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了凡四训-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③躬:自身。《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指自己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宋·朱熹《乐记动静说》:“此一节正天理人欲之机间不容息处,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则天理益明,存养自固,而外诱不能夺矣。”
【译文】
应先生又听到那个鬼说:“我本来可以被代替了,奈何这个秀才坏了我的事。”旁边有个鬼说:“你为什么不给他生些灾祸呢?”那个鬼回答说:“上帝因为这个人心地好,已经暗中任命他为尚书了,我怎么能够给他生灾祸呢?”应先生因此更加努力,善行每天都全力修持,德行每天都有积累。遇到歉收的年头,就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赈灾;遇到亲戚有难处,便想尽办法去帮忙;遇到有人强横无礼,便回来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并且很逆来顺受。他的子孙后代考中科举的人比比皆是。
【点评】
应尚书再次听到有鬼说:“我本来找到了替身,怎奈被这个秀才破坏了。”旁边一个鬼说:“你为什么不降祸给他呢?”回答说:“上帝因为此人的心地很好,有了阴德,所以将要他做尚书了。我怎么能害得了他呢?”中国古代传统是将“天”视为“上帝”,而且“天”是自然与人世至高无上的主宰。周朝后,人们认为天是具有人格的至上神,人只有“敬天”、“以德配天”,才能“祈天永命”。“天道”是赏善罚恶,福善祸淫。“天”对施仁之人恩赐幸福;对暴虐凶杀之人怒降灾祸。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何况应尚书行善得福,得到上天的庇佑,鬼怪对他更是无可奈何。
应尚书从此更加努力勤勉,每日行善,品德日增。遇到饥荒之年,则捐粮赈灾;遇到亲戚有急难,则想方设法为之提供帮助,排忧解难;遇到有人强暴无礼,则深刻反省,逆来顺受。“静坐常思己过”,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并不对别人求全责备。注重个人的内在心性修养。至今,他的子孙中科举及第的仍比比皆是。
※※※
※※※
常熟徐凤竹栻①,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③,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④。”凤竹官终两浙巡抚⑤。
【注释】
①徐凤竹栻:即徐栻(1519—1581),字世寅,号凤竹,明代常熟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授宜春令,历江西、浙江巡抚。著有《仕学集》。
②倡:带头,首倡,倡导。《汉书·晁错传》:“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又《陈胜传》:“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③孳孳:同“孜孜”。勤奋不懈的样子。《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④都堂:隋唐及宋代尚书省长官办事之处。“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通典·职官·尚书省》)。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政事堂亦称都堂。元丰改制后,罢中书门下,以尚书省都堂为政事堂。明、清时称都察院堂上官为都堂。另外,总督、巡抚加都御史、副佥都御史衔者,亦称都堂。
⑤巡抚:别称“中丞”、“抚军”、“抚台”。官名。明代始置,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
【译文】
常熟的徐栻徐凤竹,他的父亲向来很富有。有一次遇到荒年,他父亲先捐出钱来作同乡其他人的表率,然后又分出自家粮食来赈济贫困的人。晚上就听到有鬼在他家门前唱:“千言不骗人,万语不骗人,徐家的秀才,一定做举人。”接连着大声唱,一整夜都不停。这一年,徐栻果然在乡试中了举人。他的父亲因此更加注意积德行善了,勤奋而不敢懈怠,又是修桥,又是修路,又是给僧人施舍食物,又是接济民众,凡是有利他人的事,没有不尽心去做的。后来便又听到有鬼在门前唱:“千言不虚,万语不虚,徐家举人,做到巡抚。”徐栻后来果然做到了两浙巡抚。
【点评】
江苏常熟的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向来比较富有,遇到荒灾之年,率先减免田租,为同县的人做榜样,同时又分粮食救济穷困的人。古代儒家学说提倡“仁道”,所痛恨的是刻薄成性、唯利是图的“为富不仁”。徐的父亲富有而能兼行慈善,是深合人心的。在夜里,听到有鬼在门外唱道:“千言不骗人,万语不骗人,徐家的秀才,一定做举人。”呼声此起彼伏,整夜不断。这种盛传有鬼怪谶语预测吉凶的行为,当受传统谶纬思想的影响。谶纬思想是古代的一种神学迷信,起于秦代而盛于东汉。“谶”指事前的征验之言,多为假托神灵的隐语和预言。“纬”是与“经”相对而言的,是假托神意解经的书,内容荒诞,较多宣扬神灵怪异。这种思想在历史上多被当作一种权术而加以运用。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前,就曾佯装狐鸣,大呼“大楚兴,陈胜王”。
这一年,徐凤竹果然考中了举人。他的父亲因此更加努力地行善积德,并且孜孜不倦,修桥铺路,施斋饭供养僧人。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佛,指佛祖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是信徒崇拜的对象;法,指佛法,即佛教教义;僧,指继承、宣扬佛教的僧众。僧人是佛教的“三宝”之一,信众皈依佛教,当然就要表现在对僧人的尊敬和供养上。徐凤竹的父亲还接济贫困大众,凡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他都尽力去做。后来又听到有鬼在门外唱道:“千言不虚,万语不虚,徐家的举人要一直做到都堂。”徐凤竹最终官至两浙巡抚。
