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清廷以少数赞同多数,选择了投降。
  孝庄皇太后携着年幼的顺治,率领群臣多尔衮、济尔哈朗、代善等浩浩荡荡百余人前来唐宁阵前请降。
  唐宁率队出阵迎接,神色很平静,倒是他身边的诸将和参谋,大多难掩脸上的喜色和傲气。
  孝庄头戴华丽的凤冠,一袭九凤穿牡丹的凤袍,神态雍容。
  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福临向唐宁施了一礼,其身后的众臣也都躬身行礼。
  孝庄牵着福临的手,对着唐宁不卑不亢的道:“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率众罪臣特来拜会光明王殿下。”
  孝庄没有再提大清,更没有以皇太后自居,首先在称呼上做出了改变,一些细节上就看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即便已经承认失败,就没必要去刻意的保持某些高傲。
  在这个时代,唐宁最佩服的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石柱的秦老前辈秦良玉,另一个,就是清廷的孝庄文皇后,就是眼前这位。
  可以说,孝庄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其一生对大清有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在几次直接可以决定大清命运的事件中,她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初入关之时的帝位之争,也是她联络各方势力,最终扶持自己的儿子福临上位,避免了清廷的内斗。
  顺治十八年的1661年,宠爱的董鄂妃突然离世,福临深受打击,最终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出家为僧,但不久即染天花病逝。
  痛失爱子的孝庄虽然非常悲痛,但不得不重新振作起来收拾偌大的一个烂摊子,因为顺治的突然病逝,大清没了君王,必须要尽快拥立新帝。
  孝庄一心扶持八岁的玄烨,也就是康熙帝上位,尽心培养、协助。
  康熙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与孝庄的从小培养是分不开的,所以他才能以少年之躯擒鳌拜。
  撤三藩导致全国大乱时,又是孝庄力挺康熙,终于将三藩平息,再次保全了大清的命运。
  所以,康熙的背后,一直有孝庄的身影,康熙能够成为千古一帝,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他的祖母。
  唐宁除了佩服这个女人的能力之外,更佩服她的心性,孝庄是完全有能力和机会独揽大权,垂帘听政,权倾朝野的。
  但是,她从来没有生起这样的心思,一生之中,尽心尽力扶持自己的儿子、孙子两代皇帝,光是这一点,就比大清的另一个女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而且孝庄的能力也比那个女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如果孝庄垂帘听政或者称帝,恐怕又是另一段佳话。
  唐宁在心中唏嘘不已,自己的出现,直接让清廷灭亡,以后恐怕没有这个女人发挥重大作用的舞台了。
  本来首先代表清廷说话的应该是顺治帝福临,但其年幼,从未经历过此等事情,由其母代劳也无可厚非。
  唐宁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才神情谦和的道:“诸位不必多礼。”
  “今日我们化干戈为玉帛,明日,汉满皆是一家,共襄大明之盛举。”
  孝庄又行了一礼,振声道:“谢光明王殿下宽宏大量。”
  客套一番之后,唐宁便遣人去接收清廷投降的十多万人,然后一起浩浩荡荡的再返回盛京城。
  但是,唐宁只是在盛京城短暂停留,然后又率领主力回撤关内,其中包括八旗军所有兵力还有清廷的上下官员,至于百姓,则大多又被重新安置在了盛京城。
  当然,现在盛京城的防守由新军担任,唐宁在辽东留下了三十万军队,为了恢复并加强三大都司的职权,特别是努尔干都司。
  因为努尔干都司不但覆盖大片满州族的生活区域,更与北方的罗刹国接壤。
  作为后世人,唐宁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东北的重要性,不会像清廷一样,进了关内就疏忽关外的防御,甚至还拒绝关内的汉族百姓进入关外。
  恰恰相反,在接下来,他唐宁将会关内和关外连通,大开方便之门,并鼓励关内百姓进入关外,甚至更北方。
