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将士之中,自然少不了关羽的魁梧身影,在他之后,是马玩和杨秋两名校尉。此外,司马芝这次也跟了出来。前几次是贾逵充当随军军师,数次给马超出谋划策,着实立下了不少功劳,这次出征,马超对司马芝也是寄予了厚望的。至于另一位重要的文官崔琰,他擅长的是治政治国,虽也能运筹帷幄,可并非是其所长,所以便留在了金城,继续推行各种新政,以确保金城的长治久安。
  率领部队策马前行,马超率部数日内便来到了祖厉城,并决定在祖厉城内短暂逗留,让部下们略作休整。马超部下骑兵们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可也不能无限度的长途奔袭,若是被活活累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进行适当的修整的;
  骑兵之外,还有那两千破军阵精锐步兵,他们可是硬生生的靠着双腿跑下来的,战马都已经很是疲惫了,这些精锐步兵的情况自然可想而知。当然,从这个侧面,也能体现出这支步兵的精锐程度了,经过徐晃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脚力竟是不输均速奔跑的战马多少了。
  祖厉城,是马超的扬名之地,重回到这里,马超心中也是颇有感触的。往日的一幕幕,不断地在马超的眼前闪现而过,似乎就像是昨日才发生的事情一样……
  见到马超率部到来,城上的守军飞快的汇报给了主将成宜,成宜连忙和其他几名官员迎出城来,恭迎马超入城。
  在成宜的身边,马超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数月之前,这些人和马超一起并肩作战誓死守卫祖厉城,大家算是生与死共过一遭,此刻重逢,一种别样的情绪,在众人的心头弥漫开来。
  在和成宜、程银等人一一叙话之后,马超在迎接自己的队列末端,意外的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
  当下,马超以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成宜。
  成宜会意,立刻走上前来,向马超介绍了起来:“少主,此人名为成公英,原是韩遂部下的谋士,与阎行一起来攻打祖厉的,少主是否还记得,少主在第一次率部夜袭阎行大营的时候,子龙带回来一个人?那便是此人了。”


第七十二章 欲盖弥彰
  刚开始在见到眼前五旬文士的时候,马超就在心中思索着这个人的来历。在这个年代能够拥有自己的马车之人,绝非寻常的百姓,马超又无意间看到了他钱袋上绣着的“贾”字,再结合历史知识,马超很怀疑眼前的人就是后世盛传的毒士贾诩,因为这个五旬文士的出现的时间、地点,包括籍贯和年龄在内,都和后世史书上所载的贾诩极为吻合。
  可谁料到马超开口刚一试探,这个五旬文士便堵死了马超的口风,起所讲述的来历经历,与贾诩相去甚远。
  不过,按照史书上记载,贾诩本就是个善于自保的智慧之人,在这个乱世,贾诩无论投到谁的麾下,都能得到重用,并且在转换阵营的时候,亦是毫发无损,最终活到年近八旬得以善终。这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中,可算得上是少见的高寿了。由此可见,贾诩为人处世的作风,深得明哲保身之道,可谓是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如此一想,马超更加怀疑眼前这个文士的身份了,他的话说的滴水不漏,其目的,不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不掺和到目前西凉这一滩浑水中来么?
  但此人究竟是不是贾诩,马超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当下,马超对着自称姓文的文士微微一笑,面色和煦的说道:“先生原来也是武威姑臧人,我与先生乃是同乡。他乡相遇,也算有缘,不若先生就和我们一起走吧,也免得前途凶险,再遇到歹人。”
  文士微微一怔,紧接着连忙摇头道谢:“小将军大恩,吾心中感激。可小将军想必有要务在身,吾已年迈,不耐长途跋涉,恐耽误了小将军的事务,不如,就此别过吧。”
  看到这个文士的反应,马超心中暗笑了起来:老狐狸,若是你遇到别人,怕也就被你蒙混过关了,可惜,你却遇到了我马孟起,没那么容易就被你蒙骗过去。
  不过,马超此行,是要前往支援陇西,确实是耽搁不得,思忖了片刻,马超开口道:“你我同乡,相逢即是缘,这样吧,我派几名亲信之人,护送先生还乡,还望先生再勿推辞。”
  不管此人是不是贾诩,既然引起了马超的注意,在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前,马超是绝对不会轻易让他脱离自己的掌控的。后世有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人才!
