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孙子屡有惊人之举,他已经习惯了他每次带来的惊喜。
  四周再无其他人,朱瞻基才又说道:“我纵观史书,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皇帝。”
  朱棣一下子睁开了半眯着的眼睛,而朱高炽受惊颇大,差点一下子从椅子上掉了下去。
  但是朱瞻基仿佛没有看到一样,继续说道:“从秦皇统一中华,自立始皇帝,后经一千五百余年,有数十个朝代在中华大地诞生又覆灭。为了皇帝这个宝座,这一千五百多年来,经历了无数的战争与阴谋诡计,只是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皇帝自诩天子,受命于天,统管全国,予取予求,夺人生死,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权力的一面。”
  “秦皇是皇帝,万众归心,二世也是皇帝,却成为赵高,李斯的傀儡。汉武帝能驱逐匈奴,汉献帝却只能成为人质。唐太宗能被草原尊为天可汗,宋皇帝却只能向辽称弟。由此可见,皇帝的权力大小,不在于这个位置。”
  朱棣坐直了身体,炯炯有神地盯着朱瞻基问道:“那基儿认为,在于什么?”
  “下位者劳力,中位者劳智,上位者劳人。孙儿认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不全面,因为这里面还缺少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为表,对资源的控制,一为里,对信息的控制。”
  “何为资源?”
  “金,银,粮食,布匹,军械,技术,包括人,都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皇帝能够控制这些,才能让所有人遵从命令,做任何事都如臂使指。”
  “何为信息?”
  “信乃通信,息为消息。掌握了全国的消息与渠道,不为人蒙蔽,不为人左右。才能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让所有人为己所用。”
  朱棣激动地全身发抖,一把掀开腿上的薄被,站起身来,在房子里来回踱步。“如饮醍醐啊如饮醍醐!想我朱棣身登大宝十二载,到如今方知什么是皇帝!”
  他激动地坐不下来,朱高炽却是有些坐立不安,因为他发觉,自己的儿子说的话,自己竟然听不懂。
  他醉心儒学三十载,这些道理都不明白,而自己的儿子学了不到十年儒就不再学儒,却把什么问题都看的清清楚楚,他真有一种年龄都活在了猪身上的感觉。
  与此同时,他还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因为他怎么看,自己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上位者劳人,可是除了身边的人,他连谁都劳不了,连那些人心里想什么,他都不知道。
  对资源的控制,他的太子俸禄连日常应酬都不够,他能控制的资源简直少的可怜。
  对信息的控制,他至今仍然浑浑噩噩,没有了詹世府的一帮儒家幕僚,他根本不知道外界有什么事发生。
  事到临头,也还要靠其他人来帮他解决。
  父皇是秦皇,他就只是个秦二世啊!
  他真的能当好皇帝吗?他没有半点信心啊!
  朱棣终于站住了脚步,看着地球仪沉声说道:“基儿实乃我的朱家之福,大明之福。你想要远征海外,朕准了,但是朕有一个要求。”
  朱瞻基单膝跪地,抱拳应道:“孙瞻基领命。”
  “你不可涉于险地,好好保护好自己。”
  “是,孙儿还要看到我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怎可轻易涉险!”
  “何为日不落帝国?”
  “凡我大明国土,太阳永不降落。”
  朱棣明白了过来,举起双臂哈哈笑了起来。“天佑我大明!”
  古人就是有这点毛病,特别是朱棣,动不动就哈哈大笑,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来他的豪迈似的。
  开心过后,他才记得朱瞻基还跪在地上,亲自过来将他搀扶了起来。“大明可无棣,不可无瞻基。此次北征,我愿还想在战场上锻炼锻炼你,但是现在想来,此举不妥。”
  朱瞻基有些急了,连忙说道:“孙儿武艺超群,为此次北征已经奋斗了数年,希望能在战场上为皇爷爷效劳。”
  “朱家的儿孙,哪能不经历战场!此次北征,你可随行,但不可离中军半步!”
  “瞻基遵命!”
  让朱瞻基坐下,他才又问道:“出征海外拓土,基儿可有方略?”
