了威胁,尤其是京师的官员,还是形势十分危急之时,这种危机感将会倍加强烈。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的贪欲如此,权力yù wàng绝不会逊色多少。
  何况,自古以来,guān shāng gōu jié,就是不绝如缕,在这背后,是权力与金钱的挂钩,简而言之,就是有权就能有钱,权力比金钱更重要。
  自然而然地,有时候,某些人心里的权力欲胜过一切,在他们眼里,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国家安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抵不过个人的丝利。
  毫无疑问,一旦朱由检迁都的话,在南京主政,皇权不变,官权却发生了转移,势必要启动和实行另一套行政班子,大明运转的所有衙门,都将会以南京六部为主。
  也就是说,像六部这些衙门,京师的六部将会与南京的六部进行角色调换,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面临手中的权力很有可能被剥夺之时,不管是尚书之类的,还是末流小官儿,都只是虚职,却无实权,利益熏心的情况之下,那些不顾大局的文官,当然会强烈反对朱由检的迁都想法。
  而且,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句话虽是皇明祖训,却也并未死死的xiàn zhì住君王的言行,大明的皇帝就必须死守北京城,哪怕是强敌来犯也不容更改啊?
  此刻,细细回味之下,“崇祯”就好像再次恢复了那个历史学家的身份,越想越觉得有理,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在生与死的泥沼中挣扎过,不可能做出这样迂腐的规定。
  毕竟,在这两位皇帝的一生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并不是永远都是胜利,也不是没有过逃跑,又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子孙xiàn zhì于一座城池之中,等死呢?
  一念及此,崇祯忍不住地得出了这么一个定论,朱由检的zì shā于煤山,多次未能迁都成功,不过是中了那些官员的文字游戏,被人给耍了。
  守国门,并不代表就要死过门;死社稷,大明在,社稷就在,又何谈君王死社稷?
  何况,迁都南京,又与皇明祖训有什么相违背的地方?
  这一刻,随着思维越来越活跃,崇祯忍不住地有了更多地猜测,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提出的那些归顺条件,恐怕朱由检不是不想答应,只是再次中了文官的文字游戏,再次被愚弄了。
  毕竟,京城的防御力那么低,城破更是迟早的事情,或许有一些官员心里认为,李自成打进京城,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至于提出了归顺条件,更像是一种虚以为蛇,迷惑众人的手段了。
  所以说,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心思活络的这些官员,自认为看明白了这一切的他们,就会按照他们的思路去做,去迂回“示好”李自成。
  就好像是让李自成拥有更充分的理由攻打京城,也在反衬朱由检的抠门。
  就好像是在制造那么一个景象,就好像是在向世人说,喏,你看,我李自成并不想zào fǎn,还是对大明有着尽忠之意,只要皇上答应那些条件就行,我李自成就率众北上,抵御满清dá zǐ。
  简而言之,这些官员为李自成铺了这么一条路,更加的平坦。
  当然,这并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有着一定的根据,如果那些官员真得那么铁骨铮铮,真得那么热血忠诚,李自成攻城之时,他们为何不跟着死守京城?
  尤其是城破之后,为何没有跟着zì shā殉葬?
  不管是多次的迁都想法未能成功,还是一口回绝了李自成的归顺、要求封王之意,最终落得个煤山自缢身亡下场,这两种猜测都有很大的可能性。
  而且,做出这样的猜测,“崇祯”还有一个依据,城破之后,那些zì shā殉国的文官武将、书生和百姓,有几人是劝说过朱由检不要迁都的官员?
  也许,结合种种依据而言,最大的猜测理由还是,不管迁都与否,还是朝代更替,死得只会是帝王,君王没有其他选择,那些官员就不一样了,完全转投他人,还可以美其名曰,良禽择木而栖,名臣择主而事。
  这是一个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让那些官员再无心里障碍地另择他主,依旧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以后的生活。
  呼~
  似乎是不堪其负,被这些沉重的想法所影响,崇祯心情沉重的同时,忍不住地暗暗长舒了一口气,以缓解胸中的憋闷,自我疏导一下情绪。
  这个时候,崇祯的脑海里忽然浮现了一句话,百官误我,朱由检zì shā之时的悲愤之言,这也许朱由检临死那一刻的顿悟,想通了诸多事情。
  当然,这句话的所谓“百官”,并不是在说文武百官,而是指那些玩文字游戏的官员,怂恿他朱由检坚守皇明祖训的那些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5


第三百三十一章 设立商馆

  渐渐地,随着一阵失神,心里陷入深思之中,情不自禁地一阵暗自感慨之时,崇祯就好像忘记了还在早朝,自己身处的年代,就那么自顾自地胡思乱想了起来,下方的文武百官更是很快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察觉到崇祯的走神,而周道登也早已经停止了讲话,和众人偷偷地打量着崇祯,心中暗想,皇上这是怎么了?
