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木林)-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有设立,因此由刑部主审以是最高的级别了。
杨炎回到住所之后,将经过向赵倩如说了。赵倩如听了之后,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这次事情处理很单简,只用把那几个官员抓起来,审问清楚,杀几个以警他人,其他的该贬的就贬,该流放的就流放,也就行了。为什么要这么大动干戈呢?陈相公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只是也太急了一点。”
杨炎一怔,有些不明白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陈相要对付谁?”
赵倩如白了他一眼,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晓明、韩非、李智等人无非是几个小官,他们那有胆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背后一定还有高官指使。户部主管财政,杨晓明和韩非又都是户部的官员,因此户部尚书曾觌这一次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只是看责任大小罢了。而曾觌和龙大渊、张说甚至史浩等人向来是贪腐,这一次只怕是都有牵连。现在看来,陈相的目地还不明确吗?自然就是想借这次机会打击龙大渊、曾觌这伙在他眼中的小人罢了。陈相虽然是君子,只可惜是非分得太过清楚了,要知道‘水至清而无鱼’。”
杨炎不同意道:“如果这一次真的是龙大渊、曾觌这伙人在背后主使,我看也应该趁这个机会把他们都铲除干净,反到是好事。”
赵倩如叹了一口气,道:“问题是现在朝廷的行政刚刚恢复,一切都应以稳定为主,这里面至少已经牵扯到两位宰相和一位尚书,还不知会不会有其他人,何况龙大渊、曾觌这伙人也根深蒂固,绝不会就这么束手就擒,一定会设法反击,这样斗来斗去,只怕又会引起朝局的动荡,不知何时才是个休。到头来受损的还不是大宋吗?我原以为陈相会顾全一点大局,谁知他还是……唉!”
杨炎才有些明白。论政治眼光,自己虽然比以前增张了不少,但比妻子还是差了许多。
这时赵倩如又叹了一口气,道:“我让你先去找韩枢密,让他们出头,就是不想让你卷进朝廷这些事事非非里面,那知现在陈相公一定要把事情闹大,而且若是能一举扳到他们也就好了,只是官家这个人一向耳软心活,龙大渊、曾觌这伙人又是先帝旧臣,根深蒂固,我看最终还是会不了了之的。因此到了现在,你就是想至身事外也不可能了,这才我最但心的。”
杨炎这才完全明白妻子的一片苦心,轻轻握着她的手,道:“但我们不能老想着怎么去躲事,因为有些事情,你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因此即然躲不过去,那就去面对吧。我相信你是有办法来应付的。尽管放手去做吧。”
赵倩如看了看杨炎信任的目光,终于点点头,道:“你放心吧,我会有办法的?”
果然赵倩如猜的不错,陈俊卿所以要求这样做,确实不完全是因为苛扣军粮这件事本身,而正是希望借这个机会狠狠打击龙大渊、曾觌这一党。
第四百八十二章 逆鳞(二)
果然赵倩如猜的不错,陈俊卿所以要求这样做,确实不完全是因为苛扣军粮这件事本身,而正是希望借这个机会狠狠打击龙大渊、曾觌这一党。因此督促范成大一定要严查细问。两天之后,果然又牵扯了五六名中下级的官员,而且虽然还没有人明确供出背后的指示人,但种种迹像已经表明,身为户部尚书的曾觌是绝不脱不了责任的了。
但就在陈俊卿正要在下大力继续深挖的时候,皇帝突然下旨,停止继续审问下去,就此结案。
