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乱世当霸霸-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申大人冷笑道:“你躺几天,就能除掉我这个对手,岂不划算?”
戚然明听得火冒三丈,冷冷道:“申大人对睢阳君用过的刑,难道也都是睢阳君自己给自己用的?”
燕侯也根本不信他,讽道:“上回董熊是这样,这回你申伯又是这样,寡人当真是没料到,你们这些自称是贵族的人,内心竟是如此肮脏,对待政敌是如此不择手段。”
“事已至此,竟然还敢狡辩!”燕侯道,“你若是看见睢阳君躺在床上生死难料的时候,不知还会不会如此恶毒地揣测污蔑他人。”
“呵,我恶毒?”申大人摇摇头,自知再说什么都没用,“既如此,殿下不如处死了老臣。老臣背下如此污名,已无颜苟活于世。”
谈及对申大人的处置,燕侯自然还是要过问姜羽的意思。
姜羽不好开口,便只道:“依律处置便可。但申大人年老体弱,殿下念在他数十年如一日,为燕国弹尽竭虑的份儿上,宽大处理罢。”
最终,燕侯判处申大人流刑,流三千里,剥夺爵位,永不得赦免。
以申大人的体质,流不到三千里便要死在路上。因此这大抵比直接判处死刑,还要让申大人难受。
虽然同是毒杀朝廷命官,但董熊却由于王后和太子的存在,没有判处重刑。而申大人便没有这幸运了。
董熊被革职,申大人被流放,两个旧贵族之中的领头羊,都被姜羽用了同一招给扳倒了,申大人再也没有返回蓟城东山再起的机会。虽然董空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起码现在,他已经无法直接插手到改革诸事宜之中,更加无法阻拦。
因此自此以后,因为姜羽入狱而暂缓了几日的新政,将会推行得更加顺利了。
自王宫回来,燕侯准许姜羽继续休养几日,而后便要官复原职,继续替他推行新政。可惜的是,戚然明则不得不回去继续练兵了。
因此,两人便再没有像这几日一样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夜晚还睡在一处的闲暇时光了。安宁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不过,燕侯命戚然明、韦伯勇等加紧练兵,不是没有缘由的。
自上个月楚国向郑国出兵,吞掉了郑国的一片土地后,作为郑的盟国的秦国便出兵援郑,在郑国的战场上,与楚国打起来了。
燕侯隐隐预感到,大面积的战争快要来临了,他必须做好准备,方能在这场混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月初六,楚国宛城。
年初,楚侯便向各诸侯国发出请帖,邀各个诸侯王以及周王于今年夏六月初六,前往楚国宛城会盟。
当初的晋国并没有搭理,但现在晋国已经分裂成为赵石两国,姜羽听到消息,是赵国派了人去,石国则没有。秦国也没去,不过齐国去了。而小国基本上都去了。
经过近年来的几场战争,楚国已经初步展露出了他的实力以及野心。大周朝国土广袤,大小诸侯国十几个,能与如今楚国的军队想抗衡的,还没几个。
至于周王,他当然没去。
但周王派了姬重带着人,到宛城北部的叶城狩猎,叶城离宛城不过几日路程。明面上是狩猎,实际上却是示威,是对楚国的警告,及对楚国动向的监视。
第134章
盟会准时在宛城召开; 具体谈了什么; 姜羽暂且不知道; 不过他可以确定的是; 这场盟会必定会引发什么。要么,便是楚国以绝强的实力; 震慑其他诸侯,让他们认可楚国第一诸侯国的地位; 要么,便是其他诸侯国不服楚国,进而成为楚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
六月十日,姜羽官复原职,并被赏赐了无数金银珠玉,用来安抚他这些日子受到的委屈。
由于荀书离世,申大人被流放; 董熊又被革职,这三个燕国朝堂上的三个重量级人物一下子都折了; 许多政务便没有合适的人来处理; 乱成一锅粥。燕侯让他们的副手暂时先顶着; 但却没有一个能挑大梁的人。
为此; 燕侯考虑了许久; 决定让年仅二十六岁的姜羽接替他的舅舅荀书; 来继任燕国的执政。
执政便相当于一国宰辅,但与宰辅不同的是,执政还掌管着一定的军权; 同时执掌军政大权,地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现在是军政不分家的,不像后世那样分为文官武官。
姜羽临危受命,不敢推辞。况且,他成为执政之后,再推行起新政来,也比之前便宜很多。手上权力愈大,遇到的阻碍便愈小。