  因为不管是农耕的封建社会,还是走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有人才能有发展。
  唐宁会再扩建盛京城,再在北方建立几座核心城池,修建官道将城池连接起来以加强控制。
  经济好了,就不需要鼓励或者给予好处才会让百姓迁移了,他们就会主动过去,有了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国家也就能够加强控制。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构想,要一步步来,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唐宁还未回到京师,清军投降,清廷正式灭亡的消息便迅速的传到了京师。
  一时间,全城沸腾,这种气氛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欢腾。
  大明最大的敌人,终于灭亡了。
  听闻唐宁大军距离京师已经不足三十里,唐监国朱聿键立即率领内阁主要成员,以及参议院和众议院部分议员前去迎接,规模非常浩大。
  但是,这不是唐宁要求的,他也从未让任何人出城迎接。
  可话又说回来,唐宁完全担得起这样的规格,也没人觉得不妥。
  可以说,大明在应天府的弘光政权灭亡,弘光帝被清廷抓走之后,就几乎没有翻身的余地了,大部分人已经对大明失去了所有信心,觉得清廷占领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唐宁率领新军力挽狂澜,先是在应天府的溧水城击败阿济格部,迫使吴三桂临阵投降。
  然后,唐宁迅速改变策略,联合关宁军,趁应天府的清军还不知晓关宁军投降之时,出其不意,里应外合,直接将应天府拿下。
  阿济格后路被断,被新军几路大军围追堵截,最终将其亲率的江南所部全部灭掉,并将其活捉。
  这是大明与满清交战以来,第一次非常重大的胜利。
  很多人都认为,这一战是大明与满清战争的转折点。
  


第三零四章 处置
  正是由于应天府城内城外的几次大战,大明基本稳定了江南的局势,让清军不敢再过长江,相当于是解了大明的后顾之忧。
  也正因此,唐宁才有精力和魄力调集精兵,以出其不意的远征辽东,一下子在战略上占据主动,迫使清廷不得不抽调为数不多的兵力北上救援。
  但是,准备不足,劳师远征,清廷再一次失败,雪上加霜,也再无兵可派往辽东救援。
  这一次,又是改变战争形势的重大胜利,甚至在某些方面有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这一战,才迫使清廷不得不考虑退往关外。
  在所有努力最终都无果之后,清廷便只能承认自己的失败,然后通过利益互换的方式让唐宁率军退回山海关内,而清廷则率领所有力量退到关外。
  至此,大明恢复到了崇祯时的疆域,而且形势大为改变,因为对内,没有了李自成的威胁,对外,清廷受到重创,短时间之内肯定无法再对大明构成威胁。
  所以在迁都回京师之后,全国上下的人心也安定了不少。
  对大多文臣武将来说,他们已经很满足了,甚至一度觉得和清廷恐不会有什么大战了,光明王会转而对内,将最后一个内患,张献忠遗留下来的大西政权,给收降或者是灭掉。
  但显然,光明王唐宁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他并不认为将清廷驱逐到了关外就是胜利,就是结束。
  对他来说,只有对方真正灭亡,才能算是结束。
  所以,唐宁突然在与清廷达成和解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突然派五六十万大军进攻辽东,是在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甚至有些人在私下里说唐宁穷兵黩武,因为在他们想来,满八旗是以骑兵为主,东北的白山黑水才是他们的主战场,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他们的战力。
  反而大明军,绝大部分都是步兵,为数不多的骑兵数量也没有满八旗那么多,平均战斗素质上也不及对方。
  在这种情景下,想要灭掉清廷,是有些意想天开。
  如果最终没能灭亡清廷,反而彻底惹怒对方,其很可能再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一般。
  以骑兵的优势对大明不断袭扰,抢夺财物,掠夺人口,让好不容易恢复疆土的大明又要疲于奔命。
  但是,这种情况终究没有发生,新军几乎是势如破竹的占领辽东大片领地,迫使清廷不得不派出几路大军应对,但依然没能阻止新军前进。
  直到多铎战败而亡,清廷不再对死守盛京城抱有任何希望,才决定弃城退往北方。
