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迦太)-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商办为主,官府只要检查质量是否合格就足够了。

也不怕官商勾结,每次交易都记录再按,一旦出了猫腻,株连上下三级。

而为了防止垄断,毕竟一旦商人垄断了国家的军工业,对国家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赵朴将一些武器,分割为十几块,分别负责负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模块,最后组合在一起。在一些关键领域,重要事情上,官府作坊才包办。

军火生意,是何等的巨大利润,哪怕是分割到一小块,利润也是大到惊人地步。借助兵器生产,已经将江南商人牢牢绑架在战车上,这些商人不在反对战争,因为战争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

而一旦前线发生战争,那整个江南民用作坊和官府作坊,将会全速开动起来,形成巨大的发动机,推动着战车前进。

而实际上,此时大宋与金国的战争一直在继续,为了争夺淮北,争夺河南南部,争夺陕西等,多次爆发了剧烈的拼杀。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消耗,粮食被吃掉,各种攻城守城器械,成堆成堆的内拉走,接连不断。

此时宋金之间,绝对生死的大会战,不会出现了,可是零星的几百人,几千人的战斗,数之不尽。

宋金在相持中交锋,在交锋中又保持着冷静的克制。

金国想要灭宋,已经力不从心了,只能是以攻代守;宋朝想要北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攻代守。

此时的宋金之战,不仅没有拖垮宋朝,反而是让江南的经济加快了恢复,出现了畸形繁荣。

赵朴心中暗道:果然战争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历史上,被战争拖垮的,只有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了三年之久,两国有近百万大军对峙,粮食吃得几乎没有了,最后赵国有胜转衰,秦国则是元气大伤。还有汉朝北伐匈奴时,也耗尽了国库,元气大伤。

他们之所以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汉朝,都是农耕文明的初级阶段,商业不发达,战争回血慢,打下去国力吃不消。

可是宋朝却是不同,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堪比十七世纪的英法。不!应当是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英法。相比与农耕文明缓慢的回血速度,商品经济回血速度更快。

只要前线不出现,几十万大军北歼灭的惨败,战争就可以继续支撑下去。

宋朝贫富差距极大,致使大量富人出现,失去土地的平民大量存在,这让宋朝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好似海浪一般,只是很难撼动宋朝统治,更多是添麻烦。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减少了农民起义的次数。

农民起义?很大程度上是吃不饱,只要是吃饱饭,谁愿意造反?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宋朝的政策是将流民大量招募入军队,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的确是减缓了农民起义,减少了宋朝崩塌的危险,代价就是军队战斗力低下,军队数量庞大。而赵朴也是将流民,招募入军队。

只是更多的是实行军户制度!

相比起,其他其他苛刻的土地租税之外,军户地税很低,甚至是免费,而对于军官侵占军户土地,惩罚也极为严格。

在淮北地区,襄阳地区,关中地区,普遍实行军户制度,招募流民加入军户。

相比较而言,明朝的军户制度,是世袭制,而此时的军户更多是契约制度,十年为一轮。

而为了更好的提升军队战斗力,实行军户差别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田少,只种地,只接受简单训练,是属于辅兵;一类则是分田多,接受严格训练,属于战兵,战兵与辅兵的划分,将整个军队,割裂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临时军,临时当兵;一个是职业军,专门以当兵为主;

以土地为代价,减少一部分财政支出。

以土地为代价,获取一些无地百姓的支持,从而减少流民数量,正所谓流民少了,农民起义次数也少了。

至于土地,赵朴一点也不在乎。

在这个时代,世人都是视土地为根本,视土地为本业,将土地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各种改革也是以土地为主,各种纠纷也是以土地为主,各个王朝覆灭也是以土地为主。可赵朴看来,这完全没有意义。

一旦前线无主土地分完,可以去其他地区分土地,比如台湾、东北,还有东南亚。

在大航海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移民台湾,移民东北,足以给予足够的土地,就怕土地太多了,懒得耕种。

尤其是东北,那可是黑土地,洒下一粒种子,就可以长出庄稼。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是肥沃自己,足以养育大量人口。

