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黄忠将信将疑,领命而去。
收回了目光,诸葛亮转头看向了俄何烧戈,道:“今夜火起,夏侯渊势必会来救援,届时,还请将军率军,阻拦夏侯渊。切记,不可力敌,只需借助地形之力,以吾所造之诸葛连弩,阻拦夏侯渊即可。军中的弩手,追随将军同往。”
俄何烧戈闻言大喜。他可清楚的知道,那百多名神箭手们,在手持诸葛连弩时,是多么的恐怖。有了这百名神箭手的帮助,若是还被夏侯渊突围而出,俄何烧戈也可以一头撞死了。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北宫伯玉不由得好奇的问道:“军师,你只说今夜山上会起火,可这火,从何而来?”
诸葛亮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轻轻伸出一根手指来,向着地上指了指。
顺着诸葛亮所指的方向看去,北宫伯玉只看到他的影子,在烛火的照耀下,微微的晃动着。
影子?影子!
是了!还有神机营在暗中帮忙呢!传说中,神机营密探便是马超的影子,他们无处不在,神秘的就连北宫伯玉这等坐镇一个大州的州牧,都摸不清神机营们的踪迹。
醒悟过来的北宫伯玉,旋即便感到了震惊。神机营密探,历来都是由马超或是贾诩直接指挥的,其他的人,只能被动的接受神机营密探的帮助,却无法指挥神机营。在并州的主战场,魏延和甘宁二人,也不过是与神机营相互配合,并不存在谁指挥谁。
可是现在呢?诸葛亮的意思,他竟然能暗中指挥神机营?让神机营密探们,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潜伏到夏侯尚驻扎的山头去,杀人放火?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说明马超对诸葛亮的信任,绝非一般人能比的。神机营密探必定是暗中接到了马超的指令,才会听从诸葛亮的吩咐啊!
马超对诸葛亮,已经不仅仅是信任了,简直是倚重为左膀右臂啊!北宫伯玉吃惊的暗想着。要知道,至今为止,马超并未见过诸葛亮,为何会偏偏如此重视诸葛亮呢?
不过,北宫伯玉还知道,自己的主公,从未看错过任何一个人,既然他对诸葛亮青睐有加、信任有加、器重有加,那便只能说明,诸葛亮绝对是一位当世大才,有着足以翻天覆地的大本领。
想通了这一节,北宫伯玉不禁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最终还是站到了诸葛亮的这边,而没有站到他的对里面去。否则,等日后诸葛亮权柄日盛,他北宫伯玉还有好果子吃吗?
第四百五十九章 阵斩夏侯渊 下
咔嚓!
大将黄忠一刀劈落,夏侯尚竟是没来得及做出任何的反应,眼睁睁的看着黄忠的大刀,降落到了他的头顶上,劈碎了他的天灵盖骨。
与此同时,两侧的成宜和王双,顺利的突进到曹营之中,与黄忠遥相呼应,从三个方向,杀的夏侯尚部下将士一片哭爹喊娘,惨叫声不绝于耳……
黎明时分,山头上的火势渐渐弱了下去,战斗也已进行到尾声了。
夏侯尚带来的万余名曹兵,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中,大部分被黄忠、成宜、王双三人率部斩杀了,余者连爬带滚的跑下了山,难免摔断了腿、弄折了胳膊之类的,凄惨无比。
山下不远处,俄何烧戈得到消息,得知黄忠三人已经占据了山头后,立刻下令,让正在阻拦夏侯渊援兵的部众们,撤出了战场,从容的回到了威州城中。被俄何烧戈阻挡了小半夜之后,夏侯渊的援兵自知救援无望,只能带着从山上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回去向夏侯渊复命。
知悉制高点被黄忠等人拔除,夏侯渊大怒不已,命大将李通等人留守营中,他自己亲自带兵前往,欲要夺回山头,为夏侯尚报仇雪恨。
此刻的夏侯渊是愤怒的,正所谓旧恨未消,又添新仇。曹休惨死,夏侯渊尚且未能报仇,如今又搭上了夏侯尚的一条性命。这两个人,可都是曹操的宗族亲人,于公于私,夏侯渊都必须要给他们讨回公道。
带着愤怒的心情,夏侯渊带着两万曹兵,直扑山脚之下,在下山的要道上,布下了战阵,要把黄忠等人活活困死在山顶上。夏侯渊虽然愤怒,可理智未失,故而并未在第一时间发起强攻,准备等山上的黄忠等人,在人困马乏之后,再发动突袭。
上山的要道上,多出了三道防御工事,这是黄忠在斩杀夏侯尚之后,派兵临时修建起来的,这三道防御工事,就像是把双刃剑,在暂时抵挡住了夏侯渊的同时,也彻底把黄忠他们,困死在了山顶上。
站在山顶往下观望了许久,黄忠掉过头来,冷声问道:“王将军,如此自断退路,这便是军师交给你的锦囊妙计?”
