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爱卿,想必你也猜到了,朕想干什么?”
  “不错,朕准备将那个计划提前,虽然还未研制出针对天花的药方,但朕决定,在这个寒冬,也就是深秋之时,开始向建州的北部区域投放天花源,也就是感染了天花的尸体,从而使得建奴的内部更加慌乱,更加的人心惶惶,无力,也没有精力再想图谋辽东,让野猪皮自顾不暇。”
  “所以,你们库存的那些种痘的痘粉,要先用于辽东的大明军,还有辽东的大明子民。不过,关于种痘的方法,不管是哪一种,都要严格管控,以防泄露出去,尤其是不能让建奴知道。”
  “可是——皇上——”
  “吴爱卿,怎么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看到吴有性吞吞吐吐的模样,就好像以前自己提出天花制敌之时的表情,一副于心不忍的样子,崇祯就是微微蹙眉,很是不解,心想,吴有性不是早就想通了吗?怎么又是这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同情那些鞑子,大明的宿敌?
  “皇上,是这样的,微臣并不反对向建州投放天花源,从而削减女真族的人口。”
  “可是,微臣担心的是,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来,尤其是他在位的最后几年,再加上野猪皮改变对待汉人的政策,更加看重汉人,在那建州之地,有不少建奴掳去的汉人,强制迁移到建州。”
  “如果咱们大肆在建州投放天花源,不可避免地,那些被强迫到建州的汉人,将会感染上天花,最终难逃一死,鞑子虽然死不足惜,但那些被劫掠的汉人却是罪不至死啊。”
  崇祯默然了,有着历史学家的灵魂,他当然知道,吴有性说得这些都是事实,从努尔哈赤意识到女真族的人口过少,从而限制了后金的发展,随之就提高了汉人的社会地位,组建了八旗制度。
  尤其是到了野猪皮主政时期,重视汉人的政策更是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善于耕作、纺织之类的汉人普通人,更是大肆强制迁移到建州,从辽东。
  不难理解,在辽东的汉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建奴占领的区域?
  这个时候,崇祯思忖了片刻,在吴有性期待的目光之中,缓缓开口了。
  “所以啊,吴爱卿,就是因为顾虑到这些,朕才会选择在深秋寒冬时节,投送天花源,地点还是选在建州的北部区域,汉人少之又少,绝大多都是女真人。”
  “可是,皇上,以天花的特性,一旦爆发,传播的速度极快,很快就会向建州的南部区域蔓延,到时候,那些汉人百姓,依旧逃脱不了天花的魔爪。。。。。。”
  6


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四)

  渐渐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崇祯的神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变得是那么的漠然,就好像是在看傻子一样看着吴有性,满脸的不以为然,等到吴有性说完之后,这才慢悠悠地问道:“吴爱卿,以你之见,朕该怎么做?难不成,放弃这个计划?”
  声音虽然平静,看似漫不经心,但吴有性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冷意,使得他就是浑身一个激灵,顿时清醒了过来,但耐不住心里的同情心泛滥,刚想再争取一番。
  尽管可以选择无视陈实功的频频使眼色,向自己示意,可是,那种莫名的同情心使然,完全是出于医者仁心,吴有性这才张了张嘴,想要再进行一番争取,但话还未说出,却被崇祯给打断了,话里的冷意愈发的明显。
  “吴爱卿,你要时刻保持清醒,意识到,你不仅仅是一名大夫,还是大明的子民,更是朝中的重臣,一时的心慈手软,一时的悲天悯人,很可能会酿成更大的灾难,使得更多人失去性命。”
  “虽然你身处孤岛之上,几乎是与世隔绝,很难获得外界的消息,一心只有研究瘟疫,但也要明白一点,现在的大明王朝,并未没有你想象的那般容易,局势并没有明面上那么好。”