  这句话放到如今这个时代,同样适用。没有一批才华卓绝的死忠之臣跟随,拿什么去一争天下?没见到那个伪君子刘备,哪怕是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记拉拢有才之人吗?并且还说出了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可笑之言,由此可见刘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马超的盛情,令自称姓文的文士无法推脱,思虑再三之下,也只好答应了下来。当下,马超派出十名精锐骑兵,准备护送他前往姑臧。在临行之前,马超眼含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含笑说道:“先生,我们终会再见的,希望再见面的时候,先生能够坦诚相待。”
  言罢,马超也不再多做逗留,策动龙象宝马向前飞驰而去。
  望着马超挺拔的背影,文姓文士的眼中,逐渐闪烁出了复杂的神色,站立在原地沉默了许久之后,才转身登上了自己的马车,在十名精锐的护送下,向着姑臧而去……
  一路向前飞奔,在奔驰出数里之遥后,成公英策马来到马超的身边,于锵锵马蹄声中,开口说道:“主公,可是觉的那文姓的文士,隐瞒了些什么?”
  马超略带诧异的看了成公英一眼,没料到他竟然能窥到其中的隐秘。在历史上,成公英于史书中着墨不多,在后世并不算很出名,如果不是马超熟知历史,甚至都不知道还有成公英这么一号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能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虽然还没能参透其中的玄机,但也足以说明成公英的眼力不差,由此可见,在真正的东汉末年,这个动乱的年代中,被埋没的人才真的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能力、才气并不差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留下太多的印记。
  目光落到成公英的脸上,马超饶有兴趣的问道:“公英,你看出了什么?说来听听。”


第七十三章 擒贼先擒王 一
  关羽高傲的性格与他绝世的刀法是划等号的,赵云他们对此都很了解,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绝不会怀疑关羽的能力,可如今韩遂躲在十多万大军中做起了缩头乌龟,想要斩杀他,谈何容易啊?!
  沉默了片刻,沉稳的徐晃才开口打破了沉默:“我军的兵力并不多,就算关将军再怎么勇冠三军,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在十余万叛军中斩下韩遂的首级啊。”
  关羽深深地看了徐晃一眼,紧了紧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自信的朗声说道:“只要让关某靠近韩遂五百步之内,关某绝不会失手!”
  这个时候,成公英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主公,诸位,小生适才正在思虑,韩遂向来畏死,因此常常在身边安置百余人的护卫队,但韩遂又是极为好面子,因此从大军之中精心选出了百余名样貌端正的青年将士编成护卫队,并将这百余人的护卫队,装扮的华丽异常,身上的盔甲看似华丽,却很是轻薄,这一队护卫队,用来当做仪仗队那是相当的称职,但论起作战能力……呵呵,也只能是唬一唬不知内情的人罢了。”
  顿了一顿,成公英的目光在几名大将的脸上扫过,留出时间让他们消化自己刚才所说的话之后,才继续接道:“如果,以关将军之勇,能够靠近到韩遂的身边的话,想必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护卫队,是决然拦不住关将军的。但是此举风险极大,且不论能不能成功刺杀韩遂,就算是真的拿下了韩遂的头颅,怕是关将军想要脱身,也是件殊为不易的事情。”
  马超将成公英的话仔仔细细的回味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了雄壮高大的关羽,用眼神做出了询问。
  关羽伸手在渐渐蓄起来的长须上抚过,一双丹凤眼中猛然爆射出两道精光,沉声说道:“若不能取下韩遂老贼的人头,关某愿提头来见!乌合之众,还拦不住关某!”
  对关羽的本事,马超心中可是非常清楚的。关羽最擅长的,就是在万军从中斩上将之首级,这一点,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的相当明确,在结合关羽自身的春秋刀法,马超毫不怀疑史书中所载的真实性,因为关羽的春秋刀法,讲究的就是三个字:快、准、狠!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要诀,在关羽的刀法中,却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闪电战中,更是如鱼得水,因此历史上的关羽,才能屡屡斩将夺旗,扬威沙场!
