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木林)-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几乎每一天在建康府的大街小巷的酒楼茶馆之中,都有人为新法的好坏争论不休。到也不像熙宁年间,几乎全国的舆论全是一边倒的反对新法。但朝中的官员大多都是持观望态度,显然是看新法的实施情况,再作定论。

事实上早在施行新法之前,赵忱、杨炎等人早就预计到,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反对声音,目前能够达到这样的局面,已经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得许多了。只要新法能够实施顺利,并且也大宋朝廷带来可见的成效,那么反对的声音也就自然会越来越少了。因此现在要做得,就是加强监督新法的实施情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绝不能让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纰漏。

进入四月,一直在家中闲居半年之久的杨炎忽然上书朝廷,请求为岳飞追赠王爵,因为中兴诸将中,韩世忠、张俊、吴璘等人都已经受封王爵,而战功最为显著的岳飞现在仍然只是开国公爵,因此应该给岳飞追加王爵。

而在临安安居的太上皇赵构也正式下诏罪己,承认自己当初处死岳飞是自己所犯的一个错误。尽管在此之前,孝宗已经为岳飞昭雪,但在为上者讳的原则下,是不能指责赵构的过失。因此虽然恢复岳飞的官职,肯定了岳飞的功绩,但对岳飞的冤情却只能含糊其辞。虽然这次在诏书中,赵构说成自己是受了秦桧的瞒蔽,才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毕竟也是正试承认自己错了。

赵忱见表之后,立刻诏准,当即追任岳飞为鄂王,加封岳飞的夫人,李氏为鄂国夫人,母亲姚氏为鄂国太夫人。并且寻夺秦桧官爵追赠,改谥为缪丑,并剥夺了秦桧之子秦熹的官爵,降为平民。

追赠岳飞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是十分应该,也是大快人心的举动,反正岳飞也死了几十年,不会对现在的任何人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而且赵忱继位以来,一开始就定下了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调子,这也迎合了相当多的人好评,因此嘉奖昔日在抗金中立下大功的功臣,也是主力决心的表示姿态。

但是由杨炎提出来,则就大不相同了。大宋复国之后,杨炎虽然转了一镇节度使,而且得到了一个检由少保的虚衔和武昌县开国公的爵位,但是一直在建康府中闲居。甚至有不少人都认为,皇帝这是在有意疏远杨炎。

只是一些久经官场的大臣可就不这么看了。虽然杨炎被暂时闲置,但在朝中正受皇帝器重的赵汝愚、辛弃疾、陈亮等人要么与杨炎关系密切,要么本来就是杨炎的下属。而出征大理的毕再遇、曹勋,守卫边境的高震、张师颜、刘复武等人也都曾是杨炎的部将,更何况杨沂中还稳坐在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位置上。这一切都说明,杨炎的闲置其实是一个暂时的现像。

不仅如此,而且几乎每天皇帝都会召杨炎进宫去谈论,虽然众臣不知道谈论的内容,但可以猜到,杨炎对于皇帝还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这次皇帝坚决变法的背后,一定也有杨炎在支持。有几个大臣甚至在猜测,皇帝会不会施行特例,任命杨炎为枢密使呢?

现在,杨炎上表请求追封岳飞王爵,皇帝也立刻诏准。政治触觉灵敏的大臣立刻就意识到这将是杨炎被重新起复的一个信号。

果然,五天以后,赵忱宣布任命杨炎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主管刺探金国、西夏、等诸国内部军政事宜,并且遇事可以直接向皇帝面呈禀报。

职方司只是兵部下设的一个机构,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官职,只有正六品。名义上是测绘地图的机构,但主要职责是打探敌国内部情况。同时还有负责国内安全,打击敌方的刺探的责任。但让杨炎出任这个位置,意义则大不相同,由其是増加了“遇事可以直接向皇帝面呈禀报”这一条,很眀显是赋于了杨炎极大的权力。