  “别得不说,单单是这辽东的局势,虽然不久之后就会收复全部失地,将鞑子赶出去,但其中还暗藏着诸多隐忧,撇开此战消耗了朝廷许多钱粮不讲,收复失地之后,朝廷很有可能还要面临来自于蒙古方面的威胁。”
  渐渐地,崇祯身上的气势越来越炽盛,语速越来越快,声音加快了几分,颇有咄咄逼人之势。
  这一刻,吴有性被说得哑口无言,面有惭愧之色,然而,崇祯就好像好开了话匣子,找到了发泄口,依旧没有停止,反而是滔滔不绝起来。
  “吴爱卿,朕还要告诉你,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反之亦然,别看咱们与林丹汗乃是同盟的关系,所谓的盟约,不过是一纸文书,并没有什么约束力,难保将来的某一天,林丹汗不会在背后捅咱们大明一刀,尽管朕娶了他的妹妹,有着姻亲的那一层关系。”
  “你是一名大夫,所了解到的消息有限,朕这里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林丹汗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更没有什么结盟观念,将盟誓看得极为淡薄。”
  “林丹汗背弃盟约,不止一次,更不只是针对咱们的大明,就是在他们的蒙古内部,林丹汗几乎没有什么信义可言,经常吞并自己的盟友,蒙古的其他部落。”
  “否则的话,林丹汗也不会众叛亲离,被野猪皮打得那么狼狈,不得不西迁,躲避建奴的追杀。”
  。。。。。。
  此刻,相比于吴有性被说得哑口无言,沉默不语,面有羞愧之色,陈实功那苍老的面孔之上,满是震惊之色,有一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崇祯,嘴巴微张,心中更是一阵腹诽。
  皇上真得只有十八岁吗?
  如此这般的犀利言语,极为成熟的表现,看问题的透彻性,并极富有远见,非同一般的感慨,更像是经历过世事沧桑的百岁老人,在这一瞬间,陈实功有一种错觉,相比于自己,崇祯更像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对于世事有着非同一般的领悟。
  陈实功揉了揉眼睛,看到崇祯依旧在自顾自的侃侃而谈,这才十分的确认,听到的那番言辞,鞭辟入里的分析,并不是自己的幻觉,而是这位年轻皇上的真知灼见。
  相应地,陈实功也非常佩服崇祯的战略眼光,对于未来局势的演变历程,有着非同寻常的见解,辽东之战还未结束,皇上就已经想到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尽管这还只是一种推测,但却有非常高的可能性发生。
  不难理解,一旦建奴被赶回老家,势力范围虽然缩水,却无疑加强了建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蒙古一些部族的同盟关系。
  与此同时,随着大明收复辽东的所有失地,直面的对手不仅增加了一个以林丹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相应地,随着建奴的势弱,林丹汗也会转移注意力,将目光转移到大明的身上。
  很显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毫无信义而又没有节操的林丹汗,在面对日益强大的明军,不是没有与野猪皮联手的可能,一起对付大明。
  不难理解,为了应对这种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大明最好的应对之策,要么分化瓦解,使其无法联盟,另一种就是尽可能地制造麻烦,使得其中一方自顾不暇,陷入无尽的泥沼之中,抽不出身来,无法针对大明。
  显然,皇上的投放天花源,使得建奴的内部出现骚乱,从而使得野猪皮自顾不暇,无法与林丹汗结成同盟,在这辽东寻隙滋事。
  如此一来,最起码五年之内,辽东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只会越来越稳固。
  毕竟,建奴的强大,依赖的不仅仅是与一些蒙古部落的结盟,也不只是收编了部分汉人,组成了汉八旗,主要还是在于其自身,女真族的统一。
  无疑,一旦建州北部区域爆发天花,瘟疫威胁之下,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之中,女真族很难再保持一种稳定而统一的状态,各族之间,将会离心离德,女真族将会重回努尔哈赤初期的时候。
