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马超、曹操在前面做铺垫,现在刘备伸手要王爵,倒也不显得如何突兀了。
对刘备请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诸侯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
曹操显得乐不可支,这样一来,曹操确信马超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牵扯到这件事上,自己便能够趁机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了。汉中之地,连接关中,刘备要汉中王的王位的真正图谋,如何能瞒得过曹操?
以刘备现在手中的兵力,拿下汉中乃是迟早的事。届时,刘备便可以随时以汉中为桥头堡,入侵马超的雍凉大本营了。偏偏这个时候,马超和曹操刚刚结束大战,元气还未完全恢复过来,若是强行与刘备争夺汉中,一来师出无名,二来怕是马超力有未逮。
第四百九十九章 死而复生
刘备登临汉中王之后,积极地厉兵秣马,准备不日进攻汉中。
对于马超而言,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想要阻止刘备霸占汉中,用诸葛亮的话来说,最好的时机,便是在刘备与张鲁争斗不休,两败俱伤的时候。那个时候,无论谁胜谁败,马超必须果断的出手,以生力军的姿态切入战场,击败刘备与张鲁之间的胜利者,把汉中之地收入囊中。
汉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超此前不是没对汉中动过心思,可天下大势动乱纷纭,马超不得不应对各处的战斗,一直也没腾出手来,把汉中拿下。这一次在刘备的逼迫下,马超终于是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汉中,把汉中当做遏制刘备的战略堡垒来经营了。
刘备是汉中王,出兵汉中理所当然。而马超却不能那样做。
对此,诸葛亮的计策是,先暗中集结兵马,等待时机。等张鲁被刘备打怕了,再派出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前往游说张鲁,劝其交出汉中太守的位置马超让于,马超则保证其能够荣华富贵后半生。
诸葛亮相信,在生与死之间做出选择,张鲁到时候一定会答应下来的。马超的信誉,在天下任何人的眼中,都是有保障的,远比伪君子刘备要牢靠的多。既然马超说了要保张鲁后半生衣食无忧,必然不会食言,对此,诸葛亮断定张鲁心中也是有数的。
唯一有些困难的是,要说服张鲁,前往汉中的说客必须要巧舌如簧才行。本来,诸葛亮是最为胜任这个角色的,可马超说什么也不肯让诸葛亮去孤身犯险,无论诸葛亮怎么说,马超就是不答应。
马超麾下的众人都知道,自从马超击败曹操回到长安后,便把诸葛亮从威州叫了过来,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马超就像是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好友,真诚且热情,浑然不似初次见面。
从那以后,马超对诸葛亮的器重,连瞎子都能看在眼里,不但封诸葛亮做了相国,而且还把自己收藏的所有古籍与诸葛亮分享。要知道,在此之前,即便是周瑜,都是没有这个特权的,诸葛亮可谓是开了先河了。
马超此举,倒并非是厚此薄彼。周瑜以前被马超送入过西凉学府深造了两年,得到了数位名师的指点,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也更加趋于均衡,剩下的,就看周瑜自身的领悟能力了。
而诸葛亮则不同,他虽然也接受过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二人的教授,但那毕竟属于私塾的性质,和马超力主开办的西凉学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像是后世自学成才的函授高材生,与统招的重点大学高材生,有着天差地远的区别一样。
如今战事将起,马超也没有时间让诸葛亮再去西凉学府深造了,于是便索性敞开了私人的收藏,让诸葛亮在其中自幼摄取成长所需的营养。这样才能让诸葛亮像周瑜一样,更为均衡的挖掘出全部的潜力。