自燕侯按照姜羽的谏言,建造黄金台起,确实从各国来了许多有才之士,他们都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批人都与陈腐的贵族们不一样,他们奉行的是“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常常能产生许多奇思妙想,且还更能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出燕国的弊病。
随着变革逐渐推进,触及到的旧贵族们的利益也愈来愈多,就拿土地来说,最初只是试探性地鼓励垦荒,荒地归垦荒者个人所有,到后来又变成个人所有的土地可自由买卖。再后来就开始直接分掉分封下去的贵族原有的土地。
这样循序渐进,一步步推进,取得的效果要比直接大刀阔斧的分土地要有效得多,受到的阻力也小很多。
暑气越来越重,天气日渐炎热,各宫殿府邸都不得不从地窖里取出储存的冰块,用以消暑。炎炎烈日高悬于晴空之上,将这人间晒得都蔫头耷脑的,街上行人都变少了。唯有满树的知了不知疲倦,声声叫着夏天。
姜羽不常在府里,不是在宫里和燕侯禀报并商讨与变革有关的事,便是在与改革派们商议。政令一道接一道从姜羽手上发下去,雪花似地飘到燕国各个地方。
至此,从蓟城到整个燕国的贵族与平民们,都意识到,燕国要变天了。
这消息也传到了其他的诸侯国,在那些已经经历过变革的诸侯国内,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燕国将要崛起了。未来几十年,燕国绝不再是一个龟缩的东北苦寒之地的诸侯国,绝不再仰人鼻息以存活。
眼看着七夕将至,姜羽于百忙之中,也想抽个空与戚然明一起,过他们俩第一个七夕。
姜羽孑然一身,从春节到其他各种节气,都不怎么过,并没有什么仪式感。而今年的七夕,姜羽也想感受一下这种节日的仪式感,将二人因各自公务繁忙而缺少的相处,通过七夕弥补起来。
姜羽这几月忙得对戚然明有些亏欠感。
但时局却愈来愈紧张了。
七月初,燕侯收到了来自宋国的求救信。这封求救信将姜羽的计划打破,将所有恩爱缱绻的计划打破。
他的将军啊,就要出征了。
——原来六月初,因宋侯在盟会时对楚侯不敬,楚侯出兵攻打了宋国。
由于楚侯正在与西边的秦国打,这时又要分出兵力攻打宋国,不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楚侯向年轻的齐侯去了信。
如今的齐侯是去岁才即位的原三公子姜平,母亲是楚国人。在燕齐高阳之战之后,原二公子因在高阳之战中惨败,被迫割地求和,致使威信受损,国内许多人反对,那位置便没坐牢。
在那之后,姜平便在楚国的扶持下,顺利除掉二公子姜固、文姬及她的儿子四公子子裕,登上诸侯之位。因此齐国在这以后,便一直与楚国交好。
楚侯于齐侯既有血亲又有恩情,因此楚侯来信时,齐侯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立刻派出军队,与楚国一起攻打宋国。
宋国本就是个弹丸小国,国小力弱,根本无力与两个大国的军队相抗衡,因此战斗一开始,宋国就兵败如山倒。没几天,楚齐的军队就打到了宋国的国都商丘,兵临城下,将商丘团团围了起来。
楚侯下令,说如果宋侯自缚出城,跪着向他投降道歉,他便可以考虑不伤他宋国的百姓。
但没想到的是,宋侯竟然还是个硬骨头的人,即使已经山穷水尽,说不定不日就要亡国,却也偏偏不肯向楚侯服软。而宋国的官员与百姓也都有宋侯的风骨,咬着牙死活不投降。
于是这场攻城守城战便这样打了起来。
宋国兴许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兵士们都爆发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即使楚国与齐国同时攻打,一时半会儿竟也没能攻下来。
攻城守城之战进行了一个月,商丘被围了一个月,宋国实在难以支撑下去,求援的国书便送了一份到燕国的国都蓟城来。当然,也给洛邑送了信。
但洛邑的周天子手中军队有限,只不痛不痒地发了声明斥责楚齐,楚齐不搭理,他也没办法。
燕国如今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贸然参与战争,对手还是楚国和齐国,未免有些过于托大。
不过宋国的关系一向还可以,每年都有来往。因此燕侯有些犹豫,便将姜羽召进宫去,询问了他的意见。
如今姜羽可以说是燕侯最信任的人,事无大小,都会拿来询问姜羽的意见。
姜羽考虑了一番,建议燕侯发出援兵,援救宋国。
待燕侯问及缘由,姜羽便道:“楚国借盟会来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想要实现他称霸的野心,说什么宋侯不敬他,只是个由头。楚侯实际的目的,其实是想向各诸侯施压,显示一下他的实力。”
“而如果我们对此不闻不问,岂不是怕了楚国?岂不是说明我们承认了楚国的地位,不敢与他们交手么?”