  女真族内部山头林立,群雄割据的状态,彼此防范。
  至于林丹汗,对方的实力虽然急速膨胀,不断地吞并蒙古的中小部落,但是,若是没有建奴的从旁相辅,根本就无法对大明造成多少威胁。
  这个时候,屋子里已经变得极为安静,到处都充斥着一股极其凝重而紧张的氛围,不只是陈实功,就连吴有性,此刻也明白了崇祯的意思,其中的话外之意。
  大丈夫,做事要不拘小节,不能有妇人之仁,被掳到建州的汉人虽然可怜,虽然无辜,但却不能因为同情他们而有所顾忌,就要搁置,甚至是放弃原有的计划,向建州投放天花源。f


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五)

  不得不说,崇祯还是很在乎吴有性的心情,暗暗叹息一声,随之就是话题一转,语气更是变得柔和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安抚起来。
  “吴爱卿,你和陈实功都是南方人,江南人士,并不了解辽东的气候恶劣,冬天有多么的寒冷。”
  “相比于辽东,建州处于更加的北面,这些生活在东北之人,一到深秋寒冬时节,就很少再远行,多是在村落附近活动,厚厚的大雪阻断了他们出行的路途。”
  “因此,只要在深秋到来之前,在建州北部区域投送天花源,即便是爆发了天花疫情,但受灾的范围也有限,很难向建州的南部蔓延。”
  “如此一来,一旦建州北部区域爆发天花的消息传播出来,在建州南部区域的汉人百姓,也就有了一定的反应时间,趁着寒冬时节,他们可以偷偷潜回辽东,躲避瘟疫。”
  。。。。。。
  朝鲜,平安道。。。。
  鸭绿江附近,朝鲜训练大将李兴立,率领率领着数千兵马,驻扎在一块草地之上,营口直对着对岸,建州的方向,一副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建州的架势。
  “将军,潜入建州的探子,已经打听清楚了,如今的鞑子军队,被拆分成了三路,一路在辽东与明军对峙,争夺辽阳、沈阳等地;二路大军前去追击毛文龙部,进行围追堵截,清除境内的所有明军;最后一路就是固守在建州的各个要地,负责防守。。。。。。”
  听着副将李曙的汇报,李兴立虽然还是一脸的平静之色,但隐约有着眉开眼笑之意,显得轻松了许多了。
  “若是这样的话,李曙将军,也就是说,建州的东南区域属于鞑子防守的空档,兵力薄弱的地方,如果咱们发动突然袭击,在张晚元帅率领大军主力到来之前,即便是没有任何的支援,也能轻易攻克集安和通化等地,打得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嗯。。。将军,理论上来讲,应该是这样的。。。。”
  听到李兴立的徐徐询问,李曙脱口而出,应付了一句,同时面有沉吟之色,不等李兴立再次开口,进而又补充道:“后金本就是国小民寡,兵力不多,虽然善战,但依旧改变了女真族的一个先天不足的劣势,那就是人口过少,不过二三十万人,这也就限制了他们的兵力不会太多。”
  “如今之时,后金的大军分为三路,主要集中在辽东和建州偏北的地方,前者以莽古尔泰和代善为首,对抗明军,后者却是围追堵截毛文龙部。”
  “所以,相对而言,在建州的东南区域,后金的兵力不会太多,即便是当地的民众,也多是被掳去的汉人为主,因此,我军要是突然发动攻击的话,很容易就能得手。”
  “好,既然这样,李曙将军,你就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咱们就兵发建州,进行突然袭击,打建奴一个措手不及。”
  李兴立回应的同时,轻轻一点头,眸子里的光芒愈发的璀璨,更像是无尽的贪婪,不等李曙回应,进而又吩咐道:“同时,通知下去,告诉将士们,在尽可能地不伤害汉人的基础之上,他们可以任意屠杀建奴百姓,抢来的诸多钱财,将会有一半是他们的。”
  “将军,你这是在仿效明军的做法吗?”
  尽管心中早就有了猜测,但李曙还是忍不住地问了这么一句,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没有指望着对方能够回答,紧接着,李曙面露忧色,小心地提醒道:“将军,张晚将军还未到,咱们明天就要行动,会不会打乱原来的计划,相应的军事部署啊?”
