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他并不是和上次一样独自前来,还带了另外一个人来。
被庞德公带来的这个人,长着一副五短身材,面容略显木讷,唯有在双眸运转之际,才能在其眼神中,捕捉到一丝睿智的光彩。
此人,便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庞士元,也是和诸葛亮号称“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的另外一位,凤雏。
茅庐中的桌案上,依旧是清水烹茶,香烟袅袅。
“庞师,士元,请饮茶。”
诸葛亮分别将两盏茶杯推到了他们的面前,微笑着说道。
庞德公连看都没看面前的茶盏,自顾自的解下腰间的酒葫芦,向嘴里灌了一大口。
庞统倒是端起了茶盏,一边用嘴轻轻地吹着茶盏中的热气,一边环顾着草庐内的景象。
一口热茶下肚,庞统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啊,你有卧龙之称,难道便真的要在这隆中高卧不出了吗?”
同样的话,庞德公上次前来的时候,已经问过诸葛亮了,当时诸葛亮明确的表示,还没到他出山的时候。
现在庞统又来问,诸葛亮也不厌烦,稍稍饮了一口茶,不忙回答庞统的话,反倒是摇头晃脑的赞道:“还是金城商会的泉茗味道更好一些啊。”
放下茶盏,诸葛亮这才正视庞统,反问道:“士元有此一问,莫非是已经在心中选好明主了?”
庞统笑了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放到了诸葛亮的面前。那封信的落款上,分明写着“徐庶”两个字。
诸葛亮并没有拆开书信观看,脸上露出一丝恍然大悟之色,轻笑道:“看来是元直(徐庶的字)的这封信,起到作用了。”
“孔明觉的如何?”庞统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诸葛亮蹙眉思索了良久,方才开口答道:“世间并无完人,是人,便都会有瑕疵,此乃本性也。而元直他推崇的这位……吾倒是看不出他有什么缺陷来。但也正因如此,才要好好斟酌斟酌。”
庞统问的突兀,诸葛亮答的飘忽。旁人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直如两位超凡脱俗的神仙,在普通生灵面前研讨升仙之术一样,非心智过人者,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一旁的庞德公,显然是知道他们在探讨的事情,却没有开口插话的意思,依旧断断续续的往嘴里倒着价比黄金的西风烈酒。
庞统沉默了。
许久之后,他才再次开口说道:“实不相瞒,吾暗中观察这位,已经许久了,他所在的每一件事,都在大义之上,确无半点伤天害理之事。更何况以元直的为人,自是不会看走了眼。”
此言一出,诸葛亮便清楚,庞统其实已经是打定主意了,此次前来问询于自己,不过是以解心宽罢了。
“既如此,亮便不再讨论此事了,以茶代酒,预祝士元马到功成。”
诸葛亮按下了话头,举起茶盏来,向庞统敬了一杯。
一盏茶喝完,庞统和诸葛亮双双沉默了下来,气氛忽然有些轻微的不同寻常起来。
庞德公睁开了一双醉眼,浑浊的眼睛中,瞬间变的清明,哪里还有一丝的醉意?
