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
随着幽州战事的结束,脾气火爆的太史慈可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见粮草充足,将士们斗志高昂,他便动了北征高丽的念头。
对此,公孙瓒大力支持。调拨了三万担粮草给太史慈,还借调给太史慈副将五名,士兵三万人,助他一臂之力。
太史慈便这样,带着四万义勇军,连同一万魏军降兵,总计五万大军,携带着足备的粮草,跨过辽东,攻打高丽国去了。
其他几路义勇军中,黄忠赶到了青州,与周瑜、甘宁合兵一处,水陆并进,接连攻城略地,把青州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大将张合赶到了兖州,和徐晃兵分两路,声东击西,合纵连横之下,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火力网,兖州境内亲近曹操的势力,悉数被他们剿灭。
顺利占据了青州、兖州、豫州之后,周瑜、黄忠、甘宁三人在北,关羽、张辽在西,张合、徐晃在南,对徐州实现了三面包围,让东临大海的徐州,成为了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可能被三面杀来的义勇军攻克。
此外,留在邺城的诸葛亮,也利用过去一段时光,把偌大的冀州整合完毕,留下魏延镇守邺城后,便率部火速返回了长安。
马超即将登临大宝,接受刘协的禅位,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诸葛亮怎么能不在场呢?他必须要赶回去,亲眼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马超查阅了各地的战报之后,彻底放下心来,安心的等待着三日后的禅位大典。
在禅位大典前的第二日,诸葛亮赶回了长安,立刻便被马超召入王宫之中,连同贾诩,三人钻进密室之中,细细的商量起来,定什么国号、年号之类的细节问题。
三日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第六百二十章 交州归华
新的政权,以大梁为模板,把大梁的机构整个移植了过来,组成一个全新的国家。
经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的整顿和磨合,新的华国逐步走上了正轨,这是一个政权高度集中,大臣高度忠诚且各有才能,子民高度自由的新国度,既保留了大汉的传承,又融合进了马超治理大梁的理念,让发展了四百多年,已经进入衰败期的大汉,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马超前期的巨大投入,到现在,已经开始收到回报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不出十年,华国必定会恢复到后汉之初时的繁华。
在马超称帝一个多月后,好消息接踵而来。
首先是围困徐州的三路义勇军,以关羽为主导,周瑜副之,顺利的拿下了徐州。封死了吴国迈出江东的最后一条道路,这对于后续征讨吴国,至关重要。
目前,关羽等人除了留下必要的兵力镇守徐州外,把剩余的十多万义勇军,散布开来,围着江东之地,在江北布置了一条长长的封锁线,保证吴国内连一只鸟都无法飞过长江。
庞统自襄阳再次出兵,带着十万义勇军进驻长沙、南郡一线,严防死守,与关羽等人的部众连成一片,让江东变成了一处死敌,退无可退。
其次,交州方面也传来了利好的消息。
交州牧士燮,派部将吴巨为使者,带着奏折来到长安,上表马超,表达了归附华国的意愿。
士燮的奏折,其实在刘协发布第二道禅位诏的时候,便已经送出来了。只是交州位于大汉的最南边,地处偏远,距离长安路途十分遥远,吴巨在路上足足走了五个月的时间,来终于来到了长安。
士燮的投诚,宣布交州从此重归华夏版图,除了偏安一隅的吴国,马超基本上已经统一天下了。
在士燮举州投诚之后,马超当即任命士燮继续担任交州牧之职,成为华国开国以来的第一任交州牧。
为了加强交州军的战斗力,填补交州将领武力不强的缺陷,马超特意从义勇军中,挑选出来十二名战将,有徐庶带领前往交州,以便辅助士燮更好地震慑交州境内的那些异族。
派将不派兵,马超并未让徐庶等人多带一兵一卒,以此向士燮传递出一个善意的信息,让士燮等交州土著安心。
吴巨跟随着徐庶一同返回交州,他来的时候,只带来了五百士卒,归去之际,军中却多出了上百辆大车。这些大车中,装载的是华国的战旗、战甲,以便交州士卒们改旗易帜,更换衣甲。
当然吴巨带回去的,还有马超命韩暨打造出来的交州牧大印。士燮接受了这枚大印,就等于正式成为了华国的封疆大吏,日后若是有所异动,马超必定会将这枚大印,连同士燮的性命,一并收回来。
能做到交州牧的位置上,一做就是二十多年,马超相信士燮一定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交州归降,令江东的孙权再也坐不住了。
他原本还想借着地域相近的条件,联合士燮共同抵抗马超,可如今士燮归华,自然让孙权的计划落了空,变成了一场美梦。
孙权明白,单凭他手中的力量,根本就无力抵挡兵锋强劲的华国义勇军,只要马超一声令下,吴国势必会被义勇军将士们挥戈踏平。
而且孙权派出的二十万主力军,连同他们乘坐的两百多艘战舰,被周瑜悉数歼灭在了东海之上,可谓是元气大伤,再想组织起一批可战之军,短时间内根本就不现实。
既然无法抵抗,孙权便只要服软。
他效仿士燮,上表称臣,愿年年向华国进贡赋税,请求马超允许让吴国成为华国的附属国。
孙权也知道,他利用孙尚香与自己的血脉之情,导致孙尚香香消玉殒,马超绝不会轻易饶过他,所以孙权早就在江东挑选出了两名姿容绝色的女子,连同大量的金银珠宝,一并让使者带着前往长安。
吴国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诸葛谨。
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结局
一年多之后,炎黄二年,六月初五日。
太史慈自高丽回归华国,他带回来了大量的战利品,还有高丽王的人头。
辽东之东的高丽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公孙瓒派人接管了高丽之地。
马超下令,把高丽之地分为辽庸、百济、新罗三郡,分属幽州管辖。并迁徙了十万人口到三郡之内,繁衍生息,延续汉人的香火传承。
十日后,炎黄二年六月十五日,马超祭师出征,亲率三万奔雷骑和三万破军阵精锐,带着诸葛亮、赵云等文官武将,御驾亲征江东。