其实杨炎熟知兵法,深知用间的重要性。孙武是极端重视使用间谍的武家,在《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最后一篇中,就反复进述了用间的最要性,和各种用间的方法,并说为将者若不知用间,乃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早平南的时候,杨炎就专门成立了类似机构,収集情报。在金军南侵期间,杨炎就在隆兴府组立职方司,向临安派遣了大量探子,因此对于掌握金军动向,打探金军兵力虚实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隆兴府职方司的努力,宋军也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大宋历来都不重视情报收集,虽然设立了兵部职方司,做为探敌国军政机密的机构,但实际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更多的情报都是边防的将帅自已派人打探。消息来源单一不说,而且也不利于朝廷全盘撑握。因此大宋复国之后,杨炎就设想过在朝廷中枢加强金国的情报收集、管理和分析工作,以能更好的撑握金国的动态,为日后北伐作好准备工作。

赵忱对此也非常支持,而且有过以前平南、抗击金军南侵的经历,杨炎对于收集情报、打探机密、分析研究都有了相当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反正现在杨炎也没有事,不如暂时让他来主持重新完善职方司的任务。

这一下又在朝中引超了轩然大波,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反对。但赵忱对反对意见一概不理,依然坚决任命,同时也罢免了两名反对激烈的官员。几位执政大臣见赵忱的态度强硬,也都明白,大概皇帝是要借这个机会,正试起复杨炎。好在也不过是一个正六品的主事官职,虽然加大了一些权力,也不会对现有的权力格局造成较大的影响,总也比把杨炎调入枢密院好吧,因此也都没有反对。

而通晓军事的韩彦直和刘珙也知道,北伐可不仅仅只是军事行动这么简单,打探敌国军政机密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可以决定北伐的成败,而就目前来看,也只有杨炎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经过了一番反复权衡之后,中书终于通过了赵忱的决定。

杨炎上任之后,立刻任命周信为自己的副手,由他和赖文政、董原两人全面付责俱体的事务。

在平南和抗金期间,都是由周信全面付责情报工作,董原做为副手,赖文政归降杨炎之后,也一直管情报工作,三人都俱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得到了杨炎的任命之后,两人根居以往的经验,在职方司以下,设立风、林、火、山、阴、雷六个事房,每个事房的主管称为管事:风事房付责刺探收集对外的军政机密,不仅只是针对金国,而且也包括西夏、吐蕃、支趾等周围国家,;林事房付责对内安全,和打击敌方的刺探;火事房付责将收集的情报整理分类,并且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山事房付责招募、培训成员,为其他五事房提供人员;阴事房付责各种行动计划,包括在敌国安插长期细作,并且策划收买、危胁、刺杀等等行动;雷事房付责制造特殊行动工俱,为其他五事房提供后勤保障。

诸项机构设立之后,立刻开始招募人员,加以培训。当然在目前职方司的工作重点仍是以金国为主。同时杨炎又请光衍出面,利用各寺院为掩护,在金国境内开始组建收集情报的网络,并且安插间谍人员。利用开设榷场的机会,传递消息。

不过这一番折腾,众大臣们只顾着反对杨炎的任职,反到忘了新法的事情,一时间关于新法的议论也平息了不少。等到杨炎的任命尘埃落定之后,这才回想来原来还有新法,不过这时辛弃疾、岳霖、史弥远等人已经在各自的地方全面展开了施行。

第六百六十八章 濮议之争(一)

“欺朕太堪了,简直就是欺朕太堪了。”赵忱一面怒气冲冲的大声道,一面在屋子里来回走来走去。周太后坐在正座,沉着一张脸,看起来也是老大不高兴的样子。

杨炎和赵倩如也觉得有些莫明其妙,这几天以来,朝中关于新法的争吵已经平息了许多,而杨炎的职方司的组建工作,也已经初步走上了轨道,正准备一步一步的设想进行。那知今晚曹安来到杨炎的驸马府上,说皇帝有急事,要紧急诏驸马和公主进宫面议。

两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敢怠慢,赶忙就跟着曹安进宫了。一到赵忱的寝宫,没想到见到赵忱这个样子,看来是受了不小的气了。

赵倩如忍不住问道:“小忱,你这是怎么了?是谁惹你发这么大的气呢?”