王双尴尬的一笑,把手深入怀中,取出了另外一个锦囊,在黄忠面前一晃,道:“汉升将军,军师还有第二个锦囊妙计,是交给你的,不过军师吩咐了,这个锦囊,要到烈日当空之时,才能交于你打开。”
“哼!故弄玄虚!”黄忠不满的哼了一声,继而又加了一句:“若真有退敌之策,何必非要等到烈日当空之际?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一旁的王双,忍不住吞下了一大口的口水,将目光转向了别处。百无一用?诸葛亮?那是你汉升将军没见过诸葛先生于翻手之间,便召来天雷地火,令夏侯渊仓皇而逃的壮举!亲眼见证过那场神迹的人,谁敢说诸葛亮无用?
时间,缓慢的流逝着。
在难捱的等待中,黄忠数次要率兵杀下山去,为滞留在山顶上的义勇军杀出一条路来,都被成宜和王双拼命地劝阻了下来。他们二人,可是知道诸葛亮的本事的,自从相识以来,诸葛亮还没有估错任何一件事,拿下威州兵符印信、射杀曹休、击退夏侯渊……包括远在千里之外的马超,对诸葛亮的任命,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件事不是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
所以他们二人,对诸葛亮有着强烈的信心,远比黄忠对他的信任坚定千百倍。
好不容易等到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之际来到,黄忠急吼吼的向王双伸出手来:“快快快,将锦囊拿来!”
见时候已到,王双不再犹豫,把锦囊取了出来,递到了黄忠的手中。
黄忠接过锦囊,打开细细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竟是呆立在了当地,良久之后,才叹息道:“诸葛军师,真乃神人也!”
不明白黄忠的态度,为何会出现前后如此之大的落差,成宜和王双忍不住也凑了上去,默默看了起来。
锦囊中的纸片并不大,上面只有寥寥数语。乃是诸葛亮预估到,在接连折损了曹休、夏侯尚之后,夏侯渊必定恼怒异常,会亲自带兵前来,欲要夺回山头,而且兵力大约在两万人左右,想要对付夏侯渊,就要先消磨掉他的锐气,所以诸葛亮才会让王双临时构筑三道防御工事,逼迫夏侯渊不敢强攻上山,只能堵在山脚处,以围困为主。
构筑工事,消磨对方的锐气,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继续消耗夏侯渊所部将士的体力和耐心。凭着三道防御工事,只要黄忠不贸然下山交战,号称“妙才”的夏侯渊,是不会主动发动进攻的,毕竟,夏侯渊也清楚,黄忠他们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又在斩杀夏侯尚之后,士气正盛,强行交锋的话,胜负难料。
第四百六十章 攻心之计
提着夏侯渊的首级,黄忠跃马扬威,曹兵将士尽皆丧胆,无人敢上前。
率领五千本部精兵,宛如虎入羊群一般,黄忠掌中宝刀大开大合,刀下全无一合之敌,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紧随其后的王双,沿着黄忠杀出来的血路,挥兵而上,与黄忠一前一后,以八千之众,杀的两万曹兵大败亏输,丢下五千多具尸体,狼狈而逃。
逃出升天的残兵败将,回到大营后,向李通、蒋济等人哭诉不止,言道马超麾下大将黄忠,阵斩夏侯渊与阵前!李通等人闻讯后,大惊失色,连忙退兵三十里,不敢再和兵锋正盛的威州义勇军交锋。
奇袭威州的计划受挫,主将夏侯渊、副将曹休、夏侯尚身死,十余万大军被迫撤退,每一件都不是小事,李通他们自觉未能完成曹操交代下来的任务,便写了一道请罪书,附上威州战局的情况,差人星夜送往并州,禀报曹操知晓,并向曹操请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当马超率领大军,赶到了并州治所晋阳,与魏延、甘宁合兵一处,李通送出的请罪书,在同一时间传递到了曹操的桌案上。
大帐内,武将以夏侯、曹仁以下,谋士以荀攸、程昱以下,尽皆面色阴沉,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在曹操盛怒之际,无论是宗族之人,还是跟随曹操多年的谋主,无人敢开口说话。以前,郭嘉还在的时候,还能劝说曹操一二,可惜,那个被曹操视如己出的天纵之才,已然长眠与于泉之下了。
“连斩我宗族三人,坑杀我军近三万将士,诸葛孔明,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又是从哪里跳出来的?马超的麾下,何时多了这样一个人物?为何此前我军的密探,丝毫未曾听到半点风声?”
