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子风流(上山)-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可谓功勋卓著,这偌大的功劳并不比靖难要差,朱高燧还沉浸在那金戈铁马之中,显得有那么点儿出神。
这马哈木的声音却是喋喋不休,道:“天朝恩泽,马哈木不敢忘,若是天朝不弃,我愿为大明天子效犬马之劳,立即出关收拾部众,依附大明,自此与大明休戚与共,修万年之好……”
“要修好,却也是容易……”
正说着,却是有人进来,所有人的目光不禁朝大门的方向看过去,来人不是郝风楼却是谁?
郝风楼带着几个亲卫过来,见朱高燧朝他眨眼,郝风楼却是笑了,慢悠悠地道:“哪位是瓦剌首领马哈木。”
马哈木连忙道:“便是我,却不知大人高姓。”
郝风楼抿嘴一笑道:“却又不知哪个才是也先?”
也先道:“见过大人。”
他此时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显得极为乖巧,甚至露出的笑容也是天真浪漫。
郝风楼见他如此可爱,不由摸了摸他的头,道:“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也先便道:“大人嘉许,也先真是汗颜。”
其实这时候的也先确实长得生嫩,也颇为可爱,郝风楼摸了摸他的头,表示了嘉许,这让马哈木与也先放下了心来。
这郝风楼方才进来的时候直接说话,旁若无人,由此可见,此人必定是明军之中的大人物,他能当着皇子毫无顾忌的说话,并且对赵王也只是点头致意,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在这北京城里,眼前这个人是极为重要的人物。
方才马哈木对赵王屡屡告饶,赵王对他虽然客气,可就是没有松口,绝口不提将来如何处置,马哈木就认为,这个赵王要嘛就是做不了主,要嘛就是没有主见。而现在郝风楼的出现,言谈举止之中似乎都带有寓意,显然这个人是能做主的。
马哈木眼见如此,心情一松,正想说什么,郝风楼却是突然从衣袖里掏出一样东西来,或者说他一直藏在左袖的手一直没有露出,可是现在却是伸了出来。
手上拿着的乃是一柄短铳,黑黝黝的铳口分明对着也先。
马哈木愕然,一时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可是这时候,铳声响了。
连续五发,啪啪啪啪啪……
每一铳,这铳口都升腾起青烟,而也先的身子却分别冒出硝烟来。
打中的是胳膊,小腹、大腿,并没有中要害。
那铳子也是穿体而过,足以显现,近距离之下,这等大口径的短铳所表现出来的威力。
血,流了出来,浸湿了也先的衣衫,也先先是不可置信地看着郝风楼,旋即,他剧烈的痛楚传遍了全身,他忍不住发出一阵哀嚎,紧接着便扑倒在地。
只是他的要害并未受损,所以一时半会反而不能死去,五个创口不断流血,也先在地上抽搐和呻吟,禁不住道:“我……我……你……你……阿爷……阿爷……”
所有人惊呆了。
除了风淡云轻的郝风楼,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曾会预料到出现这样的变化,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向郝风楼,又看向也先,朱高邃的脸色铁青,一时无言。其他一些官员更是不忍睹卒,心里不免在想,这个郝风楼为何要杀人,这些人……
而这时候已经来不及多想了,因为马哈木已经暴怒。
眼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孙儿,这个南征北战都带在身边,时刻对他言传身教的孙儿,这些年可谓含辛茹苦才将他养大,可是现在,看到也先如此,马哈木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身子便要欺到郝风楼的身上去,要和郝风楼拼命:“你这畜生……”
郝风楼身后的护卫早有准备,马哈木一动,瞬时七八个人便一起将他控制,马哈木勃然大怒,拼命挣扎,所幸被几个孔武有力的力士压在了地上。
一个御史看不下去了,正想起身劝解几句,却是被一边的兵部尚书周力帆用手拉住,周力帆朝他摇摇头,这御史自然明白周大人的意思,此时此刻,也先已是不能活了,既然如此,这个马哈木留着还有什么用处?让他带着仇恨被礼送出境么?郝大人对也先动了手,这就意味着马哈木也断然不能活下去,他必须得死。既然如此,眼下不是纠结对错的时候,而是事情已经成了事实,那么眼下就实在没有必要争出个是非曲直来?
