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迦太)-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回想着,这一切,汪伯彦也在揣测着当今皇帝的性格秉性。

徽宗皇帝喜欢奢华,生活极为奢靡,先是花石纲,又是修建兑岳;而当今圣上,生活极为简朴,甚至是简陋,衣着简单,食物也就那几样。

徽宗皇帝为人风流,花边新闻不断,更是与李师师纠缠不清,弄得天下皆知;而陛下为人死板,对于美色没有太多的需求,这些日子也仅仅是王舞月一人相伴而已。

徽宗皇帝不喜欢政务,总是将政务,交给手下大臣,结果是形成权臣,引来蔡京专权;而当今陛下也不喜欢政务,也是将政务交给大臣,但是在一些大事上却是从来不糊涂。

宋朝,那些变法的皇帝,往往是志大才疏,想着要变法,多数听从大臣,将权力下放给范仲淹、王安石、蔡京等人,自身却是很少关心变法的具体事务。而当今圣上,却是亲自实行,对于变法的各个细节,可行性,具体的操作,都是详细了解。

以往变法时,权力多是集中于某个臣子,以臣子为先导,实行变法;而今,却是圣上为先导,各个臣子为辅助,实行变法。

以往变法,往往是容不得一丝的反对,只要是反对就打击,典型的党同伐异;可是当今圣上却是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并不断修改新法。

而圣上更是说,变法最忌讳蒙蔽,下官蒙蔽上级,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改过自新就行;可是变法时,却是欺瞒上级,蒙蔽上听,却是罪加一等。

以往,在谈及变法时,神宗皇帝总是想要变法,超越汉武帝,唐太宗;可是此次变法,圣上说,变法只是为了活着,只是为了稳住战线,抵抗住金军进攻的锋芒。

“当今官家,简朴不好奢华,为人质朴不善权谋,不精通政治,为政有些幼稚,然而善于虚心纳谏,性格坚毅,为人果决,洞察人心!不善于权谋,不善于帝王权术,然而靠着王道,霸道以压制群臣…………”

渐渐的,汪伯彦心中有了圣上的大致性格。

当今圣上,不懂政治,不然也不会在一些事情上,那样直白,那样直接,一点余地也不留;然而他懂人心,懂百姓需要什么,大臣需要什么,还懂人心的险恶,总是用名利诱惑着,又镇之以威,一手软,一手硬,那管千般阴谋,万般算计,都是一一破之。

对于这样的君王,一切阴谋诡计,一切算计斗士多余的,一切蒙蔽手段都是无用的。只有交心,只有让陛下感到尽忠尽心,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有挽回的余地;可若是让陛下感到不信任,感到蒙蔽,那政治生涯也结束了。

君为臣之纲!

身为臣子,不能奢求君王太多,只能是不断适应君王,上有所求,下有所好,迎合圣上的性格,满足圣上的要求,这才能让君王满意,才能升官。只是一些臣子能力不达,未符合君王要求;还有些臣子,喜欢蒙蔽君王,获取好处。

恍然间,一个计划在汪伯彦心中升起……

第217章变法(三)

纠结的,不仅仅是汪伯彦一个人,还有其他臣子。

赵朴的处事风格,有些让他们难以接受接受了。变法,应该是在朝堂上提出,然后群臣讨论许久之后,才决定,可是赵朴倒是好,一切都省略了。只是七个大臣,外加他一个皇上,三天时间讨论,就拍板了。

太独断专行了!

只是不满意又如何,只能是接受。

这是大宋,不是五代十国,不是南北朝时代,不是权臣横行的时代,没有那个臣子有权力废除皇帝。可以跟皇帝闹矛盾,可以阴奉阳违,可以使用各种手段逼迫,可以架空皇帝,但是不能废掉皇帝。

不管怎么说,大宋还是大宋,皇帝还是赵朴,这个大前提不变,一切都是枉然。

总之,变法没有经过朝堂讨论,没有经过民主决策,就这样实行了。

在赵朴看来,在治世讲究民主,讲究有事情大家商量,减少失误;而乱世讲究专制,讲究独断专行,较少纠纷。不知道何时该民主,何时该专制,绝对是玩亡的料。当然很多独裁的君主,往往会披着民主的外衣,不是为了欺骗民心,而是为了安慰民心。

宋朝实行民主,让政治氛围比较清明,使宋朝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党派争斗不短,腐败问题严重,贻误战机,“金军已经渡河,而宋庭议未决!”