一连串的质问,带着丝丝冰冷的寒意,自曹操口中道出,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巨大的寒冰,压的帐内诸将官心头更沉重了一些。
沉默了片刻,曹操也知道,自己的这些问题,根本无人能回答他。身为魏公,位高权重,掌半个天下之牛耳,曹操都不知道的事,旁人又如何能知晓?所以,曹操轻轻叹了一口气,收起了脸上沉痛的的表情,露出了他奸雄的一面:
“事已至此,不得不启用最后的杀手锏了。”顿了一顿,曹操看向荀攸:“文若,可都与你交代清楚了?”
文若,是荀的字。荀在曹操麾下效力多年,素有“王佐之才”的贤称。若论奇谋,荀比不上郭嘉,但在大局观上,荀可是能甩郭嘉几条街的。早在曹操出兵之前,荀便献计于曹操,曹操听后,盛赞荀之计,不输郭嘉花费数年之功,在威州等大州内埋下的瘟疫之策。
荀攸是荀的侄子,亦是曹操麾下的谋主之一。在戏志才、郭嘉相继病死之后,荀攸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出众的智慧和治政能力,越来越得曹操的信任。在新一代的四大谋主中,荀攸便取代了原来郭嘉的位置,得以位列其中。
另一位新鲜出炉的谋主,赫然便是司马懿。荀攸与司马懿两个新生代的谋主,与原有的荀、程昱两人,共同组成了新的四大谋士。
因为曹操的信任,荀才会在经过曹操的允许后,把他所谋划的事,提前交代给了荀攸。毕竟,曹操每次出征,都会让大局观出众,而且深得他信任的荀坐镇大本营,以稳定局势,极少会跟随曹操一同出征,而荀攸在这个时候,便成为了实施那条计策的最佳人选了。
其实,司马懿的韬略、计谋,甚至是见识、阅历,均不在荀攸之下,可曹操因司马懿有有鹰视狼顾之姿,从心底不喜欢司马懿,更不会像信任荀、荀攸这样,去信任司马懿。
荀攸上前,对曹操躬身行礼,郑重的说道:“请魏公放心,在下已经着手安排了,三日之内,必定会有消息传来。”
“如此便好。回书李通,令他暂时转攻为守,保存实力,等候本公的消息。”曹操总算是听到了一件好消息,心头的暴怒,便减弱了几分,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做出了决断。他的这句话,虽未明言,可言下之意,便是将进攻威州的十余万曹军将士,交到李通的手里了。
不管怎么说,夏侯渊乃是曹操的宗族兄弟,生前曾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夏侯渊尸骨未寒,曹操绝不会任命其他人为主将,取代夏侯渊的位置。但两军交战之际,三军不可无帅,打仗并非儿戏,曹操便以这样一个隐晦的提示,把李通提到了与夏侯渊同等的位置上。
在近几年的战斗中,尤其是在和袁绍的持续作战中,李通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与武艺,是毋庸置疑的,对曹操更是忠心耿耿,把十多万将士交到他的手里,曹操放心。
待帐内众人离开后,曹操微微闭上了眼睛,心中暗道:“经历这许多年的风雨,吾以为吾之心志,早已是坚硬如金石,未料到今日还是动了真怒了。呵呵,马孟起啊马孟起,这天下之大,能让吾动真气的,怕是也就只有你了吧!”
缓缓睁开眼睛,曹操举目望向西北的方向,眼睛中闪动着冷酷的光芒,低声自语道:“马儿,若不将你除去,吾将寝食难安矣!”