赵忱停下了脚步,随手从书案上抽出一份拆子,摔到桌子上,道:“姐姐,姐夫,你们自己看吧!”然后又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赵倩如看了赵忱一眼,从桌子上拿起拆本,打开一看,也不由脸色大变,“啪”的一声,合上拆本,抬起头来,忿忿道:“这简直是太过份了。”

赵忱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恨恨道:“这些人太可恨了,这一次我要将他们全部都流放到海南去,让他们知道我的历害,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小看朕。”

杨炎更觉得莫名其妙,从赵倩如手里接过拆本一看,原来是礼部侍郎文焕所写,大意是赵忱是由太上皇下诏,继承皇位。因此应该尊孝宗为皇考,而尊生父赵觉为皇叔等等。

原来这几天新法的事情也再顺利进行,杨炎也上任开始了工作,也没有那么多的争执,赵忱心里也舒畅了不少。而朝中的大事也不仅仅只是变法的工作,这时孝宗和光宗两位前任皇帝的葬礼已经全部结束,皇陵建筑也大体完工,只剩一些收尾的工程。因此赵忱在金殿上下旨,尊自己的生父赵觉为皇考,并责令礼部议论追赠生父的谥号。

“皇考”是对皇帝父亲死后的尊称。虽然赵忱自幼就丧父,但毕竟是父子血脉,自己当上皇帝之后,追赠生父的名份和谥号,也是尽人子之孝道,这到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令赵忱没有想到的是,三天之后,礼部不仅没有商议出赵觉的谥号,反而是礼部侍郎文焕,侍御使章得臣、刘洽,太常寺奉礼郎李浩,枢密院编修官高见翔等五人联名上书,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应准先朝封赠期亲属故例,垂为常典。孝宗皇帝继位,即尊秀王为皇伯,陛下甴小宗继入大宗,应以尊考宗为皇考,淮安昭王虽为陛下生父,然为孝宗之弟,应尊为皇叔等等。也就是说,要让赵忱认孝宗为父,只能把生父赵觉当成叔父。

想不到给先父确定谥号不成,反而要把亲生父亲称为叔叔,这样的结果自然令赵忱大发雷霆,连周太后知道以后,也十分生气。于是连夜朝杨炎和赵倩如进宫,商议对策。连性子一向温和的赵倩如见了这份拆子也不禁心里有气,这不是让赵忱不认生父吗?简直太没道理了。

大宋开国至今,算上赵忱,已经是第十三位皇帝,但连上赵忱在内,加上太宗、英宗、徽宗、太上皇赵构、孝宗一共有六位皇帝,并非是前任皇帝的亲子继位,几乎占了所有皇帝的一半。这在历朝之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事情。而在这六位非前任皇帝的亲子继位时,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拆,但总体还算顺利,并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并无宗室之争,这一点到也颇令大宋历代值得骄傲。

而在非六位前任皇帝的亲子继位皇帝中,太宗、徽宗、太上皇赵构三位都是以弟继兄位,因此追赠生父,并没什么遇到太大的麻烦。只有英宗和孝宗是由小宗继入大宗,继承皇位。经历与赵忱到有些类似。

不过孝宗皇帝年幼时就以被太上皇赵构收养,做为继子,已经认赵构为父,因此尊生父秀王赵子偁为皇伯,到也无可厚非。

而在当年英宗继位之后,也曾为追赠英宗的生父濮王赵允让是“皇考”还是“皇伯”的问题,引发了长达三年之久的争论,当时的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坚持应称为“皇考”,而以司马光为守的台谏大臣则坚决主张称为“皇伯”,最后还是曹太后下手敕,认为可以称濮王为“皇考”,才做为罢论。而这场事件也就被称为“濮议之争”。

不过曹太后是先帝仁宗的遗孀,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她的坚持认为,英宗不礼当称濮王为“皇考”才引发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对于她突然改变决定,也引发了人们不少猜测,一说手敕为曹太后酒后误签,另一说是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交结太后身边的宦官,最终说服了太后。但无论如何,最终的手敕以发,也就无容再更改了。

但赵忱的情况,与英宗、孝宗却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英宗还是孝宗,因为仁宗和赵构长年无子,因此都是在年幼时就被收养,立为皇储。因此仁宗架崩,赵构禅让,他们继位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引发的追赠争议,也似乎不完全是无中生有。

但赵忱却完全不同,他即没有被孝宗收养,也没有被立为皇储,仅仅只能算是宗室,只因为光宗架崩之后,再无直系后人,才变成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加上又有杨炎大力扶持,和太上皇赵构下召,才最终蹬上皇位,就是如此,还是和赵恺为争夺皇位大战了一场,才算坐稳了皇位。