  “容孙儿细细考虑,郑大使月前方出海,回返起码是后年了,孙儿还有足够时间筹备。”
  他点了点头,又看了看站立不安的朱高炽说道:“吾孙胜我,吾儿弱我。太子年过而立,也该清醒过来了。”
  朱高炽一听,立即跪在地上说道:“孩儿一定明辨是非,奋发图强。”
  他一跪,朱瞻基也不得不跟着双膝跪地,陪着他跪。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朕不图你奋发图强,只望你安于本分。有儿如此,你比我省心啊!”


第二十七章 计划书
  永乐十二年的新年,比往年都要冷清一些。从十二月决定了年初北征,整个大明朝都在为这次的北征做准备。
  从年前开始,各地抽调的三十万大军已经向北平出发,如今基本上已经安置了下来。
  朱棣是最重视后勤的将领,各地征讨的粮草,哪怕是过年,也没有间断向北平转运。
  这次出征,各地抽调步军四十万,骑兵十万,军马近三十万匹。
  京师以及中都大营还有二十万军队,将于明春二月,向北平进发。
  有了朱瞻基拿出来的这将近四百万两白银,不要说打这一场战争,再来一场也足够了。
  来到这个时代,朱瞻基才知道相比现代人,明朝人的幸福感恐怕还会更高。
  首先,明朝的物价低。此时还是明初,银贵钱贱,一两银子能换足足一千钱。而一个馒头,包括包子,只要两文钱,这种馒头和包子都是超大号的,可不是后世那种小包子。
  一斤肉一般不超过二十文钱,这十年来,只有一年传猪瘟,猪肉才涨价到过二十五文一斤。
  京师的房价比较贵,一般要五十两银子,才能买一座带院子的三间房附带一个厨房。大约有一百五十平米左右。
  但是,哪怕是一个普通人,每天的最低收入也在一钱银子以上。
  也就是说,京师的最低居民收入,是一个月三两银子,不到两年就能买一个带院子的房子。
  而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呢,一般跟壮年男仆人一个价,只要十两银子,等于普通人干三个多月,就能买一个丫鬟或者佣人。
  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潘金莲,因为识字,才卖三十两银子。
  这还是普通人,像苏州,湖州一带的丝绸工人,年收入比县令还要高,一年能挣七十两银子左右,他们的收入,一年就能盖一套豪宅,娶老婆,买丫鬟。
  物价低,收入高,所以这个时代虽然各方面的享受不怎么样,但是人们的幸福感足足的。
  当然,在农村还是有许多穷人,因为这个时代的农民税负高的惊人。还有一些佃户,或者是逃荒逃难的人,也称得上是贫无立锥之地。
  但是,这个时代政府有救济院,针对贫民救济,有济养院,针对孤儿救济,还有养老院,针对孤寡老人救济。
  看到这些为民措施,朱瞻基一开始都不敢相信,在六百年前的时代,在被抨击的一无是处的朝代,竟然有如此完善的社会福利。
  实际上,关于这方面的救济政策还有许多,朱元璋就是穷人家出身,他对穷人的照顾算得上无微不至。
  总之这个时代的大明朝,基本上国家能照顾到每一个穷人,不让你活不下去。
  将近四百万两白银,加上他开始拿出来的一百万,相当于大明朝一年税收的四分之一了。
  当然,不是全部税收的四分之一,因为这个时代,大部分税收收上来的都是实物。
  比如农民交粮食,城市居民才按人头交钱,工匠甚至能交做出来的工具,丝绸商可以以丝绸交税。
  这个时代当兵,发的俸禄,大部分也是一些粮食和布匹,银钱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朱棣现在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了。战争的准备本来就已经差不多了,朱瞻基的这些钱,哪怕是以后战争打完了,大肆封赏,也用不到其中的一半。
  皇宫里的年味更淡,怕起火灾,皇宫除了朱瞻基他们这些皇子皇孙能在空旷地方放鞭炮,太监宫女们放鞭炮是要被砍头的。
  就连祭祀,他们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祭祀,绝对不允许在自己房间里祭拜先人,总之除了厨房,所有地方的明火都要被严格监控。
  朱瞻基不是小孩子了,对过年也没有太多的热情,跟朱棣,朱高炽那天晚上长谈之后,他就开始来写计划书了。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内部不需要操太多心,但是既然朱棣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那他当然是把目标首先对准了倭寇。