  显然,这时已经有些迟了,新军毫不犹豫的聚集为数不多的骑兵衔尾追击,通过不停骚扰的方式将其拖住,直到将其包围。
  而光明王的适时出现,也绝了清廷再做最后挣扎的心思。
  就像大明的不少文臣武将对清军产生了心里阴影一样,本能的畏惧,清廷的很多人,也对光明王,对新军,也产生了心理阴影。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最终的胜利者,便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光明王唐宁。
  如果其征辽失败,肯定会担负不少骂名,但现在,他大胜而归,灭掉大明的心腹大患满清,那就是不世功勋。
  在如此功勋面前,即便还有不少在心里对唐宁有意见的人,也不得不收起一些心思,从而对唐宁更加敬畏有嘉。
  在城外,朱聿键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新军将士们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喜色,长途奔波的疲累一下子消弥了不少。
  反观随军而回的清廷上下,一个个神色木然,一些还忍不住悲痛神色。
  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
  胜利者在大肆庆祝,失败者暗自舔舐伤口。
  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城之时,又受到了全城百姓的夹道欢呼。
  “光明王,光明王……”
  不过,唐宁却没有公开露面,而是坐在其中的一辆马车上,他可不会在这种混杂的场合中像张献忠那般招摇过市。
  毕竟在长期的战争中,新军的一些德式武器也流落了一部分出去。
  虽然可以确认流落的子弹非常少,远远不足以培训出一个优势的狙击手。
  但凡事都要以防万一,万一心有不轨之徒碰到了一个天生的神射手呢?或者哪怕不是神射手,随便开一枪,万一懵中了呢?
  他唐宁可不想这么不明不白的被人干掉了,那也太憋屈。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光明王有些可惜,但并没有打消人们的热情,似乎全城的百姓都出动了一般,通往皇宫的大道,街道两边全部被百姓占领,一直欢送队伍进入皇宫。
  回到宫中之后,朱聿键又差人准备晚宴,显然他的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
  热闹了几天,兴奋的劲儿稍稍过去,接下来便是如何处理清廷的文武百官了。
  经过商讨,基本定了一个方针出来,对于清廷的满州人那些影响力比较大的高层,诸如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等,予以闲职让其留京。
  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软禁,不让其掌握实权,也是为了防止他们有二心,虽然他们大多能力都不错,但暂时是不能对其重用的。
  清廷中,除了满州族的官员,影响最大的就是投降的汉臣了,其中还不乏在清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物,为清廷成功入关、以及入关之后的方针和政策,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这些人,对清廷是有大功劳的,也是有很大能力的,不少人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比如范文臣、洪承畴、孔有德、耿仲明等等。
  但是,他们对清廷的功劳越大,对大明的伤害,也就越大。
  身为汉人,他们这种行为,就是卖国,不可饶恕。
  为了以儆效尤,这些人都要进行重处。
  最终,以洪承畴、范文臣、孔有德、耿仲明为首的一些清廷汉人组成的重要文臣武将,全部于菜市口斩首。
  而其他影响力低一些的汉臣,大多流放或者入监。
  由于是先处理的这些汉臣,如此重罚,一时间让刚归降的满州文臣武将人心惶惶,生怕唐宁不守承诺,接下来就要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对付他们。
  但显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顺治帝福临退位之后,被封为满州亲王,豪格被封为顺亲王,其他如多尔衮的睿亲王、代善的礼亲王等,都不变,依然享受亲王爵位,但都只被赋予一些闲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唐宁知道,这些人虽然随清廷灭亡而投降,但内心可能是很不服气的。
  如果一开始就赋予其要职,难保他们不会搞一些事情出来。