※※※
※※※
嘉兴屠康僖公①,初为刑部主事②,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③。后朝审④,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⑤。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⑥,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⑦。”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⑧,皆显官。
【注释】
①屠康僖:即屠勋(1446—1516),字符勋,号东湖,卒后赠太保,谥康僖,平湖屠家栅村(今属浙江林埭)人。天性颖敏,少年时已学贯经史,名闻乡里。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工部主事,分管清江浦造运输船。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南京大理寺寺丞,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善诗文,著有《东湖遗稿》、《太和堂集》等。
②主事:官名。汉光禄勋属官有主事。北魏于尚书诸司设置主事令史,即是令史中的首领。隋代诸省各设置主事令史。金、元以后以士人担任。明代废除中书省,六部各设主事,升主事之秩为从六品,与郎中、员外郎正式并列为六部司官,并且在部司中往往掌握实权,外官的知县以内升主事为荣。
③堂官:明、清时对中央各衙门长官之称。如各部的尚书、侍郎,各寺的卿官等,因其为殿堂上之官,故称“堂官”。
④朝审:明清两代实行的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于秋后重新进行审理的制度。《明史·刑法志》:“明英宗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令审重囚,谓之朝审。”
⑤辇下:指京城。辇,天子的车。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⑥辇毂(gǔ):指天子的车驾。以“辇毂下”借指京城。《宋书·孔琳之传》载奏劾徐羡之文:“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任位隆重,自辟所赡。”
⑦衣紫腰金:也作“腰金衣紫”。戴紫绶挂金章。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用以指做高官。腰金,腰佩金印,指为官。欧阳詹《咏德上太原李尚书》:“锵玉半为趋阁吏,腰金皆是走庭流。”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⑧应埙:即屠应埙,字文伯,号九峰,鄞县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礼部主事,历任镇江府同知、湖广屯田副使。应坤:即屠应坤,字文厚,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参政。应埈:即屠应埈,字文升,号渐山,嘉靖五年(1526)进士,初选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历任礼部员外郎、翰林院修撰,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后被牵连而辞官。著有《兰晖堂集》
【译文】
嘉兴的屠勋先生,最初官为刑部主事,夜里住在牢狱里,仔细询问各个囚犯的情况,知道有一些人是无辜的。屠先生也不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悄悄地把那些人的冤情写下来,送给刑部尚书。后来朝审的时候,刑部尚书便拿他写的东西来审问这些犯人,没有人不心服口服,于是释放了十几位冤枉的人,一时间京城都称颂尚书大人的英明。
屠先生又禀报说:“天子脚下,还有很多冤民;天下之大,有成千上万的人民,难道没有被冤枉的吗?应该每五年派一个减刑官,去核实那些冤情并为他们平反。”
尚书便将此上奏朝廷,朝廷准奏。当时,屠先生自己也被派去当了减刑官。他梦到有一个神仙告诉他说:“你命中没有儿子,但现在因为你的减刑的提议,与上天的好生之心深深印合,上帝赐给你三个儿子,都官至高位。”当天晚上他的夫人便有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屠应埙、屠应坤、屠应埈三人,都做了高官。
【点评】
浙江嘉兴有个谥号为“康僖”的屠勋,他起初为刑部的主事,就睡在监狱里,忠于职守,仔细耐心地询问每个囚犯的犯罪情况,探问其中的曲直,因而得知有不少无辜入狱的。查明案情后,他并不将此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私下把事情的原委呈报给堂官。《道德经》也说,“功成而弗居”。不心生占有、贪功之念,消除了很多争端的祸根。东汉将军冯异谦不居功,为人谦退不伐。其他将士都争着申述自己的战功,而冯异常独自静坐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将士们对他不居功自傲的精神深表敬佩,都愿意当大树将军的下属。
贪图功利者,又常引来杀身之祸。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自幼刻苦研究兵书,精通兵法。作为将领能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刘邦也曾赞赏他“战必胜,攻必取”。他为汉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他最终却被杀。究其原因,他功高震主,刘邦有逼反之嫌。最重要的是韩信贪图功利,要求封地,甚至以不出兵相要挟,由是引起刘邦的怀疑;等到灭掉西楚后,刘邦即解除他的兵权。韩信不满,反意渐起,终于走上谋反之路。司马迁评论道:“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另外三国时的许攸也是恃功自重而引来杀身之祸。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从而使曹操大获全胜。后来曹操夺取冀州,也有许攸的功劳。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有所收敛。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将许攸杀死。