七月初八,马超的主力军来到了长江北岸,与关羽等人合兵一处,和西边的庞统遥相呼应,对吴国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隔着整条长江,遥望江东,包括马超在内,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激动莫名的。
眼着华国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即将毕其功于一役,就连一向以谨慎、稳重出名的诸葛亮都有些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情感了,紧张和兴奋这两种并不相同的情绪,同时浮现在了诸葛亮的心头。
随着马超一声令下,上到老将黄忠,下到将姜维,除了负责保护诸葛亮等文臣谋士安全的将士外,其他的人全部赶往了长江南岸。
一些善于凫水的将士,甚至等不及战船的摆渡,脱光了身上的战甲,连同武器一起放在木板上,然后推着木板向长江南岸游了过去。
数个时辰之后,义勇军将士大部已经渡过了长江,来到了对岸。
数十万大军开始在岸边集结,不用马超吩咐,诸葛亮便主动站了出来,自动担任起了大军的总指挥官,将数十万大军分成左、中、右三个紧密相连的战阵,刀枪明亮,旗帜鲜明的向江东腹地进军。
驻守在此的六万江东军,在大将徐盛的带领下,奋起抵抗,试图阻挡住义勇军的进攻。三路义勇军将士同时出手,对徐盛率领的江东军展开了狂攻,一场空前的较量,就此进入了白热化。
双方合计近百万将士,在长江的岸边,展开了无休无止的厮杀,每时每刻,都会有人倒下,将自己的鲜血,注入长江岸边的沙土之中。长江这条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河,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历史见证者。
厮杀,从日出延续到了日落,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战场上终于平静了下来。在三路义勇军的包夹之下,包括徐盛在内的六万江东军,全部血染沙场,无一生还,甚至连投降者,都被义勇军将士无情的斩杀。
这一战,马超就是要打出华国义勇军的气势,展现出义勇军的凶悍,让吴国的人们都知道,义勇军,不可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长江岸边一战,以马超率领的华国义勇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吴国原本就较为弱的实力,再一次遭受重击,雪上加霜。
已经分裂了数十年的天下,在长江岸边之战结束的这一日,进入了大一统的倒计时。
炎黄二年七月十三日,马超亲自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攻占了九江郡,攻破了吴国在长江南岸布下的第一道防线。在江东之地,建立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桥头堡。
炎黄二年七月十七日,庞统率领的义勇军攻陷江东之西、长沙之东的庐陵郡,之后兵锋不减,剑指江东更深处。
炎黄二年七月底,华国大将关羽力斩吴国大将董袭,攻破了董袭自武宁至德安一线的防御,率部斩杀江东军两万余人,令江东人人自危。
炎黄二年八月初四,华国水军在大都督周瑜、副都督甘宁的带领下,忽然出现在了东海之上,奇袭了吴国会稽郡的沿海要塞,随后对要塞进行了改装,把这座要塞变成了义勇军楔入吴国内陆的一刻钉子,令孙权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炎黄二年八月十九日,赵云扬威沙场,单枪匹马与吴国潘璋等五员上将交锋,非但毫发无损,反而连斩五将,令江东军肝胆俱裂。赵云力助义勇军夺下丹阳郡,离吴国的都城建业更近了一步。
炎黄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数路义勇军在接连攻城略地之后,与建业城下完成会师。把建业连同城中的孙权,围了个水泄不通。
义勇军兵临城下,建邺城内的人们人心惶惶,弃城而逃者有之,出城投降者有之,畏惧义勇军之兵锋,自刎与家中者有之……
大军围城十日之后,吴王孙权终于不堪重负,打开城门,率领数十位文武官员,出城献降。
孙权的投降,代表着最后一支抵抗义勇军的武装力量,瞬间土崩瓦解。马超先后历经十余年的征战,终于完成了天下大一统的宏愿。
曾经战火纷飞的大汉,已经成为了过去。天下的百姓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盛世王朝——华国!
完成天下的大一统之后,马超励精图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工、农、商的全面发展,短短三年时光,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令华国的所有子民,都过上了真正安定的生活,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致使国内的盗匪和山贼,以及各种作奸犯科的事情逐渐减少,最后竟至绝迹。
当华国的国力全面提升之后,马超亲自写了一道诏,拜水军大都督周瑜为帅、副都督甘宁副之,调拨王双、王平、郝昭、郭淮等战将十员,贾逵、司马芝、刘晔为随军参谋,以伏波锐士为主,起兵十五万,远征扶桑。
扶桑是先秦时,诞生于神州大地东北方的一个岛屿国家,至今的发展历程,不过五百年左右,这个国家的做主之人,乃是一个妖艳的女子,名为卑弥呼。
对于这个荒诞与邪恶并存的国度,马超从来都没有半点的好印象。对这个国家在两千多年后的屠华行为,更是深恶痛绝。别的历史轨迹,马超不想去改变,但是对这个国家,马超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在世间抹除掉的。
三年后的一日,周瑜率军远征而归。
他很好的完成了马超的密令:扶桑国连同女王卑弥呼在内,无分老幼,鸡犬不留。那里,已经重新变成了一片荒岛,再无半点生机可言。
在周瑜凯旋归来的这一日,马超带着一众文武将官,再次来到了英魂台上,把远征扶桑时战死的将士们的名字,镌刻在了忠义碑上,并再次祭奠了忠义碑上留名的烈士们。
祭拜之后,马超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的着大好河山,心中不由得生出了无限的感概。挥笔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间一场醉!
(全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