原来龙大渊、曾觌、张说等人本来就是互相勾结,这一次苛扣钱粮就是几人一起谋划的,所得的钱粮也都是几人平分。因此见陈俊卿借机要一查到底,几个人都有些慌神,龙大渊首先面见赵惇,声称现在朝廷刚刚安定下来,实在不宜有大动荡,再审下去,不知还会牵连多少人,因此审问就此打住算了。同时又花重礼给给史浩和李道两人,请他们为自己从中周旋。
史浩和李道到是没有从中捞什么好处,不过他们一来平素和龙大渊、曾觌一伙关系不错,在朝中也引为援人,这一次见他们有难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二来也受了重礼,拿人钱财,自然也要为人消灾。因此史浩立刻付和龙大渊的说法,力劝赵惇到此为止。而李道则通过女儿李凤娘,影响赵惇,不要再继续追查下去。而在赵惇看来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见有人劝阻,便下旨终结此案。
陈俊卿得知以后,自然大为不满,又在朝堂上与龙大渊、史浩争论起来。双方各自据理力争,吵了一天,只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连赵惇都有些不厌其烦了,终于出面这才终止了这场争端。最终还是决定,停止追查下去。但在陈俊卿的强烈坚持下,还是将杨晓明、韩非等四人处斩,李智等十一人都行革职。所贪墨的钱粮全部追回,重新发放。
但出人意料的是,虽然种种迹像表明,曾觌是脱不了干系的,但苦于没有明确的证据,而龙大渊和史浩又强词夺理,及力为他分解,竟然只是由户部尚书改为权户部尚书,在官职前加一个“权”其实就是代理或暂任的意思,实际上根本没有变化。
案子了结之后,陈俊卿自然是大为不满,不过皇帝己经下旨,他也无可奈何。赵倩如赶忙劝杨炎离开天临府,早日离开这些事非之地。只是在离开之前,赵倩如又去找了一次赵月如,杨炎离开以后,一但有人攻击杨炎,请她一定要在皇帝面前多为杨炎分解。
果然杨炎刚一离开第二天,早朝时候,兵部侍郎林栗就出列发言,道:“陛下,清远军节度使杨炎现为驸马,按大宋祖制,宗室之臣不得领军,因此臣以为还是应该将杨炎改为他任,另选人出任江南东路招抚使。方才合适。”
陈俊卿、韩彦直等人自然知道,林栗就是龙大渊、曾觌一党,现在他们开始反击了,只是因为现在暂时没有理由攻击陈俊卿或是韩彦直等人,因此就先拿杨炎开刀。而且韩彦直对杨炎的印像很好,因此出列,替杨炎分辩道:“陛下,早在先帝在位时,就已经任用杨炎领军了,而且重用杨炎也是先帝的遗命,岂能不尊守。”
一见韩彦直发言,张说立刻也出列,道:“臣以为韩枢密此言差矣,先帝遗命自当尊守,但祖制仍是太祖太宗皇帝所定,更不可违,先帝任用杨炎,以是不妥,陛下更不可一错再错,当纠先帝之误,收回杨炎的兵权。方为孝道。”
刘珙也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如今金军入侵,正走用人之际,杨炎知晓军机,善能用兵。岂可弃之不用。太祖皇帝当年不也曾任用驸马高怀德领军出征吗?正所谓非常时期,自然不能以常理对待。先帝英明贤达,早知这一点,顾此才在此命。张大人,你能说太祖皇帝当年也是不妥吗?”
张说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这时待御使王之望突然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现在杨炎兵权过重,现在两广之地只知有炎而不知有天子,将来只怕尾大难掉,当立刻削减,方不为后患。还望陛下三思。”
先前几人所争的还是祖制与权宜的问题,但王之望的话说得十分严重了,几乎就是指责杨炎有谋反倾向,他说完之后,立刻引起了殿上一阵议论。连赵惇的脸色都有些不大自然了。
陈俊卿虽然对杨炎并没有特别的好感觉,但这时面对龙大渊、曾觌一党咄咄逼人的气势,也要极力为杨炎辩解,因此也出列,道:“王御使,你说这话可有证据?若是没有证据,只是望风捉影,私意揣摩,岂不是信口雌黄,随意污陷大臣吗?”
