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郑和,他就是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又比其他人稍微出色一点的人。
  所以他做的事,却能影响了历史。
  在四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他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从一个拼命的大将,变成了一个具有政治目的的元帅级别的人物。
  或者说,他现在更像一个外交官,而不是原本的太监,将军。
  因为对他的定位不同,朱瞻基也想发挥他的外交作用,所以他不会责怪郑和的仁慈之心。
  但是同样,他也不会因为他就改变自己的初衷。
  必须要把这些倭寇的胆子打破,让他们再也不敢有反抗之心。然后把这些幸存者送到草原上去修路,那里才会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杨章德和韩成他们四人共同努力,用绞索放下了那面巨型的红色旗帜。
  随着旗帜的缓缓降下,四周的炮火声终于平息了下来。四周弥漫着的白色烟雾,这才随着海风的吹拂,慢慢散去。
  被包围在长度不到五里,宽度只有五百米的海域里的残余倭寇们,这才欣喜地跪拜在了甲板上,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不理解大明的舰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也不明白为什么挂了白旗也不能让大明的军队停手。
  但是他们现在知道,他们暂时不用死了。
  包围圈里的烟雾散去,战场在明亮的阳光下面展现出了一种残破的凄美。
  除了伤员的惨嚎,海浪拍打船只和海岸的声音,战场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朱瞻基这才又跟郑和说道:“郑总兵,传令清理战场,将所有倭寇船只驱赶到岸边,如遇抵抗,格杀勿论。”
  事实上,这句话是白说了。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一种极其矛盾的性格特征。
  他们四面环海,可耕地少,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自然环境促使日本一直有一种比其他民族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由此产生了朴素的同舟共济观念。
  这种国民性培养造就了日本民众惟命是从的性格。
  作为一个个体,他们力量弱小且小心翼翼行事,一旦形成集团便力量强大甚至胆大妄为。在国内生活中彬彬有礼,在对外侵略战争中却极其野蛮。
  对弱者他们残暴不仁,对强者,他们又屈膝卑微。
  这些矛盾就让他们变成了最顺从的奴隶,也是最凶残的毒蛇,一切都要看对他们的控制手段。
  这些倭寇在半日之前还是残暴的统治者,但是立刻又变成了最顺从的臣服者。
  没有任何抵抗,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甚至根本不用大明的士兵的组织,那些幸存者们就自发地以以往的组织架构,形成了一个个管理营,方便大明军队下命令。
  而那些伤员,经过军医的简单救治,就听天由命了。能活下来,就会被安排去修路,活不下来,也是他们自己的命。
  所有的囚犯被转移离开了海滩,关押在了距离港口不远处的房子里。
  大明的舰队也开始组织了起来,准备登陆。
  这一次,所有人将会在岛上休整几日,等把这些倭寇处理完毕,战利品清理完,才会离开这里。
  数百艘战舰,好几万人登陆,光是船只的安排,就需要一段时间。
  各舰队的主官们又集中在了朱瞻基的旗舰上,商讨起了下一步的安排。
  最先被安排靠岸的是几艘补给船,其中一艘船上有数百口大铁锅。岛上的居民不多,只有几万,还遍布岛上各处。
  许多人家里根本就只有一口小锅,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大军的消耗。
  而今天打了一场大胜仗,再怎么艰苦,也要给所有的将士吃上一口热饭。
  朱瞻基站在甲板上,看着许多将士划着小船去打捞尸体,他们当然不是好心地替日本人收尸,只是想从尸体上捞一点外快。
  战场清理是一项肥差,没有人对那些尸体恐惧,反而争先恐后。
  郡守府最好的房子郡守府很快也被清理了出来,到处撒了石灰粉消毒后,朱瞻基的一帮内侍带着朱瞻基的寝具,为他布置临时的住所。
  一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朱瞻基才在所有将士的恭送和欢迎下,从旗舰上下来,住进了原本的郡守府。
  现在,最忙的人员就是督察队了,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负责执法,斩杀逃兵,同样也承担着统计战功的作用。
  明朝初期的战功,士兵和将军是分开统计的。
  以赵永亮为例,羽林卫虽然是这次战场上的首功,所有将士都将有赏。但是千总以下都是兵部记功,赵永亮只有等到回京才能接受封赏。
  按照这次的战功,他一个伯爵是少不了的。
  沿着舷梯登上了济州岛,朱瞻基一边向士兵们挥手示意,一边跟杨章德说道:“我刚才看到庄敬在右边那栋两间小屋前面,让他来见我。”
  杨章德又是一阵羡慕。赵永亮跟他不同,封伯他也不会嫉妒。但是庄敬连续传递了好几份情报,这一次也立了大功,封赏显然不会小。
  他这次虽然作为联络人也做了几件小事,但是这些功劳远远不如他们了。
  不过他也不敢表现出来,庄敬好歹是锦衣卫的指挥佥事,他这个千户跟对方还差得远呢!