  “皇上——皇上——皇上——”
  这个时候,张彝宪缓缓而行,轻手轻脚地来到崇祯的身旁,压低声音地轻声呼唤了几句,看到崇祯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连忙又小声地补充道:“皇上,周阁老已经说完了,百官正在等着您的回复呢~”
  “呃~周爱卿,说得不错。”
  崇祯含糊不清地来了这么一句之时,先是赞叹了一下,脸上浮现出一丝茫然,更多的还是尴尬之色,转瞬又恢复了正常,进而又说道:“不过,选取官员的事情,还是要抓紧一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熊文灿和朱一冯那边已经拿下了tái wān岛,相信再过不久,很快就能清理好岛上的他国之人,到时候,势必需要很多的官员,主持地方上的政务。”
  “是,皇上,臣一定会协助韩尚书,确定调派官员的名单,争取年前就办好此事。”
  随着周道登的表态,韩一良的神色就是微微一松,缓和了许多,向其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转而看向了崇祯,紧接着回应道:“皇上,臣一定会在年前办成此事,绝不敢耽误tái wān岛的大事儿。”
  “嗯,有两位爱卿的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这个时候,崇祯适时地回应了一句,脸上露出满意之色的同时,更是轻轻点头,就要再说什么之时,却又被英俄尔岱给打断了。
  “上国皇上,下国之臣,英俄尔岱有一事相求,还望皇上能够答允。”
  “喔~英俄尔岱,什么请求?”
  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崇祯先是反问了一句,进而又朗声说道:“你先说说看,如果可以的话,朕倒是可以答应你~”
  “皇上,是这样的,既然大明与满清缔结了两国之好,又恢复了边境的互市,英俄尔岱在这里请求,希望皇上能够答应,我们满清能够在京城设立一个商馆,专门用于两国之间的商业往来,方便两国之间的贸易,以及能够及时的沟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此刻,听到英俄尔岱的这一番话,不仅是崇祯,还有其他文武百官,都是错愕了一下,转瞬就清醒了过来,意识到英俄尔岱想要干什么?
  毫无疑问,有了这么一个商馆的存在,女真人,欧不,应该是满人的利益将会最大化,那些建州盛产的货物就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比如各种名贵药材,以及皮革等物。
  毕竟,几乎是众所周知,汉人到互市收购满人的那些货物,价钱都是压得极低,收购的价钱,往往和关内市面上的价格有着数倍、数十倍之差,不得不说,英俄尔岱这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很是了解互市中的一些事情。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听到“商馆”二字,忍不住地联想到了后世的大使馆,不过,这个商馆更偏重于商业性质。
  “而且,皇上,如果有这么一个商馆,汉人要想到建州经商的话,获取一些通关文书,经商用的‘勘合’,也就是相应的经商许可证,也就方便的多。”
  “同时,在这京城之内,满清有了这么一个固定的办事处,也方便上国不是?如果有什么误会,也能尽快地做出了解。”
  这一刻,大殿里的众人有一些佩服英俄尔岱的口才起来,这番言语下来,几乎每个人都被说动了,有了这么一个商馆存在,牵涉到两国之间的事情,将会更加的好办。
  毕竟,有了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就能通过信鸽,进行飞鸽传书,效率将会高很多。
  “嗯英俄尔岱,朕可以答应你的这个请求,但朕这里也有一个条件。”
  “皇上,什么条件?”
  说话之间,崇祯面露沉吟之色,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到英俄尔岱迫不及待地询问,紧接着回道:“很简单,设立商馆可以,但商馆的所有人员,他们的姓名、职位等等,都要登记造册,在大明的有司衙门进行备案。”
  “还有就是,设立商馆的一应事宜,以及诸多费用,大明除了提供一些方便以外,都要由你们自己负责。”
  “该当如此,皇上”
  然而,英俄尔岱面有喜色的还未说完,就被崇祯给再次打断了。
  “哎~英俄尔岱,先不要这么着急嘛,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丑话说到前头,如果你们的商管人员,在京城为非作歹,触犯到《大明律》,一样要受到相应的律法惩治。”
  “而且,还不得从事奸细活动,如若被发现的话,商馆人员意图不轨,对大明不利,可别怪朕要株连整个商馆人员哦~”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即便皇上不说,英俄尔岱也明白,并能够理解,一定会约束商馆的相关人员。”
  回应之时,英俄尔岱不断地擦拭着额头,就好像是天气十分炎热,满头大汗一般,点头如捣蒜一般。
  不过,这份紧张只是持续了片刻,英俄尔岱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变得镇定了起来,但还是忘记了表达谢意,崇祯答应建商馆的事情。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英俄尔岱神色变得郑重了起来,转而说道:“皇上,就在昨日,我王派人来信,我们后金购买的那些兵器,除了在辽东就能够买到的,余下的兵器,希望上国能够通过水路,直接运到建州的临海码头。”
  “好,朕也答应~!”
  崇祯这一次答应地极为痛快,几乎没有丝毫的迟疑,他当然明白,皇太极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
  从海上运送那些兵器和大明淘汰掉的火器,不仅速度更快,可以节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