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金华阁的东面,还改建了奔雷和破军两座大营,专供奔雷骑和破军阵这两支精锐部队居住和训练,同时他们也承担起冠军侯府的安保工作,类似于皇帝的禁卫军。和东面相对应的西面,则是改成了数个大院落,分别用于烹饪、裁剪、医药等各种日常用途,侯府中的厨房、药堂、马厩等,尽皆建在此处。
  除了东、南、西、北、中这五大区域之外,东南角还有一块区域,虽然没有五大区域那么大,可也绝对不算小,是专供府中仆人、丫鬟、小厮等居住的,这块儿区域被严格的划分成数个小区域,未经允许,各个小区域内的人们不得相互往来。
  一座崭新的冠军侯府,建成之后显得独树一帜,与这个时代旧有的宫殿完全不同,具有着划时代的风格,既恢弘大气,又别具匠心,深得马超的喜爱。
  比起马超之前所居住之地,这里无疑要好了上百倍。马超其实并不想搞这么大的工程来建造自己的侯府,可在部下文武官员们一致建议下,马超也只好从善如流了。毕竟马超现在今非昔比,就算他不讲究排场,可应有的威仪还是要有的,应有的代表身份象征的东西,也是绝不能太过含糊的。
  这座冠军侯府,说起来还是甄宓主持改建的。她查阅了很多的典籍,再加上马超根据后世建筑的一些新颖构想,综合到了一起,才建立起来这么一座与众不同的冠军侯府。
  此刻,马超就端坐在金华阁的大殿中,开怀的大笑着。
  日前,张辽派人快马加鞭,送回了一封书信,将近期的战事和下一步的战略构想,都详细的的进行了叙述,呈与马超知晓。在书信中,张辽还特意提了一下马休三兄弟快速成长的事,看的马超忍不住喜上眉梢。
  将张辽的书信传递给部下众人等人看过之后,马超笑呵呵的说道:“如何?让文远挂帅,确实很合适吧?”
  要知道,当初可是有一些人,坚决反对让张辽作为主将远征西域的。理由很简单,张辽是吕布的旧部,刚刚归附到马超麾下的时间还不长,忠诚度远不如关羽、黄忠、太史慈等大将来的牢靠,而且张辽虽然有一定的名气,可自从投效到马超麾下以来,还未能捞到什么像样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他的能力心存质疑的人,也是有一些的。
  况且,谁都知道这次远征西域,虽然凶险万分,可却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机会,一旦得胜归来,将西域重新收回到大汉的版图之中,那可是不但能名扬天下,一举列入世之名将的行列,更将直接进入到马超军事集团的核心圈,成为核心人物的啊!别的不说,那三万远征精兵,自此以后就将成为远征主帅的直属部队了,这份殊荣,想想都让人惊叹!
  再者说,徐晃那可是跟随着马超数年之久的大将了,将张辽安排为主将,徐晃屈居副将,还是令不少人保留自己的看法的,关羽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长久以来,关羽的傲气,是人尽皆知的,若无真本事,是很难令关羽刮目相看的。张辽的本事究竟有多大,武艺有多高强,关羽只有个大概的印象,并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但是对徐晃,关羽可就要熟悉的多了,他不认为以徐晃带兵的能力和那一手杀敌如麻天罡三十六斧,会不如张辽。


第二百五十四章 远征西域 四
  在周瑜的建议下,马超亲笔给张辽写了一封信,让他在利用局势,对西域各个小国进行各个击破的时候,不妨巧妙的穿插使用离间之计,分离西域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系,能拉拢的国家就拉拢,能迫使一些国家保持中立的,就保持中立;剩下的,利用武力进行强行的解决。
  西域人也不是都不怕死的,在见识到张辽所部的兵锋之后,相比他们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忌惮的,一面以武力威胁,一面施以离间,绝对是瓦解西域各国有效战斗力的最佳办法了。
  这封书信的末尾处,马超还特意勉励了马休三兄弟几句,还着令张辽悉心调教他们,并再次强调他们现在就是军中的普通将士,让张辽该怎么锤炼就怎么锤炼,该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