总而言之,马超对诸葛亮的器重,是发自内心的。外人不知道的是,马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还夹杂着一个后世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意。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像诸葛亮这样集智慧、忠诚、正义、坚韧不拔于一身的人,实在是太少见了,马超想让本就近乎完美的诸葛亮,变的更完美一些。
当然,这个理由,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所以在诸葛亮提出针对汉中不久后的战略时,马超很快就同意了下来,唯独不答应让诸葛亮去充当这个说客。
在马超看来,汉中的地理位置、战略要冲是很重要,可再重要,也比不上诸葛亮的安危啊!马超宁可不要汉中,任由汉中落入刘备之手,也不愿让诸葛亮出现半点闪失。这便是他和刘备不同之处。
所以刘备乃是伪君子,而马超是坦荡真君子。
马超的坚持,让诸葛亮无计可施。诸葛亮也知道,马超这是为了他着想,不愿他涉险。诸葛亮心中还是很感激的,自觉没有选错君主。可汉中战事一起,张鲁必败,只是能够坚持多长时间的事,这个说客的人选一日选不出,马超就一直会处于被动之中。
就在诸葛亮一筹莫展的时候,前往西川采药的李当之和吴普回来了,他们还带回来了一个重伤在身的胖子。
别人听闻这件事,根本就没往心里去。华佗座下的几个医道弟子,时常外出采药,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可诸葛亮听到这件事之后,心中一动,连忙来到了青囊军的营中,请李当之和吴普,为他引荐那个胖子。
在李当之和吴普的陪同下,诸葛亮进入军营,来到那个胖子的临时居所。
两人见面之后,脸上均同时出现了几分感慨之色。而后,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士元,此生还能相见,真是太好了。”诸葛亮率先打破了沉默,微笑着向卧在榻上的胖子说道。
胖子回以一个苦涩的微笑:“孔明,还是你有先见之明。刘玄德,并非明主啊。以前,凤雏之名位列卧龙之后,吾心中一直不服,但是现在,吾心服口服矣。”
第五百章 刘备出川
益州治所成都,州牧府内。
刘备舒服的躺在一张软椅上,赏心悦目的看着眼前的十几名歌姬曼妙的身姿,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曾几何时,这样的生活,就是刘备奋斗的目标,为了锦衣玉食,为了荣华富贵,刘备已经逐渐将匡扶大汉的重任抛诸于脑后了。常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把刘备折磨的痛苦不堪,让他尝尽了人间的疾苦,现在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初投效在公孙瓒麾下的那个刘备了。
那时的刘备,心中有着两个自己,一个为了匡扶大汉而努力,另一个则是为了荣华富贵而努力,而前者,在刘备的心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得到了整个益州和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心中只有后面的那个自己了,前面的那一个,已经被后面的自己给杀死了。
端起一盏琉璃杯,刘备惬意的喝了一口美酒,目光在酒精的催动下,开始迷离了起来,带着欲望的眼神,在最美的那名歌姬身上扫视起来。
或许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他此刻对美酒和美女的需求,丝毫不逊色于那位一辈子生下一百多个儿子的中山靖王。或许,这一点也是遗传自汉高祖刘邦,刘邦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和刘备的处境差不多,终日颠沛流离,被霸王项羽杀的丢盔弃甲,但是无论到哪里,只要一有闲暇,刘邦就会尽享人生的乐趣,各种美酒、女人,就成了刘邦生活中的最好调剂品。
从这一点来讲,抛开血缘关系不谈,刘备和刘邦真的很像,两人都有着平凡的出身,起兵之前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一旦得势,势必会变本加厉的开始享受,似乎是要把以前经受的磨难,都在享受中弥补回来。
其实,刘备在夺得荆州之前,便已经有多位妻子了,只是刘备当初居无定所,跟着他的夫人接连死去,到现在只有两位还跟在刘备的身边,一位是甘夫人,是他的原配,另一位是糜夫人,也就是糜竺的妹妹。
这两位夫人都是天生丽质,甘夫人肤质如玉,容貌娇美,有白玉美人之称,并且还新野为刘备剩下了第一个儿子刘禅,小名阿斗;而糜夫人年方二十,比刘备小了三十多岁,也是一位绝色美女,刘备娶糜夫人,虽然主要是为了拉拢糜竺,得到糜家的巨额财富,但很难说,他没有觊觎糜夫人美貌的心思,想必如果糜夫人长得一般,或者是丑陋的话,刘备是一定不会迎娶她的。
