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
董卓嘶哑的挣扎着,他从床榻上努力的站了起来,艰难的调转过身体,不敢置信的看着身后的刘协,翕动着嘴唇,费力的说道:“你……竟敢……向咱家拔剑……”
曾经权倾朝野的董卓,只来得及说出这样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便身体一软,噗通一声倒在了地上,断绝了所有的生机。哪怕是死,董卓依旧瞪大着眼睛,失去了生机的眼睛里,带着浓烈的不甘之色,或许,他自己也没想的,自己戎马半生,最后竟会死在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刘协手中吧。
刘协生平第一次拔剑杀人,而且还是他此生最为惧怕的董卓,他的大脑中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自己刚才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将董卓杀死的。
“陛下……妾身……妾身不能随陛下……一起离开了……”被刘协一剑刺穿了胸膛的董贵妃,口中冒着血沫,艰难的呢喃着。
董贵妃的声音,把失魂落魄的刘协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刘协连忙跑到董贵妃的身边,把被董卓撕碎后掉落在床榻上的罗裙拿了起来,轻轻地盖在了董贵妃的身上,用左手轻轻地抚摸着董贵妃凌乱的发髻,痛哭着说道:“爱妃,爱妃啊……你怎能离朕而去啊……”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刘协出逃
顺着黑漆漆的密道不知道向前艰难的走了多久,在刘协为数不多的勇气即将用尽,他怀疑自己甚至就要如此死在这条暗无天日的密道中时,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丝光亮,让刘协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手脚并用的来到光亮处,刘协发现这个密道的出口处,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有些破损了,星星点点的月光,从外面照射了进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密道中,显得是如此的明亮。
打开密道的出口,刘协向外探头探脑的看了一圈,发现周围并没有人存在,他这才壮着胆子从密道中爬了出来,然后跌跌撞撞的向着和董承他们约好的地点跑去。
距离密道出口东边数里的地方,董承等一班老臣早已如约等候在此了。眼看着约好的时辰将至,却还是没有看到刘协的身影,董承忍不住焦急了起来,搓着手问向身边的士孙瑞:“眼下是什么时辰了?陛下怎地还不见踪影?”
士孙瑞抬起头观察了一下空中的月光,也有些担忧的说道:“已经快三更天了。真不知道那条年久失修的密道究竟还能不能用,陛下不会是出现什么意外了吧?”
“吉人自有天相,我等还是在耐心等待一下吧。”另一个老臣开口劝慰着董承和士孙瑞,同时也是在安慰着他自己。
在这班重臣元老们的眼中,大汉的江山社稷高于任何的一切,而作为大汉江山唯一的天子,刘协在他们眼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可不想看到刘协真的出现什么意外。
就在一班老臣们,因为刘协未能按时到来,而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时,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影忽然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中。
“何人?!通名!”董承手下的一名私兵发现了来人,立刻拔刀发出了质问。
“大胆!你是谁家的奴才,见到朕缘何不跪?!”前不久历经了一场巨变的刘协,隐约间变的和之前不太一样了,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些阴狠的气息,若是放到之前,他是绝不会用这种语气与旁人说话的,哪怕对方只是董承府上蓄养的一名私兵。
不远处的董承等人听到刘协的声音,连忙赶了过来,借着月光,他们看的十分清楚,来人确实便是刘协无疑,只是不知道为何,他的龙袍上布满了斑斑血迹,一双眼泛着血红之色,既阴沉,又可怕,令董承等人感到有些陌生起来。
“陛下,臣等不知是陛下驾到,还望陛下恕罪。”董承连忙行了个大礼,口中对刘协说道。
刘协摆了摆手,低沉的道:“算了。事不宜迟,诸卿快随朕速速启行吧。”
董承向刘协的身后看了一眼,没有看到女儿董贵妃的身影,出于父女之间的血脉亲情,他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洪福齐天,自有神明护佑。老臣斗胆请问陛下,董贵妃缘何未曾一起跟来?”