他知道,庞统和诸葛亮,可以说都是出自水镜先生司马徽与自己的门下,是他和司马徽此生最得意的两个弟子。这两个弟子心智极高,表面上看着与世无争,实则都是心高气傲的很,两人谁也不服谁,平素里就爱争来斗去的。如今诸葛亮仍是打算高卧不出,而庞统已经在心中选好了君主,这意味着,两人之间新一轮的争斗,庞统已经提前起跑了。
第四百零一章 瞒天过海
北方的战场如火如荼之际,更南边的荆州,也在悄然间发生着转变。
这场北方大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表面上是马超和曹操合力,与袁绍进行角力,实则战火波及北方各个大州,就连乌桓人都参与了进来,如此混乱的局面,倒是让盘踞新野的刘备,捞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在中原大战之初,刘备就和徐庶一起商量好了浑水摸鱼的策略,刘备是想用刘表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大做文章,趁机占取荆州。刘表的长子刘琦镇守在江夏,这里可是以前黄祖镇守的地方,荆州一半的钱粮都在江夏。刘琦又深得以蒯良、蒯越兄弟为首的文官体系的认同,所以他被立为世子的呼声极高。
本来,荆州就是个文风很重的地方,这一点,从荆襄地区屡屡名士辈出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刘琦等于是通过文臣的支持,掌握着荆州的舆论方向和政治层面的一些东西。
而刘表的次子刘琮,年纪刚满十四岁,勉强算是成人了,本来是没有能力和刘琦争夺世子的,可是刘琮的生母蔡夫人却是蔡氏宗族的人,当今大汉,除了北方五州之外,其余的地方政权,至少有一半是掌控在当地士族手中的,这一点在荆州体现的尤其明显。
前文说过了,刘表当初只身来到荆州,靠的就是蒯、黄、蔡等几大士族,这才撑起了荆襄九郡的局面,蔡夫人身为蔡氏家族的人,自然希望由刘琮来担任未来的荆州牧,而蔡夫人的这个观点,也是整个蔡家的观点。所以,蔡家是权力支持刘琮的。
在荆州,蔡家的当代族长蔡瑁可是掌握着荆州的全部水军,而荆州水军在荆州所有军队中的比例,高达惊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蔡瑁几乎是掌管着荆州三分之一的兵马,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蔡瑁的态度,对荆州军方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刘备就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按照徐庶的计划,挑起掌控文官体系的刘琦与左右军方态度的刘琮之间的矛盾,自己从中取利。
刘备的洞察力很透彻,或者说徐庶的计划很周密,也可以说是荆州世子之争的矛盾太过尖锐,总之,刘琦果然像刘备、徐庶预料的那样,在听闻刘表身死的消息后,也不辨真假,立刻带着驻扎在江夏的人马赶回了襄阳,从弟刘磐无论如何劝说,也没能阻止刘琦的冲动。这也在刘备的意料之中,荆襄是个名士辈出的地方,正因为长久以来,荆襄的人们重文轻武,一些文人的风气和习俗,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人民,刘琦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要去襄阳为“死去”的父亲吊唁哭丧,至于带上兵马前来,刘琦是怕蔡瑁借机对自己不利。
当刘琦、刘磐带着两万江夏军赶到襄阳的时候,早早收到消息的蔡瑁却趁机中伤刘琦,制造刘琦拥兵自重,意欲弑父夺权的谣言。此时恰逢刘表有病在身,在蔡瑁的左右遮挡之下,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还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各自的拥护者帮助下,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打着大义的旗号,蔡瑁调动人马,对刘琦所部进行了围剿,刘琦本是来奔丧的,自然不可能带很多的粮草,不到半个月,军中的粮草就已经消耗殆尽了,蔡瑁借机断了刘琦的粮道,要活活把刘琦困死在襄阳城下。
危急时刻,刘备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指责蔡瑁越俎代庖,瞒着刘表私自动兵,并且指责蔡瑁把兵锋所向,对准了长公子刘琦。
蔡瑁自然不肯听刘备的劝解,加紧对刘琦的围剿,刘备为了挽救刘表的血脉,为了保护好刘琦,只能“被迫”出兵,堂而皇之的参与到荆州内部的斗争中来,坚定的站在刘琦的身边,帮助他摆脱了困境。在得到刘备的帮助之后,刘琦性格中那种文人的气息再次迸发了出来,异想天开的想要夺下襄阳,彻底铲除蔡氏宗族这一荆州心腹大患。
对于刘琦的决定,刘备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几句劝阻,然后就表明了立场,愿意听从刘琦的调遣。于是,刘琦整合部队,又从江夏运来了大批的粮草,只留了少量的兵力给从弟刘磐镇守江夏,准备一举拿下襄阳。