  落笔之后,马超命人将书信快马加鞭送出去,而后和众人又商议起了其他的军政大事。现在的马超,早已不必事必亲躬了,只有重大的事情,他才会亲自参与,其他一般的事情,他只需要知道大概的过程,之后根据情况制定出想要的结果,下面的各级官员们自然会尽心尽力的按照马超的指令去执行。
  配合着曾经辉煌雄伟的未央宫,现在别具匠心、恢弘大气的冠军侯府,端坐高堂之上的马超,隐隐间透出了几分帝王之气,那种上位者的气魄,在他的身上越来越浓烈了。
  每日的例会结束,众文武官员们悉数散去,马超趁着无人,张牙舞爪的伸了个懒腰,刚刚放松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就听到一个宛如黄莺一般,但却透着几分冰冷的声音,在大殿前响起:“君侯真是越来越有架子,越来越有主意了!如今人家想见君侯一面,都得在殿外恭候如此之久呢。”
  顺着这个悦耳的声音看去,甄宓娇美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殿的门口处。她冷着一张柔美的娇颜,一步一步的走了进来,脸上的神情,让马超觉得怎么看,怎么感觉别扭。平素里看惯了甄宓巧笑嫣然的样子,现在忽然板着一张脸,马超还真有点看不惯。
  “甄大小姐,这一大早的,就来兴师问罪了?本侯何处开罪你了?”马超一边暗自欣赏着甄宓的美丽,一边笑着开口问道。
  甄宓脸上的寒霜未曾消退分毫,嘟着可爱的小嘴儿,冷哼着说道:“君侯是想终止和我们甄氏商会的合作吗?若果真有此心意,何不明说?”
  “何出此言?金城、甄氏,这两家商会不是一直都合作的好好的嘛?”马超不由得疑惑的反问着。
  看到马超这个反应,甄宓的脸色才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板着一张俏脸,质问道:“既然君侯没有终止合作的打算,为何还要派兵远征西域呢?难道君侯不是想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吗?一旦丝绸之路被打通,君侯在关中、西北、西域等地,就等于是拥有了自己的人脉,届时,岂不是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甩掉我们甄氏商会了吗?利用我们甄氏商会打开了大局面,却又掉头就准备甩掉我们,君侯的如意算盘,打的好的很呢。”
  原来是因为这件事!马超没想到年纪不大的甄宓,虽为女儿之身,远光却如此长远,一眼就看穿了马超攻打西域的目的之一。
  “西域原本就是我大汉的一部分,本侯派兵攻打,将西域重新纳入我大汉的版图,这有什么不妥之处吗?”马超笑呵呵的看着甄宓说道。
  “从国家的利益上来讲是没错,可是……可是,你狡辩!本小姐说的是商会合作的事,你不要用国家利益层面来压本小姐!”甄宓没好气的娇喝道。
  “先有国,后有家。本侯身后朝廷重臣,自然是要以国家为重的。至于商会的事宜,甄大小姐尽可以去与婉儿商议。”马超暗自好笑的看着甄宓,口中却一本正经的说着。
  甄宓踏前几步,径直来到马超的桌案之前,用双手撑在桌案之上,上身前倾,笔直的盯着马超的双眼,似乎要看穿马超的心一般:“哼,不要妄想将本小姐支开!婉儿姐姐那里,本小姐早就问过了,婉儿姐姐说这是军务大事,她无权插手。家眷不得过问军政大事,难道君侯连自己定下来的规矩都忘记了吗?”
  甄宓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在这个早熟的时代,她的身材已经发育的很完美了,此刻她这个动作,本是为了逼问马超才做出来的,可看在马超的眼里,却是另有一番风味了。甄宓因为上身前倾,无意中令那一双饱满完全暴露在了马超的眼中,令马超顿感热火上升。暗自将她与杨婉儿、貂蝉做了一番对比后,马超意外的发现,甄宓身上异常惹眼的突出之处,比起身材傲人的杨婉儿和貂蝉,竟是毫不逊色。
  “呃……”咽下了一大口的口水,马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目光不着痕迹的从甄宓的酥胸之上移开,来到了她那张精致绝伦的娇颜上,诚恳的说道:“甄大小姐,本侯绝没有要终止和甄氏商会合作的意思,背信弃义的事,本侯还是不屑为之的。本侯的意思,打通丝绸之路后,甄氏商会可以和金城商会拥有均等的商机,共享丝绸之路的便利,但我军为了打通丝绸之力,可是用鲜血铺出来的,阵亡将士们的安家费,甄氏商会还是要意思一下的。你觉得这样如何?”