  等朱瞻基的仪仗走了过去,杨章德才拖后来到了庄敬面前,看了一下他的身边人都不认识,索性只是跟他抱拳说道:“庄大人此次孤身涉险,立下汗马功劳,卑职在这里先跟大人贺喜了。”


第一五六章 警告
  庄敬虽然不大看得起杨章德这个幸进者,因为两人的行事风格太像了。
  但是杨章德跟的是太孙,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还是很和气地说道:“杨千户,同为殿下效力,不敢言功。不知殿下何时有时间接见我?”
  杨章德笑道:“跟我来吧,殿下安顿下来,应该就会见你。”
  两人一扭头,脸上的笑容都淡了下来。
  济州岛的郡守府当然不叫这个名字,从唐朝开始耽罗国王就被称为星主,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十一年前。
  在朱元璋将济州岛交给朝鲜之后,朝鲜太宗为强化对济州的行政权力,而将星主改为左部知管,王子改为右部知管。此后,他们不再享有以往的权力。
  永乐四年,朝鲜延续了元朝时期将济州岛作为牧场的传统,设置了济州牧使,更是将世袭星主的权力剥夺了大半。
  星主府大堂,一身戎装的朱瞻基会见了惊魂未定的当代星主高乙德。
  倭寇来袭之时,牧使仓皇逃入岛内,高乙德想逃,却还没有来得及逃走,就被抓了起来。
  不过倭寇并没有难为他,只是给他戴了无数顶绿帽子。
  唐敬他们攻击之时,倭寇毫无防备,逃跑之时也没有来得及对他动手,倒是让他逃过一劫。
  高乙德与岛上居民身材差不多,不到一米六,身材短小,髡头(剃发),如鲜卑族差不多。
  原本资料上记载他们的衣服有上无下,类似裸体,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如今岛上的民众倒也习惯了穿衣服。
  当得知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就是大明帝国的皇太孙,高乙德激动地嚎啕大哭,匍匐在地。
  “大明皇太孙殿下,请为小王做主啊……”
  他的大明话虽然有些异调,却也能让人听得懂。
  朱瞻基笑道:“你耽罗国先是臣服前元,后又臣于朝鲜,我大明此次只是适逢其会,拯救尔等。至于做主一说,不必再提。”
  他痛哭流涕道:“殿下,小王乃遗民寡君,一直心向中华,却也不得不被纳入朝鲜。除了上供,朝鲜上国对我等不闻不问,就连倭寇来袭,他们也是从不来救。如此上国,岂可指望?”
  朱瞻基心中一动,不嫌他被关押了几日,全身恶臭。亲手将他扶了起来,请进了下座,自己毫不客气地坐在了大殿中间的王位上。
  “高星主慎言,耽罗此时已变成了朝鲜济州郡。我大明师出无名,自然不便提携。”
  他一听,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长揖伏地道:“殿下,小王愿向大明帝国递交国书,从此以大明为尊,只望殿下能拯救小王臣民于水火。”
  朱瞻基跟下手的郑和相视一笑,示意李亮将他扶了起来说道:“此乃国家大事,孤尚未亲政,倒是不便自专。不过,待大军休整几日,清剿了剩余倭寇。孤可携你同赴大明,自有皇帝陛下为你做主。”
  说实话,朱瞻基真的还有些不习惯。
  在现代社会,他对祖国后来的国际局势十分不满意。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他心里总想着开疆拓土,征略四方。
  但是现在却发现,这些海外小国简直比狗腿子还跪舔,一见面就想抱大腿。
  这还用出动大军打吗?根本不需要啊!只需要派一个使者前往,这些小国就主动内附了啊!