赵朴看来,民主是有很多好处,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是应该专制。

比如军事上,比如在变法上。

在这个科技落后,农耕为主,文盲率极高,地区势力强大的时代,实习精英专制,好处极多。明朝的内阁制,清朝的军机处,就是典型的精英专制。

在赵朴看来,朝廷的运转模式,应该是他提出大致的框架,大致的方向;几个精英大臣进行详细规划,否决一些不合理成分,使之变为切实可行的政策;然后分派任务给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大臣前去执行,并提出修改意见就行了。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尽忠。而连基本的工作都没有干好,就去说三道四,就去骂这个,骂那个,显示自己牛逼无比,不是废物,就是吃得太多了。

…………

变法就这样开始了。

用赵朴的话说,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变法的目的,在于强军,在与抵抗住金军的入侵。而不在于搞得地动山摇,不在于弄得天下皆知,更不在于借此打击对手。

只是内阁,中书,枢密院几个机构,联合的下达了一些命令,变法就开始了。一些御史,一些言官还不知道什么情况时,变法就执行来。各地的丈量土地,各地的分配土地,修建城堡,对青壮的简单操练……

各个变法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展了。

奸党的七个大臣,开始在各地变法,重点在襄樊一代,次之在扬州,再次之则是在关中一代,再次之则是在开封,这些区域,都是曾经的沦陷区,此时的边疆区。只是涉及的面积有些宽广了,因为太宽广了,问题也不少。

而借着军情司,赵朴不短的汇集着各处来的消息,不断的调整着。

在襄樊一带,有赵朴亲自坐镇,每隔三天五头,总是要到大街上,在乡间地头,亲自察看,有些监工的味道。但是也让他见识到了真实的一面,处理了一些人之后,风声小了很多。

襄樊地区问题不太大。

而扬州,在之前有有些试点,又有赵鼎、范宗尹坐镇,问题也不太大。

而在开封、关中等地问题不少,在圣旨上,只能是写道,便宜行事为的是灵活机动,提高适应性。只是灵活的有些过头了,从各个渠道传来的信息看,情况十分不妙。有些官员,接机敛财,使军户利益严重受损;此外加上金军细作活动,局面极为复杂。

而更让他担忧的是,此时宗泽病了,使关中等地群龙无首;而张所治军还凑合,可是民政上却是浆糊。此时变法,没有促进关中、开封附近稳定,反倒是造成了混乱。只是此刻,开弓没有回头箭,想要废除已经不可能了,退后一步,不仅是万丈悬崖,更是万劫不复。

只能是采取补救措施,努力稳定局势,最后终于稳定住了局势。

而在变法中,出现的各个问题,趁机谋取私利者,赵朴毫不客气的军法从事,不是砍头,就是服苦役。

变法在曲折中前进,在摔倒中,顽强的前进。

一个月后,军户制度总算是进入了正规,问题还是不少,坑民害民行为还是不少,当总算是做到了利大于弊,做到了在百姓容忍范围内。

宋朝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总算是缓缓的开动了。

…………

一个月后,赵朴再看奸党成员时,发觉汪伯彦、张俊等人都是明显的瘦了一圈,或是头上的白发更多了。

当奸党也不容易呀!

赵朴觉得有些对不起这些老臣,可能这一个月的折腾,就折寿十年。

只是变法还有继续,既然对不起,只能继续对不起了。做坏人,就继续做到底吧。

这些可怜的奸党成员,只能是继续的当着老黄牛,不断的遭受着剥削。

而这这个过程中,一些言官,一些御史坐不住了,开始纷纷指责新法,说军户制夺民之利,军户制抑制民力等等。看着这些奏章,赵朴也是暗自惊叹,果然是文采飞扬,论据,论证,论点,也得太好了。

果然是好的散文!

