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要想对驿站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制度上的改革只是一方面,人员的筛选虽然也很重要,但是,驿站本身的运输能力也有待加强,亟待解决。”
  “以往之时,按照朝廷的规定,驿站可以分为三六九等,一般重要处,需要马匹八十、六十、三十不等;非重要处,则为二十匹、十匹、五匹。”
  “然而,皇上,别的地方,小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这陕西的驿站,在驿站当差多年,却是有着深刻的体会,知道的清清楚楚,不仅是简陋异常,就连普通的马匹也无法维持在正常数量,更不用说驿站必须储备充实的粮食,以供过路差人食用了。”
  “而且,地方官员,以及下来巡视的朝中官员和太监,对于驿站的剥削尤为严重,往往是利用邮驿之名,大肆挥霍,勒索驿银。殴打驿官和驿卒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此时,李自成不像是在建言,更像是一个驿站的驿官或驿卒,大肆向崇祯倾诉苦水,讲述驿站人员的不易。
  “这些还不算什么,有的时候,那些下来的官员或者太监,动辄就会动用驿粮,日支出多达百石,蔬菜银更是多达百两。更有甚者,在驿站置备入藏物料,竟用银十三万两,等等,这样的事例不一而足。”
  “因此,由于驿站根本承受不了沉重的负担,凡此种种,带来了难以相信的恶果,许多驿官驿卒都逃亡在外,驿务多为荒废。”
  。。。。。。
  拥有着一个历史学家的灵魂,尽管“崇祯”早就有过了解,听说过明末时期驿站有过诸多的弊端,但是,亲耳所闻,还有亲眼所见,这份切身体会的冲击力,使得崇祯的内心沉重无比。
  两者身份相差的悬殊性,由于心存敬畏与顾忌,以及一些事情的敏感性,崇祯知道,李自成看似大嘴巴的牢骚,却未尽述。
  比如正德年间,皇帝下江南游耍,可谓是极尽奢华,所费甚巨,不仅命令沿途的驿站准备美女,以备皇帝到来之时随时享受,寻欢作乐;水路驿站征用的民夫,更是多达数十万,严重骚扰了沿路百姓的生活,给当地的农业正常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妨碍。
  总之一句话,驿站之所以成为一大民害,不在于其本身,而是源于朝廷的滥用,官员的肆意盘剥,挪作私用。
  如果驿站真得有那么不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民信局”,由宁波帮商人创办,活动的范围也仅限于江南部分地区,专门从事寄递信件、物品和经办汇兑。
  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崇祯”颇为推崇犹太人经商的一个经典准则,大意就是,世界上没有不值钱的东西,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它的价值所在而已。
  崇祯听得很认真,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回应,渐渐地,大概明白了李自成的意思,他想干什么,一句话,就是在要钱。
  毕竟,不管驿站进行怎样的改革,都必须有大量的粮食储备,还有要维持一定数量的马匹,脚力要好。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既然是驿站,就需要许多的驿卒,不仅要养活他们,还必须给予一定的工钱,否则的话,没有报酬的话,谁愿意出力?
  皇帝不差饿兵,不外如此。
  等到李自成说完之后,和其他四人一样,面露希冀之色,眼巴巴地看着崇祯,后者却未立即回答,而是露出沉吟之色,思忖了片刻,这才缓缓说道:“既然要改革驿站,朕就早做好了心理准备,改革之初,必须投入大笔的银子。”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目光不再游移不定,扫视着几人,而是停留在李自成的身上,神色更是凝重了几分。
  一时间,李自成只感觉如芒在背,压力倍增,犹如身兼千斤重负,就连呼吸都变得有一些急促起来,这个时候,崇祯这才再次开口。
  “李自成,朕喜欢坦率直言,不妨明确地告诉你,关于驿站初期的用银,朕会划拨给你,尽可能地满足。但是,你要事无巨细地将每笔账都要记下来,以便日后有账可查。”
  “年终末尾,审计账目之时,如果用于驿站改革的款项,有着大的出入,要是其中存在着贪污、挪作私用之嫌,可别怪朕事先没有提醒,到时候下手无情。”
  “是,皇上,小的明白。”
  李自成恭恭敬敬地回了一句,这个时候,听到崇祯这番几乎不顾情面的话语,神色反而轻松了许多,隐约之间,眉宇间有一丝笑意盈盈。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崇祯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说话之间,更是深深看了一眼对面的高桂英,转而看向李自成,神色颇为暧昧,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好了,李自成,你们先下去吧,好好和媳妇儿‘团聚’一下,那个啥,嘿嘿。。。。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是,皇上,臣等先行告退了。。。。”
  五人异口同声地回了一句,刚开始的时候,听到前面之言,倒没觉得什么,一听到后面之语,高桂英的面颊就是绯红无比,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所谓的“团聚”和“那啥”,代表着什么?
