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来,他和两位随员也没有被清查。
  巳时正,朱瞻基率领着自己的百余侍卫骑马来到了夹江工业区,行至熔炼场的院落门口,就被守在门口的刘杰给拦住了。
  “殿下,臣乃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刘杰,万请殿下与臣些许时间,臣有事启奏。”
  朱瞻基勒住了胯下的骏马,斥退了杨章德等人,居高临下地问道:“既是工部吏员,为何于此处拦下孤?工部可是自有上言通道……”
  “臣也不知此事于公于私,故不敢因私废公,才出此下策。”
  听到他的回答,朱瞻基有了一丝好奇。一件拿不准到底是公事还是私事的事情,就敢这样拦下自己进言,胆子可不小啊。
  朱瞻基却不知道,刘杰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的这些顾虑又不能明言上书,没有合适的理由,他的奏章根本到不了朱瞻基的面前。
  这个时候,隶属于孙林的一个小太监拿着一个名册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递给了朱瞻基说道:“殿下,此人乃是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刘杰无疑,此人乃刘青田之后,如今掌管专利司。”
  一听是刘伯温之后,朱瞻基心里的一丝不满就消散了,翻身下马说道:“随孤到会客厅来。”


第一三二章 炼钢之难
  来到这个时代,朱瞻基才知道,刘伯温实际上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么神,他在大明的整个架构中,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是特别大。
  要不然,他会只被封个伯爵,一个胡惟庸就能把他儿子害死,还把他赶回家。甚至还有传言,就连他的死,也跟胡惟庸脱不了干系。
  大儿子被害死,二儿子又因为反对朱棣上吊自杀,刘氏还没有到第三代,就已经玩完了。
  但刘伯温此人的才华和能力肯定是有的,毕竟家学渊源,官宦世家。要不然,整个刘家能从宋代发迹,经过整个元代,一直到明初还很牛。
  刘杰今天的举动在官场上属于越界,是很不好的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身为官场中人,自己不遵守规则,难道还指望小民们来遵守规则吗?
  但是知道了他是刘伯温的后人之后,朱瞻基能够理解他了。
  因为他二爷爷的关系,朱棣对刘家是没有好感的。皇帝的反感,也会让刘杰处境艰难。
  作为刘家仅存的官场独苗,为了守护家族,不得不接受冷眼留在京城,而他想要出头,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付出。
  在会客室里,朱瞻基看了一眼面容有些憔悴的刘杰,心里满怀同情。
  他今年也不过三十出头,相貌英俊,不过一点也不显得意气风发,反而有些老相。
  因为留着不像文官的长髯,而是武将一样的短髭,要是在后世的娱乐圈,能当得上一个帅大叔的称号。
  朱瞻基率先坐在椅子上,一指对面的椅子。“坐吧,有何事需要孤帮忙,你尽管说。”
  刘杰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章,跪拜在地,双手举过头顶说道:“臣有幸位居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掌专利司一应事务,却始终不得专利司需关注要领,战战兢兢。今日拜见殿下,只为向殿下求一方略,解臣之忧。”
  听到这里,朱瞻基明白了过来。
  专利法是自己提出来的,朱棣对这个建议兴趣也很浓,因为他也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技术是可以发扬光大,造福百姓的。
  如今工匠也好,商人也罢,包括那些治病的郎中,甚至的教书的先生,都喜欢留一手。
  而专利的出现,虽然会在短期之内造成垄断,但是十年后呢?