无怪乎《道德经》中有“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说法,劝导人们功业成就后,要做到敛藏锋芒。历史上也不乏功成身退的智慧之士。春秋时期的范蠡,任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终灭吴国。越灭吴后,范蠡以为功高名大,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并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于是范蠡不慕权势,辞官归隐,泛舟五湖。汉初大臣张良,辅佐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刘汉政权的建立出谋划策。西汉建立后,受封留侯。晚年托辞身体有病,不问政治,不食五谷,向往成仙,也被视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典型。
后来在朝审的时候,堂官就拣择、选取屠勋所提供资料的要点来审讯那些囚犯,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因此释放了蒙受冤屈的十多个人。当时,京城一带的人们都称赞尚书的明察秋毫。
经过此次审讯之后,屠勋就注意到,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尚且有如此多蒙受冤屈的人,更何况全国范围的广大区域,山高皇帝远,怎么会没有被冤枉的人呢?屠勋后来就向尚书禀报说,应该每五年派遣一位减刑官,到各个地方核实情况,为有冤屈的予以平反昭雪。
尚书认可这个建议,就代为上奏朝廷,并得到了批准。当时屠勋也在所派遣的减刑官的行列之中。
有一天,屠勋梦见一个神仙告诉他说:“你命中本来是没有儿子的,但你所提出的减刑的建议,正好与上天爱人的心愿相合,所以上帝就赐给你三个儿子,而且他们都会有高官厚禄。”上天有好生之德。当天晚上,他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了应埙、应坤、应埈三个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直是封建社会孝观念的重要内容。其他两个不孝的行为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所以说,上帝赐予屠勋三个儿子,延续香火,并且他的三个儿子都做了大官,是很大的福报。中国古代实行封建宗法制,同时也盛行官本位思想。个人如果做了官,就可以为自己的宗族和祖先带来荣耀,家族其他成员可以因此得到种种实惠;官做得大了,已经故去的祖先还可以追加各种谥号、美名。所以在中国这种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
※※※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①,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②。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③,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匹④,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⑤,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⑥?”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⑦:“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⑧,孙柽芳⑨,皆登第⑩,作显官。
【注释】
①赘(zhuì):入赘,俗称“倒插门”。
②二氏:指佛、道两家。唐·韩愈《昌黎集·重答张籍书》:“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盖六百年有余矣。”宋·文天祥《义阳逸叟曾公墓志铭》:“维二氏之蔽于死生兮,小其用于一身。”
③橐(tuó):盛东西的袋子。《左传》:“而为箪食与肉,置诸橐而与之。”
④匹:古代长度单位。四丈为一匹,或说八丈为一匹。
⑤纻(zhù)褶:先秦时的褶是指夹上衣,魏晋起至隋唐有裤褶,是一种胡服。明代的褶则是一种小袖而袖口收缩,斜领、圆领或方领,腰断裁,下摆有密密褶裥的长衣。明·范叔子《云间据目抄》记其郡风俗称:“男人衣服,予弱冠时皆用细练褶,老者上长下短,少者上短下长,自后渐易两平,其式即皂隶所穿冬暖夏凉之服。”
⑥裸裎(chéng):赤身露体。
⑦伽蓝:佛教寺院中的护法神。佛典原谓有美音、梵音、雷音、师子等十八神护伽蓝,禅宗寺院则供当山土地等为守护神。
⑧汴:包汴,字符京,浙江嘉兴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任参议。
⑨柽芳:即包柽芳(1534—1596),字子柳,号端溪,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刑部主事、贵州提学使、吏部郎中等职。
⑩登第:科举考试录取时须评定等第,因称应考中式者为登第。相对而言,未中式者谓“不第”或“落第”。
【译文】
嘉兴的包凭,字信之,他父亲官为池阳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入赘到平湖的袁家,与我父亲来往密切。他学问广博、富有才华,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考不上,很喜欢佛、道二家的常说。有一天到东边的泖湖游玩,偶然到一个村子的寺庙中,看到寺里的观音像就露天放着,便拿出行囊,找到十两银子,给了主持的僧人,让他修整一下庙宇。僧人告诉他工程很大而银子太少,无法动工。他又拿了四匹松布,并翻出衣箱里的衣服七件给僧人,其中有一件纻麻的长衫,是新做的,仆人请求他把这件衣服留下来自己用,他说:“只要圣像能安然无恙,我就是赤身露体又有什么关系呢?”僧人落泪说:“施舍银子和衣服、布匹,都还并不是难事;但就这一点赤诚之心,却是非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