马哈木破口大骂,旋即又开始哭,这也先乃是他的心头肉,如今见他如此,自己却是无能为力,此时哪里还能想到什么,只是觉得万念俱焚,要和郝风楼同归于尽。
郝风楼却是突然将目光放在了马哈木的身上,这道眼神却和他平日那慵懒的样子极不相称,郝风楼冷笑起来,冷笑之中带着几分狰狞。
“你说什么,我是畜生?好罢,你也知道了畜生的可怕,你也知道失去了亲人是如何心如刀割,可是你们这些畜生年年犯边,随意杀戮,不知让多少人失去了亲人,让多少人尸骨无存,让多少人伤心欲绝,此次若是让你们得逞,这个北京城会是什么样的下场?我告诉你,不要心生妄想,既然你们来了,既然是奔着烧杀而来,那么我郝某人,莫非还能和你们客气不成?我告诉你,你们入关,不知道要死去多少的寻常的无辜百姓,而今日,你们兵败,死的也就不只是一个也先,你们既然已经决心不将自己当成了人,那么就不要怪咱们大明不将你们当人看。来人,将这马哈木拉下去枭首示众,让所有人看看侵犯我大明的下场。”
郝风楼最后冷笑连连,随即从嘴里蹦出一句话来:“今日就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你杀我一人,我灭你一门,血债血偿的时候了。”
…………………………………………………………………………………………………………………………………………………………………………………………………………………………
不管多忙,老虎都会努力码字更新,看在老虎这份心,同学们不觉得要奖赏老虎吗?老虎很容易满足的,愿意订阅就订阅,愿意投票就投票,老虎在此谢过!
第五百八十四章:御驾抵京
马哈木和也先的人头就这样触目惊心地悬挂在了朝阳门,此时京师的街面上已经恢复了一些人气,不少人在确认瓦剌和鞑靼人确实兵败之后,这才纷纷出来。
紧接着,便是各种各样的议论了。
不少人都在打听,这城中到底有什么人,竟如诸葛孔明,以一孤城,万余老弱残兵,竟是大破十几万瓦剌和鞑靼精锐。
其实这种事本就是不可想象的,那瓦剌人和鞑靼人何等凶悍,几乎年年犯边,即便经常被明军打回去,可是也绝大多数是以精锐对精锐,以多胜寡。而今日这一战实在是胜得扬眉吐气,谁曾想到,短短几日之间就已经扭转了乾坤。
结果消息终于是出来了,说是此次运筹帷幄的乃是赵王殿下和海防候郝风楼,那赵王殿下是什么人,其实在这北京倒也有不少他的传说,早在燕王靖难的时候,那赵王可是燕王府里出了名的坏蛋,可谓无恶不做,只是想不到几年不见,赵王竟已是一下子让人刮目相看。
其实所有人都会有一种思维上的盲点,就比如皇子,无论是天南地北的人,只要是永乐朝,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太子和汉王,这太子自不必说,即便是汉王,那也是教人不敢小瞧的角色,关于他的勇武,早已传遍天下。至于这赵王嘛,若不是有人提起,大家多半还以为当今圣上只有太子和汉王两个孩子,谁曾预料。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可是如今,这赵王却是真正家喻户晓了,不只是百姓们在打听。即便是朝廷和官府都要故意的传播,毕竟北京保卫战实乃一场了不起的胜利,这某种意义,就是给天子给朝廷贴金的事,当然是弄得天下皆知才好。
至于那郝风楼,许多人也记住了名字,也有一些人多少听闻过郝风楼的一些事的。一开始对这些故事,或许只是不屑于顾,可是现如今。却都一个个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四处宣传:“那锦衣卫的郝大人你不知道?吓,当年镇安南的就是他,此人身经百战,每战必胜。乃是武曲下凡……”
等大家见到了马哈木和也先的尸首。竟是有不少人为之唏嘘,其实许多人生性本就善良,这些瓦剌人本就是奔着要杀他们全家的念头来的,如今见到这马哈木和也先的惨状,不免有人生出恻隐之心,全然忘了,假若这些人进了城,会是怎样的境况。
整个北京城安定下来。紧接着朱高邃命人张贴了告示,又教人清理了战场。命令各衙好生办公,按部就班。
其实赵王的命令,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陛下显然很快要回来了,此时此刻,要表现自己的允文允武,不只是单凭这北京大捷,更紧要的却是能不能迅速的安稳人心,显露出皇子该有的手腕和气度。