有这两位美艳的夫人陪伴,刘备曾经度过了一段很开心的时光,可是时过境迁,就算是白玉美人,刘备享用的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因此,刘备现在已经很少去二位夫人的房间了,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那些年轻貌美的歌姬身上。现在看着眼前那名美艳歌姬的凹凸有致的身段,刘备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就在刘备准备付出行动,让那名歌姬接受自己的宠幸之时,一阵不合时宜的脚步声,打断了刘备的遐想。法正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当他看到满堂歌姬的时候,却又停止了动作,垂手站在了一边。
看到法正的神情,刘备懒洋洋的挥了挥手,让一众歌姬进入了后堂,然后慢悠悠的端起琉璃杯,一边递向口中,一边开口询问法正:“何事?”刘备虽然已经有些腐化,但他却深深地明白一点,自己之所以能锦衣玉食,每天享受自己想去享受的美女和美酒,是权力带给他的福利,所以,刘备对处理政事还是比较勤快的,因为只有让益州、荆州稳如泰山,他才能去享受更多的美女和美酒。
“禀大王,张鲁屯兵十五万于汉中边境,看架势,是要举全境之力,与我军决一死战了。”法正连忙回答着刘备的问话,他虽然有些看不惯刘备贪图享乐,但是毕竟,刘备入主益州之后的一系列决策,大部分还都是比较正确的,而且刘备在享乐的同时,也没有疏于政事,这一点,比起刘璋来,可是强的太多了,所以法正等益州旧有官员,还是对刘备很恭敬、很尊敬的,做起事来也是尽心尽力。
哗啦就要到嘴的美酒,因为刘备的手一抖,全部洒在了他胸前的衣服上。刘备猛然站起身来,大声怒道:“区区张鲁,怎敢抵挡我大汉精兵?他是要抗拒天威不成?”
字里行间中,刘备俨然把自己当做了大汉的最高统治者了。虽然说他已经晋位汉中王,按照习俗,他麾下的数十万将士,理应被称为汉军,可这个称号,与大汉的国号相悖,在礼法上,刘备是不能这样自称的,可如今志得意满的刘备,早已没了往昔的谨小慎微,语气自然而然变的张狂起来。
法正回答道:“大王,这已经是十日前的消息了。还望大王早作决断。”
刘备的眼眉逐渐皱到了一起,脸上的不悦之色,昭然若揭。
汉中本来是益州的一部分,号为东川,和益州本地的别名西川并称为东、西两川,两川地势相连,山脉相依,唇齿相依。
虽然汉中张鲁连年入寇西川,可实际上,两川是唇亡齿寒,相辅相成的。所以刘备才会急于拿下汉中,让两川合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第五百零一章 接踵而至
刘备出兵汉中的消息,自然瞒不过无孔不入的神机营密探。
马超无法坐视刘备占据汉中,有心要派出大军前往汉中,可又力有未逮。
北方大战后,不止曹操损兵折将,马超这边的损失,也是很严重的。短短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义勇军恢复到当初的巅峰状态。
要知道,新兵的招募容易,把新兵训练成可堪一用的老兵,很难。一年的休养生息,远远不能让新加入的兵源变成铁血老兵。
更甚者,为了保证尖端的战斗力,把奔雷骑和破军阵两支精锐补充满编,马超在义勇军中抽掉了一批精兵,填补了两支精锐的战损。这就导致普通义勇军的战斗力,间接地被拉下了一个台阶,哪怕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艰苦训练,仍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磨砺。
在用兵捉襟见肘之际,诸葛亮倒是给了马超一个惊喜。
当初在威州,诸葛亮从北宫伯玉手中借了八千兵马,凭着这八千悍卒,诸葛亮足足抵挡了夏侯渊十五万大军数日之久。
战后,诸葛亮被马超提升为了相国,与贾诩齐平。北宫伯玉便把这八千悍卒送给了诸葛亮,既是表达他对诸葛亮保住威州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想要交好马超眼前的这位大红人。
后来这八千悍卒,便跟随诸葛亮回到了长安,马超破例把这八千人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并且还在兰州那边,另外调拨了两千西域猛士,凑够一万之数,由诸葛亮来统领。
这一万悍卒,全是步兵。在一年之前,他们的战斗力比起普通的义勇军不过是稍强一线而已。一年之后,他们经过马超的亲自调教、诸葛亮的战术灌输之后,战斗力有了翻倍的增长,纵然比不上步兵精锐破军阵,也要比普通的义勇军高出两个水准不止了。