  思索了片刻,马超终于开口做出了决定:“好!那这一战,我们便来个擒贼先擒王!子龙、佑维、公明,你们三人与我各自率领一支骑兵,从四个方向冲击敌阵,给叛军造成混乱,待我们吸引了叛军的注意力之后,云长,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记住,我们四支骑兵不杀到韩遂身前五百步的距离时,你切切不可轻易出手,若出手,则必要雷霆一击,拿下韩遂的人头!”
  关羽和赵云等人同时双手抱拳,大声答道:“得令!”
  除了关羽之外,其余的赵云等三员大将,迄今为止,谁也没有正式投效到马超的麾下,赵云和张绣都是马超的师兄,在武威军和金城军中都没有具体的官职在身;徐晃则是杨奉的部下大将;可是在无形之中,马超所展现出来的战斗智慧以及飒爽的英姿,早已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关键时刻,他们都把马超当做了领导者,那一句“得令”,便自然而然的说了出来。
  修整了半日之后,马超派出的探马回来禀告,韩遂等叛军,再次发起了对陇县县城的强攻,帅军前往陇县的,是叛军匪首之一西凉督军边章,而韩遂则是坐镇大本营中,并没有前往陇县。
  叛军的大本营距离陇县足有二十里之遥,一旦叛军的攻城部队和守卫陇县的将士们交战,轻易之间,是绝不可能说撤退就撤退的,这倒是给马超指定的擒贼擒王计划,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得到了这个情报之后,马超立刻做出了部署,他让司马芝和成公英在外围指挥着自己部下的两千精锐步兵,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佯攻,或者趁机煽风点火,给叛军制造恐慌;自己与赵云等人,则是兵分四路,每一路分成两千多名骑兵,从四个方向直插韩遂的大本营,趁着叛军大部队攻打陇县的机会,借机袭营,进而再由关羽刺杀韩遂。若不能成功的杀死韩遂,至少,也要将叛军大本营中囤积的粮草付之一炬,让他们也尝尝缺水缺粮的滋味。
  部署妥当之后,马超拿起沉重的紫金霸王枪,飞身一跃,跳上龙象的马背,目光在关羽、赵云他们的脸上一一扫过,然后展颜一笑,坚定地吐出两个字:“必胜!”
  关羽等人同时点头,脸上都泛起了昂扬的神色,齐声高呼:“必胜!”
  随后,近万精兵,在几员大将的率领下,各自策马而去,只留下漫天的烟尘和尚未消散的杀气,充斥在天地之间……
  一路飞驰,马超率领着本部两千精锐奔雷骑,来到了一座山坡的背面。根据探马的回报,韩遂他们的叛军大本营,就在这座山坡的正面不远处,也就是说,只要翻过了这座山,就可以遥遥的看到叛军的大本营了。


第七十四章 擒贼先擒王 二
  震天的喊杀声伴随着急促且密集的击鼓声,在叛军大营的四周响起。事先被马超安排在外围的两千多兵马,在司马芝和成公英的指挥下,全部奋力呼喊了起来,为马超等四支精兵冲营造足了声势。
  借着外围的造势,马超策马来到叛军的营门之前,沉重的紫金霸王枪在营门上一刺一挑,便将宽阔的营门砸的塌陷了一大块儿,露出了营地内叛军们慌乱奔走的身影。
  霸王枪在马超的手中轻如无物,又是一记重击,狠狠地砸在了营门上,将营门砸的木屑纷飞,剧烈的颤动不已,只要再这样砸上几下,怕是整个营门就要被马超硬生生的给砸破了。
  当马超第三次高举起霸王枪,想要趁热打铁,在叛军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争取将营门打破的时候,一道凛冽的刀光在马超的身边一闪而过,携带着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如从天而降的陨石般,势大力沉的劈砍在了营门之上,随即,只听一阵哗啦啦的破碎声,坚固的营门破裂开来,分成两半儿被劈飞,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倒落了出去。
  关羽收回青龙偃月刀,就好像是什么事情也没做一样,眯着眼,退回到了马超的身后。有了关羽这员正值当打之年的大将相助,马超不得不承认,确实可以在无形之中省去很多的麻烦,后世对关羽“万人敌”的这个敬称,当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雄狮面罩覆盖下露出的双眼中,向着关羽的方向露出两道赞许的目光,随后,马超高举霸王枪,纵声高呼:“杀进去!”
