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猎艳录(宋轩)-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首席谋士,以我之见还不如淳于琼的智商高。
再往后,十八路大军出师有名矣。
董卓对他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当下点了点沉重的脑袋,笑道;“吾婿所言极是,明日上朝便于众臣商议废立之事。”
说是商议,其实就是口头通知一下罢了。满朝文武不是傻子,面对这样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王谁会跟他讲仁义道德忠君爱国。有一个人讲过——丁原。很不幸他已经死了。
此时的董卓横行跋扈目空一切。唯一让他感到有一丝忌惮的可能就是袁家了。毕竟二爷爷袁隗身为太傅,名义上还是大汉朝的三军统帅,而且父亲手中尚有兵权,西园军还在他掌握之中。
最主要的,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拿来唬人的。名门望族势力的确不能小觑。于是董卓在向父亲征求意见的时候,便说出了自己的那句名言。也赤luoluo的bao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
董卓拍案而起,拔剑大怒道;“袁绍竖子,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yu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父亲一反他优柔寡断的常态,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立即拔剑在手,厉声说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其实比起董卓来,父亲的宝剑,的确还差的远了。所以他说完后,可能就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害怕冲动的惩罚,立即提剑而出。调集一千名西园jing锐亲兵。回家收拾一下,带着我母亲三弟,逃奔冀州,投奔韩馥去了。
韩馥,三国演义中我最最看不上的人物,让我养他鼻息休想。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稍微的忍耐那么一时半刻也不是不行。韩信尚且受胯下之辱,何况我乎。
我忍。
卧榻之畔有猛虎酣睡,韩馥你岂能长久乎【发一下酸,各位书友不要见怪乎,才学所至,无奈无奈。】不久之后曹cao也说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以后他还会说很多名言,可这一句无疑是令后世最广为流传,也是最能体现曹cao狠辣个性的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枭雄,绝世的枭雄。
十月曹cao至陈留,得到大财主卫兹慷慨解囊赞助,在附近的宁陵公开骑兵。人马上万。【为什么不向家里要钱】曹cao的家族势力也比较雄厚而且很复杂。因为他有两个姓,夏侯和曹。
这两个性都是名门望族。而且对曹cao的造反行为全力支持。他的六位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首先参加义军,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汗颜无地自容,怎么他姓曹的家里这样团结,而我们袁家就——一声叹息呀。也不知道曹cao家族的教育是怎么搞的,当真可说是人才鼎盛,以上诸位各个出类拔萃堪称当世名将。
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皇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献帝了。
董卓自封为太尉丞相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封郿侯。还有一大堆,什么诸如加九锡之类的。反正所有能加的尊号,他都加了。另外还规定自己剑履上殿、参拜不名、入朝不屈。据我所知,后来的曹cao和司马懿也干过同样的事情。