  给他们一些闲职强留在京师,一方面可以磨砺磨砺他们的性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好好的观察一下。
  


第三零五章 明葡联姻
  清廷的一些重臣被安排完备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一笔清廷的遗产,就是八旗军了。
  当初,唐宁向代善说过,自己会组建骑兵师,而八旗军也会被收编其中,他没有打任何折扣。
  他将手上掌握的所有骑兵都整编起来,再扩充一部分,准备组建二十个骑兵师,从骑一师一直到骑二十师,每师满编一万人。
  骑兵师的来源主要有五部分,关宁军、原大顺军骑兵、原三顺王部骑兵、八旗军、蒙军。
  其中,以八旗军的数量最多,有七万人,毕竟满州族本就是游牧民族,几乎人人善骑,上马之后人人可当骑兵。
  而大顺军,空有庞大的数量,但骑兵数量却不多,只有五万余人。
  然后是关宁军不到两万的骑兵,三顺王的降军也有不到两万的骑兵,蒙军现在主要是科尔沁的西鲁特氏,有七千余人,还有随清军一起投降的不到一万人,一共一万五千余人。
  既然是来自不同的部分,分归几个民族,为了更方便的控制管理,每个师当然不能让同一归属的部队存在,特别是八旗军,都需要打散。
  其在一个师当中的最大建制,只能是团,方便节制和管理。
  这样混编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互相促进。毕竟由于以往的一些因素,汉满之间,想不竞争都难。
  而二十个师的师长,除了明安达礼一个蒙古人,其他师长,暂时都只能以汉人为主。
  为何明安达礼能够独特一些?毕竟新军中的蒙古兵一共加起来才两万左右,比之更加善战的八旗军要少好几倍。
  这自然是唐宁对明安达礼的看重,同时对其识时务的回报。
  重用明安达礼可以给蒙古其他各部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更加放心的归入大明的怀抱。
  而且蒙军暂时只是占很小一部分,就算让明安达礼直接指挥一个师,唐宁也不担心他能生出反叛之心,反叛了也翻不出多大的浪来。
  而汉人师长几乎都是从关宁军、大顺军中提拔。
  因为通过长时间的征战,这两支军队是除了新军之外,最为唐宁所信任,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将领。
  当然,唐宁也没有完全斩断八旗军将士的晋级之路,他一再强调,军中用人,除开一些情感因素之外,最看重的,还是军功。
  只要战功卓著,未必不能晋升。
  八旗军将领现在最高的职位是团长,但只要其真心为大明效力,有卓越战功,其所在的团完全可以从原建制中抽离出来,然后再以其团为骨干,扩编成一个师。
  在骑兵师整编完备之后,唐宁又向步兵下手了,进一步进行精简,只保留六十万。
  这一裁,就裁了四十多万人,当然,唐宁不会直接将人用完就扔,他们都会被编入当地的治安保卫团。
  如果他们愿意响应号召进入关外安家,可以获得比普通百姓至少多一倍的土地补偿。
  这个政策可是非常受欢迎的,毕竟他们当中大多数也都是普通农民起义的,是受土地兼并的祸害,受沉重赋税的压迫,走投无路才将手中的锄头变成了刀枪。
  现在迁往关外,三年之内免除任何赋税,更没有徭役,三年之后,每年的赋税也会远远低于崇祯一朝。
  所以,在老家没有自己土地的百姓,还是很愿意响应号召,去往那些会分发土地耕种的地方,比如关外。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土地,就有粮食,有粮食,才能活命。
  于是,一次人口大迁移开始悄然进行。
  接下来的一年中,大明没再进行征战,而是全身心的稳定国内发展,扶持农业,鼓励商业,加强对东北的控制和稳定。
  在农业上,大力鼓励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等耐旱、耐贫瘠,而且产量高的农作物。
  只要愿意种植这些作物的,种子商会会免费提供。
  这些年的天气比较恶劣,种植这些作物可以保证收成,让更多的困苦百姓渡过难关,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人口的增长。
  在商业方面,继续大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鼓励海外贸易。
  由于满喇加已经被新军和葡军联军占领,到南洋各地的航线全部打通。
  新军的强势崛起,并与葡萄牙联合,让巴达维亚的荷兰人颇为忌惮,即便重要的满喇加被新军和葡萄牙联合占领,他们也只能吃哑巴亏,不敢报复。
  并且,还默认大明的商船进入他们所控制的殖民地进行各种贸易,生怕不安分的新军继续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