第339章移民东北

ps:今天就一更了

东北,黑土地,肥沃之地。

在后世,东北是一块宝地,是商品粮基地,是重工业基地。只是如今的大宋,东北只是一块蛮荒之地。

贫困、窘迫、荒凉,一无是处。

此时东北,都是没有耕种的生土,想要转化为便于耕种的熟土,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及早开发,早出手早收获,迟出手迟收获。

历来,契丹族从东北崛起,日夜想着南下,想着侵袭中原地区;而女真也是想着日夜南下,进行侵略。而赵朴则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开发东北,移民东北。

相对于移民东南亚,海上探索美洲、大洋洲等地而言,移民东北难度小,收益也最大。还可以一边战斗,一边经营,在金军心眼上定下钉子,牵制金军兵力,甚至在关键时刻反击金军。

而在东北,地域太广阔了,女真人势力,也只是在辽河附近,以及松花江附近的几个大城。在很多地区,处于女真势力的真空范围,统治极为薄弱。

此外,东北除了女真族之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比如契丹人、渤海人、溪人等。这些种族,有的跟女真仇深似海,只是暂时屈服于女真而已,一旦女真势力虚弱,露出一丝疲态,就会撕咬而去,对女真进行毁灭般打击。

移民东北很重要,只要是找准了关键点,就回取得出人意料的好处。

首先,需要强大的海军,形成强大的海运能力,千里运输,为开发东北。提供良好的物资保障。这个如今,已经差不多做大了,在泉州,福州,杭州等地,形成多个强大的造船厂,只要他愿意,一艘艘强大的战舰,运输船,会快速的出炉。

其次。需要以海岛,或是海港为中心,形成辐射之力,平时间耕种练兵,战争时则是出击。一步步侵蚀东北。这个难度也不大。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也没有岛链一说。在海洋上,宋军尚且处于孩童状态,女真更是在婴儿状态。

以海岛为中心,构建坚固堡垒,抵抗住金军袭击,难度不大。

此时辽东附近一些岛屿。还有北边的海参崴,就是最好的选择。一旦形成规模,将会成为金军永恒的痛苦。

再次,也是最难得。莫过于领军将领。

在东北,依托海岛,形成牵制金军之势,虽然有海军相助,可更多是,孤悬于疆土之外、孤军奋战,时刻有覆灭的危险,赵朴也没有十拿九稳的打算。

前往东北建立基地,需要大无畏精神,敢于死中求活。还要有灵活的外交,不断的瓦解敌人,孤立对手,拉拢盟友。

前往东北的将领,必须要文武齐备,军事和政治上,都很强悍。

这一点上不好选,赵朴仔细的数了数宋军将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吴氏兄弟等,一个个给面孔闪过。只是合格的成员,一个也没有。

“我的班超何在?”赵朴悠悠叹息道。

细细数数这一年来成果,赵朴心中满是骄傲。

相比较于过去,赵朴的政治手腕更加成熟,手段更为老辣,对于臣子的掌控也更为高超。那些故意作对的臣子,故意拦路的臣子依旧不少,但是已经无法阻碍变法的继续。朝廷没有名正言顺的说着变法,但是整体上却是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各个丞相,各司其职,各自发挥着作用。

而他这个皇帝更多是监督者,一旦出现了过火之处,或是不当处,及时改正。

此时在于金军交战,不会是上次那样,狼狈不堪,有着足够的实力,将金军击退,甚至重创。

…………

“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才刚刚开始,不能有一丝懈怠!”

赵朴收起心中一丝得意,暗自告诫着。

“陛下,你醒了!”

“醒了!”

“陛下,在想着什么?”

“想着北伐。我恨不得出手灭了金军顷刻就北伐,只是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北伐不是玩笑,容不得一丝疏忽。一丝疏忽,可能使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我输不起。北伐只有一次机会,失败了就再也没有了!”