这还不算,十二月,董卓从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之计——任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下令封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父亲为北海太守、二叔袁术为南阳太守。这些人后来都造他的反,董卓差点没气死,要说这些诸侯也够忘恩负义得了。
黄琬为太尉,杨彪为司徒,荀爽为司空,位列三公。
渤海郡也属于冀州牧韩馥的管辖范围之内。韩馥开始对袁氏的四世三公势力担心起来。派了大将麹义率兵一万屯河内监视父亲。麹义一向仰慕袁氏威名,又对韩馥十分瞧不起,所以渐渐的和父亲结为好友。这期间父亲收罗了不少人才,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诸如颜良、文丑逢纪、等一等一的人才豪杰。
不过父亲也很郁闷,自己毕竟是在韩馥的眼皮子地下,势力还不如他,所以不敢和他公开闹翻。如此一来就极度的不利于巩固和发展,就连大哥出去募兵,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惹起了他的怀疑恐惧,向董卓奏上一本,在羽翼未成之前惹出大祸来。
终于机会来了。
汉初平元年,春,正月。陈留王登基后的第一年。
曹cao,又是曹cao。还有他的老友陈留太守张邈。
两个人弄了一道假诏书,召集了天下诸侯共同讨伐魔王董卓。
于是父亲的机会来了。因为韩馥走了。韩馥去讨伐董卓了。临行之时说出了自己的名言,被人引为笑柄,臭骂千年的名句,他战战兢兢的问手下众将;“今当助袁氏邪,助董氏邪?”他的谋士刘子惠差点没哭出声来,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兴兵为国,讲什么袁绍、董卓。”弄得韩馥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说实话,老爹虽然糊涂,不过和韩先生比起来,又不知道强了几百倍。
大汉朝大臣都像韩馥一般,岂有不亡之理。
韩馥一动,父亲立即帅三万jing兵响应曹cao号召,杀奔汜水关去了。
他带着大哥袁谭去了,留下最厉害的河北大将颜良、文丑保护母亲我和三弟袁尚。这一次父亲的顾家思想有清楚无疑的表现出来。
这一仗我没有参加,只知道战况惨烈血肉横飞,父亲还趁机弄了个盟主干。而且给自己上了个封号——车骑大将军。
那一年我十岁,大哥袁谭十五岁,三弟袁谭五岁。
我在渤海的首要任务就是——哄孩子。三弟袁尚。
漂亮的孩子。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我们兄弟之间会发生后来的悲剧。
袁尚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人jing。年仅五岁,厚黑学和哄人开心的本事已经出类拔萃空前绝后了。
我很喜欢这个弟弟,因为他很有趣,长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和父亲袁绍颇有几分相似。渤海城里几乎没人不喜欢他的。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场关东联军和西北凉州军团的对决,最后弄了个不了了之的结局。董卓迁都长安,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董卓那边刚刚回家,pi股还没做热,这边十八路诸侯,就开始内讧打了个不亦乐乎。先是乌程侯孙坚,和二叔袁术产生嫌隙,一气之下,返回江东,在路上和刘表结怨。然后是演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最后父亲软硬兼施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韩馥羞愤自杀。
公元191年大汉初平二年,我们一家进入冀州坚城,接受这里的钱粮军马和人才。
冀州城的人才很多,渤海根本就比不了,父亲接受了冀州,也顺便接受了这些jing明强悍的文臣武将。这其中有审配、郭图、许攸、荀谌、辛评还有董昭,神秘莫测的董昭先生,刚毅正直、妙计无双的田丰。
父亲以沮授先生为奋武将军,令他统领诸将,异常宠爱。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共同治理冀州。也算得上是人才鼎盛了。
此外还有大将麹义、高览和厉害无比悍勇无双的张郃。勇猛的张郃。
正文 11。 第十一章拜师学艺