可以说,赵忱的继位,与孝宗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和英宗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这一点上,与汉光武帝刘秀的情况到更为相似一些,因此在追赠先父的问题上,跟本不该有任何的争议。

如果真如文焕、章得臣等人所议,要尊孝宗为“皇考”而尊生父赵觉为“皇叔”,那赵忱岂不是成了为了皇位,可以连父亲都不认了吗?因此也难怪赵忱、周太后、赵倩如会生气。

赵忱大坐到桌子前,气愤愤道:“明天朕就下旨,一定要将文焕、章得臣这几个人全都发流放到海南去充军。”

杨炎道:“小忱,你先别生气,想一想这件事背后的文章。”

赵忱鄂然道:“背后还有什么文章?”

经过了许多波折之后,杨炎的政治灵敏度也提高了不少。赵忱、周太后、赵倩如是身处局中,关心则乱。而杨炎却是傍观者湥В匀恢牢幕馈⒄碌贸嫉热司换嵛拊薰室⒄獬⌒碌摹板б橹保换崾俏思岢质裁此降睦褚牵谡獗澈笠欢ㄒ刈判碌娜χ

其实当年那场“濮议之争”就并非什么单纯的礼法之争,司马光等台谏之臣坚持濮王只能称“皇伯”,是希望英宗能够与曹太后和睦相处,以维护朝廷内部的团结。而韩琦、欧阳修等宰执们则是考虑英宗是皇权的现实代表,因此一心一意地拥戴英宗。其实本质就是以曹太后为代表的“后权”和以英宗为代表的“帝权”之争。那么这一次,相信也不例外。

听杨炎这么一说,赵倩如也立刻从愤怒中冷静下来,因为她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政治头脑,仔细一想,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现在朝中关于新法的争论逐渐消失了不少,多数官员都是暂时保持观望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忱态度坚决,而在大宋刚刚复国之后,朝中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反对势力,另一方面,在新法还没出现明显的负面效果时候,反对的理由也并不充份,死守着祖制不可变的说法,显然不足以有很大的说服力。如果想要阻止新法,必须另避途径。

严格来说,赵忱并非完全是继承而得的皇位,而是半靠血统,半靠武力而得到的皇位。与前朝的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更接近是一位开国之君,因此对赵忱来说,反而可以摆脱前朝的种种束缚,开创一个属于自巳的朝代。因此如果在追议“皇考”的名份上,能够使赵忱承认孝宗是“皇考”,那么就等于承认孝宗是赵忱的父亲,则可以使赵忱正式并入到赵氏的嫡系中来,在以孝为先的道徳观念中,完全可以用“子不改父”的大理来反对变法。

当然,反对变法的大臣也知道,赵忱是肯定不用从此就范,一定会居理力争,那样的话,势必又会引起一番争论,但这也不是坏事,如果能够引发一场当年“濮议之争”那样的大争论,把皇帝,众臣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皇考”、“皇叔”的名份之争上来,也可以使变法暂时陷入停顿状态。可以说,这是反对变法的大臣费尽心思之后,终于想出的一条妙计。

赵倩如把自己想通的道理向周太后、赵忱、杨炎说了一遍。杨炎不仅长叹一声,有这样的才智,却偏偏用在争权夺利上了。如果用在为国谋划,使国富民强该是多好,只怕大宋早就开创盛世。

这时赵忱这才明白过来,也不由得恨恨道:“我决不能让他们得呈。”

第六百六十九章 濮议之争(二)

二天以后,赵忱上朝。果然文焕、章得臣等人又提出尊孝宗为“皇考”的事情来。

赵忱道:“朕本非皇嗣,只因金人入侵,光宗皇帝架崩,天下无主,才得以蕃属入主朝廷,登基大位。若本身父改称‘皇叔’,历考前世,均无典据,即如汉宣帝及光武帝,亦皆称父为‘皇考’,未尝易称‘皇叔’。朕意以决,尊先淮王为‘皇考’,定谥号:昭穆,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不复再议。”

文焕、章得臣等人听了,也不禁有些吃惊,想不到皇帝会不理群臣的争议,就已经决定,尊生父为“皇考”,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