  当第一批专利到期的时候,大明就可以将这些新技术推广开,造福百姓。
  不过这件事被交给了工部,朱瞻基虽然跟工部天天打交道,却也不能掺和他们内部事务,所以这件事他后来就没有再管。
  现在刘杰上门求教,虽然不合规矩,但是朱瞻基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他肯想,肯钻研,想进步。
  朱瞻基不怕他做错事,只怕他不做事,得过且过,耽搁了大明的发展。
  所以朱瞻基的态度和蔼了起来,亲手接过了奏章,扶着他的手臂说道:“员外郎请起。令曾祖学究天人,瞻基虽不得一见,却也敬佩不已。快快请起,待我看完奏章,再与你说话。”
  刘杰不敢真让朱瞻基来扶,连忙从地上起来,半边屁股搭在了椅子的边缘。
  朱瞻基打开了奏章,仔细地看了起来。
  刘杰这份奏章属于是工作汇报,与谏议奏章完全不同,没有那么多的格式讲究,华丽词语,也无需骈四俪六。
  但是刘杰的这份工作报告却也写的文采斐然,将他遇到的问题用一种很古雅的方式阐述了出来。
  不过,这让朱瞻基看的有些头疼,许多地方都要连蒙带猜。
  他还不能问别人,一问就暴露了自己的短处。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后悔自己没有学好古文,等他登基,除了文学方面,他一定要推行白话文,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让老百姓也都能听得懂,看得懂官府的官文。
  还有就是标点符号,如今大明也有一些外国传进来的书籍,有了标点符号,不过,想要推广,却是不可能的。
  首先这些标点符号还不成熟,其次,儒家就是靠垄断学术掌握话语权,他们是最不愿意老百姓都能懂文化的。
  刘杰的奏章主要说了三个问题,一个是豪门,富商,大量申请专利,唯恐专利以后成为他们垄断学术,甚至是技术的武器,不利民生发展。
  其次是大量的重复申请,让许多专利有交叉,导致了不知该将专利授予哪一家。
  最后一点是专利司人员不足,各州府之间缺少沟通,导致了专利的重复申请。有些地域限制性的专利,根本不能得到对照,出现了不少重复批复的情况。
  对这些朱瞻基也早就有了考虑,将奏章收了起来说道:“任何人申请专利都不需限制,在前只需要调查清楚专利的来源,有无强抢专利之事。在后要注意杜绝这些豪商利用继续申请相关专利的手段,继续垄断技术。”
  刘杰很是聪明,直接把握住了朱瞻基话里面的意思。“殿下是说,给所有人十年折腾的时间,大明真正的发展,是在十年之后?”
  朱瞻基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代代相隐是儒家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已经深入了所有人的骨子里。专利固然是对技术的垄断,却也是改变这种观念的重要手段。只要过了这十年,内监一定会大量利用这些专利技术,并且会将这些技术传播开来。不过此事你心中有数就好了,不可张扬。”
  刘杰连忙应下。
  朱瞻基又说道:“那些技术有重叠的专利,可以让申请人做出实物,相互比较,以最优者授予专利。但其他家可以授予专营权,与专利垄断不形成矛盾。”
  “至于最后一点……”朱瞻基想了一下才说道:“专利司人员不足,可以继续扩大规模,增加经费。如今专利司应收入不菲吧?”
  刘杰回禀道:“专利司只掌批复,一应账目依旧由工部统一管理。”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此事不妥,专款专用,专利司不应成为谋利的衙门,更应成为大明的技术推广衙门。此事你回去后写个方略,用心筹备,我也会在合适的时候与两位尚书交涉。”
  他正待拜谢,却听朱瞻基又说道:“李少监,将太孙令给员外郎一块。今后凡有难事,尽管来找我,只要你用心做事,恢复诚意伯的荣耀,并不是难事。”
  刘杰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眼眶发红,嘴唇颤抖了许久,最后才深深埋下头去。“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会客厅出来,熔炼场的工部以及内监负责人就守在门口,行礼之后,短暂寒暄,就将朱瞻基迎进了熔炼车间。
  不过,没有任何人敢让朱瞻基亲自走到熔炼窑旁边去,他也只能远远地隔着众人,观察着熔炼炉的火情。
  炉温是古代炼钢最大的制约,普通的火苗只有几百度的温度,炼钢炉的温度,最低也要一千度以上。
  在西汉时期,华夏就发明了可以让炉温达到一千两百度的高温炼铁炉,但是此后的一千多年,这项技术就一直卡在了这里。