燕侯蹙着眉,搓了搓手指,慢慢道:“是这么个道理,我燕国虽不一定能胜过楚国,却也绝不会怕他们,更不会承认楚国的称霸之心。”
“可……”燕侯转折,“现在出兵,会不会把现在燕国本就混乱的局面,搅得更乱?”
“殿下若是担心此事,臣倒是有另外一种看法。”姜羽道。
“说来听听。”
“是,”姜羽道,“依臣之见,对外的战争并不会使燕国更加混乱,反而会使燕国军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敌。”
燕侯笑了笑:“这倒也是。改革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斗,战争却是和外人打,这若打起来,我燕国的百姓,内外还是分得清的。”
“殿下说得是,”姜羽说道,“而且,军功爵制已经推行下去,却暂时还没能真正发挥作用。燕国需要一场战争,来检验这半年来改革的成效,让天下人看看我燕国的实力。同时也需要给军队换换血,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愿意报国的勇武之士得到封赏,把原本只拿俸禄不干实事的贵族们替下去。”
每次听姜羽分析,燕侯便觉得豁然开朗,十分有理,连连点头:“照你这么说,咱们这场仗是必须要打了。”
姜羽道:“臣只是谏言,一切还需殿下定夺。”
“打,既然宋侯子嫣求到了我头上,自然要打。”燕侯是个果决的人,既然决定要打,便不再犹豫,问道,“爱卿可有良策,可助宋国退敌?”
姜羽道:“臣有一计,当可破敌。”
事实上,姜羽虽然说得冠冕堂皇,那些理由并不是假话,但他心中仍是有私心的——在曲沃时,钟离君子惠曾帮助姜羽找到了被姬孟明劫走的戚然明。
这个恩,姜羽记在心中,如今钟离君有难,姜羽自然应该尽量帮上一帮。
“爱卿请讲。”燕侯道,命人拿出了地图。
姜羽便指着地图道:“宋国在齐国西南,楚国东北,与燕国并不接壤,想要从燕国抵达宋国,要么便要穿过齐国——但齐国不可能让我们过去。”
“要么,便从齐国西边的新诸侯国石国绕,向南穿过卫国,再到宋国。”
“这路途太过遥远。”燕侯摇了摇头。
“对,”姜羽道,“路途太过遥远,等咱们过去,兴许宋国已经亡国了。因此,咱们像秦国出兵援助郑国退楚一样,直接把军队派过去,是不可能的。”
“此战之中,宋国面临的敌人有楚国与齐国两大诸侯国。但楚国,殿下根本无需担忧,楚国西边与秦国郑国交手,东边又与宋国交手,且从楚国攻打郑国起,战争已经持续了快半年。所以,时间拖得越长,对楚国越不利。”
“只要继续这么拖下去,楚国定会不攻自破。”
“是,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了。”燕侯道,点了点地图上的齐国,“咱们只需要将目标放在齐国身上足矣。”
“殿下英明。”姜羽道。
“臣建议殿下以骑兵作为先锋,向南,在这里,”姜羽指着一座靠近石国边境的齐国城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突破,务必要快,让齐侯来不及反应。”
去岁齐国太子姜直“被晋国”杀死,虽然如今晋国已然分裂为石国和赵国,但齐侯与他的二哥之间的嫌隙,却足以延续到石国身上。当初姜固可是在晋国的帮助下,把姜平逼得很惨,不恨是不可能的。
而燕国和石国之间,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矛盾。
一旦石国被搅和进来,那齐国就更不好受了。
届时齐国腹背受敌,自然撤兵。毕竟他跟宋国又没什么仇怨。
原本就没能把宋国彻底打下来的楚国,没了齐国这个帮手,西边秦国的攻势愈演愈烈,楚国肯定也受不了。
宋国之危便解了。
燕侯也不蠢,听姜羽说到这里,自然就明白了他暗含的意思。
燕侯不禁笑了笑:“寡人得睢阳君,真是平生之幸,不过……”
姜羽抬眸。
只听燕侯道:“你现在脱不开身,你认为派谁担任此战的中军为好?”
