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宁也派人给他们共送去了百万两白银,被允许新军可以到广西招募新兵。
  广西兵绝对是最好的兵源之一,唐宁自然也想从这里挖掘出一些优质的新兵出来。
  至于军纪不是很好,这是当地土司惯出来的,他更重视的是当地人的彪悍。
  军纪问题,放在新军军营中好好练一练,再用军纪约束,根本不是多大的问题了。
  毕竟军队的军纪败坏,并不是天生的。
  与此同时,在白杆兵和狼兵向应天府方向行进的时候,两支庞大的船队也从广东、福建向着应天府的方向驶来。
  唐宁又调集整编好的大顺军郝永忠部、刘体仁部十万,还有整编原大明总兵方国安五万,合兵十五万入武昌府,然后渡江北上进攻黄州府。
  吴六奇抽出一个团的新军督战的同时,也尽力保持与前方的联系。
  唐宁随又派出整编好的大顺军刘芳亮部,李来亨部八万,原大明总兵王仁之部四万,合计十二万经镇江府北上入扬州府,再继续北上,目标直指山东。
  届时,渡江北上的大明军力近六十万,分成三路。
  其中中路以施琅、黄海如率领的新军精锐和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为主,兵力最雄厚,实力最强。
  此时正和清军三十余万兵力在南直隶西部和西北部进行连番大战,也拖住了多铎部精锐。
  西路则以郝永忠和刘体仁的原大顺军为主导,主要目标是攻占湖广北部,再进入河南、山西。
  而东路,则以刘芳亮和李来亨部为主导,目标是山东。
  如果顺利的话,这东西两路大军就可以直接威胁到北直隶,也就是清廷的统治核心。
  为什么唐宁敢将这些本在半年前才败给清军,被清军一路赶到长江以南的军队再派往北方,还给他们定下这么个宏大的目标呢?
  要知道,当初李自成百万大军都不是清军的对手啊,被一路打得狼狈而逃,丢掉了已经抓在手上的江山。
  现在再用这些败军,是不是很不明智?
  其实不然,这是唐宁和参谋部共同协商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今时不同往日了。
  当初清军是聚集清军精锐,联合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大批降军对其穷追猛打。
  由于兵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差距,大顺军不敌也很正常。
  但如今,阿济格一部惨败,精锐损失良多。
  原本跟随清军对大顺军围攻的吴三桂、尚可喜,甚至是蒙军一部都投到新军这边了,且此时在南直隶拖住了多铎的精锐部队。
  湖广北部、河南、山东,甚至是陕西等地,虽然被清军占领,但由于兵力有限,防守相对空虚。
  不少地方甚至是清军指派的降臣自主招募的临时军队对地方进行统治。
  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清廷占领这些地方的时间太短了。
  没有消灭大顺军、大西军和新军这些对手,他们也没有时间、精力和足够的兵力对这些地方加强防守。
  如果没有唐宁派出部队北伐,清廷在这些地方的统治本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因为敢反抗的人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或者被赶到长江以南了,没有什么势力能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了。
  正是考虑到这些原因,唐宁才不赞同与清廷划江而治,哪怕是暂时的缓兵之计都不用,因为他和参谋部觉得清廷更需要时间。
  如果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等清廷腾出手来,肯定会加强这些地区的防卫,到时候再想攻占,花费的代价和精力就太大了。
  果然,渡江队伍的第一站黄州府,就占领得非常顺利,守军只有三四千人,其中满八旗还不足一千,怎么是十多万大军的对手。
  为了给这些军队更大的信心,唐宁还特意给他们配了两门德式火炮,一门88毫米高射炮,一门105毫米榴弹炮。
  当然,这两门炮是掌握在随军的新军手上,只在关键的时刻使用,平时遇到点小麻烦,用配备的红衣大炮就可以解决了。
  占领黄州府之后,又先后下汉阳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
  这些地方,除了府城,大多连一个真正的满八旗都没有,都是投降的汉臣在治理,听闻新军打过来了,不是立即投降,就是望风而逃。