  不管是用什么当原材料,炉温都很难再上升。
  所以,古代的炼钢并不是后世的温度能够达到两千度的炼钢炉,不管是铁,还是钢,都是半液体,而不是真正的铁水或者钢水。
  然后,这些铁需要人力来搅拌,锻压,增加碳含量,使之成为钢,所以这个过程,也叫炒钢。
  这种工艺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增加火焰中的含氧量,使之温度上升。
  虽然汉代就已经学会了使用水排来给炼钢炉增加空气,但是这种空气都是普通的空气,含氧量远远不够。
  在没有发明氧气提纯设备之前,炉温就上不去。炉温上不去,铁水就不能变成真正的液体,因为铁的熔点在一千五百度以上。
  这一点朱瞻基也没有办法解决,他就只能提醒这些工匠,多试验各种供气设备。
  虽然只是一座普通的炼钢炉,但是反复进行顶吹,侧吹,底吹试验,甚至三种方法共同实施,来让炉内温度升高。
  如今这座倒焰炉就被安装了三个水排,同时向炉内吹气,这种方式也的确有些效果,因为铁水的融化度比以前更好。
  倒焰炉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炼钢炉,分为两个部分,炒炼室筑于地面以下,燃烧室筑于地面以上。
  两室上下叠加,燃烧室底部正对炒炼室中心,风从燃烧室上部鼓入,再经由燃烧室底部火口直射到炒炼室中。燃烧室顶口用盖板封闭,保持温度。
  像现在神机营的铜炮,几乎都是用这个方法浇铸出来的,但是贴的熔点更高,就少不了炒钢的程序。
  今日又试验了两种方法,但是都没有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朱瞻基也没有气馁,临走时又提出了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水泥在地下浇铸一个燃烧室,再用耐火土隔热,在现在的炒炼室下面再多加一个燃烧室。
  上下都有燃烧室,再用两个水排鼓风,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
  他动动嘴,下面的人要累断腿,光是进行炉室的改造,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怕也难以完成。


第一三三章 闲聊
  自玄武门出了宫城,右侧原本是羽林左卫驻地,左侧是羽林右卫驻地。不过在两支羽林卫都拨给朱瞻基以后,这里就变成了右神机营,左三千营。
  再穿过皇城的城门北安门,分别又是府军左卫,金吾后卫的驻地。
  然后才是太平坊东翼的一小片达官贵人的住宅,而纪纲的家就在距离皇城不远处的琵琶湖边。
  这些年纪纲权倾朝野,他的家自然也不小。他贪财好色,家中豢养了不少不少美婢。
  此时夜色渐沉,华灯初上,虽然他的豪宅看起来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街口巷内,隐隐约约能发现不少隐藏的暗哨。
  朱瞻基跨身下马,自有锦衣卫小旗来牵走他们的马匹,朱瞻基率先走进了明显超越规制的大门。
  纪纲率领百余人候在大院中,见到朱瞻基进来,整齐地跪拜了下来。“临邑纲偕纪氏满门一百另二人拜见太孙陛下……”
  今日大礼参拜,不仅是因为朱瞻基第一次登门,更是抱着托付的心思。纪纲此去日本,快则一年,慢则两年,才能在日本打下一片天地。那个时候,才是纪家其他人跟着去日本的时候。
  在这段时间,朱瞻基自然也要帮他守好后院。
  其实这也只是个形式,只要纪纲不倒,其余人也没有敢针对他纪家的行动。
  不过他长期不在,他的一些仇人,难免对其他人不会再那么客气。
  比如现在已经升骠骑将军,右都督的阳武侯的薛禄,他要是回到京城,而纪纲又不在,那肯定会对纪家的人动手。
  永乐六年,还是都督同知的薛禄跟纪纲争夺一名美色冠京城的绝色女道士,惹怒了纪纲,他被纪纲用铁瓜打破脑袋,差点死掉。
  此后这几年,两人势同水火,幸亏薛禄如今在北平驻守,要不然两个人只要见面,就要打上一架。
  就连朱棣也不忍就此处罚挑事的薛禄,毕竟薛禄身为武将,却被纪纲一锤打的在床上躺了几个月,他找不回面子,一辈子都是个污点。
  朱棣可没有打压武将的习惯,他是恨不得所有的武将都有吃人的血性。
  所以这件事朱棣根本不管,只要他们不动用卫兵上阵,就随便他们两个人打。
  锦衣卫再牛,也只是对普通人牛,三品以上的官员,他们也管不了。所以,在朱棣的有心偏帮下,纪纲也拿薛禄无可奈何。
  朱瞻基扶起了纪纲,然后面对他的一帮娇妻美妾,还有老家的族人说道:“指挥使为国效力,家中妇孺孤自当照应。都起身吧……杨千户!”