王之望也理直气壮道:“陈相,在下身为言官,自当查弊纠错,不敢不尽直言。”
陈俊卿还没有说话,另一位御使史逵出列道:“‘闻风弹人’乃是言官之责,陈相为何要拮难王御使。莫非陈相与杨炎有私不成。”他不等陈俊卿开口,就转向赵惇,道:“陛下,微臣弹亥陈俊卿勾结杨炎,以为同党,仍为结党营私,请陛下定夺。”
他这一下子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陈俊卿,虽然说御使有权直接弹亥宰相,但也绝没有史逵这么当朝直接说出来的,立刻又引起了众大臣一阵议论。陈俊卿虽然恼火,但这时等于是受御使弹亥,也发作不得,只得跪伏于地,听候发落。
这时汪应辰也出列,奋然道:“陛下,史逵无凭无据,肆意揣摩,任意弹亥宰相,乃是妄语胡为,臣以为当治史逵之罪。”汪应辰也是御使,他这一出头,上演了一场御史弹亥御史的好戏,使得朝堂上更为热闹了。紧接着其他众大臣纷纷发言,你说我营私,我说你舞弊,言辞激烈,互不相让,一下子在朝堂吵得不亦乐乎。
第四百八十三章 逆鳞(三)
赵惇只觉头大如斗,眼前一片茫然,呆呆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争得脸红脖子粗,一言也不发。也不知过了多久,众大臣这才发现皇帝一直没有说话,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渐渐才平静了下来,都把目光看向赵惇。
这时赵惇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还是不说话,只一抖袖子,转身向后走去。一边的内待见了,立刻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句:“退朝——”
回到内室以后,赵惇还在回想朝堂上的争吵,只觉得脑子里还在嗡嗡作响,以前他是太子的时候,因为赵昚只有他这一个皇子,无人来和他争这太子的位置,因此也从来不用但心自巳保不任太子的位置,只是小心待奉赵昚就行了。这些军国大事,江山安危都不用自己操心。却想不到自巳一继位就面临这么险恶的局面。
使用杨炎的成败利害关系,赵昚都已经给他说得清清楚楚。而且赵昚也教给他控制杨炎的办法,但现在真正轮到由自己主政,赵惇心里却惶惶不安起来,今天在朝堂上的争执,无疑将以来赵惇不愿去想的问题全部揭开,使赵惇不得不去思考:我真的能够控得了杨炎吗?
赵惇也不是不明白,现在杨炎手握雄兵十余万,还有两广之地做为根本,论实力,远远超过了自已这个临时的朝廷,如果想要击退金军,就必须重用杨炎,先帝让自巳在击退金兵之后,收回一部份杨炎的兵权,但说的容易,做起来却难,果如杨炎真的能够击退了金兵,立下不世大功,这兵权还能收得回来吗?这样复杂的局面,即使是执政多年的老手也会感到头痛,何况是刚刚坐到这个位置上的赵惇。
但越是难以选择,偏偏就越是要选择。赵惇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坐立不安,连李皇后奉茶都懒得理睬。其他侍女们见他脸色不正,都不敢来打饶。赵惇坐了一会儿,忽然命人去请赵月如来。
不多时赵月如便来了,一见赵惇愁眉不展的样子,不禁问道:“官家这是怎么样了?可是为朝中的大事发愁吗?”
赵惇叹了一口气,把今天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道:“说起来,今天的事情都是从杨炎身上引起来的,却没想到后来竟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了这个样子。想起来就令人烦恼。”
赵月如皱了皱眉,道:“官家还不明白吗?这分明是龙大渊他们这一伙人因为苛扣钱粮的事情败露,存心报复,才无中生有,成心搬弄事非。官家且不可相信他们的话。”
赵惇迟疑了一会儿,才道:“朕也曾想过这一点,但林栗所言也不无道理,若是依照祖制,杨炎确实不该继续执掌兵权。”
赵月如道:“官家,先帝在位之时,已经将我许配给杨炎,因此涉及到杨炎的事情,我本不应该多言,但只想问官家几句,这几年以来,杨炎为大宋南征北战,立下多少功勋,而龙大渊、史浩、曾觌、张说这一伙人又有何建树?,金人入侵之际,龙大渊、史浩、曾觌、张说这一伙人做了些什么?杨炎又做了些什么?还请官家三思。”
赵惇沉默了片刻,道:“先帝在位之时,曾对朕道:若是论用兵之道,我大宋恐怕无人能及杨炎。要朕重用杨炎。朕也相信,杨炎现在对大宋依然忠心,但朕却但心,将兵权尽付于杨炎,一但杨炎生出反叛之心,又有谁能制得住他。”
赵月如沉默了一会,忽然起身来到赵惇面前,拜倒于地,道:“官家请放心,我敢保证,杨炎对大宋绝无二心,趟若杨炎万部真的生出反叛之心,或是有背叛大宋之意,我自会有法外理。”