在刘琦暗中筹措粮草的时候,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从江东传来。江东的扬州牧孙策,竟然在外出狩猎的时候,刺客重伤身亡了!现在江东陷入了一片混乱,由孙策的弟弟孙权暂时代领江东的一切事务,整个江东都在挂孝吊丧。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刘琦再无后顾之忧,自认江东在短期内无法发动战争,于是把整个江夏的兵马粮草几乎都搬了过来,用于和刘琮的内战,甚至连从弟刘磐也叫了过来,连江夏都不守了。
刘备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暗中大呼天助我也,心中充满了欣喜。
没有了孙策的牵绊,刘备觉得他占据荆州会变得更加顺畅。只有徐庶隐隐有些担忧,每日皱着眉头看向东边,时常有些不可相信的低声自语:“江东那头猛虎,这么简单就死了?不应该啊……”可是,徐庶的疑问,没有人能做出解释,江东子民尽皆披麻戴孝,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汉代,可没有谁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第四百零二章 咸鱼翻身
襄阳城下一片混乱,蔡瑁和刘琦、刘备对峙不下,城内的刘表虽然被蒙在鼓里,但刘表深通人情世故,在身边走马灯般交错而过的将领身上,看出了一丝端倪。
叫来了蔡瑁,刘表躺在病榻上先是深深地看了蔡瑁一眼,随后开口问道:“汝在对外用兵?”蔡瑁闻言一惊,连忙矢口否认,推说只是在练兵而已。对于蔡瑁的反应,刘表早就预料到了,叹息了一声,也没有再说什么,就让蔡瑁退了下去。蔡瑁走后,刘表叫来亲信心腹,吩咐他到城墙上去看个究竟,务必要搞清楚蔡瑁是不是在对外用兵,是在对谁用兵。
从刘表的卧房中走出,蔡瑁感到了压迫感。看来必须要尽快解决刘琦了,刘表已经生疑,这件事恐怕瞒不住多久了。走动中的蔡瑁下定了心思,脚下的步伐拐了个弯,直接向城墙方向走去,他要在今天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杀死刘琦,免得夜长梦多。
在蔡瑁的带领下,驻守在襄阳的三万水军弃船登岸,在配合上其他军方将领手中的两万步卒,五万大军打开城门,杀气腾腾的出现在了刘琦的军营前。年轻气盛的刘琦见状,狂怒不已,当即带兵应战,把大营交给刘备把守。
刘备看着刘琦出战的身影,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然后转身来到营中一座极为普通的小帐篷之内,帐篷中,坐着几个看上去极为精细的军士,他们的眼神十分犀利,一看就知道是出色的神射手。
看到刘备到来,几人迅速站起身来,向着刘备行礼。刘备挨个在他们的肩膀上拍过,低声说道:“咱们的机会来了,你们换上江夏军的衣甲,混到前面的战场上去,如果蔡瑁斩杀了刘琦,你们不要暴露,跟随败军一起回来;如果蔡瑁那个废物没能斩杀刘琦,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其中一个领头的军士拍了拍背上的长弓,压低着嗓子道:“主公放心,两军交战时被流矢射死的人,可不止刘琦一个,他今天不会活着回来的。”说完,一甩头,几名军士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走出了帐篷。
这几个人,是刘备来到荆州后,秘密豢养的死士,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在这样的场合,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矮身走出帐篷,刘备来到帐篷后面,看到糜竺已经等在这里了,刘备走到糜竺身边,低声道:“无论事情成败,绝不能让这几人活着回来,想要让他们把嘴永远闭上,只能把他们变成死人才最牢靠。”
糜竺一怔,这几名死士都是糜竺招募来的,一直以来,也都是糜竺负责他们几人的吃穿用度,在他们身上糜竺可没少费心血,他们这几人的精锐程度,比起白精兵丝毫不差,刘备对他们的器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现在,为了掩盖刘琦真正的死因,刘备决定抛弃他们了。很快反应了过来,糜竺领会了刘备的意思,回答道:“主公放心,我这就去办……”
白精兵,就是当初跟随刘备在涿郡起事的那五百悍卒。历经十多年的磨炼,他们已经成长为了刘备麾下最精锐的战士了,是刘备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尖刀。在新野常驻下来之后,刘备赐予了他们“白”这个称号,以彰显其勇。
看着糜竺的背影,刘备的脸色忽然阴沉了下来,用仅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小声说道:“为了不让这些死士泄密,只能由你来处死他们,可是有朝一日,你糜子仲若要背叛吾,吾该让谁来处死你呢……”
大营外,喊杀声整天介响起,刘磐保护在刘琦身边,看着正在交战的两方军士,有些担忧的说道:“大哥,蔡瑁他们兵力太多了,咱们恐怕挡不住啊。”刘琦不屑的向蔡瑁的方向看了一眼,满是书生气的说道:“磐弟放心,自古邪不胜正!我军必胜!”看到刘琦自信满满的样子,刘磐只好把心中的担忧隐藏了起来,大声呼和着部下军士奋勇作战。
然而,战争,可不是一个书生动动嘴皮子就能获得胜利的,尤其是像刘琦这样根本就不明白战争为何物的轻狂书生。在蔡瑁的指挥下,五万大军进退有据,逐渐把刘琦的两万江夏军给压制住了,这个时候,明眼人已经能够判断出这场战斗的胜负了,但刘琦显然不在此列。看到自己部下被压制,刘琦的轻狂脾气又发作了,伸手拔出佩剑,高声呼喊:“将士们!奋勇向前,为吾父报仇!”