  一路之上,甚至都没有遇到几次像样的战斗。
  东路军的战果同样不错,先占领淮安府,然后再拿下徐州府,随进入山东,攻占兖州府。
  当多铎听闻唐宁派出的西路军和东路军的连番战绩之后,大骇不已。
  但是,他又不敢轻易抽兵去支援。如果派遣孔有德、耿仲明甚至是江北四镇的军队前往,他是真的不放心。
  一旦这些人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谁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万一直接举旗向新军投降,那真是直接送上门给新军吞并了。
  如果抽调满八旗精锐前去阻击,他同样不放心,因为这边那么多降军,需要足够的力量进行威慑。
  否则的话,这些人不但有可能会投降新军,甚至是直接反噬他多铎,将他多铎灭了去邀功,都不是不可能。
  无奈之下,多铎只得将情况加急向京师汇报。
  其实,在多铎发出求援信息之后,在湖广、山东等地,已经发出了多封救援信息。
  多尔衮收到这些救援信息,并在上朝时通报出来后,众大臣皆是震惊不已,他们没想到,谈判的使者刚回来不久,唐宁就有这么大的动作。
  但事情已经发生,须尽快找出对策。
  “汉军果然不可信,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大多是汉军或汉臣留守。此番贼军大举北犯,如不派遣精锐支援,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恐皆不保啊。”
  “说得轻巧,我八旗军,已有四旗在外,如果要阻拦敌东西路两军,至少要派出两旗精锐主力。”
  “如果再派出两旗,留守京师周边便只剩两旗,近在咫尺的山西可有不少汉军,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趁京师防守空虚起什么其他心思?”
  “那就把山西总兵姜瓖的人也调出去……”
  清廷第一次遇到了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最大的难题:防守。
  努尔哈赤成势之后,几乎一直处在进攻方,充分的发挥出了游牧民族的骑射能力,不用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防守那是明军需要考虑的事情,所以清军的作战自由性非常高。
  可现在,入主中原之后,他们就在占领和统治广阔的地域。
  要尽力保住陕西、河南、山东,以拱卫京师的防御,维护他们的统治。
  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开始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六八章 大举北伐(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在多尔衮的赞同下,清廷又派出了两旗主力,正红旗和镶蓝旗。
  然后,又抽调蒙八旗及山西的汉八旗共十余万人,组成十五万大军。
  以正红旗主将满达海,镶蓝旗主将济尔哈朗分成两路分别阻击唐宁派出的东西两路大军。
  而在清军援军刚南下两天后,从广东和福建驶来的庞大船队也顺利的进入了长江。
  船队的数量超过五百艘,其中排水量超过三百吨以上的船只超过两百艘,这些船只还运来了大量的物资。
  但是,这些物资并没有卸下来。
  唐宁还组织大批人力将应天府收集的物资继续往一些运输船上装载。
  这一忙就是几天,秦拱明率领的一万五千白杆兵,和韦正良率领的近两万狼兵也先后抵达。
  稍作休整,便纷纷登船。
  晕船的士兵登上排水量超过五百吨,甚至是一千吨以上的大船。
  装满物资和士兵的船只迅速驶出长江,进入大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很多人不知道,唐宁本人也隐藏在其中,他亲率八千新军精锐。
  另外还有吴三桂、尚可喜部、明安达礼部等原北方军队大都被抽调。
  这些可以说都是精锐,总兵力共超过六万人,动用那么多船只和物资,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所以唐宁要亲自坐镇。
  为了防止自己离开后留下权力真空会让某些不轨之人做什么小动作,他还特意将宋云舒和吴殳从广东调过来,并且将广东、福建的新军万余人也调至应天府。
  同时,新军的情报部、参谋部等重要机构,全部移至应天府,以便更方便的统领和指挥全军作战。