  杨章德跨前一步,大声应道:“臣在。”
  “今后纪家的事就交由你监管,任何人敢趁指挥使不在,有所图谋,一定要及时告知孤。”
  既然纪家做这个姿态,朱瞻基当然也要做好这个姿态。
  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杨章德守在纪家,只要过些时日,在京城有人发现纪纲不在的时候,把朱瞻基今天的话透露出去,自然也就没人敢对纪家不利。
  随后,纪纲才打发了自己的家人离开,引着朱瞻基进了正堂,并且请他在上位就座。“殿下,那些日本人我都安排在西院,是现在见,还是稍后再见?”
  “孤既然来了,当然要给你抬足了面子,现在就见见吧。对了,你没有给家人说出你的行踪吧?”
  “臣当然不会,臣只是对他们说,要去漠北一趟。”
  “这就对了。你派一支锦衣卫前去漠北,我也会让郑亨替你遮掩一二。”
  “遵命。”
  纪纲此去日本,绝不能明着去。他恶名在外,只要日本人知道他到了日本,肯定是千防万防,不利于他暗中行事。
  在大明正式兴兵之前,不暴露他的行踪最好。
  大约二十名穿着大明服饰,留着大明长发的日本人在庄敬的带领下,畏畏缩缩地进了大堂。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比大明人普遍要矮一些,但是这些人大多数贵族后裔,跟大明人相差不远,如果不是知道他们是日本人,根本一点也看不出来。
  朱瞻基已经十八岁了,他的身材比常人高大,大约在一米八五左右。唇上的胡子虽然还没有长出来,但是已经有了一层黑茬,加上他养尊处优,从小身居高位,自有一股俾睨众生的气势。
  这些日本人本就战战兢兢,见到朱瞻基都是跪下三拜,一个个用那种肉麻到极致的崇拜眼光望着朱瞻基,激动不已。
  朱瞻基摆足了气势,好好勉励了他们一番。并且许诺,如果一切顺利,届时自然会为他们办下大明户籍。从今以后,婚配嫁娶,行止就学,都以大明人视之。
  接受了他们的一番阿谀奉承,朱瞻基也就不再耽搁,直接离开的纪家,返回了皇宫。
  倒不是他不想与民同乐,纪纲养了一个戏班,据说全都是千挑万选的美人组成了,朱瞻基其实也想见识一下。
  但是这一次却不合适,首先他要跟这些日本人保持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畏惧。
  朱瞻基是过来给他们吃定心丸的,不是给机会让他们攀交情的。
  其次,他身为太孙,在外进食的话,讲究太多,除非一开始就由宫中派厨师过去,全程检查,监督,否则是不能在外吃东西和喝水的。
  像他平时外出,吃的,喝的,全都有小太监带着。所以任谁想要对他下毒,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纪纲家没有玩到,朱瞻基也有些失望,回到了兴庆宫,手里拿着公文,却呆坐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看。
  李亮还以为他在想事情,却又见他长身而起,忍不住问道:“殿下要出去?”
  “不出去了,我去西苑转转。”
  李亮一听,连忙问道:“要奴婢准备避孕汤吗?”
  朱瞻基忍不住笑道:“孤要是想女人,不会找陈良媛她们吗?孤是那么急色的人?”
  这一下李亮不敢接话了,赶紧让人点灯笼。
  陈良媛是原本的秋月,她们四女因为姿色出众,也算是一步登天。从没有品秩的宫女,直接升为了良媛。
  而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不用代名了,而是恢复了本来的姓氏。不仅仅是她们一步登天,她们的家人,同样也受益良多。
  按照她们如今的身份,她们的家人就能免费发放三百亩地,而且还不用纳税。地位越高,她们的家人受益也就越多。
  不过她们都是十三四岁就开始伺候朱瞻基沐浴,虽然现在也不过十六七岁,却也算是老人了。
  今日朱瞻基有些烦闷,自然是想去找新人,消磨一会儿时间。
  太孙妃还没有进门,兴庆宫的后院还不能入住,先进来的诸女就被安排住进了东西院和永福宫。
  东院住了十五人,每人两间房,配两个专门的小宫女。西院只住了原本的春夏秋冬和马欣五女,因为是良媛,每人配四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