而对于百官来说,这个功劳簿就在赵王殿下的手里,赵王殿下说谁有功,自然谁就有功劳,大家的前途,说来也好笑,竟都在这从前以为很糊涂的皇子身上,此时此刻,谁还敢跟赵王殿下对着干?于是一个个卯足了精神,乖乖的做起善后的工作来。
于是京师大定,哪里还有刚刚经历过大战的模样。
…………………………………………………………………………………………………………………………………………………………………………………………………………………………………………………………………………………………………………………………………………………………………………
距离京师数十里不到,一支骑队在快速的移动,这支骑队可谓风尘扑扑,所有人的脸上都难掩一股倦色。
夹杂在队伍之中,朱棣的脸色带着几分蜡黄,这一路过来,接到了许多的消息,有说北京城已是破了,也有说瓦剌和鞑靼大败,沿途上既有不少逃亡的百姓,也遭遇了许多散兵游勇,这些瓦剌人声称瓦剌和鞑靼已经败了,如今几乎全军覆没,这消息传出,朱棣先是一惊,可是很快他便冷静下来。
北京城有多少兵力,他是知根知底的,十数万鞑靼和瓦剌人,若说这城池久攻不下,他或许相信几分,可要说是城中的明军大败十数万瓦剌和鞑靼,这里头的可商榷之处,却是不少。
也就是说,朱棣不信。
朱棣虽然希望有奇迹出现,可是真正遭遇到了奇迹的时候,却不免心里狐疑了。
这当然是出于他的基本认知,甚至朱棣怀疑,这根本就是瓦剌和鞑靼人的陷阱,他们故意如此,在北京已经设下了陷阱,就等自己带着大明的精锐上钩罢了。
正因为如此,朱棣显得格外谨慎,可是他又明白,即便这是瓦剌和鞑靼人的阴谋诡计,自己即便能看穿又能如何,失去了北京,就等于是失去了一切,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必须硬着头皮一路南下,绝不退缩。
他带着朵颜卫的铁骑一路南下,不敢歇息,沿途上的瓦剌、鞑靼人散兵游勇越来越多,以至于连朱棣都怀疑当真有奇迹出现了。
他连续带队击溃了只有小规模的瓦剌逃兵,询问之后,决心去北京城看个明白。
而如今,北京城终于到了。
在这郊外,无数的连营只留下了废墟,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股烧焦的痕迹,许多沟堑处,连溪水都是红的,这里没有尸首,似乎已经被人清理了个干净,可是隔三差五,依旧可以看到一些旗帜和遗落的刀剑痕迹。
此时已有京师的斥候察觉到了这群不速之客,连忙上前,得知是御驾到了,连忙回京通报,而朱棣突然预感到了什么,猛地,他的心里一阵狂喜。
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他整个人仍然有些不可置信,可是他看到了那城楼上悬挂的大明旗帜,看到城外井然有序的民壮在差役的吩咐下收敛和打扫着战场的痕迹,朱棣心里不由摇曳……莫非,当真是大捷……
假若如此,城中万余老弱病残,又如何可能……
这显然是有悖于自己的常识,只是越来越多的迹象已经证明,事情确实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自己的眼前,由不得自己不信。
“呼!”朱棣打起精神,决心一探究竟。
……………………………………………………………………………………………………………………………………………………………………………………………………………………………………………………………………………………………………………………………………
朝阳门已经洞开。这里迎来了一小阵的慌乱。
紧接着,一队队的兵马出来,呈八字倒开,所有人如标枪一般站得笔直。
朱高邃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出现在了朝阳门。
父皇到了,朱高邃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就如一个考了一百分,急需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
他这一辈子也不曾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这一辈子都被人看得很轻很轻,有时轻得连他自己都会不自觉的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而现如今,却是全然不同了。