  明朝初年,正值日本南北朝封建诸侯混战时期。
  日本沿海地区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纠集武夫、浪人、海盗、走私商人,携带武器,成百上千地到大明沿海各地进行抢劫,他们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做。
  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无不常受其害。
  洪武二十年十月,倭寇竟侵犯辽东,进犯金州;洪武二十六年,倭寇第二次进犯金州;二十七年第三次;二十八年第四次。
  洪武三十年,倭寇的第五次大规模进犯竟然导致了辽东沿海海运竟因此被隔绝。
  后来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忙着撤藩,内战又起。
  一直到了郑和下西洋,明朝海军强势,加上日本国内现在比较稳定,倭寇才逐渐消失。
  但是朱瞻基知道,他们暂时只是蛰伏了起来,有明一代,倭寇几乎都没有彻底断绝过。
  明朝大军想要纵横四海,当然是首先要把家门口清理干净。
  跟对付元人一样,朱瞻基从来都不是被动挨打的人,想要治理好倭寇,当然是直接掘了他们的根基。
  何况,现在还有一个世界级的银矿等着他去挖掘呢。
  前世去日本开会的时候,他还曾经去石见银山博物馆去参观过,所以知道这个位置。
  至于另一个生野银矿,虽然知道大名,却不知道具体位置,朱瞻基暂时也就不去考虑了。
  石见银山距离海边十公里多一点,想要占据那里,不过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想让全日本的人都联合起来跟大明作对,还是要讲究一点策略的。
  除了日本,朱瞻基最想发展的还是越南的鸿基煤矿以及石碌铁矿。
  相比金银来说,钢铁才是大明最需要发展的。
  从越南的下龙湾到石碌,两个地方相距虽然有近三百公里,但是却是海路。
  海船的运输量远远大于陆地运输,把下龙湾的煤拉到海南石碌,耗费的成本还要低于从马鞍山到南京的费用。
  虽然淮北有煤,但是淮北的煤不如鸿基煤矿的煤,马鞍山的铁矿石含量,也低于石碌铁矿。
  所以,哪怕是在海南炼钢,然后再运回大明,成本也要低于在马鞍山炼钢。
  朱瞻基现在除了考虑攻略,更多的是在回忆钢铁的发展史。
  他虽然在非洲,在南美办了多家炼钢厂,但是技术他真的不懂啊。哪怕就是他的老婆格拉西亚,也要比他懂的多得多。
  现在他依靠不了别人了,只能自己回忆钢铁发展史过程中的炼钢技术发展。
  他只知道坩埚炼钢,底吹转炉炼钢,还有托马斯的碱性底吹转炉炼钢,用石灰来增加钢水中的碱性分子,后来又发展到了顶吹转炉炼钢法。
  坩埚,平炉,高炉,转炉,这些原理他都懂,但是对技术他却一窍不通。
  所以,科技的发展他是一点实际帮助力都没有的,他最多也就能引领一下正确的发展方向。
  从年三十到初五,朱棣都忙的不可开交,祭祀,大朝会,分批宴请各界官员。
  一些活动朱瞻基会参加,比如太庙祭祀,这些是他这个太孙也必须要参加的。现在不熟悉程序,等他当上了皇帝,就会手足无措。
  但是大部分宴会他都推掉了,即使参加,也不喝酒。
  一直到大年初六,朱棣才算稍微清闲了下来,然后来兴庆宫看了朱瞻基写好的攻略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是朱瞻基第一次正式参与国政,不仅他自己重视,就连朱棣也相当重视。
  但是一看到计划书,朱棣就愣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看。
  因为采取了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加上朱瞻基彻底一改过去的公文模棱两可的习惯,将所有的数据精确到位,甚至还用炭笔制作了一些图表。
  结果在一般人看来两三千字就能写清楚的事情,朱瞻基却写了一万有余。
  但是,这还只是一份大纲,这是时间不够,如果时间足够,他能写二三十万字的计划书出来。
  未来一项国家计划和政策的实施,几百万字,甚至写的字用一间房子都装不下,但是在这个时代,朱瞻基为一个计划写这么多字,已经让朱棣震惊了。
  特别是他采用的是白话文,横着写,然后加上了标点符号,这些都让朱棣觉得新鲜。
  朱瞻基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不急不躁,等着他看完。
  终于看完了最后一页,朱棣抬头问道:“为何用白话来写?”
