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罢,庞统收拾好衣襟,正襟危坐到高堂之上,喝令升堂。
  只见庞统拿起一份文书来,略微看了几眼,便提起笔来刷刷的批改起来,眨眼之间便已经批改完毕,随手向张飞的方向扔去。张飞拿过来一看,发现庞统的字迹行云流水,笔力刚劲,一看便知不俗。
  张飞连忙将文书塞到身边的文官手中,试探的问道:“且看看,修改的如何?”
  那文官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一遍,抬起头来向张飞伸出了个大拇指,赞道:“庞县令处事稳妥,思虑周密,下官叹服!”
  张飞错愕,再转头向庞统看去之时,发现庞统在刚刚过去的一小段时间中,又已经批改好三份文书了。张飞带来的文官只是浏览一遍的时间,庞统却能丝毫无误的处理三份新的文书,这其中的差距之大,纵然张飞满是肌肉的脑子,也能分辨的出来。
  更让张飞感到惊讶的是,庞统在批改了十几分文书之后,似乎觉得这样效率太低,一边低头继续批改,一边开口对堂下的衙役喝道:“击鼓,令怀有冤屈的百姓上堂。”
  早已守候在附近的百姓们,闻讯蜂拥而至,在衙役的疏导下,一个挨一个的走上了大堂,向庞统诉说自己的冤屈。
  庞统心分二用,手中的笔书写个不停,耳中却听着百姓们的诉苦,口中则是当即便做出了最为正确的判罚,令百姓们欢天喜地而去,浑然没有半件处理错误之事,令张飞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
  及至日正当空,堆积在府衙上的文书已经一扫而空,堂前百姓们的事务也处理完了,众多百姓目睹庞统这一神迹,纷纷拍手称赞起来。
  半日之间,堆积了一个多月的政务、民务,就这样在庞统的轻描淡写中处理掉了。
  扔下手中的笔,庞统面不改色的看向张飞,问道:“请问三将军,吾可曾耽误丝毫政务?”
  张飞大笑着走到大堂正中,向着庞统拜了一拜,笑道:“是俺张飞有眼无珠,险些错过了先生之大才!还望先生原谅则个。这县令之职,委实是委屈先生了,还请先生随俺前往面见大哥,请大哥为先生正名。”


第四百零四章 凤雏庞统 下
  拉拢荆州各大家族,是刘备和庞统达成的共识。
  一张大网,在庞统层出不穷的手段之中,悄无声息的铺开,笼罩向那些他们中意的大家族头上。
  刘表死后,一向和蔡家不对付的蒯家,在庞统的刻意为之之下,于蒯良、蒯越兄弟的带领中,集体叛出襄阳,投靠了刘备。刘备对蒯家兄弟的归降很是欣喜,当即任命二人为军中参谋。有了蒯家兄弟做榜样,那些自感大势已去又善于明哲保身的人,纷纷偷跑出城,向刘备效忠。
  不能怪蒯家兄弟等人没骨气,刘表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代表的家族就和蔡瑁代表的蔡家,水火不容,只是那个时候刘表还能很好的压下各方的矛盾,现在没了刘表的从中调停和压制,蔡瑁又夺得了荆州的军政大权,蒯家兄弟等人就不得不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了。
  显然,投效已经占据了南部三郡的刘备,他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要是留在襄阳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他们的脑袋,就要被蔡瑁想尽办法给搬了去。生死抉择之间,他们当然要选择投效刘备了。
  还有一些荆州的官员,平时就和刘备的关系很好,比如说伊籍。伊籍是继蒯氏兄弟之后最先投靠刘备的,而且伊籍还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拉来了自己的好友马良,和水军校尉文聘。伊籍来过来的这一文一武,在历史上可都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刘备对这二人也是相当器重,对于这样的人才,刘备可是不会嫌多的。
  在荆州,像伊籍这样的官员,还有好几位,他们都是在刘表治下郁郁不得志的人,料定在刘琮或者说在蔡瑁手下,他们的地位会变得更加黯淡无光,索性就站到刘备这边来了。
  短短数日之间,从荆州各地来归降的文臣武将,先后有三十余位之多,让刘备麾下从人才凋零,一下子变得人才济济了起来。这其中,庞统和徐庶功不可没,每一名前来归降刘备的人背后,都少不了庞统和徐庶运作的痕迹。
  志得意满之余,刘备在征得了庞统的同意之后,开始了向襄阳用兵。