{WsErr}未找到该文件:/War/Text/Book/Save/9/9750/3000980。war!
正文 12。 第十二章见到郭嘉
“只是——”荀彧突然叹了口气。表情变的很凄楚。老爹和我对视一眼道;“文若有事可以直言,即为熙儿之师,你我亦兄弟也。”【各位书友,前面小时候稍微长一点,只是为了收敛一些人才,我保证后面的爱情和杀伐场面都超级jing彩,请大家在金砖和支持票上帮下忙。】
荀彧叹气道;“实不相瞒,在下还有一些私事需要处理,只怕要过些日子,才能过府来教授公子知识。”
我哑然失色,暗道;“不好,这家伙耍滑头,莫非是想开溜。”立即走到他面前,拱手道;“‘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不如交给熙儿去办好了。”
老爹不知道其中玄机,只知道一味的称赞自己的儿子;“好,好,熙儿果然仁孝,文若,不如就成全了他。”
荀彧苦笑道;“就只怕他害怕。”老爹的脸色登时大变,荀彧的话,可是犯了他的大忌了。老爹,冷笑了一声道;“文若的意思,我袁家这四世三公是欺世盗名而来,袁家的子孙,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了。”
荀彧悚然动容,惶恐道;“将军言重了,在下绝对没有看不起二公子的意思,只是,这殡葬之事恐怖污秽,害怕,给他带来霉运而已。”
老爹和我同时一惊;“文若家中有人过世,为何不早说出来,我好为你筹划。”老爹终归是成功人士,在收买人心的道路上,虽然输给曹cao和刘备,但仍不失为人杰。
荀彧摇头说;“此人非我至亲,而是同乡。姓郭名嘉字奉孝,今年二十岁,自幼体弱多病,本来同我一同自颍川前来投奔韩馥。谁知道,在路上因为水土不服,所以生了一场大病,在下请了很多大夫医治都不见好,眼看已经奄奄一息行将朽木,大限也就在这几天了。所以在下就想陪他走完这最后几天,嗨,只可惜奉孝,满腹经纶、才比孙吴、运筹帷幄智谋无双,想不到,未曾建功立业就先夭折,真是老天无眼。”
郭嘉,好,我的生意上门了。
老爹还在陪着荀彧一同怅惘叹息。我躬身道;“父亲、师傅,孩儿认识一位大夫,名叫华佗,此人就住在冀州城郊,此人医术高明,堪比扁鹊,何不请来,为郭嘉先生诊治。”
荀彧和老爹都听说过华佗的名字。听完后,两人眼睛顿时大亮。一起道;“好好,有华佗在,奉孝的性命,也许就可以保住了。”
我和老师荀彧去请华佗,路上荀彧问我;“熙儿,华佗先生,住在何处。”我苦笑了一声,在马上躬身施礼;“先生,华佗早已仙游,不在人世了。”
荀彧深吸了一口气,突然转过头,看着我,眼中jing光爆射,看来就要发火。此时天空中突然降下微雨,春寒料峭,天气凛冽,再加上微雨袭击,我忍不住打了个寒噤。立即翻身下马,接下自己身上的斗篷,捧到他眼前,恭声道;“天气转凉,恩师多主意身ti,郭嘉先生之事,先生只管放心,熙儿一力承担,绝不敢以下犯上,欺侮恩师。”
荀彧勒住马头,满含深意的看着我说;“你小小年纪如何承担?将我骗来此处又是何意。”我看得出来,荀彧对郭嘉很是关心,所以对我的欺骗行为很生气,不能释怀。我急忙解释道;“弟子,不敢欺骗恩师,其实弟子就是华佗先师的传人,他的医术我已尽数学会,相信世上唯一可以救活郭嘉先生的就是弟子了。”
荀彧惊诧道;“你说——你是——华佗先生的传人——”我抬起头看看天色,凝重的道;“时辰不早了,先生,我们边走边说。”
我们身后,跟着一千名军士。我翻身上马,和荀彧并骑而行,一路上把华佗被张让刺死,并且传授医书的事情,详细的收了一遍。荀彧听的连连称奇。
临到郭嘉居住的城郊客栈门外,他还问我;“熙儿,你是否有把握救活奉孝。”我摇了摇头道;“没有,不过,我想试试,到了现在这种关头,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荀彧点头道;“好,也只能如此了。”
郭嘉似乎已经没有呼吸了。脸色白的像一张白纸,眼皮和嘴唇都呈现出一片於黑青紫。手指尖也发黑变青。全身上下的肌肉不受控制的颤抖。虽然没有意识,可是口里的牙齿还是yao的格格作响,显然是已经处于极端痛苦的挣扎中。
荀彧脸上立即露出不忍之色。嘶喊了一声;“奉孝——”坐在床边,拉住郭嘉发青的右手,痛哭起来。
我仔细的观察了郭嘉的脸色,肌fu的颜色,然后,拉起他的手臂,为他把脉。我不会把脉,从来没试过,可是凭借着医书中的技巧和法门,立即就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湿寒交侵水土不服,导致的壅蔽之症。也就是说他的血脉阻塞不通,难以流遍全身,类似于今天说的心肌缺血。假如不及时医治,只怕这人过不了今天晚上了。