  很污。。。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更是非常的污!
  “嘿嘿。。。。皇上说得是!”
  李自成的回应却是一阵傻笑,随后的话语,更是使得高桂英的一张俏脸更红了,更是埋下了头,跟着其他人,连忙退了出去。
  五人刚一离去,这个时候,田秀英却款款走了进来,崇祯淡然一笑,朗声问道:“爱妃,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
  田秀英嫣然一笑,又有几分如嗔似怒之意,嗔怪一般的回道:“皇上,你怎么忘了?算算日子,皇后姐姐就快临盘了,咱们是不是该返京了?”
  “对对,怪我——怪我——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
  崇祯露出恍然之色,颇为自责的连连轻抚着额头,惭愧一般的自语之后,进而颇为感激地说道:“爱妃,还好你提醒的及时,咱们明日就离开固原城,启程返回京城。”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下午。。。。
  书房之中,崇祯依旧坐在那里,对面站着之人却换为了陕西布政使徐光启,屋子里只有两人,静悄悄地。
  “徐爱卿,朕准备将你带回京城,主持皇家科学院的相关事宜,对于陕西布政使一职,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向朕推荐?”
  “让臣返京?皇家科学院?”
  听到徐光启呢喃一般的吐出两句话,满脸尽是疑惑之色,尤其是说到“皇家科学院”之时,疑惑与不解的同时,又有几分好奇之意,有一些发呆的看向崇祯。
  “呃~徐爱卿,是这样的,所谓的皇家科学院,有一些类似于朝廷现在的皇家医学院,专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而皇家科学院,就是专门负责研究天文、术数、西方所讲的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听到崇祯的这番解释,很显然,徐光启的神色有一些黯然,好像并不怎么愿意的样子。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毕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固有观念,一向都是学而优则仕,对于这些所谓的“科学”,多是以“奇巧淫技”来形容,上不了台面,并不是读书人的正途。
  更何况,徐光启本就是身居要职,乃是朝中重臣,如果让其转而负责“皇家科学院”,还未获得天下人认可的门课,自然而然地,心会有不甘。
  “可是,皇上,微臣没有听说过朝廷有‘皇家科学院’这个衙门啊?”
  “所以啊,徐爱卿,朕准备让你负责此事,组建皇家科学院,搜罗这方面的人才,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崇祯的语气充满玩笑的味道,听得徐光启一愣一愣的,有一些愕然,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回话,同时也意识到,皇上组建皇家科学院、并且让自己负责的决心有多么的坚定。
  看到徐光启有一些欲哭无泪的模样,崇祯的心里很想笑,但还是忍住了,并且神色为之一敛,郑重地进而说道:“徐爱卿,莫要看轻了这皇家科学院,他一样的重要,同样可以拯救苍生,匡扶社稷,有助于实现大明中兴。”
  “不说别的,单单是那些火器,它们就是这些科学的产物,对于朝廷至关重要,你不能否认这一点吧?”
  说到这里,崇祯的神色认真无比,直直地看着徐光启,语气一顿,声音拔高了几分,颇为咄咄逼人的问道:“徐爱卿,说老实话,你也觉得洋人的那些玩意儿都是奇技淫巧,上不了台面?”
  这个时候,不等徐光启做出回答,崇祯又转而说道:“徐爱卿,莫要说是整个朝廷,就是放眼于天下,你应该是最早、也是最为频繁接触洋人的那批人吧?”