  战斗刚一开始,蔡瑁就下令把城中文武的家人全部强行带到了州牧府,防止再有人出城投降刘备。谁料蔡瑁的这一决定,让一些游移在中间的摇摆人,对蔡瑁彻底失去了希望,暗中和刘备达成了协议,他们将暗中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入主襄阳,刘备也答应他们,事后不会削去他们的官职,会让他们继续担任现有的职位。
  于是,在里应外合之下,蔡瑁的坚守仅仅坚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宣告失败了。蔡瑁自己,也被管亥斩杀,襄阳十几万军民,尽归刘备所有。刘备进入襄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抄了蔡家,蔡氏满门被全部抄斩,一个不留。至于刘琮,刘备却没有杀他,而是派人把他送到了零陵郡内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美其名曰让刘琮在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
  刘表死后,荆州不可一日无主,在庞统、徐庶、马良等人的谋划下,刘备旧部和新近加入的荆州官员,步调一致的请求刘备出任新的荆州牧,刘备假意再三推脱,最后装着推不掉的样子,无奈的答应暂时担任荆州牧,等日后找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他在退位让贤。至于日后会不会真的出现退位让贤的那一天,没有一个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些话,说话的人说的很漂亮,听话的人也是洗耳恭听,其中的内容有没有可考性,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刘备身披锦袍,手执荆州牧的大印,缓步走到州牧府大厅之后,脸上带着一丝掩藏不住的志得意满,回头看向庞统说道:“军师,景升兄生前的位置,吾可坐得?”
  庞统笑道:“主公已经是荆州牧了,旦坐无妨。”
  刘备微微一笑,大步走到主位前,转身坐了下去。就在刘备的屁股挨上座椅的那一刻,大厅外忽然想起了一阵悦耳的鼓乐之声,那是一众荆州官员,在向刘备表示祝贺呢,恭喜刘备登上荆州牧宝座的同时,他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刘备表达自己的忠心。
  管亥和张飞兄弟二人,带着欣喜的笑声,大步走进了大厅,看到刘备安坐在州牧的宝座上,两人哈哈一笑,向刘备说道:“大哥,咱们终于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了。”听着二人的话,刘备心中忽然生出了一阵不悦,什么叫咱们的地盘?那是我刘备一个人的地盘!
  刘备毕竟是刘备,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喜笑颜开的夸奖了管亥、张飞几句,丝毫没有将心中的不快流露出来。刘备很清楚,没有这兄弟俩十几年的跟随,自己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的,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备还要靠着两人去给自己打江山呢,别忘了,刘备这个荆州牧,现在只掌握荆襄九郡中的四郡罢了,后面的日子里,还少不了一番战斗呢。
  转头看向庞统,刘备笑着说道:“本府能坐领荆州,军师居功至伟。今日喜乐,军师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
  庞统闻言,脸上的神色忽然一整,叹息了一声,说道:“伐人之国而为乐,非仁者之兵。”意思是说,以讨伐宗族兄长的基业为喜乐,这可不是仁者应该做的事。刘备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殆尽,冰着脸看向庞统,缓缓说道:“昔日武王伐纣之时,亦曾前歌后舞,难道喜乐之人,就当不得仁者的称呼了么?退下!”


第四百零五章 魏延与甘宁
  荆州乱成了一锅粥,刘备手里握着襄阳以南的四个郡,却无力发起统一荆州的行动,迫不得已将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了对抗孙策的战斗中。
  江夏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荆州的一半钱粮,都要经过江夏,一个江夏郡,就等于是三分之一个荆州!如此重地,刘备怎么能容忍落入孙策之手?