听到刘琦的呼喊,刘磐心中咯噔一下,顿感大事不妙。自己一方本来就趋于劣势,你身为统帅不但不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反而凭借一股热血,硬要往前冲,这不是找死吗?
果然,蔡瑁也通过刘琦的呼喊,判断出了刘琦所在的位置,举枪向刘琦这边一指,大喝道:“冲!向这个方向冲,一定要抓住刘琦这个叛逆,死活不论!”五万大军在蔡瑁的指挥下,向着刘琦的方向猛冲了过去,很快就冲破了刘磐布置的防线,杀到了刘琦的眼前,直到这一刻,刘琦才产生了害怕的感觉,他清晰地看到了蔡瑁脸上的杀意,看来蔡瑁这次是来真格的了。
恐惧,迫使刘琦调转马头,向后跑去。刚刚跑出两步,两支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利箭,刺穿了刘琦的前胸,把刘琦射落马下。
暗处,几名刘备豢养的死士丢掉弓箭,装作败退的样子,向大营方向跑去,殊不知,他们已经被刘备无情的宣判了死刑,等待他们的,将是糜竺早已准备好的毒酒。
更没有人注意到的是,在这几名死士退去之际,刘磐一脸的震惊之色!隐晦的扫了一眼,将他们的提醒相貌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当那几根箭矢飞来之际,刘磐便已经发现不对了,那明明是在自己的队伍射出的箭矢,怎么会落到刘琦的身上去呢?这说明,有人在暗中操纵一切!只是箭矢来的太快,刘磐根本就来不及提醒刘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第四百零三章 凤雏庞统 上
拿下荆州南部三郡之后,刘备传令镇守三郡的管亥等人做好准备,一旦得到刘表真正身死的消息,立刻提兵前来,协助刘备一起攻打襄阳。
或许是刘备虔诚的祈祷起了作用,三日后,刘表还真就一命呜呼,驾鹤西游了。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刘备表面上很是悲痛,心中却乐的没边没沿了,装作强忍悲痛的样子,独自一人躲进了帐篷里,不许其他人进入,至于刘备一个人在帐篷内是哭还是笑,那就只有刘备自己清楚了。
从帐篷内出来之后,刘备当即召集南部三郡的兵马,高举着诛杀蔡瑁逆贼,准备为刘表、刘琦父子报仇的大旗,堂而皇之地开始围困襄阳,明目张胆的进行夺权的行动。
然而偏偏在这个紧要的时刻,一个人的出现,将刘备已经膨胀到了极致的野心给硬生生的按压了下来。
此人,便是数日前曾到隆中草庐与诸葛亮博弈的庞统。
今日,庞统毛遂自荐而来。
起初见到庞统的时候,刘备因为他的样貌,心中并不是十分欢喜,之任命他为县令之职。一旁的徐庶自然是知道庞统的大才的,刚要开口道出庞统的才能,不料庞统却暗中以目视之,暗示徐庶暂时不要说破。
徐庶会意,便沉默了下来。并没有向刘备说明,刘备日思夜想的“卧龙、凤雏”之一,其实就活生生的站在他的面前。
庞统到任后,终日醉卧高堂,对县内的一应政务半点不理。许多的政务,都因此而耽搁了下来。
刘备见一连月余都未曾收到过庞统处的任何汇报,便命张飞前往查看。
张飞到了目的地之后,得知庞统竟然大醉不醒,心中大怒,直接将醉梦中的庞统拎到了府衙大堂,就要当众衙役、百姓的面,杖刑庞统。
庞统却不慌不忙的冷笑了起来,反问张飞:“三将军欲要治罪于吾,却不知,吾犯了何罪?”
张飞怒道:“兄长以县令相托,汝怠慢政务,终日大醉,理当问罪!”
庞统忽而哈哈大笑了起来,指着大堂上推挤有半人高的各种文书,十分轻松的笑道:“这些,也配叫政务吗?若是三将军果真如此认为,且请稍作,待吾一一处之。”
言罢,庞统收拾好衣襟,正襟危坐到高堂之上,喝令升堂。
只见庞统拿起一份文书来,略微看了几眼,便提起笔来刷刷的批改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