刘协看了董承一眼,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幸好董承是低头向刘协请安的,并没有看到刘协眼中一闪而逝的复杂神色。
“唉,国舅有所不知,本来朕已经和董贵妃约定,一起从密道出宫的。未料到那畜生不如的董卓,竟然对董贵妃起了邪念,深夜来到贵妃寝殿中,欲行苟且之事。朕气不过,便将董卓刺死了,只是可惜了董贵妃,为了保护朕,在董卓临死前的反扑中……香消玉殒了。此事说来话长,朕在路上慢慢说与国舅知晓吧。”
刘协知道自己今后还有很多要倚重董承的地方,是绝不会把事实的真相完全告诉董承的,因此才半真半假的编了一番话来蒙骗董承。对于刘协的话,董承是不会有任何怀疑的,自然也就相信了,只能一边为了女儿之死而老泪纵横,一边谦逊的说只要能护得刘协的周全,死一个女儿也是值得的。
董承等十几位大臣,平日虽然没有实权,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但是也是有一定的实力,去蓄养一些私兵的,这十几个人所蓄养的私兵加起来,也有两三百人之多,只要不遇到大股的董卓部下,逃跑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在路上,刘协故意夸大其词,把自己说的多么多么勇敢,多么多么决绝,进而亲手将董卓斩杀,简直是口若悬河,令一班老臣们听的兴奋不已,恨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壮怀激烈的场面。
等到刘协的讲述告一段落的时候,一行人也已经来到了长安内城的东门处了。镇守在这里的,是董卓麾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将,此人贪财好色,董承之前用全部的家资贿赂于他,还特意给他送过去了两名自己亲自调教的歌姬供其享用。
在财色的双重诱惑下,这名偏将也就答应悄悄打开城门,放董承出城了。当然,董承可并没告诉他,在自己的一行人中,是有刘协跟随的,董承当初只是说自己想出城去另谋生路,随行之人也都是自己的家眷而已。
第二百二十九章 枭雄曹操
面对急于出城的刘协,郑泰大脑快速的运转了起来,他在思索着刘协如此急于出城的真正意图。
很快,郑泰便猜到了刘协内心的所思所想。刘协想要离开长安,摆脱董卓的魔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协已经找到了援兵了,否则的话,刘协是绝不可能带着十几位终于他的老臣一起离开的。要知道,这十几位老臣,对于刘协来说,那可等于是半个朝廷了!
顺着这一思路在往下想,郑泰根据刘协选择长安东门的方位快速的判断了一下,他认为能在这个时候勇于接下刘协这个烫手山芋的,唯有盘踞在兖、豫之地的曹操了。其他的各路诸侯,要么是没有这个胆量和气魄,要么就是路途遥远,根本来不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到长安来迎接刘协。
而曹操,他拿下兖、豫两州之地时间并不长,势力还不算十分稳固,而且这两州虽然是大汉的十三州其中的两个,可是地域却十分狭小,人口相对也并不算多,曹操想要快速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借助刘协这个大汉天子的东风,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说白了,曹操的野心不比董卓小,但是他比董卓更懂得什么叫韬光养晦!郑泰已经预见到,刘协去了兖州之后,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景了。郑泰还能想到,曹操对待刘协,一定会在表面上恪尽礼守,绝不会像董卓那样僭越,以落天下人口实的。
这个曹操,当真是不世出的枭雄!难怪之前在和马超谈论起曹操时,马超曾引用昔日曹操年少时,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来概括曹操的本性了。
大脑中思绪飞快的运转着,郑泰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对着刘协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禀陛下,我家君侯曾千叮咛万嘱咐,责令臣等若是发现陛下的龙驾,一定要尽臣子之谊。陛下要去哪里,臣不敢过问,但是还请陛下稍等片刻,容臣尽速筹措出西凉今年的赋税,纳献给陛下。”
