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腾蛟虽然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有限,但他对大明的忠心,是不可否认的。
  他再傻也知道所谓正统的弘光政权只是一个傀儡,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与鞑子亲密合作,还要拉拢他一起背叛好不容易稳定的应天府政权。
  这是要陷他何腾蛟于不义,这是在毁坏大明根基,他怎能答应?
  是的,他确实对唐宁将大顺军从他手中抢走有些不服气,有些不舒服,但不至于与大义混为一谈。
  不至于因为这点不舒服,就去毁坏大明的根基。
  如果应天府被覆灭,那大明不亡也亡了,想靠弘光帝恢复大明正统,基本不可能。
  所以从道义上,他放弃了私利,放弃了心中的些许怨气。
  一旦大西军选择东进,到时候不是他何腾蛟与其里应外合,而是会联合新军一起给他们设下一个圈套。
  如果刚一出川,就在湖广掉入了圈套,大西军等主将还敢相信其他代表弘光帝的人吗?
  这是一方面准备,另一方面,江北的新军也随时可以调动十多万军队回防,至于说清军各部想要将他们拖住,那根本不太现实。
  清军几次大战损失巨大,现在只能拒城而守,即便新军抽走一二十万军队,他们恐怕也没什么胆量发起主动进攻吧。
  所以说,张献忠和孙可望抱以希望的东进行动,除了能让清廷获得喘息之机,给江南地区造成破坏之外,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罢了。
  不过,张献忠和孙可望已死,事情暂时便告一段落了,两人被刺杀的消息也迅速的传开。
  应天府方面自然是大为欣喜,而清廷和弘光帝,则大为震惊,其大小官员又变得更加谨慎了,不敢轻易抛头露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突然飞来的一颗弹丸给打爆了脑袋。
  还别说,情报局的行动队已经准备在京师制造一些事件,好好的警告一下那些卖国求荣的嘴脸。
  《明报》公开的刊登应天府方面组建的锄奸队,对一些人公开发出格杀令。
  于是,半夜三更经常能够听到枪声,一些王府中,甚至突然掉下一枚枚炮弹,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这一次不同以往,应天府搞的动作颇大。
  由于京师的清军大量外调,守城的兵力都略显不够,想要全城搜捕锄奸队的队员,基本不太现实。
  现在锄奸队的名头,都能够止小儿啼哭,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更是心惊胆颤,低调了很多。
  


第二九三章 清廷退出关内
  多尔衮没有想到张献忠和孙可望就这般被刺杀了,让他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
  他还不死心,又派人与主事的李定国联系,但李定国对他们的态度就冷淡多了。
  李定国从一开始就是反对与清廷有任何瓜葛的,现在,张献忠和孙可望又因此事而死,对清廷自然就更加讨厌了。
  如果不是手下有不少人叫嚣着要为八大王报仇,李定国恨不得直接率军北上,一直打到京师去,完成八大王未完成的事业。
  至于有些人感情用事的嚷嚷着要报仇,他自然也是不会同意,这个时候与新军全面开战,自己岂不又成了另一个李自成?
  虽然两人都姓李,但他李定国可不想自己成为李自成第二。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他哪里也不去,一方面安抚人心,一方面加强练兵,并促进四川的发展,任由外面风风雨雨。
  而在这个时候,唐宁亲自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书信,大意是说,事情已至此,关外他手中的满人俘虏,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
  关外地广人稀,也不是他唐宁久呆之地,所以……
  书信中的威胁意思很明显了,唐宁的忍耐已经快到极限,随时会将关外满州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变成一块白地。
  他多尔衮可以报复呀,你现在不是和弘光帝穿一条裤子吗?自认将江北归还给弘光朝廷,已经与弘光朝廷结成盟友。
  既然是盟友,唐宁在关外下黑手,你总不至于拿江北的无辜百姓出气吧,有种杀到江南去啊。
  多尔衮顿时感觉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过,多尔衮也知道,唐宁既然给他写了这封书信,说明还有得谈,不然就直接行动了。
  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多尔衮主动放低姿态,与新军寻求联系。
  唐宁自然也知道杀人解决不了问题,虽然说是说多尔衮因为公开与弘光帝的联系,道义上不好再向江北的百姓下手。
  但是,一旦让他们走投无路,谁还管得了那么多?