赵朴幽幽道。

“大战更多是士气的交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续打了三次,还没有打下,那彻底就输了。”

“就好似金军,军事力量强大,可是政治上却是白痴至极。第一次打宋朝,打倒汴梁,割地赔款就退走了;第二次攻破了汴梁,擒拿走两位皇帝就走了;第三次攻打到淮河一代,就退走了;第四次,久攻不克,也退走了。”

“连续四次攻打宋朝,一次次胜利,看似气势恢宏,其实傻逼无比。”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应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正所谓杀人杀个死,救人救个活。”

“金军很是强大,可是在进攻中多路出击,分散兵力,又是每每要彻底打垮宋军时,退兵了,留给了宋军喘息的机会。看似一次次南下,收获巨大。其实战略上失败了,留给敌人余地,就是断掉自身活路。”

“致使现在对峙之势已成,积蓄几年后,宋军甚至可以北伐。战局渐渐朝着不利发展!”

赵朴不由得为金军惋惜,也为自身命运感到庆幸。

老天爷,还是关爱大宋的,不然怎么会让金军一次次犯错误。

相反,历史上的清军就聪明了很多,从入关攻占北京,到南下扬州,推进速度极快,快速的消灭明军,农民军,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快速的推进,使农民军、明君,根本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只能是不断跑路,在跑路中被歼灭。

金军分兵出击,推进缓慢,这两大缺点,导致金军丧失了覆灭宋朝的机会,失去了大一统的机会,也留给了赵朴反击的机会。

总之,金军在犯错误,赵朴才有活路。

不然,赵朴可能真的要流亡海外,组织流亡政府了。

金军犯下的错误,他不会再犯。

王舞月道:“陛下,在为金国感到可惜!”

赵朴道:“过去,总是觉得老天爷对我不好,苦难多多,麻烦多多,其实老天爷对我已经够好了,只是我被恐惧迷惑了双眼,看不见而已!”

第340章开辟第二战场

“陛下,想太多了,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即便是太祖转世,也不过如此!”王舞月劝慰道。

“可能!”赵朴点点头,承认道。

心理压力的确有些大了,只是他输不起!

此时的大宋,在很多方面,已经走上了正规,已经不需要赵朴太过的干涉。只是还不够,此时的大宋,还在波折动荡中,有些做得不好。

行九十则半百,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刻,距离失败越近。

很多时刻,战争往往之最接近胜利的时刻,似乎只要临门一脚,就彻底胜利了,只是那一脚没有踢进去,于是失败了。

就好比是下棋,胜负的关键,并非谁胜的多,而是…最后一局,由谁取胜!即便连胜不断,一旦最后一战覆灭,仍是江山易主

就好似赤壁之战,世人都是看到了周瑜,诸葛亮的成功,看到了曹操的失败,却没有看到其中的艰险。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似乎只要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只是一场失败,将美梦化成了泡影,一步出错,步步出错,再回首已经偏离了主题。

就好似采石之战,看似虞允文大获全胜,名声远扬。其实,一切侥幸占着多数。在当初,指挥宋军水师击破金军时,虞允文也没有想太多,没有想过扬名立万,没有想过名流千古,更没有想过一举击溃金军。

他与其说是为胜利而战,不如是为了信念而战,拼死一战,不求成功但求成仁。尽管胜利机会渺茫,可是依旧要一战。

恍然间,赵朴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尽管此刻,入侵东北,在金军后方埋钉子,边战边屯,胜利机会不大,失败机会反倒是很大,也没有合适的将领。只是此刻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是如此了!

“宣韩世忠!”

赵朴下着命令。

“是,陛下!”

一个宦官匆匆离去,宣调韩世忠进宫。

此时前线的战斗,处在对峙阶段。小战事不断天天打,可是大战事却没有发生。双方都是极力克制着。而此时前线。一些重要将领镇守要害,暂时难以回来的,多数纷纷返回杭州,接受赏赐。

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惩。

宋金之战,断断续续打了五年。其中阵亡者、溃败者、降敌者不尽胜数,而立功者也不少。

在之前,忙于战争,政权还未巩固。无暇于治理军务。只要是能打仗,只要是不旁边投敌,都是宋军,都会受到朝廷的嘉奖。这好处是有利于给地方较大自由,更好的组建地方武装,更好的抗金,促进抗金力量壮大;可缺点也很明显,使整个大宋军队,参差不齐。

有些军队战斗力很强,纪律也很好;有些军队战斗力强,军纪差;有些军队战斗力弱,军纪也差。

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行搀沙子,挪窝。

对整个大宋军队实现一定的调整,而步骤又不能太急躁,最好是温水这青蛙,当发觉危险存在时,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好认命了。

这次,将一半左右的武将,召唤到了杭州城,名义上是奖励,实际上是考察,整合。

“拜见陛下!”