听闻郑泰如此一说,刘协立刻便动心了。不是说刘协就此相信了马超是个忠臣,相反,对于西凉出身的马超,刘协的直观印象是很难改变的,在他的眼里,西凉人都是只知道好勇斗狠、残暴无礼之人,可刘协很清楚,自己就这样离开长安,日后想要重振大汉的江山社稷,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能令马超心甘情愿的被敲一笔竹杠,也是好的。再说了,在刘协的眼中,他是天下万民的天子,马超再怎么强大,缴纳一些赋税,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在刘协等人的耐心等待中,郑泰很快筹措出了整整十大车的金银珠宝,交给了国舅董承府中的私兵,当做是马超上交给朝廷的赋税了。其实这些金银财宝,郑泰也只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原本驻守在长安外城东门的董卓部将,和内城那个黑了王允全部家当的家伙,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的脾气秉性如出一辙,都是贪财好色之徒,借着镇守东门的便利条件,他在来来往往的商队和黎明百姓的身上,可没少搜刮钱财,没想到如今这些钱财,全都被郑泰送了出去,当成了政治利益交还的筹码了,而且还是一份重量不轻的筹码。
郑泰心中很明白,刘协选择出逃,去曹操的地盘,而不是留在长安城中等待马超的解救,这就已经说明刘协从本质上是不相信马超的。可是这并不是重点,郑泰也没想着凭着区区十车的金银珠宝,就能赢得刘协的信任,他只是想借此来堵住天天众人悠悠之口罢了。西凉在马超的统治下,每年都向朝廷按时缴纳超额的赋税,以供刘协的日常用度,这一点,全天下还有谁能做到?单凭这一点,那些恶意中伤马超之人,便失去了立足的论据了!
至于刘协对马超是什么样的印象,那就不是郑泰所关心的事了,好也罢,坏也罢,难道还能影响到马超什么根本的利益吗?还能影响到西凉集团的稳定发展吗?既然不能,又何苦去在乎刘协的想法呢?
得到了郑泰奉上的十车珠宝,刘协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对郑泰还算和煦的说道:“冠军侯的忠心,朕已知晓了。你回去告诉冠军侯,就说朕日后必定予以嘉奖。”
嘉奖?刘协这个空头司令,能嘉奖出一些什么东西?郑泰心中一阵好笑,但脸上却是露出欣喜的神色,对刘协再次行大礼拜道:“臣代我家君侯谢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愿意在和郑泰消磨时间,刘协在王允和董承的搀扶下,骑上了一匹高头大马,在数百名私兵的保护下,从外城的东门出了城,一路向东而去了。
第二百三十章 长安易主
翌日,天色大亮之际,马超再次率部对长安的内城发起了总攻。
此刻,董卓意外身死的事情,还没有传扬开来,马超自然是不敢懈怠的,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这场全面的强攻。
但是令马超感到意外的是,今日的战斗相比昨日,竟是显得轻松了许多,似乎内城董卓所部将士们的抵抗之心,明显比昨日降低了数个等级,应对起马超各部人马的进攻时,也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开始的时候,马超只是感到奇怪,但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随着战斗的进程,目睹了敌军一触即溃的战斗形势,马超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连忙派出探马潜入内城打探消息,这才得知就在昨夜,因为董卓强行霸占了董贵妃,引起了刘协的极度不满,竟是从背后一剑将董卓刺杀当场了。
纸始终包不住火,董卓的部下又并非是密不透风的铁板一块,尤其是董卓死后,他们的军心自然便更为的涣散,再加上马超探子的精明,很快便将这段刚刚发生的秘闻探听了出来。
得知董卓已然身死,刘协也已出逃,现在的长安城完全就像是一盘散沙的情况后,马超当机立断停止了大部队的进攻,而是改用了围而不攻的政策,准备利用城中饮水匮乏的条件,逼迫内城的敌军主动开城投降,从而减少自己部队的作战损失。马超相信,以董卓残部将士现在的心态,他们是绝对坚持不了几日的。
果不其然,正如马超所预料的那样,内城的敌军在勉强抵抗了数日之后,便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混乱,许多抵抗不住绝望和恐慌情绪的将士,主动打开了城门,向马超纳降。
就这样,马超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便占据了内城,成为了真正的长安之主。
全面接管长安城之后,马超立刻派出郑泰前往城中给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并同时给断绝了水源的普通老百姓们送去了定量的饮水,在战争中遭受损失的,全部按照市价予以补偿。