在他和郝风楼以及几个尚书的布置之下,所有人按部就班,分为数班站定,而后一群人走出了朝阳门。
远远眺望,已有朵颜卫的斥候来了,他们见了这个光景,又连忙回去通报。
过不多时,朱棣亲自带着数十个亲卫飞马而来。
朱棣已经看到了朱高邃,看到了郝风楼,看到了许多熟悉之人,他看到的人越多,心里便越是狂喜,大捷,当真是大捷了……
这等心情比他歼灭了瓦剌和鞑靼主力还要高兴,他打起精神,待到了门洞口,便勒了马,只见到这朝阳门的百官布置齐整,竟是没有一丝的乱象,大臣们见自己走近,随朱高邃一起拜倒在地:“微臣迎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吾皇万岁。”
“呵……”朱棣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直接翻身下马,一步步的走上前,看着朱高邃,看着他身后的郝风楼,他们和自己一眼,都是满脸的倦容,不过大家却还算精神,只是身子有些污浊罢了。
跨前几步,朱棣并没有多问,而是一手搀起朱高邃,一边朝郝风楼虚抬了手,淡淡的道:“起来,都给朕起来,不必多礼。”
朱高邃站了起来,郝风楼也站了起来,大家才纷纷起身,整齐划一。
……………………………………………………………………………………………………………………………………………………………………………………………………………………………………………………………………
大家说接下来该怎么安排?昨晚想了好久,所以睡得晚,第一章送到,顺便求月票。
第五百八十五章:不世功勋
北京城并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和当年朱棣离开时并没有分别。
即便是文武百官,似乎都没有受过任何的惊吓,一切……都如此的平静,平静得让朱棣有些不太适应。
唯一不同的,就是过了朝阳门悬挂于城楼上示众的尸首,朱棣在这里驻足,淡淡地道:“那是何人?”
朱高邃在旁伴驾,连忙答道:“那是敌酋马哈木,还有他的孙子也先,此外,还有鞑靼部的敌酋乌雅卓……”
朱棣不由感慨,道:“马哈木这个人,朕和他也算是打过交道,北元四分五裂,各路豪杰纷纷而起,这个马哈木趁势而起,也算是时势英雄,他以准格尔部为骨干,侵吞无数部族,又立黄金家族的后人为汗,挟天子而令诸侯,是个枭雄,想不到也有今日。”
朱棣的唏嘘不是没有道理。
对于这个马哈木,朱棣确实了若指掌,即便是做了天子,朱棣的心里也不曾对大漠的北元残余有丝毫的松懈,这几年,马哈木就是他最关注的一个,此人狡诈无比,是大漠之中一个不可小视的人物,朱棣原以为将此人打倒的会是自己,只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马哈木竟然折在了一群无名之辈的手里,想必……马哈木会死不瞑目吧。
朱棣站着那儿,远远眺望马哈木的尸首,心里倒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是感慨了一番。旋即继续前行。
浩浩荡荡的人亦步亦趋的跟在天子的身后,两侧的街道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通往紫禁城的街道已被净空。两道上倒是有不少百姓,纷纷拜倒。
一切……都如此的井然有序,朱棣忍不住微微一笑道:“倒是辛苦了诸卿。”
这本来只是一件很随意的话,谁知这时,那兵部尚书周力帆却是道:“陛下,微臣人等哪里当得了辛苦二字,不过是依命行事罢了。若非赵王殿下指挥若定,布置妥当……”
朱棣微微愕然,他不由觉得有些奇怪。
可是这周力帆在说话的时候。其他的大臣竟纷纷点头。
朱棣原以为这事应当是京师之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所布置出来的,可是谁曾想到,大家却都异口同声的道是赵王的手笔。
按说,这赵王只是个藩王。在大明朝。百官什么都怕,唯一不怕的就是藩王,相反,为藩王说好话反而是禁忌,你看那御史,隔三差五都在弹劾藩王的过失,至于赵王,更是藩王中的典范。他的凶名,还有诸多斑斑恶迹。早已在都察院里挂了号了。
也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