我咳嗽了一声说;“先生,我试试救活他,不过没有绝对的把握。”荀彧是什么人,当然明白我话里的意思,立即站起来,把地方闪开,同时快慰我道;“尽力一试,死活全是天命,怪不得你。”意思就是让我放下包袱,他不会迁怒于我。
那就好了,我要的就是这句话。
我从身边取出,华佗临终时交给的银针包。打开来,里面便现出,几十只jing光闪亮长约一尺的银针。那个时候的针灸还不完善,所有的针似乎都只有一种长度,而且由于手工制造业的落后,针稍微粗了一点,看着有些吓人。
我抽出一根,拿在手中,就想向他头顶的百会穴插下去。可是还没动,就被一只手,拦了回来。
“你这是做什么?这样岂不是要了他的命,这么一根针扎下去,活的只怕也给扎死了。”荀彧着急道。
针灸术尚未流行,所有人都不认识。看来我的技术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完全可以申请专利。
我叹了口气,道;“这种医术,乃是华佗手书,弟子经过长期钻研验证,发现的确有起死回生的效用。先生如果不信,我可以在自己身上实验一二。”
说着,拿起那枚银针,向自己头顶的百会穴插下去,一尺长的银针,直没入柄,半点没剩的插进我的头中。荀彧和几名军士的脸色,已经蜡黄,惊慌得道;“二公子,你没事吧。”我笑了笑,把银针从头里拔出来,悠然道;“去,帮我取一只油灯来。”
荀彧见我安然无恙,就放下心来,一个劲的喃喃自语;“神乎其技、神乎其技。”我笑了笑说;“比起先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的。”
荀彧摇了摇头,叹口气,冷冷的道;“杀人和救人怎么能相提并论。”我正在下针,随口道;“以杀止杀,结束乱世,让世间恢复清平,才是最大的功德。”
荀彧的眼中登时闪光,光彩一闪而逝,他又把目光和jing神,全都集中到我手上的银针上。
我凭借着不断背诵的心得和在自己身上mo索出的穴道方位。按照医书上所载的,治疗痹症的方法,下针一百零八颗。郭嘉脸上竟然渐渐的恢复了血色,指尖上的黑灰也逐渐消散,有了一丝微红。在我特殊手法的碾压旋转之下,又过了半个时辰,郭嘉脸上的灰白和嘴唇眼角的黑紫也逐渐消散。喉咙里发出一阵呜呜呜嗷嗷嗷狗一样的叫声。
我对荀彧道;“先生,您请到屋外守候。”荀彧一直在旁边看,见到郭嘉的反应,满脸兴奋感激,高兴地说不出话,问;“这是为何?”
我苦笑道;“再过半柱香的时间,奉孝先生,就会上吐下泻,污秽不堪,屋里会变的臭气熏天,弟子,不愿意先生清静之躯,饱受侵扰。”
正文 13。 第十三章赵云入狱
荀彧赞叹的看了我一眼道;“那熙儿你呢?”我笑道;“弟子是大夫,自然在旁边守候,以防不测。”
荀彧苦笑了一声,拍着我的背道;“徒儿受得,先生却受不得吗?”
这一巴掌拍进了我的心里,我由衷的感到,自己已经把荀彧先生留在身边了,他不会不辞而别,不顾而去了。
郭嘉又吐又拉折腾了半个时辰。总算是稳定了下来。呼吸逐步的恢复了顺畅,不过人还是昏迷着。此时天色以黑,月上中天。寒风骤起,凉意袭人。
我对荀彧道;“奉孝先生今夜是不会醒了,待会弟子会命军士给他喂一碗稀粥。别的东西暂时还不能服用。等到明日一早,也许他就能醒来了。”
荀彧感激的泪水,霎时滚落,看着我道;“熙儿,这次多亏了你,奉孝的命是你救回来的。”我爽朗的笑;“师傅过讲了,其实这是郭嘉先生命不该绝,和我没多大关系的。”
荀彧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芒,沉声说;“熙儿,你真的很难得,十几岁的年纪,身怀绝技而不骄,家世显赫而不狂妄,救人性命而不居功,为师的不会看错,十年之内,天下间,将无人能是你的对手。”
我大笑道;“弟子,也想建功立业,不过,没有先生的满腹学问,只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荀彧也大笑;“不知是我的学问,就连奉孝的学问,也一起给你了,他的才华,可胜我数倍呢。”
晚上,军士原地驻扎,我和荀彧先生,就住在客栈里。客栈没有房间,我们同宿一榻、抵足而眠。第二天一早,我还没醒,就有军士闯进来,高兴地叫我;“二公子,大喜事。”我睁了睁眼睛,生气的瞪了那军士一眼,道;“什么喜事,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军士应了声“是”,跟着说;“是——是昨日的病人,他醒了,正在和荀彧大人说话呢。”
“啊”我惊叫了一声,骤的坐起来,翻身下床,顾不得穿鞋,就冲了出去。我的房间就在郭嘉对面,拉开门出去,跑两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