  稍微聪明点的人都知道,弘光帝只不过是清廷扶植起来的傀儡,既是傀儡,自然是随时可以丢弃和出卖的。
  不过,他多尔衮既然耍的小聪明失败了,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唐宁要求他公开处决弘光帝以及在京师的各朱姓亲王。
  唐宁的这个要求,可谓是让他多尔衮自扇耳光了。
  刚将弘光帝扶起来没几天,样子做足了,结果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给处死,这不是让全天下的人看清他多尔衮的嘴脸,让人看笑话吗?
  但是,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失败了就要付出代价,而且唐宁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于是,六月初一,多尔衮以弘光帝、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衡王朱由棷等二十余人,以谋反为由,全部斩首于菜市口。
  至此,刚复辟还不足一月的弘光傀儡政权,就这样覆灭了,没有任何再重生的机会。
  消息传开,举世哗然,弘光朝的文武百官,震惊不已,人人自危,整个京城一时间处于恐怖萧瑟的气氛中,比之新军行动队的刺杀还要来得凶猛。
  他们不知道清廷会不会突然也将他们这些人全部抓起来,然后屠戮一空。
  他们这些人的性命可都是捏在鞑子手中,鞑子要杀他们,可比新军要容易多了。
  弘光政权的彻底覆灭,也解除了应天府政权的后顾之忧,北方的百姓也对南方的政权更加归心,彻底的看清了清廷的嘴脸。
  唐宁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双方继续接触。
  应天府的要求是,清军无条件退到关外,不准抢掠关内百姓的财物,不能掳走一人,也不能将入关以后投诚的汉八旗带走。
  作为回报,新军会归还占领的盛京,退到山海关,并释放所有满八旗俘虏。
  这样的交换条件,可谓非常的公道,清廷也找不出多少理由来拒绝这样的条件。
  所以双方在一些细节在上争论一番之后,就基本达成了一致,只不过在交接上,皆是互不信任。
  但最终唐宁主动做出了一些让步,表示己方可以先行全部退入山海关,关宁锦一带做为双方的缓冲区,都不得驻军,关外的俘虏也先一步释放。
  不过为了防止清军违约,盛京城内的所有武器和战马之类的,新军会全部带走。
  这样的话,如果清廷违约,新军还有实力和时间将盛京再拿下来。
  最终,清廷也同意了这个条件,因为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清廷派人监视了新军从关外的退出,确认唐宁所部兵力全部撤到山海关之后。
  清廷组织的人员,开始陆续从关内撤出,准备途径察哈尔部规划的一条线路进入辽东。
  首先退却的是多铎、满达海和济尔哈朗所部清军,因为他们距离最远。
  他们先退回京师,然后联合京师聚集起的所有满八旗,以及依然效忠他们的蒙八旗,还有在入关之前效忠他们并愿意跟随一起离开的汉八旗人员。
  他们除了正规士兵,还有一些家属,一起共计十六万左右,充满悲凉的出了京师,再经规划好的路线,向着辽东的方向而去。
  相比于入关时的近二十万精兵,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满清精锐损失近半,而且绝大部分是损失在新军手中。
  不过现在说再多也没用了,此番退出好不容易进入的关内,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进来了。
  但不退也没办法,坚持下去的结果就是整个满州族灭亡,代价太大了。
  经过十多天的行军,一路风餐露宿的清廷人员终于见到了他们的都城盛京,不过此时的盛京已经千疮百孔,到处是大战之后留下的痕迹。
  亲眼看到盛京城如此,不少人心中充满悲愤,一阵无言的痛心无处述说。
  但是,多尔衮等首脑没时间想这些,虽然双方按照条件基本完成了各自的承诺,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所以,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尽快安抚人心,重建盛京城,加强防御……