  好在庞统以近乎未卜先知的才能,让陈到率军前往了江夏。当江夏的守将黄祖被孙策击杀之时,眼看着孙策就要拿下江夏了,陈到却及时来到,率军阻挡在了孙策的面前,死死地遏制住了孙策的势头,令他无法更进一步。
  现在的情况是,陈到和孙策各自占据着江夏的一半,兵锋相对,谁也无法将对方彻底击溃,战事就此陷入了胶着之中。
  在一系列的战事中,再次体现出了庞统的慧眼如炬。
  此次若是管亥或者张飞率兵前来,或许可以在和孙策的战斗中取得一些胜利,但因为他们两人性格上的缺陷,最后一定会被孙策击败。而陈到则不然,陈到文武双全,深通兵法,是刘备麾下目前难得的将帅之才,由他率兵抵抗孙策,孙策一时之间还真是毫无办法。
  江夏的胶着局面,令刘备万分心忧,他很想暂时先将一统荆州的事情放到一边,率领主力部队赶到江夏,将孙策赶回江东。
  对此,庞统却有不同的意见。庞统认为,长沙乃是孙坚的旧地,郡内军士、百姓,对其爱戴有加,孙策一定会在后续的战斗中转而进兵长沙,打破他和长沙太守韩玄之间的结盟。等到那个时候,陈到一定会把握住机会,稳固住江夏的局面,将整个江夏拿回来。
  所以,庞统劝谏刘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内部整顿,将除却长沙之外的其他郡县,悉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庞统的话来说,内部思想一致,才能更好地对外用兵,至于长沙,就让孙策先和韩玄部下的魏延相互斗法吧,等时机成熟之时,在伺机而动也不迟。
  刘备对此深以为然。毕竟,刘备是知道魏延的本事的,能轻易地击败刘封,可绝不是一个守土之将能做到的,魏延必定是有着过人的本事的。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像是庞统预料的那样,孙策在和陈到对峙两个多月后,不得已退出了江夏的境内,借口向长沙借粮补给军用,来到了长沙的境内。
  长沙太守韩玄不疑有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孙策与陈到交兵许久,难免在粮草上出现问题。而韩玄部下的魏延,却看出了孙策的别有用心,于是便在韩玄迎接孙策之际,带着五百刀斧手,寸步不离的跟随在孙策的身边,魏延充满杀气的目光,更是片刻未曾离开孙策的身上。
  孙策试探着派出丁奉与魏延斗剑,欲要摸清魏延的底细,不料魏延仅仅用了十几招,就轻而易举的击败了丁奉,还险些令丁奉受伤,孙策这才知道魏延武艺高强,慑于魏延的压迫,孙策也不敢轻易发难击杀韩玄,于是便以部下养伤为借口,在长沙境内选了一块地方,扎营安顿了下来。
  事情发展到这里,还在庞统的预料之中。
  然而,庞统毕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未曾料到,韩玄这个蠢货,竟然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来,令事情的走向,完全超出了庞统的预料。
  由于魏延屡屡立下大功,力保长沙不失,所以他的威望,在长沙军民之中,被快速的传颂起来,无形之中,隐隐超越了寒月。
  最终,这件事传到了韩玄的耳朵里。韩玄可没有什么容人之量,思忖魏延的能力,已经对自己造成了影响,在这样下去,长沙太守之位,怕是就要易主了。
  带着这样的阴暗心思,韩玄挑选了一个时日,以犒赏魏延为名,请魏延到府中赴宴。暗地里,韩玄却命人在酒水中提前下了毒,并在大堂外埋伏下了五十名刽子手,等魏延饮了毒酒,毒性发作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魏延秘密杀掉。
  却不料,在韩玄所安排的五十名刽子手中,有一人之前受过魏延的恩惠,又因敬佩魏延数次力保长沙,便在魏延来到太守府门前的时候,暗中告知了韩玄的卑劣手段。
  魏延得知后,连忙骑马回到军中,召集各部,杀入太守府,亲手斩杀了韩玄。
  派到韩玄身边的孙策军细作,将魏延斩杀韩玄之事告诉了孙策,孙策立刻提兵前来,责骂魏延以下犯上,为不忠不义之人,率兵猛攻魏延。
  魏延本就不是长沙太守,急切之间无法调动长沙郡内的大量兵马,只能以本部兵马和孙策相抗,两人断断续续的激战了数日之后,魏延因兵少而被击败,无奈之下只得单枪匹马杀出重围,独自逃去。
  击败了魏延之后,孙策立刻掌控了长沙的局面,张榜安民,接管军队,召集旧部,在连番的动作之中,将长沙收入了囊中。
  毕竟,孙坚此前曾担任过长沙太守,在长沙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这份影响力,给孙策创造了许多便利的条件。
  落单而逃的魏延,心知如今荆州局势纷乱,南边战火纷飞,于是便一路向北狂奔。数日后,韩玄生前配备给魏延的劣马,力竭而死,魏延不得已只好徒步而行,为了掩藏身份,魏延将身上的铠甲脱了下来,只提着一杆大刀前行。
  这一日,魏延来到了雍州与荆州交界处的伏牛山,正在发愁今后该何去何从之时,只听一阵铃铛的脆响传来,一个衣着落魄的大汉忽的从山石之后跳了出来,对着魏延大喊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从我路前过,留下买路财!”