只是散文写的太好,也不能抵住金军的刀枪。

对于这些顽固派,赵朴毫不留情打开打击。

骂人之前,自身要金身不破;自身还有污点,如何指责他人。正所谓,论据、论证上,驳倒敌人,这是一种驳倒方式;而从人品上,道德上,打击对手,也是一种驳倒方式。

于是,赵朴开始检查,看这些御史,这些言官,屁股后面是否干净。一些污点被找出,借着这些污点,,许多的言官纷纷落马,致仕的致仕,进入监牢的进入监牢,流放的流放。

而有一些言官,真的没有一丝污点。

清官是值得尊敬的,可能思想守旧,可能政治才能低劣,可能有诸多缺点,但是至少是道德楷模,值得尊敬。借着政建不合,将他们打下深渊,似乎有些缺德,赵朴想要找借口,刷下去,可找不到理由。没办法,赵朴只能是亲自上阵,只能是舌战这些顽固派,用嘴巴干到他们。

在连番的论战后,说服了一些人;而一些依旧顽固,赵朴只能是把他们派遣到武备学堂。

人才总不能浪费,哪怕是顽固派也有利用价值。

第218章泉州,海军

变法在进行着。

而此刻在泉州,一场悄然的变革正在发生。

而在半年前,李纲被贬福建,成为了泉州的团练使,不久之后身为了福建路的安抚使,在福建渐渐的安定了下来。

此时的李纲,已经少去了之前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多了几丝沉稳,多了几丝沧桑。回顾最近三年的经历,李纲有种惭愧的感觉,书生误国,党争误国,就是说的他这类书生。

“陛下,你嘱咐我的,我已经办好了!”

李纲神情恍惚,不由的响起了半年之前,发生的那一幕场景。

…………

山东失守了。

大片的领土沦陷,大量的宋兵溃败,而他李纲只能是灰溜溜的回来,然后跪倒在殿前请罪。

而当今赵朴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李纲,你可知罪?我说过兵凶险恶,用兵要谨慎,二十万大军,只要利用得当,即便是溃败,也不会这样一溃千里,可如今倒是好,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山东就全境沦陷了!”

“微臣知罪!”李纲神情颓废道。

此刻他死的的心都有了,先是在河东大败,又是在山东大败,似乎他从来就没有打过胜仗。一次次兵败,一次次失地,每个罪名都足以让他死一万次了。只是圣上不会,因为大宋不杀士大夫。

只是贬官自然难免,流放也自然难免,他又要离开朝堂了。

“知罪容易,可是如何弥补你的罪过,你想过吗?”赵朴神情冷漠道。

“不知陛下何意?”

“江山如画,江山好比一个大棋局!”说着,赵朴一拍手,太监们走出来将一个巨大的沙盘抬出来。沙盘有八仙桌大小,却是涵盖了北到大漠,西到西域,南到南洋诸国,东到大海。整体上,简略至极,却是有着包揽域内的气势。

“卿家,何为天下?”赵朴忽然问道。

“天下?”李纲沉思了许久,回答道,“古书有云,四夷为限,南不过蛮,北不过狄,东不过夷,西不过羌,四夷之间,便是天下!”

“何为天下?心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国家有多强盛,天下就有多大!”赵朴道,“在商代时,河南之地就是天下,其他地区都是蛮夷;而到了周朝时,长江以北,燕山以南,齐国以西,河西之东,就是天下,那时山东是东夷,陕西是西蛮,襄樊一带是楚蛮;而到了秦国时,起辽东,西至甘肃、四川,北抵阴山,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西南到云南、广西,就是天下。而到了隋唐之时,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以西的西亚一带,'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至北冰洋以下一带,土地不可计数。唐朝周围守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而到了我朝,不说也罢!”

李纲神情漠然,可是心中却是闪出哀伤:从商代开始到唐朝都是扩张,可是到了宋朝,先是辽国占据了幽云,与宋朝南北对峙;后来西夏割据一方,又是威胁西陲。到了如今更是直指中原腹地,两个皇帝被擒走。

一个不好,就是划江而治;一个不妙,就是山河破碎。

“不知,卿家,可有法子,恢复我汉唐盛世?”赵朴问道。

李纲道:“我朝军弱将寡,金军如虎狼,微臣计穷?”