  而关内,在得知祸害中原的鞑子终于撤走了之后,全国为之振奋,也预示着大明的正式光复。
  身在应天府的唐监国、以及崇祯一朝、弘光一朝的大明遗老,皆是激动不已,满怀喜悦。
  大明江山,终于在他们手上收复了,他们也算是对得起先帝崇祯了。
  唐监国立即筹办、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奠仪式,以告慰先帝,告慰先祖,告慰无数死难的人们……
  接下来,就是迁都京师的事宜。
  


第二九四章 豪格出逃
  迁都京师的事宜非常的顺利,应天府再次成了陪都。
  迁都事情完成了之后,最紧要的就是处理内政了。
  清军从关内撤走之后,留下了一个大烂摊子,特别是江北地区,光是降军就有六七十万。
  这其中,自然是以原来的江北四镇为主,三四十万人,然后弘光帝短暂复辟之后,又有一些人拉起了队伍,为弘光帝撑起了场面。
  但是,随着弘光帝的身死,以及清军退出到关外,这些人在唐宁的要求下,被清廷舍弃了。
  一时间,不用新军征讨,这些乌合之众自己开始内哄起来,为了保命,一个个主动向自己的主将下手。
  刘泽清直接被自己的部下五马分尸,然后他的首级被送到了黄海如面前。
  李成栋、刘良佐皆被活捉,押到了新军帐前,还有大小各路叛军将领,总数超过百人,几乎都被处死。
  至于林林总总的六七十万降军,新军第一时间予以收缩整编,粗略精选出了四十万人,编成四个军,计三十六个师。
  完成了对叛军的整肃之后,就要清算那些投降的文臣武将了,遭逮捕的超过千人。
  现在清廷已经被赶了出去,对这些叛徒就少了很多顾忌,遭清算和诛连的,超过万人,大部分被杀而被流放。
  唐宁也顺势将南方实行的君主立宪开始向北方推行,北方那些仕族乡绅已经人心惶惶,没几个敢站出来反对,也没有那个实力。
  北方各省和北直隶,也都有资格推举人员进入参议院和众议院,让体制更加的完善。
  直此,大明才算是真正的重生了,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大明在整顿清理时,在辽东的清廷也没有闲着,他们同样要向一些人问责,正是因为他们的无能和失败,才让大清沦落到如此田地。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豪格,正是因为他的惨败,才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更不可饶恕的是,身为先帝皇太极长子,中了敌人圈套之后,自己被活捉,还眼睁睁的看着几万精锐在眼前投降,乃大清之耻辱。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与多尔衮之间的间隙,互相看不顺眼,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现在豪格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多尔衮自然有足够的借口和理由向豪格下手了。
  顺便将他手中的实力吞没,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巩固自己的权力,毕竟他多尔衮的实力也损失了不小。
  豪格直接因罪下狱,被剥夺亲王爵位,已经势弱的大清正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带他们重振雄风。
  而多尔衮是比较好的人选,所以大家对他因私重罪处罚豪格并没有太大的异议。
  之所以说是因私重罚,是因为多尔衮对其兄长阿济格的处罚就要轻得多了,只是降爵,然后罚些俸禄。
  虽然也算是有点重,但与豪格比起来,就相差太远了。
  要说起大清开始急剧的走下坡路,其实是从阿济格开始的。
  要不是阿济格在溧水之战中惨败,并丢掉应天府,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一系列恶性事件。
  阿济格同样被活捉了,损失的精锐甚至比豪格还多。
  再说了,盛京又不是豪格丢的,只是豪格没能再夺回来罢了。
  以当时的情况,恐怕换任何一个人过来,也无法改变最后的结局。
  只不过豪格选择了投降,换一个更强势的人,可能会决一死战,仅此罢了。
  其实,豪格选择投降,也与其性格有关。