  甄宓的明眸之中,严寒瞬间解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喜色:“君侯此言当真?我们甄氏商会,可以和金城商会一起,自由的在丝绸之路上行商?”


第二百五十五章 远征西域 五
  将一大张西域地图平铺在桌案之上,就着身旁的沙盘,张辽的手指在地图与沙盘之间来回指点着,对马休三兄弟说道:“你们看,西域目前还有三十多个将近四十个国家,等着我们去征服。这其中,楼兰(又名鄯善)、焉耆、高昌、龟兹这四个国家较为强大,时刻准备吞并周围势力弱小的国家,而在这四个国家的周围,乌孙、疏勒、温宿等七八个国家,形势对于他们说,其实是岌岌可危的,因为他们随时有可能被灭国。那么,这七八个国家,就是我们所要争取的对象,按照主公的意思,我们应该先进一步的分离他们和四大强国之间的关系,进而逼迫他们的倒戈。”
  顿了一顿,张辽的手指又向旁边指了指:“其他的西域各国,除了我们已经掌控的五个国家之外,又有四五个国家,是和乌孙等国家关系比较好的,是我们下一步争取拉拢的对象。另有碣石、危须等十几个小国,是和四大强国关系比较好的,他们将是我们下一步要打击的对象,我们要剪除四大强国的羽翼,把他们孤立起来;同时也要让西域各国看到,即便有四大强国的庇护,我们的兵锋依旧可以轻而易举的灭掉这些国家。至于其他的那些小国,不过是些墙头草罢了,危急之时,他们绝不会帮助我们,但也肯定不会帮助四大强国,等我们收拾了四大强国之后,这些摇摆不定的国家,也就不攻自破了。”
  听着张辽这样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一番,马铁总算是明白了过来,忍不住憨憨的笑了起来:“这么说,我们倒是可以省不少事呢,还真是个好主意啊。”
  马休斜着眼看了马铁一眼,满脸不屑的揶揄道:“哎呦,三弟有长进啊,知道计谋的好处了?有的时候,计谋可是比千军万马更能决胜千里的。以后别老跟我显摆你那一身的肌肉,多动动脑子才是正理。”
  说起打嘴仗,十个马铁绑在一起,也不是马休的对手,每次被马休逼得理屈词穷的时候,马铁最终的选择,都是撸起袖子来,要和马休单挑。
  眼看着兄弟俩又要闹起来,张辽连忙咳嗽了两声,将两兄弟的胡闹制止住了,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要闹了,快快分头去通知公明将军和仲达将军,让他们安排好各自辖区的驻防,然后各自带五千精兵前来与吾汇合。”
  马休和马铁不敢怠慢,连忙收起了打闹的神色,对着张辽恭敬的弯腰行礼,而后分头去通知徐晃和高顺了。
  待马休马铁离去之后,张辽又转头看向了马岱:“伯瞻(马岱的字),你去把两位军师请过来吧,我们先拟定一个实行离间之计的先后顺序,等两位将军来了,再共同敲定最后的计划。”
  数日之后,徐晃和高顺先后来到了大宛的军营中,连同杨阜和成公英,在张辽的主持下,大家一起协商分割西域数十个国家阵营的计划,马休三兄弟也得以列席,作为旁听生,参与到了这场谋划中来。众人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良策。
  计划是好的,西域各国的实力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可凡事都是有个过程的,张辽部下只有三万精兵外加两万西凉劲卒,算上投降过来的五个西域小国,可用的兵力也仅有七、八万之众,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征服西域,还是不太现实的。
  限于兵力有限,不能同时和众多的西域国家开战,张辽就利用“逸而劳之,亲而离之”的策略,外加远交近攻的手段,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的将和西域四大强国并不和睦的那七八个小国,给拉拢了过来,当然了,在拉拢的同时,张辽也是让他们领教了自己的雷霆手段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给这些投诚过来的小国,收拾的是服服帖帖的。
  等把这七八个小国的实力收入囊中之后,张辽又利用三个月的时间,从这七八个小国的兵源中,精挑细选出来两万千人,然后打乱他们旧有的国籍限制,让他们混编成两个万人队,之后分别交到了徐晃和高顺的手里。