  “无——妨——”
  李兴立缓缓吐出两个字,一脸的不以为然之色,看到李曙还想劝说什么,进而继续说道:“所谓的军事部署,什么行动计划,之前,都是建立在后金的主力全在建州的基础之上,而制定的,并未弄清楚建州的情况。”
  “如今之时,后金的兵力一分为二,分别掌握在以莽古尔泰和野猪皮为首的双方势力手中,一小半还在辽东,即便野猪皮带回建州的大半精锐,其中也被毛文龙部所牵制。”
  “因此,现在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正是出手的最好时候,等到张晚元帅他们到来,恐怕野猪皮早就收拾掉了毛文龙,到时候,再进入建州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鞑子的强烈阻击和反抗。”
  “而且,战机稍纵即逝,若是不能抓住有利于己方的优势,若是不敢打破常规,进行作战,哪来那么的经典战役?”
  。。。。。。
  李曙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豁然开朗的样子,对方的话音刚落,不无恭维的紧接着说道:“将军所言甚是,现在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军之所以有此行动,就是为了策应明军的行动,无疑,现在出兵建州,乃是绝佳!”
  这个时候,李曙的话音戛然而止,脸上的喜悦之色也随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不解,更是转而问道:“将军,末将实在想不明白,此次对建奴宣战,大王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若张晚元帅他们到来的话,几乎动用了了朝鲜的一半大军。”
  李兴立心中犯了糊涂,没有听明白李曙的意思,但也没有开口询问,因为他知道,对方还有话没有说完。
  “此次宣战,虽然是势在必行,乃是获得宗主国认可的条件,但咱们也没有必要动用那么多的兵力啊~毕竟,此战对于咱们而言,弊多利少,真正得到实惠的乃是明军,咱们何必这么卖力呢?”
  “一旦与建奴打起来,我军势必会有不少的伤亡,折损那么多的兵力,耗费那么多的钱粮,却只是成全了明军,咱们完全可以,只是在建州的边境转悠一圈,骚扰一下,也算是完成了上国交代的任务。”
  “末将实在不能明白,大王是怎么想的?”
  渐渐地,李兴立的神情越来越凝重起来,冷峻不已,看了看四周,见无人靠近,显得很是谨慎小心,这才缓缓开口,却不是为李曙解惑,而是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c


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六)

  “李曙,本将军暂且问你,你知不知道,如今的朝鲜,面对最为紧迫的问题是什么?”
  “当然是土地兼并了,将军。。。。。。”
  李曙没有任何的犹豫,几乎是脱口而出,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进而继续说道:“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今的朝鲜王朝,尤其是在土地方面,和前年的宗主国大明差不多,都面临着土地兼并的严峻问题,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被迫流离失所,不得不四处为家。”
  说到这里,李曙的语气变得颇为感慨起来,面上也流露出淡淡的羡慕之色。
  “将军,末将听说,去年的下半年之时,在新皇上的主持之下,宗主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为百姓追回被权贵吞并的土地,更是没收一些勋贵与皇室宗亲的部分田产,作为军饷,分给将士们的家人。。。。。。”
  显然,听到这番话,李兴立也流露出羡慕之色,话里也充满不无感慨之意。
  “遥想当初,之所以推翻光海君和他的大北派,拥立仁祖即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民意使然,群情激奋之下,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仁祖登基之后,虽然对大北派进行了清算,实施了‘大同法’,却未解决百姓的土地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光海君时期的土地问题,对于权贵所掠夺的土地,不仅没有归还失主,还听任反正功臣将其据为己有。”
  “若是本将军所料没错的话,大王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发兵建州,恐怕就是想借助此战,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同时,更是为了缓解土地问题。”
  “将军,你的意思是。。。。?”
  李曙的话语戛然而止,神色变得难看不已,看到对方微微点头,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猜测。
  大王之所以这样做,兴师动众的讨伐建奴,不惜劳民伤财,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倒是其次,主要还是在于,借助此战,消耗朝鲜的人口,确切的来讲,是减少百姓的数量,从而侧面的缓解朝鲜的土地压力问题。
  这一刻,两人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都保持了沉默,虽然心中知道了朝鲜的打算,却未挑明,他们也明白一个道理,祸从口出。
  借助战争,从而达到缓和国内的矛盾,以此削减朝鲜的平民矛盾,降低对土地的需求。
  不难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