郑泰本来就是朝中的大臣,多年前便与朝中的一些大臣们相识,他的出面,很快便赢得了跟随刘协一同被迫来到长安,却又遭到了刘协抛弃的大臣们的信赖。以蔡邕为首的一班名士、大臣,也开始频频出现在街头,宣扬着郑泰的纯良以及马超的忠正。在他们的配合下,郑泰很快便完成了安抚的工作,令长安城中无论是大臣们还是普通的老百姓,终于压下了内心中的惊恐,开始接纳马超这个新的主人了。
其间,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董卓生前残暴无道,所以在他的尸身一直被暴晒在烈日之下,遭万民唾弃。可偏偏名士蔡邕却对董卓抱有旧念,在协助郑泰安顿好了百姓们之后,哭着来到了董卓尸体前,亲手为其收尸。对此,马超也是颇有感慨,无论是如何残暴之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必定还是多少会存有一丝情谊的。若非董卓生前对蔡邕另眼相待,怕是以蔡邕之名声,是绝不会哭着来给他收尸的。
对于蔡邕的举动,马超也没有阻止,任由他去了。
在安抚民众的同时,马超亲自来到军中,对投降的董卓残部将士进行筛选和整编。董卓部下共有七、八万人之多,在先前的战斗中,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损失最大的是长安城内各个势力的私兵,他们完全被董卓当做了炮灰来使用,因此损失惨重,大部分的势力经此一役,都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呈现出一蹶不振的状态。当然,也正是因为董卓当初没有想到马超进攻长安的决心,昏头昏脑的派出这些私兵炮灰,才导致马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克了外城,占据了有利的战略位置。
董卓残部的将士们,在战后还有五万多人。对这些将士,马超依旧是遵循着之前他亲自制定的规则,心存忠义的,录入军中,从最底层的士卒开始做起;而心术不正的,则是予以遣散,令他们去自谋生路;至于心生邪念的,不用说,对待此种败类,马超的做法,从来都是在他们脆弱的脖颈上痛快的赏赐一刀,送他们下地狱去接受惩罚。最后,马超在数万降军中,筛选出了近两万名可用的士卒,编入了自己的军队中,此外还选出了七千名青壮劳力,交给了俄何烧戈,由他带回草原区,充当牧区的劳动力,促进牧区的经济发展。
借着整编降军的机会,马超还大刀阔斧的对长安城中,已经名存实亡的各个势力进行了整顿。马超以冠军侯之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力,将长安城中的士族全部除名,不但废除了他们所拥有的特权,还没收了他们的土地,并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再分配,让大片的土地重新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中。
很久之前,马超就想对士族的势力动手了,只是因为士族是这个社会的历史产物,根深蒂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间便能清除掉的。马超可是很明白,士族的特权,是限制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他必须要对士族进行打压,改行以军功、战功等功勋为升迁依据的制度。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哀的刘协
在被马超从西凉调来关中的人群中,以周瑜为首的年轻一辈人,已然是初露锋芒了。
说起来周瑜比马超还大了一岁,可又有几人能如马超那样妖孽?除了马超之外,周瑜以现在的年纪,便能够获得如此的成绩,已经足以令人惊叹了。和周瑜同来的年轻一辈人中,马超的三个弟弟马休、马铁、马岱也都一同来到了关中。三个兄弟中年龄最小的马岱,也已经快十五岁了,也到了可以征战沙场的年龄了。
除了这几个马超所熟知的小一辈杰出人才之外,还有四五个天资出众的少年,马超是不认识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马超的狂热和敬仰,马超更是和他们平辈论交,令他们在敬佩之余,更多了几分由衷的亲近之感。
当然了,来到关中可不只是小一辈的年轻人,而是一个老中青三代衔接的团体。老一辈的人中,以毒士贾诩最为有名,也最得马超的信任,此外还有周瑜的父亲周异。周异来到关中,一是可以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协助马超尽快的稳定关中,而来也可以和周瑜父子团聚,不必牵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