  正史中,多铎就曾当着豪格的面说了他性格柔弱,甚至还直接告诉他,当初在争位之时,原本郑亲王济尔哈朗最开始是提议立他豪格为帝。
  但是看其性格柔弱,在此关键时刻恐无法服众,所以不再那么坚持。
  当时在豪格与多尔衮互相争位时,郑亲王济尔哈朗有着重要的话语权,如果他号召起来支持豪格,豪格未必不能荣登帝位。
  但他自己性格不够坚韧,让支持的势力大失所望,以致错失良机。
  此次也是一样,在被多尔衮罗列各种罪名下狱之后,也没有太过反抗,似乎直接认命了一般。
  当然,多尔衮不可能只找豪格一人算账,不然也无法服众,驻守盛京城并最终活下来的守军各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责罚。
  也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直接决定整个清廷命运的大事。
  也许是看管不严,也许是不相信豪格敢逃跑,在八月三日深夜,刚睡下不久的多尔衮得闻急报,关押豪格的监狱被劫,豪格失踪。
  多尔衮大惊,立即派出大量清军全城搜索,但是,豪格就像在人间蒸发了一般,就此杳无音信了。
  直到多日后一份《明报》传到了盛京,才得知豪格已经出城投靠了唐宁。
  豪格之所以能够顺利的从严密的盛京城中逃出来,并不是偶然和运气,是因为唐宁在撤离盛京之前,在暗中给他留了后手。
  当初在俘虏豪格之后,唐宁就亲自劝说豪格投降,并承诺扶他上位,但其没有听从。
  随后,大明与清廷签定了和约,唐宁还主动将和约的内容告诉给了豪格。
  他还断言,多尔衮回到盛京之后,肯定会第一时间找他豪格算账,先下狱、再赐死是他豪格最终的下场。
  唐宁在盛京的时候,就暗中派人在盛京城中修了一条密道,一直通到护城河边上。
  离开之前,唐宁将这条密道告诉给了豪格,并告诉他,一旦真如他唐宁所料多尔衮一回来就清算他豪格,希望他自己能够抓住这最后一丝机会。
  只要他豪格能从大牢中逃出,来到密道所在的地方,就会有人协助其成功的出城。
  两黄旗有不少人都支持豪格,他也有不少亲信,运作一番,越狱不是很难,难就难在逃出城去。
  站在多尔衮的角度,还巴不得豪格越狱,因为那样的话,就是畏罪潜逃,罪加一等,再想弄死他就更容易了。
  豪格也不傻,他虽然没有接受唐宁的建议,但并非表明他没有听进去,这从他没有第一时间将密道的存在向任何人透露就可以看出。
  所以在被抓起来之前,他自己也暗中运作了一番,在盛京天牢中提前安插了自己的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事实也果然如此,多尔衮一回来就第一个清算他豪格,一个亲王说下狱就下狱了。
  豪格不知道会不会真如唐宁所猜测的一般,多尔衮会在牢中将自己弄死,但他不敢赌。
  毕竟唐宁多次预测,都极其准确,而且他自己心中也非常清楚,多尔衮肯定想弄死自己。
  所以,在牢中纠结了几天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越狱了。
  


第二九五章 再征辽东
  为什么在之前唐宁劝降的时候,豪格始终没有松口答应,却在这个时候选择越狱呢?
  这一旦越狱,并逃到新军阵营中去,肯定是被当成叛徒的下场。
  这一点,豪格不可能想不到,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这种决定。
  之所以如此,其实豪格的情况与当初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时的情景差不多,心里都是不想死的,又笃定对方很大概率不会立即杀自己,所以装模作样一番。
  一是想表露自己的节操,另一方面又想抬抬自己的身价。
  洪承畴成功了,皇太极亲自去见他,稍微嘘寒问暖,脱了外袍披在他身上,洪承畴立即就跪了。
  但唐宁对豪格可做不出这些,而且豪格降与不降,都对唐宁有价值,其降了自己,可以利用他做文章。
  不降自己,即便回到清廷中,也会成为多尔衮的对手,自己也可以再想办法与其搭上线,离间或者助其一臂之力对付多尔衮都可以。
  而且,唐宁猜测豪格在被下狱之后,有不小的可能性会按照自己给他提供的逃生之路出逃。
  原因很简单,豪格已经丢了皇位,怎么会再甘心轻易丢了性命,而且还是将命丢在多尔衮这个最大的对手手上。
  正史中,他被多尔衮下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