  定睛看去,魏延看到那名跳出来打劫的大汉,年纪不到三旬,身材魁梧,腰间缠着一条铁链,铁链的一端系着两个铜铃。背后还背着一面用锦缎制成的旗子,只是这面旗子早已失去原本的色彩了,上面破开了好几个洞,显得破败至极。


第四百零六章 投向何方
  话说甘宁究竟是何方神圣?
  当初,恢复州牧制时,刘焉便被朝廷任命为益州牧,治所定在了蜀郡的成都。
  与蜀郡一郡之隔的,便是巴郡,长江的上游,便在巴郡境内穿行而过。
  彼时,甘宁啸聚大江之上,从者八百余人,以豪侠自居,专门劫富济贫。甘宁率众往来于大江之时,所乘的船上,都以锦缎制成纤绳,船帆上亦缝制华丽的锦缎。
  每每有大型的船只沿江往来,甘宁便会提前探听虚实,随后便乘锦帆之船而来,对普通的商贾,甘宁只会收取少量的钱财,对那些吸食百姓血汗钱的奸商,甘宁便会将其洗劫一空,把劫来的钱物发给沿江两岸的老百姓们。其中,有些罪大恶极的奸商,甚至会被甘宁将船只凿穿,沉到江底去喂鱼。
  便这样,因甘宁深谙水性,武力过人,兼之为人豪爽,百姓们对其甚是敬爱。而往来的商贾们可就对他没什么好印象了,遂送于了他“锦帆贼”之称。
  后来甘宁的名声越来越大,惊动了益州牧刘焉,刘焉便将甘宁招揽到麾下,任命其将军的职位。再后来,刘焉去世,刘璋子承父业,坐上了益州牧的宝座,年轻气盛的刘璋不满汉中太守张鲁日益做大,便欲暗中除去张鲁。
  在和张鲁战斗的过程中,甘宁亦曾参与其中,他发现原来事情并非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刘焉在世的时候,经常以其夫人的名义,召张鲁的母亲来到成都,而后暗中做下苟合之事,张鲁母亲趁机在刘焉的耳边大吹枕边风,这才令张鲁逐渐在汉中崛起,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这件事,刘璋心知肚明,所以在父亲刘焉去世后,刘璋迫不及待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张鲁及其母亲一并处死。
  甘宁得知事情的原委以后,觉的以私事而大动干戈,实为不治之举,于是便脱离了刘璋,带着八百“锦帆贼”沿江而下,投靠了刘表。刘表因甘宁之勇,将其安排到江夏,成为了黄祖的部将,帮助黄祖镇守江夏。
  等到孙策以诈死之计奇袭江夏,黄祖在战斗中被孙策斩杀,其部下势力大半被孙策降服,小半儿则是投降了后来赶到的陈到。甘宁不愿为杀死黄祖的孙策效力,更不愿为谋取刘表基业的刘备效力,于是便独自一人离开了荆州,一路向北来到了伏牛山,却不料在这里撞到了魏延。
  同是天涯沦落人,魏延和甘宁在一番激战之后,本就惺惺相惜,在各自道出自己的遭遇之后,更是生出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两人都是豪爽之人,当下便插草为香,结拜为了异姓兄弟。甘宁年长一岁为兄,魏延次之为弟。
  结拜之后,二人一起商议今后该何去何从。
  经过一番商议,两人觉的乱世之中,决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要重新回到战场上建功立业。
  那么问题来了,当今世上的诸侯多如牛毛,他们又该投向何方呢?
  商量来商量去,两人也未能商量出个结果来。毕竟他二人都是武将,没有谋士、文臣那么多的弯弯绕,在选择君主这个问题上,自然也就十分困难了。
  不得已之下,魏延提议,到战场上去碰碰运气,让一切顺其自然。届时,碰到哪个诸侯,若是看的对方顺眼,便投效到他的麾下。
  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甘宁和魏延拥有一身武艺,可不想活的如同路边的野草一样卑微。
  南边的战场,他们肯定是不会回去了,在他们看来,刘备和孙策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此生是绝不会投靠他们二人的。
  那么就只剩下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