  突然之间,他感觉自己有点无事可做了啊!
  当然,这只是错觉。
  这位高星主如果不是在倭寇的手里饱受折磨,又被戴了一头的绿帽子,恐怕他倒宁愿在这里当他的土皇帝。
  朱瞻基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朱棣是什么想法,自然不能给他什么承诺。想了想,也没心思应付他了。
  这个济州岛现在既然已经落到了自己的手里,自然不会在轻易归还朝鲜。
  但是明面上,大明却不能做的太过分,不能因小失大。
  朱元璋之所以把济州岛还给朝鲜,一方面是朝鲜的抢了要求,想利用朝鲜牵制日本,所以放弃了这块只能养马的岛屿。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一个表率,想要让大明周边的蕞尔小国都臣服大明,彰显大明的大国气度。
  如果因为一个济州岛让朝鲜离心,让其他小国觉得大明吃相太难看,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朱瞻基这个人是个纯粹的利益主义者,控制了济州岛就等于控制了朝鲜和日本的咽喉,他怎么会轻易放弃呢?
  即使要明面上还给朝鲜,他也要把这里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不仅仅是这里,从济州岛,到对马岛,到佐度岛,北海道,他都要牢牢控制起来,组成大明东部沿海的屏藩,同时也保证了大明前往北方的航线的安全。
  郑和与通政司,兵部的官员就统计济州岛损失,计算现有人口和资源,很快就与高乙德达成了协议。
  这样一来,大明舰队离开的时间,又要滞后了。
  不过,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时间还充足着呢!
  朱瞻基并没有占用星主府原有的卧室,那里也被一帮倭寇折腾的乌烟瘴气。
  他的卧室是原本花园的一栋六角亭式的两层小楼,原本是星主府的藏书阁。
  为了迎接朱瞻基,这里的图书都被转移了出去,只留下了区区几本供他打发时间。
  朱瞻基随手拿起一本,一看,竟然是一本宋代刻本《东京记事》。这个东京当然不是后世的脚盆东京,而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开封。
  扬了扬手里的书,朱瞻基说道:“看看藏书阁还有什么书是前朝的孤本,都带回去大明。对了,把庄敬叫进来。”
  虽然这次立下了大功,庄敬在朱瞻基的面前仍然表现的非常卑微,见面就是大礼参拜,不顾李亮的阻拦,硬生生地磕了三个头。
  “微臣庄敬代纪指挥使问殿下安。”
  这也让站在一边的杨章德暗暗撇嘴,这个家伙真是一点脸面也不要啊!好歹他也是大明的四品官员啊!
  朱瞻基深知,纪纲和庄敬都不是什么好鸟,把他们的不要脸,不要当做一回事。
  “庄佥事请起,看座。”朱瞻基放下了手中的书,笑着说道:“此次大军能全剿倭寇,庄佥事立下大功。待回返京师,自当为庄佥事与纪指挥使请功。”
  “微诚不敢居功,此乃殿下与纪指挥使运筹帷幄,微臣只是执行而已。”
  “且把你们到日本之后的经历都述说一遍,只是书信来往,孤对当地详情,并没有直观了解。”
  等庄敬把自己从出海,然后到出云国,并且跟京极家族挂上钩的经历完整诉说了一遍。
  特别是最后一个阶段,他们蛊惑了京极持岗后,又冒险加入倭寇队伍的经历,简直说的比小说还要精彩。
  虽然口口声声不敢居功,但是这些功劳,他却生怕朱瞻基给忘记。
  “京极持岗如今在何处?”