  两千精锐骑兵齐刷刷的挺动长枪,将长枪的枪尖按低,在略高于马头的水平线上,斜斜的指向前方,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冲锋的准备,跟着飞快奔入敌营的龙象宝马,呈冲锋阵型杀入了营地中。
  与此同时,在叛军大营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用粗大的树干做成的营墙,同时被破开,赵云、张绣和徐晃,各自率领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几乎是在同时也杀入了叛军的大营中,与马超所部保持着高度的步调一致。
  四个方向的营墙同时被破,四支骑兵队伍势不可挡的杀入营中,立刻给叛军们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他们不明白,为何对方连攻城的重武器都没有,便如此轻易地攻破了他们的营墙,一时之间,恐慌的情绪,在叛军中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
  在叛军营地的中军大帐外,现出了韩遂的身影。或许是连日来的日子过的太不安稳,韩遂的面庞上,失去了往昔的红润,胡须都变的花白了起来。
  “稳住!敌军的人数不可能太多,都给本将顶住,将他们围起来,聚而歼之!”
  韩遂高声呼喊着,试图稳定住部下将士的军心。可是,马超精心布置出来的战术,对叛军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又岂是韩遂一两句话便能轻易扭转局面的?更何况,马超也绝不会给韩遂轻易翻盘的机会。
  呼
  沉重的紫金霸王枪在空中划落,伴随着空气几乎被割裂的刺耳声音,毫不留情的扫在了三名叛军的身上。被马超击中的三名叛军,连呼喊都未能发出来,便打着旋倒飞了出去,口中鲜血狂喷,眼见是活不成了。
  鲜血,醒目的出现在空中,刺激着双方的神经,令马超所部将士的斗志更加昂扬,却令韩遂部下的叛军们,更加的畏惧了。
  “负隅顽抗者,杀无赦!”马超雄壮中略带青涩的声音响起,穿越了叛军大营前营的小半个营地,传入了附近叛军将士们的耳中,让他们心中的斗志进一步被瓦解着。
  似乎是为了回应马超的高喊,他部下的两千名奔雷骑精锐骑兵,用充满了杀气的声音齐声高呼:“疾如风,徐如林,侵如火,不动如山!杀!”
  最后一个杀字的尾音还没有完全落下,两千奔雷骑的右手同时向上稍稍一抬,原本斜斜指地的枪尖,整齐的向上拔了两个高度,闪烁着寒芒的枪尖,指向了叛军们的天灵盖位置,透射出阵阵冰冷的杀意。


第七十五章 擒贼先擒王 三
  当马超率部冲破叛军第二道封锁线的时候,在叛军营地外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一个雄浑的声音带着赞叹之意响起:“此人便是马孟起吧?当真是少年英雄,名不虚传啊。”
  这个声音的主人,长着一张国字脸,脸上满是威严,年级大约在四十岁上下,手中提着一柄古锭刀。
  “没错。看来陛下对马孟起的封赏,还是轻了一些啊。如此少年俊杰,若不重用,倒真是可惜了。”
  接口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受当今大汉天子刘宏之命,率军前来平定韩遂叛乱的当朝黄门侍郎钟繇,他的年纪与孙坚相仿。
  话说这黄门侍郎钟繇,在接受了刘宏的圣旨之后,抓紧时间调兵遣将,挑选出来一批人,然后便一路疾行赶来了西凉。在行军到陇县附近的时候,部下的探马回报,说有一支骑兵部队竟然以不足万人之众,向韩遂的大营发起了冲锋,看旗号,主将乃是“马”姓之人,但无法确定是否为武威太守马腾的队伍。
  乍一听闻此事,钟繇和先前说话的那个国字脸将军,都是微微摇头叹息,他们认为此举太过冒失,以韩遂的势力,不足万人的骑兵队伍前去冲营,与以卵击石何异?可不管怎么说,既然是向叛军发动攻击,那必然便是自己人,于是钟繇便催促部下加快脚步,在最短的时间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