更可怕的是,这支步兵,并不以近身战斗见长。他们真正厉害之处,是在快速的奔跑中,精准的操控弩箭,以灵活的步伐,对敌人进行远程射杀。
这支部队,说是步兵,实则乃是步弓手加轻甲步兵的融合体,凭着诸葛亮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诸葛连弩,在战场上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
诸葛连弩这种武器,一弩十矢,可以单点发射,也可以一次性射出十根弩箭,属于相当高级、先进的一种单兵作战武器。就连马超看到之后,亦是大加夸赞,让诸葛亮与韩暨、郑浑、马钧他们进行改良之后,进行批量的生产。
如今,除了诸葛亮统率的这支万人部队,人手一把诸葛连弩外,其他的义勇军部队中,亦有装备,平均每五千义勇军中,便拥有五十张诸葛连弩。诸葛连弩的列装,让义勇军在远程作战的时候,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
眼下奔雷骑和破军阵正在恢复期,其他的义勇军部队还在打磨中,唯有诸葛亮统领的这支特殊部队,可以成为绝对的主力军。
诸葛亮也清晰的认知到了这一点,所以主动向马超请缨,要率兵前往汉中,以少量兵力牵制刘备,伺机而动。
在马超的眼中,贾诩是现在的国之柱石,而诸葛亮和周瑜,便是未来的国之利刃。平心而论,马超是不愿让诸葛亮轻易去涉险的。毕竟马超现在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满打满算只有三万左右,以三万的兵力,在张鲁的十五万大军和刘备的二十万大军中,夹缝中寻求胜机,连马超都没这个把握。
可是形势所迫,汉中之地不容有失,马超无法坐视刘备继续攻城略地。
思量再三后,马超还是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指派诸葛亮为主将,以沉稳的徐晃、骁勇的张辽为副将,以多谋的司马芝、擅断的贾逵为参军,起兵三万为先锋,先一步赶往汉中与雍凉的边境。
马超则是留在长安,继续整合兵马,等大军完备之后,即刻启程去和诸葛亮汇合。只是在大军赶到之前,诸葛亮是没有任何援兵的,只有手中的三万先锋军可用。
马超也想开了,他对诸葛亮的保护,可能有些过分了,有点培养温室里的花朵的意思了。后世不是有句名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也该是时候让诸葛亮去独当一面了。马超相信,经过威州斩杀夏侯渊、击退李通一战后,诸葛亮也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诸葛亮的出现,比历史上实际要早了两年,这是马超带来的蝴蝶效应。因为这个原因,马超先入为主,下意识的认为诸葛亮还需要两年时间的历练,才能达到历史上那样的高度,甚至赶而超之。
第五百零二章 奇袭汉中
汉中城外二十里,诸葛亮已经在这里扎下了大营。站在中军大营前,诸葛亮遥望着汉中的方向,低声问向身边的庞统:“那个杨松,今晚该采取行动了吧?”庞统浅笑着答道:“正是今夜。明日一早,我军的大旗,便可以插在汉中城头了。”
展颜一笑,诸葛亮笑道:“怕是杨松至死也不明白,他到底把汉中城献给了谁。”
随即,卧龙、凤雏二人,同时发出了舒心的长笑。
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其实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汉中边界上了,而且他率领的三万义勇军先锋,悄悄地改换了旗帜,黑色魏王旗,在义勇军的头顶上随风飘荡着。
根据神机营密探的消息,诸葛亮和庞统推算出,曹操暗中收买了杨松兄弟,让他们蒙蔽张鲁,疏于对刘备的防御,汉中与益州之间屯驻的十五万汉中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早已和张鲁断掉了联系,战事一起,必会因群龙无首而陷入乱战,万难抵挡刘备的猛攻。
趁着刘备与十五万汉中军交战之际,诸葛亮和庞统,决定冒充魏兵,奇袭汉中城。
这一步棋,凶险异常。杨松此前并不知道,曹操许诺给他的一切,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曹操根本就不可能跨过荆州北边的两个郡,从豫州来到汉中。
诸葛亮利用的就是这一点,以杨松心理上的盲点为突破口,在杨松认为不可能有人敢假冒魏军的情况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