  徐晃和高顺可都是练兵的高手,这些西域士兵本就长得身高体壮的,身体素质那是没得挑的,所欠缺的也只是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战术素养了,有了徐晃、高顺三个月的调教,这两万西域士兵的战斗力,明显比之前提高了不止一线,放眼西域,他们的战斗力足以当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了,两万人足以和普通的五万西域士兵对阵而不落下风了。
  这两万西域士兵的训练告一段落之后,张辽集结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向四大强国中实力较弱的龟兹发难。张辽之所以把目标盯在龟兹,一则是是因为龟兹的实力并不太强,相对较为容易被攻破;二来龟兹是四大强国中,距离大宛最近的国家,攻破龟兹,有利于将大本营连成一线,占据地利上的优势。


第二百五十六章 远征西域 六
  在伏击了焉耆和楼兰两国的援兵之后,张辽仅仅给部下将士们半日的休息时间,半日之后,在夜幕的掩映下,张辽又率部神不知鬼不觉的向焉耆和楼兰两国的本土逼近,每日夜行,白天潜伏,一路上小心翼翼的隐藏行迹,成功的避开了敌人的探马。
  按照之前张辽在攻城略地时的习惯,每次征服一个或者几个小国的时候,他都会停下来对所征服的地盘进行一番整顿,而不会立刻发动新的进攻。将近一年来,这个习惯从未改变过。
  所以在高昌被攻破之后,焉耆和楼兰两国的国君,根本就没想到张辽会一反常态,连最起码的修整都没有,便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直到张辽带领着高顺、马铁逼近到焉耆的边境线上,焉耆的探马依然是毫无所觉。
  为了掩护张辽的进兵,坐镇后方的徐晃和高顺则是一边整顿刚刚被灭国的高昌,在当地推行汉人文化,一边还虚张声势,营造出大量兵马集结高昌的假象,进一步迷惑了敌方派出来的探马,误以为汉军的主力还停留在高昌。
  等靠近了焉耆的边境之后,张辽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命令部队悄悄地潜伏了几日,等前来援助焉耆的那几个小国军队,先后离开之后,焉耆的防御力量和警惕性都处于最薄弱的时刻,他才下令部队发动了雷霆一击,毫无准备的焉耆军队被张辽所部将士打的溃不成军,仅仅过了三日的时光,张辽便攻占了焉耆一半的国土,率部围困住了焉耆的国都,还阻断了城外的水源,令焉耆国君成了瓮中之鳖。
  面对兵临城下的汉军,焉耆国君在组织了三次突围之后,绝望的发现,汉军则战阵就仿佛是铁桶一般,汉人神奇战阵的玄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只知道向前冲杀的焉耆军将士,在汉军神妙的战阵之中,就像是没了头的苍蝇,只能是任人宰割,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更糟糕的是,焉耆临近国都的驻军,星夜赶来驰援,可却被张辽摆下了马超所传的八卦七星阵,以守为攻,将援军一一击败,彻底断绝了焉耆国君和城中军民的全部指望。
  突破未果,援军被击退,城中的水源在数日之后又消耗光了,无可奈何之下,焉耆的国君只好出城投降,将焉耆国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国君大印,双手敬上。
  焉耆国君投降之后,另一半国土上驻守的焉耆将士们,立刻没了底气,不少地方驻军在他们的主将带领下,来到昔日的国都向张辽请降。但也有一些硬骨头的将领,是死不肯投降张辽,依仗着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熟悉,利用各种地形进行顽强的抵抗着,对这些抱定必死之心的焉耆人,张辽一时之间倒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只能暂缓进度,放慢了攻打最后一个西域强国楼兰。
  在平定焉耆残部,推行汉化的过程中,张辽从后方调来了一万大汉精锐,外加高顺刚刚训练了一个月的八千名西域士卒,用以固守焉耆。率领后防部队前来的大将,乃是徐晃,随军参谋为杨阜,此外,智谋出众的马休也随同一起前来。
  张辽将这一文一武叫来的用意,除了要稳固现有的胜利成果之外,也是想能够加快平定西域的进程。待后方部队到来,张辽把内政的一切事宜都交给了杨阜去运作,又让徐晃加紧训练西域新兵,争取能早日为己所用;张辽自己则是把精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