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他们能直接选举罗马帝国皇帝。
  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朝见罗马教宗。结果行至半途大主教病逝了。
  死在半山腰上了,没有香料啊,没法儿给涂抹香料防腐啊,怎么办?不然过几天这尸体就烂了臭了,没法带回去。
  他的随从也真有招说,干脆给他煮熟了得了,煮熟了他就不烂了。但是这些随从的手艺太糟糕了,火候掌握不到位,最后把大主教煮成了一锅肉汤,就剩一副骨头架子在里头了。那没办法了,只好把这个汤倒了,把这骨头架子带回主教座堂。
  别的主教都是全尸下葬的,这位主教就是一副骨头下葬。所以只是从这一点,就能说明欧洲人对于这个香料的那种渴望是多么强烈。
  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散发出恶臭的尸体是灵魂堕落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圣洁的灵魂即使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发出香料的味道,这使得基督教会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
  香料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与欧洲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从出生洗礼到死亡棺材的陪葬,都离不开香料。
  进入到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东西方贸易断绝,让欧洲人得到香料越来越困难了。
  所以欧洲人才开始跟这个阿拉伯人做买卖,阿拉伯人是很精明的商人,把东方的香料去运到威尼斯,阿拉伯人是头道贩子,威尼斯二老板,批发商再在欧洲各地批发。那么这个香料从亚洲运到威尼斯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的五十倍。
  虽然这个价格可能略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存储了这么多的香料,其实也是一个麻烦事。宁波市舶司的余先就多次提到,光是为了存储这些香料,现在市舶司预算一直在超支,因为光是为了盖仓库就耗费不少。
  因为大明的香料产量也不少,肉桂、豆蔻核仁、丁香,胡椒,八角几乎都有,销量不大。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只能存在仓库里。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些都是划算的,压制下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这次下西洋,他就准备打开海上航线,将这些香料卖给欧洲各国。
  当然,想要顺利占领欧洲的贸易市场,不仅仅只能商业,还有可能需要武力威慑甚至是镇压。
  那些不听话的欧洲城邦主,还有垄断了此时欧洲香料贸易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明经济征服欧洲的绊脚石。
  在另一个世界里,那被欧洲用枪炮敲开国门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贸易,他都想重新实施一遍。
  不过,如何去欧洲,也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走海路耗费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远,最不安全。
  如今可没有苏伊士运河,只有古运河。因为着这里他曾经杀了不少人,还闹出了一场国际纠纷,所以他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纪,古埃及的法老就在这里借用尼罗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条古运河。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占领埃及之后,疏浚了运河,但是依旧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军进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对这条运河进行了改进。人工操作的水闸与水库,帮助运河具有了蓄水调节能力。
  这条运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来的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纪。
  只是古代的运河毕竟在各方面,还是不如近现代的同类产品。尼罗河日渐不稳定的水位与高昂的维护费,让埃及人最终放弃了运河。
  很多商队会选择从亚历山大港进入尼罗河,再从尼罗河岸登陆,用驼队将货物送到红海边的港口转船。
  所以大明舰队想要前往欧洲,不能利用这条运河,只能绕过整个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为了香料,想要开挖苏伊士运河,那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计划。
  朱瞻基别的都不担心,他对全世界的水文条件都很熟悉,绝对不会迷路,也会带足蔬菜,干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但是这个时代的台风,却是远洋的最大困难。
  即便是后世的钢铁巨舰,在面对大海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无助,何况是现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还好办,只要避开台风期,问题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条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险的,那里不仅仅有台风的威胁,还有全世界最危险的暗流和巨浪,这个根本就不是避开台风期能解决的。
  大西洋暖流给欧洲带来了温暖的气候,却也让这片大洋显得危险无比。
  朱瞻基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做下了许多个记号,这些据点,都是大明需要占领的据点。
  现在,他在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画了一个圈,打了一个问号。