韩世忠跪倒在地,看着当今圣上,心中忐忑。

“韩将军,请起!”赵朴道。

这时,韩世忠才站起身来,看着眼前的少年。

此时的圣上,眼睛炯炯有神,身上带着英武,在书房一旁挂着宝剑,铠甲,整体上看来有着浓烈的尚武气息,没有一丝书生的文弱。

“这就是当今圣上吗?”

韩世忠思索着,这是他第一次见当今皇上。

这位皇上,明显与之前的宋朝皇帝不一样。宋朝的皇帝,多是书生居多,就连最尚武的神宗皇帝,本质上也是一个书生。只有这位皇上不同,这位圣上骨子里透着刚勇,透着勇武,曾经出征过河东,训练过精锐之师,在襄阳血战过金军,是一位马上皇帝。

这位皇帝,也是最为厚待武人,武人只要是不造反,只要是不投降金军,都是高官厚禄待之。

而此时,赵朴也是第一次看着韩世忠,看着这位赫赫有名的抗金将领。

粗矿,豪放,一个西北大汉。

给人以厚实,信赖之感。

韩世忠是一个传奇,相比于不懂政治的岳飞,他精明了很多,在那个纷杂的政治舞台上,显示出过人的一面。

“韩将军,有九死一生的任务,你可愿意接下?”赵朴问道。

“末将愿意!”韩世忠道。

“这是朕的计划,打算开辟第二战场!“赵朴丢过了一个册子,递给了韩世忠,”不要轻易下结论,我给你三天时间,再做决定!“

韩世忠接在手中,只见封面上写道:“平辽东策略!”

…………

一个时辰后,韩世忠离去。

此时侍女瑞雪走进书房,蹑手蹑脚的走了进去,手中端着冰镇酸梅汤。

“是谁?”赵朴一声厉喝,发出低吼之声,几乎在下意识中,摸出了腰间的燧发枪,“咔”一声轻微响动,子弹上膛,只要按动扳机,子弹就发射了。此时的燧发枪,已经不是之前的拿种破落货,上面的火药是特别制作,子弹也是特别加工,枪镗里刻画了膛线,又是米加弹,可以连续五发。

为了制作这种跨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可谓是集中了大宋诸多优良工匠,花费了较大精力、财力,最后打造而成的,属于奢侈品。

一共就三把,专门用来防身的,是来对付刺客的。

赵朴深知,他武功不怎么样,遇到高手,遇到绝代刺客,绝对是歇菜的料。为了防身,为了应对高级刺客,赵朴专门杨志这种秒杀高级刺客的武器——燧发枪。

经过多次改造,已经接近十八世纪英国制造的燧发枪。

只要刺客敢来,绝对是秒杀的料!

“陛下,是我!”

侍女瑞雪惊骇道。

她可见识过燧发枪的威力,连坚固的铠甲都可射穿,更不用说是血肉之躯了。

“以后,进书房要打一声招呼,或是敲一下门,还有走路时声音大一些,不要脚步太轻!”赵朴阴沉着脸色,告诫道。

“是陛下!”侍女瑞雪,觉得皇上变了很多,变得她几乎认识了。

在汴梁时,那时皇上还是仪王,好蹴鞠,好斗鸡,好青楼风月,好琴棋书画;可是此时的皇上,除了批阅奏章,军营行走之外,什么也不喜欢干,有闲暇时间,也只是呆呆的发愣,思考着什么。

“陛下,秋闱到了,又是士子们赶考的日子!”侍女瑞雪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