这一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第四百六十一章 播乱雍凉
与李堪府中相似的一幕,在雍、凉二州内,正在大肆上演。
二十四座城池的守将,都在被故交之人,秘密的策反着。这些人中,有的心志极为坚定,面对故交旧人的劝说,毫不留情的驳斥,甚至拔出剑来,亲手将故交杀死当场;同样也有犹豫不决之人,心中摇摆不定,拿不下主意,故而既没有被故交说服,但同样也没有将故交驱逐出去;更有对现状不满之人,似李堪这般,不会考虑自身能力能否担当大任,反而是在故交的劝说下,经过最初的思量后,暗中决定背离马超,投效到曹操那边,哦,不,是投效到天子那边。
尽管谁都知道,天子刘协,不过是曹操手中的一具傀儡,可这层遮羞布,是绝不能扯下来的。身为汉臣,理当为天子尽忠嘛。正是曹操祭出天子这个杀手锏,才会让一些主将,暗中反水的。
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做城池的主将,被成功的策反。无论是曹操派来的密使,还是意欲背离的主将,俱是把这件事做的极为隐秘,当做了心中最大的秘密,密不透风。
数日之后,长安城中。
坐镇长安的贾诩,收到了梁兴送来的密信。心中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竟然有人,在策反梁兴!不过那策反之人,已经被梁兴斩杀了,其头颅,被梁兴装在一个木匣子中,连同密信一柄送了过来。
若是单单梁兴一个人,发生这种事情,贾诩还不会太过担心。梁兴乃是最早跟随马腾的战将,可以说是看着马超成长起来的,对马家父子十分忠诚,绝不会做出背离之事,看人极准的贾诩,对此很是笃定。
可问题是,曹操如此大动干戈,只是针对梁兴一人吗?显然是不会的啊!连瘟疫都被曹操给弄出来了,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敌在暗,我在明,暗箭难防啊!贾诩情不自禁的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深深地担忧之中。他一向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为虑胜,先虑败,如今马超把大本营交给他,身为马超麾下的首席谋士,资历最老的智囊,马超又对他有知遇之恩,贾诩绝不愿意在马超远征的时候,给他拖后腿。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还不等贾诩深入的考虑这件事,想出个对策来,又有七八个武将,派人送来了密信,连同密信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个木匣子或者是布袋。贾诩不用打开都知道,里面装的,是一颗颗鲜血淋漓的人头!
这说明,曹操此次真是动了血本了,没有被策反的武将,目前已经将近十个人之多了,那已经被策反的,谁又知道又多少呢?要知道,这些本马超派驻到各地的武将,一个人,代表的就是一座城池啊!一座城的兵马钱粮,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一旦暗中投降曹操的武将,超过了十人之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带着担忧的心情,贾诩派人把郑泰、钟繇、周异、崔琰、杜这几个文官,以及高顺、郭淮、鹿磐这三个武将,一起给叫了过来。这几个人,要么是身受马超救命之恩,要么就是由马超一手提拔起来的,相比其他人,更为可靠一些。而且贾诩相信,以曹操的多疑和谨慎,他是绝不会把触手伸到长安城中来,做出打草惊蛇的蠢事的,所以长安城内的文官武将,目前还是可以信任的。
众人来到之后,贾诩想了想,又把王越和曲阿这对师徒请了来,而后才开口,将曹操暗中策动各地守将、郡守们的事情,大概讲述了一遍。
听完贾诩的讲述,众人无不变色!他们都很清楚,一郡的主将或是郡守,代表着什么,即便谈不上是封疆大吏,可也绝对称得上是坐镇一方的人物了,他们之中,真要有人暗中叛变,所造成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尤其是紧挨长安城的几个郡县,他们若是变节,势必会对长安城造成极大的冲击,一旦长安城有个什么闪失,在前方作战的数十万将士们,哪里还能与曹军死战到底?士气低沉的他们,还怎么抵挡曹操的攻击?
“诸位,”沉默良久之后,贾诩率先开了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你们都是主公依仗为心腹之人,如今长安城危机四伏,还望诸位不辞劳苦,忠贞不二,与吾携手并肩,平定此番的乱流!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我等都要将其打压下去!”
众人站起身来,齐齐向贾诩抱拳行礼,异口同声的答道:“誓死守卫长安城!”唯有辈分高了马超一辈的王越,没有弯腰,但他的脸上,是同样的坚决。
“既如此,贾诩再次,多谢诸位了。”面色一变,贾诩无比郑重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