  “不仅极为积极地学习西洋的科学知识,对于物理、数学、天文、机械尤为感兴趣,和那些洋人一起翻译了不少的西洋著作,还信了天主教,并成为了一名信徒。”
  “而且,对于天主教的宣扬与传播,你更是不惜余力,不仅出钱出力,建造教堂,还尽可能地为那些洋人创造机会,增加他们的信徒。”
  “徐爱卿,朕说得没有错吧?”
  这一刻,随着崇祯缓缓的吐出最后一句话,称呼虽然亲昵,但一番话停下来,徐光启听得却是心惊肉跳,冷汗直流,再也没有那种不甘之色,早就将皇家科学院的事情跑到九霄云外。
  崇祯没有再理会徐光启此时的神情举止,神色变化,而是抽身而起,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踱着步的同时,不疾不徐地继续说道:“朕还知道,不管是在陕西西安的汤若望等人,还是在山西的洋人,亦或是在江南宣传天主教的洋人,他们表现的都是那么的悲天悯人,不是赠医施药,就是购买许多粮食,发放给灾民,同时也在宣扬他们的主,乃是世间唯一的真神。”
  渐渐地,崇祯的话语开始夹杂着几分怒意,说话之间,踱步来到了徐光启的旁边,并停了下来,靠近他的耳边,声音虽然变小了许多,但声势反而显得更大,使得徐光启的心里翻起了惊天骇浪,眼皮直跳。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洋人不能那样做,那样做也没有什么错,之所以说这些,朕就是很想问问,很想知道,不管是赠医施药,还是大肆施粥,亦或是兴建教堂,他们远赴重洋,千里而来,不可能随身携带太多的贵重物品,又哪来的那么多的银子,干这些事情呢?”
  一字字,一句句,都是那么的诛心,宛若一柄重锤,一下下地狠狠击在徐光启的心脏之上,让他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面色更是有一些泛白。
  “徐爱卿,你可千万别误会,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说,那些洋人的钱财来路不正,恰恰相反,根据朕得到的消息,了解到的情况,那些洋人非常的清白,他们得到的那些银子绝对是来自于正途。”
  崇祯走开了,不再与徐光启耳语,再次缓缓踱步起来,绕着徐光启转圈,自然而然地,声音再次恢复到那个强度,隐隐还变大了一些。
  “朕还知道,那些洋人的钱财绝大多数都是信徒捐赠,而且,天主教也非常鼓励这一点,或是怂恿,或是教唆,亦或是蛊惑,恨不得信徒将全部家财都捐给教堂。”
  “不管有没有唆使,都是成人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愿捐出自己的钱财,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也很正常,寺院、道院等地不也有捐香油钱一说吗?”
  崇祯的声音越来越冷,好像没有掺杂任何感情,更是忽然停了下来,就停在徐光启的身后,犹如自问自答地继续说道:“之所以讲这些,朕就是奇了怪了,去年之时,朝廷的财政还很紧张,没有多少银子能够用于赈灾,怎么就没有见有人主动捐钱捐物,主动赈灾呢?”
  “好,就算是向朝廷捐输,那些银子大多都被贪官污吏私吞,那为什么不以个人的名义救济百姓呢?”
  “好,就算是嫌麻烦,太费事,不想亲自出面救济灾民,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将银子捐给附近的寺院、道院等等,由他们出面周济灾民,为何非要选那些洋人的教堂呢?让他们干这种收揽民心的好事儿呢?”
  “难道,真得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衅皇权

  一连串的话语,说得徐光启哑口无言,头埋得更低了,根本就不看崇祯的目光,更像一根木棒,一次次的迎面痛击徐光启,思想受到了莫大的冲击力。
  “徐爱卿,看着朕的眼睛。。。。”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崇祯来到了徐光启的正前方,以命令的口吻说出这句话,等到徐光启目光闪烁的看向自己之时,再次问道:“徐爱卿,和那些洋人接触了那么久,那你知不知道,在他们的天主教之中,教皇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凡是天主教教徒,都要无条件地忠于教皇,并且要坚定不移的执行教皇的任何训令。”
  刹那间,徐光启顿悟了,明白了崇祯的言词为何这么的犀利?气势为何那么的越来越咄咄逼人?为何对天主教那么的反感于抵触?