  新军这般明目张胆的大规模动作,自然瞒不过多铎的耳目,他惊骇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他不知道唐宁此举的目标是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北上。
  可偏偏,水师是大清最不缺乏的,就算有心要去追踪或是阻击,也很难做到。
  无奈之下,多铎又只能派人快马加鞭的向京师去汇报。
  在多铎送的情报还未抵达京师时,清军南下支援的镶蓝旗首先与新军的东路军在山东南部交战了。
  两日后,另一路也与西路军在河南南部交战了。
  新军用铁丝网、拒马、壕沟等布置出了严密的防御阵形,以逸待劳的静待清军发起进攻。
  清军既然又调集两旗南下,自然是想着尽快的稳定局势,先解决东西两路的战斗,再去支援豫亲王多铎。
  因为他们拖不起,拖得越久,对大清越是不利。
  面对新军的这种阵势,两路清军发起了一次次进攻,汉军、蒙军和满八旗轮番上,皆以失败告终。
  因为铁丝网、拒马、壕沟等防御措施,对骑兵的影响太大了,即便冲至冲前,也没办法破开铁丝网的阻隔。
  除开新军这些严密的防御手段,新军那排成三条长排的横线战术,威力也非常大。
  在距离新军三十丈范围内,几乎是一道天堑,越靠近,伤亡越大。
  而实行这种线式战术的,此时却不是真正的新军士兵,而是大顺军。
  大顺军在长期的战斗中,他们并不缺乏火枪兵,甚至很多火枪手的资历比新军还要老。
  在应天府的整编过程中,新军指挥官在唐宁的命令下,将其火枪手全部集中起来,编练线式战术,并且给他们更换了大量燧发枪。
  这种战术摆出来很容易,要想发挥其战斗力,主要还是能在战场上时刻保持阵形的完整性。
  这就要考验士兵的执行力和勇气了。
  大顺军的执行力自然比不上新军,勇气也有所不如。
  所以,火枪队的指挥,全部由新军指挥官担任,而新军火枪队的主要作用,则是督战。
  如果在战斗过程中怯战后退者,站在他们身后的新军是毫不犹豫要将溃逃者拖出去枪毙的。
  好在,新军的防线布置得很严密,敌军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将其冲破。
  在见识到这种战术对敌人的重大杀伤力之后,大顺军火枪队士兵的士气,也迅速的提升了上来,不再那么惧怕,也不觉得这种战术是故意让他们去送死了。
  在几轮进攻皆是惨败之后,满达海和济尔哈朗都认识到曾经的败军在投入新军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确实改变了不少,战斗方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也再次证明,新军那种线式战术的可行性。
  曾经的败军一换上这种阵形,立即像变了一支军队似的。
  只需要几千人排成长长的三排,轮番射击就可以将一个方向封锁得死死的,步兵冲不过去,骑兵也很难冲过去。
  而且,还有那该死的带刺的铁网,比拒马、壕沟更加难缠。
  随军的汉军伤亡非常大,他们的战斗意志本就不高,一次次的惨败而归,让他们的士气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满达海和济尔哈朗又不想过量的消耗蒙八旗和满八旗骑兵的实力,所以不敢轻易尝试大举进攻。
  因为他们输不起,更不想成为下一个阿济格。
  两人之间虽然无法直接联系,但两人都很是默契的选择了暂缓进攻,与新军对峙。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曾经满八旗的锐气和骄傲,由于各种原因,已然消散了不少。
  但是,唐宁动用那么多兵力北伐,自然不是为了与清军对峙的,也不会给他们加强防御的时间。
  在命令下,新军放弃坚固的阵地,主动出击,摆成六个空心方阵向着敌军阵地缓缓推进过去,互相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
  在空心方阵后方,则是几千骑兵紧紧跟随,随后是配备冷武器的步兵。
  虽然满达海和济尔哈朗都听闻过这种空心方阵战术的厉害,但是不尝试一下,他们是不会甘心的。
  他们的作法依然是节省自己实力为首要目的,皆是以汉军步兵在前,布置成纵队层层防御。
  骑兵置于后,准备找寻合适时机从两翼冲出去发起进攻。
  新军空心方阵一直推进到清军阵前二十丈左右才发起攻击,在这之前,指挥官严禁提前开枪。
  反而是对面的敌人先一步忍不住用鸟铳和弓箭射击,虽然对新军的空心方阵造成了一些杀伤,但并未阻止方阵的推进。