  可以说,这是未来几百年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领,朱瞻基心里也没有拿定主意。
  打败马上就要倒台的马穆鲁克王朝,对大明来说轻而易举。帖木儿当初就打到了大马士革,洗劫了大马士革以后才离开,更别说有了火器的大明军队了。
  打下来之后开挖运河对大明来说也轻而易举,几个威尼斯商人都有这个财力,更别说大明了。
  但是,开挖运河之后的维护,包括周边复杂的局势,都将牵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几百年,这里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划算。所以在接触到马穆鲁克国王之前,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叹了一口气,还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时候贸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润多了,也许他不开挖这条运河,也会有人督促他挖。
  这一次,还是从南非绕过去吧,顺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设两个据点,为以后占领那里做准备。


第二二六章 筹备与立威
  作为大明的国都,应天府一直是整个大明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扼守大明南北,整个江南的赋税,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里。
  不管是南北调税,还是车马行船,包括世界各国使节闹出的一些笑话。都是这个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大都市里百姓们感兴趣的谈资。
  最近的应天府格外变的热闹了许多,来自大明各地的藩王后裔们,如同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使节们一样,也闹出来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比如庆王世子朱秩煃,自幼生长在荒凉的韦州,来到京师之后,就迷恋上了秦淮河多情的美女,流连烟花之地。他虽然年轻英俊,却因为拿不出睡资被老鸨赶出了青楼。
  周王世子朱有炖,却因为出色的编剧才华被烟花之地追捧,虽然年近四十,却有无数美娇娥愿意自荐枕席。
  宁王世子朱盘式,死皮赖脸要进幼军,愿意以一个小兵自居,跟着幼军一起训练,却没过三天,就吃不了苦,狼狈退出。
  年方十岁的沈王世子朱佶焞,来到京师以后,就迷上了去动物园看那些动物,一天不去就要哭闹,让一帮随从苦恼不已。
  还有那岷王世子朱徽煟蚱涓嘎糯伪磺簦缃裰挥嗅和醺挥腥偎娲樱途游涓灾荨U庵旎諢|只有随从六人从武冈州来京,因为其衣着粗鄙,差点被当做冒充的被五城兵马司抓了起来。
  京城的老百姓自认天子脚下,见多识广,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出于小人物的角度,也格外喜欢传播那些关于大人物们的糗事。
  朱瞻基虽然事务繁忙,最近一段时间注意力不再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但是对他们这些人也并不是没有关注。
  不过,也仅仅是关注而已。
  身为太孙,他不需要跟谁去维持关系,而他对养猪一样养出来的朱氏宗族,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虽然朱元璋的儿子辈的确有几个出色之辈,但是两三代下来,出头的几乎都死光了。
  更主要是朱家太大了,如今的第三代,第四代,郡王以上王府已经有几十家,他就是想要关照也关照不过来。
  只有几个亲近一点的王府,他才稍微让人多关照一点。
  十月十六,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两千多经过培训的时代精英们,就要分赴各地,筹建银行事宜了。
  朱瞻基勒令,被分配的同一地方的“掌柜”,必须结伴同行。
  户部发展银行与内监商业银行,两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竞争的。所以在培训期间,两家银行的人也是互不来往,甚至充满了敌意。
  户部的人看不起内监的人,内监的人也不服气户部人的高高在上。
  朱瞻基的确是想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但是却要把这种竞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而且银行初建,两家的业务范围也不是一样的,他希望两家能互通有无,都少走一些弯路。所以要求他们被分配到外省同一县城的掌柜,必须结伴同行,互相交流一下经验。
  不管是到了基层以后招收柜员,还是开展业务,两家银行其实都能相互借鉴和学习。
  至于具体会是怎么样,朱瞻基就管不了太多了。
  朝中大臣对朱瞻基一下子开办两家银行,其实也是颇有微词。
  户部开办银行,他们是大力支持,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都看到了银行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官员和将士的俸禄都由银行发放,每个官员在发展银行里都会开办一个账户,每个月的俸禄将会直接分配下去。
  每个人必须要亲自到银行领取,才能领的出来,这就从源头杜绝了将领们克扣俸禄的惯例。
  从古至今,武将吃空饷就是历朝历代朝廷屡禁不绝的惯例,任谁也改变不了。
  可是银行出现以后,一人将会有一账户,只有自己和指定一个亲可以领取,任谁也冒领不了。
  即便是此人战死,其指定的亲属也可以领取其账户资金。
  当然,其亲属也不能跨行领取,只能在开户行领取。想要跨行领取,就必须要开户行将账户资金改换成金银票,并且指明要到哪里兑换,然后开具金银票,带着金银票到指定的分行领取。
  这样有些僵硬的金融政策,却能让户部掌握全国的资金流向,从宏观上调配国家资金的流动。
  当然,武将们也不是毫无权利了,最起码军队建设资金,仍然是由武将自己分配,只是相对以前来说,不能掌握士兵的军饷,他们能掌握的资金要少的多。
  而文臣们掌握了武将的钱袋子,也就根本不怕武将造反了。
  所以,户部开办银行,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阻力,那些文臣们是非常积极地推动了银行的建立程序。