“戚上造如何?”
姜羽微怔。
殿外的知了忽而此起彼伏地叫起来,在树梢上一声接着一声,叫得人心烦。
第135章
“嗯?他是你举荐的人; 你觉得他怎么样?”燕侯见姜羽没有回答; 又问了一遍。
姜羽回神; 思索一番; 垂眸答道:“他通晓兵法,武艺高强; 有大将之风,只是经验较少; 只随从臣参加过高阳一战,担任中军之职,恐怕有负殿下所托。”
“经验又不是生来就有,”燕侯摆摆手,“他能得到你有大奖之风四字评语,寡人便知他绝非凡物,缺少经验无妨; 让韦伯勇任左军辅佐他。”
至此,姜羽便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从私心上来说; 姜羽当然不希望出征的是戚然明; 但当初向燕侯举荐戚然明的是他; 是他将戚然明推到现在这个位置。
现在再来说不愿; 晚了点。
这日从王宫出来; 宫人们发现睢阳君似乎有些闷闷不乐。往日睢阳君对宫人也是彬彬有礼的; 脸上总带着淡淡的笑,今日出宫时,却没有笑。宫人向他行礼; 他只是略一颔首,当做回礼。
姜羽心情不好,感知最明显的自然是公孙克。
上马车时,公孙克便问:“大人,今日殿下同您说了什么?”
姜羽靠着车厢出了口气,闭上眼,揉了揉额,叹道:“又要打仗了。”
公孙克知道姜羽其实不喜征战,可这也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公孙克坐上马车前头车夫的旁边,刚要启程,听到姜羽的吩咐:“去他那儿。”
没有说他是谁,但公孙克心知肚明。
“是。”
戚然明的府邸只与姜羽离了一条街,很近。马车行了半晌,在戚府门前停下。这宅邸是燕侯赏赐的,地段好,面积大,宅邸内景致也好。
戚府的人都认得姜羽,知道他和戚然明关系好,见姜羽下马车来,便纷纷行礼道:“见过睢阳君。”
“你家大人回来了么?”姜羽向府内望了一眼。
“还没有。”一个丫鬟道,“大人这几日都回来得很晚。”
“睢阳君先进去坐坐么?”门口的小厮问,“大人回来时,若知道你在,定然会极欢喜的。”
姜羽微微一笑,点了头。
姜羽等到酉时,天色已暗,戚然明方才回来。戚然明听说姜羽过来,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过来找他。
虽已是七月,但暑气尚未散尽,天气仍是热,尤其是白天日头高照之时。而戚然明因在练兵,自然不能像姜羽一样躲在房间里用冰块消暑,这一日兵练下来,一身的汗。
“你怎么过来了?”
姜羽正在书房里看戚然明放在案上读了一半的书。书是他写的,关于古今阵法的分析,上面用锐利的笔锋写了许多批注。听到声音,姜羽一抬头,就看到戚然明额头上带着未干的汗,呼吸还很急促,从门口走进来,脸上却带着笑意看着他。
近来戚然明天天在太阳底下晒着,肤色都不像以前那么苍白了,脸上有了血色,皮肤稍稍黑了一点,但也是显得健康而阳光的浅麦色。
姜羽放下书站起身,从怀里取出一方手帕给戚然明擦了擦额角和脖子上的汗。
“怎么热成这样?”
戚然明这才意识到自己一身汗,都没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姜羽可是个翩翩公子,他怎么好一身汗臭就跑来见他,退了一步就要向外走:“……我,我去沐浴更衣再来,你想看什么再看会儿。”
“等等。”姜羽拉住他。
戚然明回头:“怎么?”
姜羽倾身便在他唇角亲了一下,而后笑道:“我不嫌弃你,你去吧。”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