※※※
杨炎一行人回到隆兴府之后,广南的人马都已经全部到齐了。现在在隆兴府一线已经聚集了九万多人马,加上驻守抚州的毕再遇、池州的孟宗政,和建昌军的刘宝都归杨炎节制,因此现在杨炎能够调动的人马已经超过十三万,离他所设想的十五万大军反攻临安已经相差不远了。
除了士兵以外,在平定大理之乱中得到的七百多头战象也到位五百,其有两百头大象已经装配了改装之后的象背弩,而且象兵也都训练纯熟,完全可以上战场了。另外还从广南运来床弩一百五十架,各种火器,从及其他各种车辆器具和军用物资。粮草也已经屯集了近三十万石。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隆兴府的军器司也已经完全建立好了,由魏昌责任主管,共招集了各种工匠七百多人,共分铁器监,火器监,土木监和军需监四个部门,其中铁器监和土木监由魏昌主管,火器监由孙伟主管,军需监由董原兼管,并且都已经开始生产各种工具。可以说目前各顶准备工作都以就绪,只等杨炎一到,就可以开始进军了。
这时陈亮和广州的知州赵汝愚也都在隆兴府,陈亮是辛弃疾打发过来帮助杨炎处理政务的,而赵汝愚员押送物资到达隆兴府,在这里等候杨炎。见了杨炎之后,陈亮和赵汝愚立刻就问起潭州的事情,杨炎也将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两人听了,想不到新朝廷刚刚建立,就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禁对新朝廷大感失望,赵汝愚恨根道:“时局到了这个地步,居然还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来。杨招抚,如果任由这帮人胡来,只怕是大宋离亡国之日已经不远了。”
杨炎苦笑了一声,道:“我又何偿不是这样认为,其实现在隆兴府的各项工作都以就绪,正是可以出兵收复临安,只是朝廷是这个样子,令人难以放心。”
赵汝愚和陈亮也都点头称是。陈亮忽然道:“相公,赵知州,恕我直言,若是依朝廷行事,只怕收复临安,永无指望,因此依在下看来,现在凡事当自行便宜行事,绝不可事事从命于朝廷。”
赵汝愚也点点头,道:“杨招抚,下官也以为陈先生之言有理,非常时期,不可以循旧例,现在两广之地仍为招抚节制,当尽广南之力,抗击金军,在下回到广州之后,一应物资仍然送往隆兴府,以供招抚所用。”
杨炎点点头,道:“只好如此了。”
赵汝愚走了以后,杨炎立刻下令调毕再遇、孟宗政、刘宝等人到隆兴府来,商议出兵反击金军的进攻方案。
然而就在这时,天临府的临时朝廷派遣翰林学士兼左正言张栻到隆兴府传旨,朝廷已经派遣王之望,林栗为使,赴临安与金国商谈议和,在议和结果未定之前,要求诸军都不要轻举枉动。另外,现在天临府中钱粮缺少,要求隆兴府立刻拨调铜钱三百万贯,粮食二十万石,供天临府使用。
杨炎得到这个消息,也不禁大吃一惊,怎么朝廷突然又要与金国议和了。
原来金帝完颜雍采用张鹄之计,找来宋朝降臣表示愿意与宋朝讲和。问他们中间谁能设法与潭州的临时朝廷通信,降臣之中,王时雍和李耀与史浩素来有些交情,也知道史浩一向赞同与金国议和。因此立刻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去一趟潭州,向史浩表达金国的意见。并且说动史浩,促成与金国议和。
完颜雍见了,十分高兴,立刻加封王时雍为六正品上奉政大夫,封李耀为正六品下奉议大夫,并且让仆散忠义以金朝左丞相的名义,写大一封书信,让两人带去往潭州。
两人带了十余个亲随从人,扮做商人样子,离开了临安府,来到了潭州城外。先打发一个从人混进潭州,来见史浩,表示了金国愿意和谈的意思。
其实史浩早就想建议赵惇与金国和谈,因为史浩并不懂军事,而且朝堂上以有陈俊卿、韩彦直、刘珙等人都是一力主战,史浩根本元力施展。因此朝廷唯有与金国议和,史浩才能有用武之地。只是现在朝堂上主战的呼声颇高,而且又不知金国的态度如何,史浩一时也不敢轻易表态。
但这时一见王时雍和李耀派人来表示金国愿意议和,正中史浩的下怀,立刻派家人出城,接王时雍和李耀进城到自已府中,热情接待,并详细询问。
王时雍和李耀两人见史浩重问,自然是信誓旦旦,向史浩表示,金国跟本无意灭掉宋朝,这次出兵南征其实只是为了报复宋朝三年前的乾道北伐,现在仗打到这个份上,金国也不愿再继续打下去,如果宋朝愿意称臣纳币,割让疆土,金国也愿意与宋朝讲和,以后各守疆土,永不互犯。并且出示了金朝左丞相仆散忠义写给史浩的书信。
有了这两人的保证,和仆散忠义的书信,史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