  “被单独关押在一间民房里。”
  “若此人能为我大明所用,自当保他安全。不过此人敢孤身涉险,也是一头恶狼,能用不可重用。此番针对京极家族,他是一把刀,当京极家族对付完毕,就随便打发到一个角落,任他自生自灭。”
  庄敬笑着说道:“此时我与纪指挥使已经有了腹案,不会留下后患。殿下,此番大军出动,兴师动众,若是就此返回大明,岂不可惜……”
  朱瞻基斜瞥了庄敬一眼,庄敬的笑容登时凝固了下来。似乎感觉自己心里的一切都被朱瞻基看透了,一时之间,他不敢再说任何话。
  朱瞻基这个时候才说道:“庄佥事有话直说。”
  庄敬不敢在耍心眼,但是也不想这个机会就白白溜走,迟疑了一下,硬着头皮说道:“殿下,微臣此番在对马岛与众倭寇集结,在对马岛滞留了十日,对当地也有一番了解。此时正是我大明向对马岛动手的最佳时机。”
  朱瞻基看了一眼李亮,李亮会意地呵呵笑了起来,说道:“庄佥事,你以为殿下此番率大军出征,单单只是为了这批海盗吗?对马岛宗贞茂鼠首两端,为倭寇提供协助,当然逃不脱我大明的制裁。”
  用李亮压住了庄敬的傲气,朱瞻基这才又说道:“对马岛已在我的计划之中,庄佥事不必忧心。不过你既然在哪里住了十日,稍后就将岛上的情况与冯千户,姜千户仔细分说一番吧。”
  这两人是与杨章德一起到的朱瞻基身边担任护卫,因为两人的擅长不同,目前承担起了朱瞻基的情报汇总工作。
  庄敬跟他们都认识,见状点了点头。朱瞻基又说道:“你与倭寇首领比较熟悉,这两日就先去跟黄渊黄守备负责倭寇的清理,将首领都指认出来。”
  庄敬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一会儿要自己跟两个千户对照情报,一会儿又要自己配合一个守备去肃清倭寇。
  等他出了小楼,还是姜万利跟他有些香火情,忍不住提醒他道:“庄大人,殿下不喜欢被人当傻瓜耍,以后千万不要再试探殿下了。否则,再大的功劳也留不住你的脑袋。”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是一句话说的庄敬冷汗登时就流了下来。


第一五七章 搅屎棍
  庄敬他跟朱瞻基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只是在北征期间,跟朱瞻基接触过几次。
  在京城,他就是想要往朱瞻基的身边凑,上面也还有个纪纲挡着。
  他对朱瞻基的了解,就来自于这不多的几次接触。
  虽然外界将这个太孙传扬的如同一个好圣孙,但是圣之一字,不过是民间夸大其词之说而已。
  他不认为,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就能真的跟他们这些在红尘中打滚摸爬的老江湖相比。
  汉武帝一代明主,还被几个方士忽悠的想要长生不老。杨广更惨,一位励志图兴之君,却因变革太猛,被一帮下属连江山都夺去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君主高高在上,体验不到民间疾苦,也根本不会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他以为自己能够依靠丰富的经验来诱导太孙,可是刚一开始就似乎被这位太孙看穿了心思。
  这个时候,他有些后悔不已,只是因此让太孙恶了自己还不算什么。要是因此坏了大人的大计,那自己就百死难赎了。
  打仗的时候,黄渊可以轻松一些,但是等到战争结束了以后,他又忙的不可开交了。
  虽然他不是后勤官,但是他是海军总部联络官,负责各军卫之间的沟通协调。
  这次是三大舰队联合出征,每一个舰队的驻地安排,后勤安排,甚至包括俘虏的甄别,他都要一一过问,不得半点闲暇。
  不过,他对这种工作还是很有兴趣的,这是他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从这种经历中,他能学到许多在书上面学不到的东西。
  当太孙身边的姜万利将庄敬带到他的面前,他这才知道,为什么大军能够知道倭寇的行踪。
  对于庄敬敢孤身涉险,隐匿于倭寇之中,他还是很敬佩的,但是对于这个人,他实在喜欢不起来。
  永乐三年,左副都御史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于是被改为北京行部尚书。次年因事连坐,逮捕入锦衣狱,后被贬为事官。
  在锦衣卫大狱里面,黄福没有少受折磨。虽然当时的主事人是庞瑛,但是天下人谁都知道,纪纲,庞瑛,庄敬三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庄敬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也是很有些尴尬,任他老奸巨猾,这个时候也不好意思跟黄渊来攀关系。
  他这个时候更清楚了,太孙就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警告自己,不要再跟他耍心眼。
  他再不敢再大意,跟黄渊寒暄了几句,就主动请缨道:“黄守备,殿下着我仔细甄别倭寇首领,将各首领单独关押。职责在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