  从这一点上来说,内监的商业银行,也是因为这股东风,才顺利开创了起来,要不然,内监想要开办银行,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武将们中间,当然是有一大批对这个政策反对的人,不过如今朱棣对军队的管控还比较严,军队也没有腐化,所以有些吃空饷的武将们再不愿意,他们在朝政上却没有权力反对,只能接受。
  文臣们之所以没有坚决反对内监开办银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商业银行开办的同时,将会逐步限制大额现银的交易。
  限制商人们的大额现银过手,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等于控制了商人们的手脚。
  从宋朝以来,理教兴起,文臣们的权力大增。但是商人们的地位却日渐低下,商人们也成为了文臣们的钱袋子。
  商人们虽然无法反抗,却也一直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因此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代言人。
  如果将商人们的资金流通渠道控制住了,就等于捏住了商人们的咽喉。他们做生意需要通过银行,哪怕是兑换金银票也要通过银行。
  家家户户有多少钱,即便是隐瞒得了一时,也隐瞒不了长久,毕竟每一家的钱不可能一直不流通。
  朝廷现在控制住了银钱的流通,只能通过银行来流通,也就不怕那些商人们能翻天。
  所以,在银行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之前,就有大臣提议要给巡检司,户部广盈库,还有礼部主客司更大的权力,设置关卡,杜绝大额现银流通。
  不过这个提议有些太早了,朱棣直接驳了回去。
  在银行运作正常以前,在全大明的流通金银全部都换成金银币之前,现在就严格控制了金银的流通,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虽然朱棣驳了回去,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了今后大明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几年,全国的金银流通就会被限制起来。
  金银币的压铸被朝廷牢牢地把控住,银行被国家把控住,金银流通再被控制住,那么全国的经济就等于被户部和内监牢牢控制了住。
  陈瑄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了京城的红人,只要是明眼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大明银行将会成为大明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权力部门,这个部门的权力,也将比许多衙门都大的多。
  首先,大明银行对两家商业银行有监督和调查权。
  其次,大明银行掌控了全国的金银流转。
  最重要的是,大明银行虽然名义上受多个部门的联合监管,但是只用对皇上负责。
  最开始,户部和刑部,都察院,内监,锦衣卫都只是将一些边缘人物安排进了大明银行,相当于发配。
  但是现在,在许多人看到了大明银行的重要性以后,恨不得将自己的子孙都安排进去。
  陈瑄是在受到文武大臣,包括勋贵阶级的追捧之后,才从师爷的分析中真正明白了自己的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除了没有内监的铸币权,没有户部的审核权,等于银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啊。
  这可不是他最开始以为的,只是当一个大的运转官。
  以前担任漕运总督,他运的粮食,而现在,他运的是整个大明的金银。还拥有对全国现金流通的管理权,这比户部尚书的实际权力还要大。
  这个时候,他再也不后悔来担任这个银行总督了。
  当然,朱瞻基也知道这个银行总督的权力有些太大了。只是如今银行初创,必须要给他们如此大的权力。
  只有等到银行业务正常起来了,全国的经济在受控下走向正规了,那个时候才能分权。
  要不然,现在就各方掣肘,银行的作用根本体现不出来。
  十月下旬,朱瞻基越来越忙了,不过是天天忙着应酬。
  如今数十个郡王和亲王世子们都来到了京城,不管是平辈,还是长辈,朱瞻基在面子上,礼节上必须要做到位。
  与各路亲戚要应酬一番,每一家也要给他们讲解一番出海的目的,一些不听话的也要敲打一番。
  当然,最近一段时间他也收了不少“礼”,这些礼物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些文物古董和女人。
  全大明都知道朱瞻基有钱,而且朱瞻基除了维持基本的排场,也不尚奢华。金银财宝谁都没有他多,他又不喜欢金银,那就只能送一些文墨字画还有女人了。
  朱瞻基来者不拒,不过这些文墨字画都收进了宫中,女人则大多被他分配给了未婚的将领为妻妾。
  这些女人大都姿色不俗,成为了海军未婚将领争抢的对象,也让他在海军各将领里面,又刷了一波好感。
  十一月初,朱瞻基道新江口第一舰队大营,巡阅了受训的海军各部和两万二千人的幼军神机营。
  幼军这个称号是在十月底的时候,被朱棣正式赐给了神机营分出来的二部。
  神机营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一支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扩充到了六万人。
  自从北征期间,神机营扬威之后,火器在大明军队中的地位节节攀升。
  特别是东征期间,一千多人的羽林卫火枪手,就将上万凶残的倭寇击败。后来不到三万神机营,直接攻占了倭国王宫,更是让火枪声名大振。
  解决了火枪的生产问题,大明各军卫的火枪手数量也快速增加。
  神机营在十月被拆分成为了三部,火炮营和火枪营正式分开,火枪营分成了两部。
  第一部仍然由柳升掌控,听命于朱棣,并且掌握了训练火枪手的职责。
  第二部一共有四卫,三卫是火枪卫,一卫是火炮营,共计两万两千人被赐名幼军,归属朱瞻基领导。
  幼军的都督也是由已经投靠朱瞻基的薛禄担任,掌控这支两万两千人的幼军,也让薛禄满意无比。
  而原本位于下马桥的幼军,因为人数太少,被划归羽林卫。但是却以军校的形式,成为了朱瞻基各亲卫的培训学校。
  如今的朱瞻基亲卫就有四卫,总人数一万四千人,这是明朝各大亲王,包括太子都比不上的。
  如谷王朱橞,就因为自编三卫,被朱棣严加训斥,召到京城关押了起来。
  哪怕是亲王,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只能有一卫三千人,得到皇上恩准,才有两卫,或者三卫的侍卫。
  如今的大明,也就只有朱瞻基这个太孙,有四卫护卫。
  而幼军,虽然也有卫的后缀,实际上却是属于军。像羽林卫是护卫营,一卫三千人。军卫一卫却是五千五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