  “孙儿这篇计划不仅是给皇爷爷看的,还要给所有参与计划的人看,哪怕对方不识字,也能让他一听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事。”
  “你把事情都安排好了,让下面的人岂不是没有了灵活的办事范畴?”
  “孙儿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们需要干什么事,不能干什么事,做好了赏,做不好就罚。”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工匠和铁匠?”
  “开发石碌矿山。”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太医?”
  “各地气候不同,瘴气肆虐,只有有医生才能保障将士的安全。”
  “……”
  “……”
  爷孙俩一问一答,持续了半个时辰,朱棣才完全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临走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基儿此举甚好,我也放心了。”


第二十八章 纪纲
  过了初八,皇宫里也开始准备了起来。
  现在出门不像后世,随便带上洗漱用品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光杆出发,什么东西都买的到。
  朱瞻基是第一次出远门,太子妃恨不得直接把皇宫都搬上带走,光是衣服都给他收拾了二十个箱子的。
  衣冠鞋帽,配饰,铠甲,刀剑,出门打赏的银豆子,喜欢吃的佐料,衣食住行方面,几乎是样样都要准备。
  大军过了元宵节就要出发,朱瞻基也不得不按照习俗,到了徐家和母舅家告别。
  张昶还为朱瞻基准备了一件贴身内甲,是用钢丝编制的,价值不菲。
  这个时代钢丝和铁丝都需要用人工打出来,然后再编制,淬火,一件钢丝内甲换同等重量的白银都不止。
  因为一般人,根本没有这个手艺,不仅需要老师傅亲自打造,废品率还很高。
  徐家是徐皇后的娘家,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因为徐辉祖曾对抗朱棣,不为朱棣所喜,幽禁到永乐五年去世。
  他的儿子徐钦承爵,此人能力一般,是个纨绔二代,也不为朱棣所喜。
  徐钦年龄跟朱瞻基相差不远,曾想巴结朱瞻基。不过朱瞻基这个人只重视才干,无能之人根本不搭理他。
  所以现在他跟徐辉祖一系关系生疏。
  朱棣与徐皇后的四弟徐增寿关系最好,徐增寿在朱棣靖难之役之时却因为心向朱棣被建文帝所杀。
  也因此,朱棣两次追封徐增寿一系,并且世袭定国公。
  不过朱瞻基也瞧不起现在定国公徐景昌,因为朱棣的关系,面子上过的去而已。
  辞别的时候,他也就只去了定国公府。
  徐景昌倒是想要巴结深受朱棣宠爱的朱瞻基,只是朱瞻基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进府短暂寒暄后,就起身告辞。
  徐景昌一直将朱瞻基送到了大门外,出来却见到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带着十几个人守在大门外。
  纪纲的职位级别虽然不高,但是全京城,除了皇帝,谁敢让他在门外等候!
  要不是朱瞻基还在,徐景昌差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有那么一瞬间,他还以为纪纲是要对他动手了呢!
  见朱瞻基出来,纪纲这才率领众人迎了过来,单膝跪地行礼。“臣锦衣卫指挥使拜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跟纪纲只是脸熟,两个人虽然在解缙的事情上闹过一点矛盾,但是解缙顺利地被放了出来,他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虽然历史上对纪纲的评价不高,但是朱瞻基对他其实很欣赏。因为皇帝的身边,就是需要这样一条凶狠的恶狗来震慑众人。
  君不见崇祯被一伙文人忽悠的撤了锦衣卫,然后就变成了亡国之君。
  “纪指挥使免礼,你是我皇爷爷得力干臣,可不敢当指挥使大人如此大礼。指挥使大人是找徐公爷有事?”
  朱瞻基作势去扶,纪纲也就顺势站了起来,他身后的一帮锦衣卫也一起站了起来。朱瞻基这才看见人群里还有杨章德,心里有些明白了过来。
  “臣是来见太孙殿下的。”
  徐景昌一听,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踏实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