此刻不在夸夸其谈。

赵朴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眼光不要仅仅是盯在山东、河南、关中这一代,而要着眼于天下。只是盯住一地得失,而忽略了全局,注定会耗尽国力,兵力,最后亡国的!”

“如今,自女真崛起以来,不过数十年,然则女真兵不过数万,地不足千里,民贫兵少,却难以弱克强,这不仅是人谋,更是天时。而今金军灭辽国,败西夏,更是将我朝追亡逐北,二帝被擒,声势强盛到了极点,此诚不可预知交锋。而我朝失去幽云之地,已经有百年之久,屏蔽不在,铁骑可以直接指向我朝腹地,士卒疲弱至极,镇压流民尚可,可是对战金军虎狼之师,则是大有不如。金军第一次南下,逼迫我朝割地赔款,第二次南下攻陷汴梁,第三次更是横扫黄河两岸,直接指向淮河。”

“一次次战败,即便是局部略有胜利,也能以挽回整体的失利,似乎我朝真的要亡国了!可是真的会亡国吗?不会!”

赵朴有些语气坚定的道,“我朝为何会大败,只因为我朝强大国力没有发挥出来,各自为战而已!未来大宋要化为一个总体,成为一家战争机器,好似商鞅之后的秦国一样,全民抗金,而不仅仅是某地,某个将领抗金。”

“不久之后,淮河秦岭以北,我朝土地将会沦陷,那里会沦为金军土地,这里将是沦陷区,也是游击区,意图在袭扰金军,使金军难以巩固,寝食难安。而汉中、襄阳、扬州一线将成为抗金的边疆,这里会成为抗金前线,在这里将会成为我朝与金国反复争夺的焦点,要守住边疆,稳住局势,致使局势不再恶化,这是我朝未来五年,甚至是十年内作战重点!而长江以南,江南地区,两湖一带,广东广西等地,要成为我军的大后方,兵源、财税等皆是要取自于此!”

“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取得守势,赢得修生养息机会。然而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以守代攻,只有不断进攻,才能消耗敌人,发展自我!而攻击的重点在那里?不在山东,不在河南,不在陕西,而是在幽云,在于辽东!”

“缺马,骑兵弱小,必然将是我朝的短板,在陆地上争锋,我朝必处于弱势。唯有缩短攻击距离,直接进攻金军心腹地带,才是上策,而营建海军,跨海出击,将是抗金的必然选择!”

“海军,不同于水军。水军仅仅是在内河之间航行,主要在守卫长江,在一些大湖泊作战,作战重点在于守;而海军的重点在于攻击,小海军就是小进攻,大海军就是大进攻。一旦营建下足够强大的海军,那时金军所谓的后方,所谓的心腹地带,将是战火连绵。千里海上防线,金军防得住吗?即便是防住、又要付出多大代价?”

“此次你去福建路,去泉州,是被贬,也是给你戴罪立功的机会。泉州海运发达,正好在那里筹建一只强大海军!”

第218章算一算海军的账

“海军,不是水军。水军多数是防御的,走的是本土防御,多数在本地作战,很少在外地攻击。可是海军却不同,海军天生就是用来进攻的,可能会全军覆没,但注定是死在冲锋的路上。海军的要求,也比水军更为高,花费的金钱也更多,但是收获是巨大的!“

赵朴第一次提出了海军的概念。

在华夏历史上,从来没有海军,甚至连起码的概念也没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将大量的财力、精力,用在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入侵,侧重于塞防,以保护国家安全。

而海军一直处在不需要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如此。

在中国古代,东方是茫茫的大海,在东南是一些弱小的土著,而在正东方的朝鲜,日本则是撮尔小邦。这些海上的邻国一直是战战兢兢,维持着朝贡。这些海上小国,根本无力威胁强大的中国。

即便是明朝时代,倭寇横行,但是也很快被击败了(而历史的真相是,这些倭寇中,真倭只是占据很少一部分;多数是中国豪商、海盗,组成的假倭)。

直到后来,鸦片战争,不足万人的英国远征军,打败了二十多万清军,那时才开始意识到海防,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