  指挥的新军指挥官也是心惊胆颤的,不停的大声命令稳住阵形,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阵形不稳而崩溃,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过还好,大顺军的素质还是比那些乌合之众要强很多,在强令下,他们顶住了压力没有让阵形崩溃。
  在反击开始后,他们便迅速的掌握了主动权,士气也迅速的恢复了过来。
  而对面的敌人就悲惨了,像割麦子般成片的倒下,然后轰然崩溃。
  


第二六九章 大举北伐(三)
  面对步兵的溃败,济尔哈朗虽然心有不甘,但在此情景下,也不想强行动用骑兵发起攻击,第一时间率部撤退。
  收拢残军,重新整理部队之后,再静待新军追来。
  在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正在行进的新军空心方阵之后,立即派出一支骑兵直冲新军最中间的一个空心方阵。
  在距离不到百丈时,阵形突然从中间一分为二,分成两队骑兵向两边迂回,向着新军方阵的两翼包抄而去。
  面对敌骑的突然变阵,新军指挥官立即命令停止前进。
  除了正前方的士兵,方阵其他三个方向的士兵立即转向,面朝方阵外侧,直视着敌骑兵的靠近。
  第一排士兵成跪姿,第二排士兵半蹲,第三排士兵则是直立,举枪瞄准敌人。
  看着凶猛冲来的敌骑兵,第一次以如此阵形面对骑兵冲阵的原大顺军士兵,很多人心里不由的紧张起来,但没有命令,他们也不敢轻易后退。
  因为后退者,会被直接拖出去枪毙。
  眼看着敌骑兵靠近到已经不足三十丈了,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阴森杀气,感受着脚下的隆隆声响,很多士兵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了。
  “不要慌,保持阵形,我们可以打败他们,新军就是通过这种阵形打败的他们,我与你们同在……”
  “没有命令,不准开枪,准备感受敌人死在你们枪口下的颤抖吧……”
  新军指挥官一边下着各种命令,一边努力的稳定着军心。
  其实,对面那些冲在前面的清军骑兵,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枪口对准自己,心里也不是那般平静,也无法平静。
  只要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此密集的枪口对准自己,想要不被击中,实在是太困难了,被击中一发弹丸的可能性都很低。
  在如此速度的冲击下,哪怕没有被击中要害部位,恐怕也很难活下来,坠落马下的结果,不是被活活摔死,就是被后队的骑兵踩死。
  “杀……”不少清军骑兵大喊出声为自己壮胆。
  “开火……”终于,随着一声令下。
  “砰砰砰……”排成三排的士兵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向前飞去,汇集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弹幕。
  “啊……”
  “咴儿咴儿……”
  在一阵杂乱的惨叫声中,一个个骑兵纷纷坠马,一匹匹战马翻滚着倒下,凶猛冲至的敌骑兵顿时一片大乱,后面跟上的骑兵冲势不由一滞,慢了下来。
  冲在最前面的敌骑兵几乎一下子被清空了,只有靠近两边最外侧的少数骑兵躲过一劫,神色控制不住的惊恐起来。
  第一次见到如此恐怖杀伤力的大顺军士兵,一个个震惊不已,顿时士气大震,连忙在命令下重新装弹。
  “杀……”清军在一阵阵高喊下,又匆匆整军继续冲击。
  而这一耽搁,新军这边的装弹已经完成,一支支燧发枪迅速举了起来。
  指挥官凝视了一眼继续冲来的清军,冷声高喝,“开火……”
  “砰砰砰……”
  又是一片骑兵惨叫着倒下,这惨烈的一幕看在济尔哈朗眼中,心中似在滴血。
  另一侧,也几乎发生着差不多的一幕。
  终于,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之后,趁着新军这边装弹的间隙,一些清军骑兵冲上前来开始反击。
  有的用弓箭射击,有的直接纵马冲阵,新军也立即出现在伤亡,阵形出现了一些混乱。
  “不要乱,不要乱,保持阵形,用你们火枪上的刺刀狠狠的刺……”
  显然,想要在激烈的战斗中保持完好的方阵是很难的,何况大顺军接受训练的时间尚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