  同时,徐光启的心里也是震惊无比,隐隐还有一些后悔之意。
  也难怪皇上会这么生气,几乎是暴怒的吼出这番话,在大明这片土地之上,一个强势的宗教正在滋生,他的根源就是来自于西洋,而非是本土。
  最为关键的是,它的教义严重挑衅、并藐视皇权!
  不难理解,一旦天主教真得发展起来,教徒达到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于上千万,大明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皇上的位置将会变得微妙起来,皇权不再是那么至高无上,就好像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
  而这,是任何一个帝王所不能忍受的地方,哪怕是再如何贤明的君主,也是如此。
  恍惚间,徐光启想起了数年前的“南京教案”,并且因此演变成大的事件,波及到全国的天主教,万历皇帝更是明令,驱逐在大明的所有洋人。
  听到崇祯的这番话,徐光启反而明白和理解了万历皇帝为何那么做?反应为何那么激烈?
  当时的南京礼部尚书沈榷之言,上书的那几封信,对于天主教的指责,都不过是一个引子,根源所在,还是天主教触及到了皇权的利益,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
  作为当时积极为传教士辩护的人士之一,对于当时的情况,徐光启尤为清楚。
  现在俨然已经很清楚。。。。
  什么与白莲教勾结啊,什么道德秩序遭到破坏啊,什么对皇帝和大明文化不尊重啊,什么图摸不轨啊,等等。
  沈榷的种种自责,数次上书,或许其中掺杂着个人的恩怨,本着极为推崇佛教,对于其他教派很是排斥,虽然那些指责的水分很大,但是现在看来,沈榷有一点没有错,最起码也是徐光启亲眼所见,也是最无法反驳之处。
  那就是,天主教不仅排斥当地的佛教、道教等宗教,视其为邪教,对于大明的风俗习惯、文化也很不尊重,隐隐有着藐视皇权之意。
  何为至高无上?
  先不深究其意,这个词语往往是用于形容皇权,而那些天主教却将其用到了他们的教皇身上,其意也显,其意也昭,再清楚不过了。
  何况,有些洋人还付诸了行动,禁止教徒祭祖拜孔,只尊耶稣?
  当沈榷以此为反驳的论点之时,徐光启还能说什么?总不能睁眼说瞎话,当面欺君吧?
  而且,这样的事情不是说瞒就瞒得过去的,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根本就经不起深究,一查便知真假。
  呼。。。。
  徐光启暗暗长吐一口气,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也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做了,也意识到,皇上这是在敲打自己,并没有追责的意思,否则,也不会有这一连串的诚恳意切的言语,近乎于是在鞭策,还有相应的委以重任。
  “微臣谨遵圣命,听凭皇上的安排,一定将皇家科学院办好。”
  闻听此言,崇祯的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深深看了徐光启一眼,紧接着沉声说道:“徐爱卿,如果那些洋人只是单纯的传教,而非是排斥我朝的刚理伦常、百姓的生活习惯以及民风民俗,朕也不会对他们那么反感。”
  “你是上海人,从南到北,又时常接触那些洋人,一路走来,你应该很清楚,并且深有体会,所谓的天主教,行事作风,颇为的强势,不仅不让信徒供奉其他的神佛,还不断地向教徒宣扬,要忠于主,要效命于教皇。”
  “徐爱卿,你知道吗?朕要比你还要了解天主教哦。。。。”
  崇祯忽然意味深长的来了这么一句,嘴角泛着一丝丝笑意,颇有嘲弄的味道,转身而去,回到了坐椅之上,倚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双手交叉在一起,放在下巴之前,属于帝王的那种威仪少了许多,却平添了属于小年轻的那种狂放不羁味道。
  “徐爱卿,朕给你说一下上上任的教皇,也就是保罗五世,将他在位六年的种种事迹,听过之后,对于天主教,你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请皇上示下。。。。”徐光启适时地说了一句,语气是那么的谨小慎微,心中也是非常的忐忑。
  “保罗五世,登基为教皇不久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