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第一腐帝-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政闻罢笑道,“我是想给先生一个大功绩。”
顾明哲郁闷道,“臣又不入朝,要功绩做什么?”
秦政笑了笑没有说话,顾明哲对他并非没有意思,若是日后他二人在一起,秦政也舍不得让顾明哲见不得光,现在多给顾明哲点大功绩,给他镀几层金,让他从舆论上变成一个万人崇敬的英雄,日后即便对外说自己和顾明哲结为伴侣,世人也会对顾明哲少几分蔑视,多几分支持。
秦政看着顾明哲,沉默半响后说道,“若是有人问起你的身份,就说是林长风在外结交的好友,是他将你举荐到朕的面前。”
顾明哲张了张嘴,片刻后说道,“这是为何?”
秦政叹道,“你是太后招进宫的,日后留在我的身边,恐怕也有些朝臣会对你心存芥蒂,不断向我进言远离你。”
纳贤不分国界,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把顾明哲被太后招进来的事太较真,而秦政身边也不需要没脑子的臣子,所以他让顾明哲换了个身份,是在为以后做考虑。
盛国对男风是不唾弃不张扬,即便秦政日后可以让同性婚姻合法,却不能让师徒乱伦合法,前者是挑战风俗习惯,后者是挑战伦理底线,他还没自大到去挑战这个世界形成已久的伦理底线,那样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顾明哲是教秦政读书的先生,虽然没有实名,但却实实在在的是一个师徒关系,所以秦政得给他换个身份,让同性婚姻合法他都够费脑筋了,绝对不能让他和顾明哲的事雪上加霜,麻烦上再绑定一个炸弹。
顾明哲低头想了一会儿道,“陛下,臣记住了,不过。。。。。。您明天会赏赐给臣东西吗?”
秦政点头道,“那是一定的,有功当奖,有罪我也会重罚。”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秦政这次发起火来,牵连的人虽然没有达到百万,也有上千了。
谋逆之事不小,可以说是历朝以来最大的忌讳,广王叛乱,其部下将领全部满门抄斩,带领的军队每一个参与兵变的士兵也尽数斩首,家属发配到苦寒蛮荒之地,至于没有参与的士兵,秦政没有降罪,而是把他们分散到各个军营,让人严加看守,若有异动就地伏诛。
而作为曾经最受皇帝重视的禁军,也成了这场兵变最出力的人,秦政自然不能放过,若是他们最后收手他也会减轻一点罪责,但即便广王被抓,禁军还是要杀了他,秦政无论如何都必须严惩,不管是怎么死的禁军,秦政一个都没有放过,不但家里满十六岁者全部抄斩,三族以内女眷孩童全部流放。
即便没有连坐九族,这次的处罚下来,也让京城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再加上为了“保护”皇帝牺牲的大臣,上朝的时候大殿里居然空了一小半。
作者有话要说: 奖罚没完事,下一章再继续写~(作者君滚去写作业了)
第65章
在这次兵变中; 涌现了一大批忠臣; 他们为了保护皇帝不幸牺牲; 秦政十分悲痛; 每一个忠臣都追加了封号,并发放了抚恤金来安抚忠臣后人。当然; 只要还活着的人脑子没坏; 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死的不是平时小动作不断; 就是谢氏一脉的人,就连谢宏这个右尚书令都不能幸免。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低头听着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讲话; 有些事情知道了也只能烂在肚子里; 以前众人即便明白皇帝对谢氏动手,也没想到会直接利用广王铲除了异己; 如此血腥又冒险的手段; 看来这个一直没被重视过的皇帝不是一个暴君; 就是一个喜欢挑战冒险的君主,无论是哪一种,他们若是想安安稳稳的穿好这身官服,就别乱上下撺掇了。
秦政悲痛完,用手绢擦了擦眼睛; 长叹一声道; “朕会为死去的忠臣亲自题一块牌匾,悬挂于高和殿,警醒后人不可同胞相残; 也铭记几位爱卿的功绩。”
定国候上前一步道,“陛下请保重龙体。”
朝臣们:“。。。。。。”老老实实低好头,就当自己是个傻子。
秦政长吐一口气,道,“定国候护驾有功,朕也会重赏与你。”
定国候连忙笑道,“臣不敢当,此番还是林长风的功劳最大,臣可不敢抢。”
秦政笑道,“林爱卿朕也自然会有赏,想当年林爱卿的父亲也是我大盛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看来当真虎父无犬子,只是可惜朕没有早点发现这样的人才。”
虽然很多官职都空了下来,但秦政也没直接让林长风做太大的官,刑部尚书“救驾”牺牲后,一直兢兢业业的刑部侍郎提升到了尚书的位子,空下来的侍郎之位,秦政就破格提拔给了林长风。
林长风空降到四品侍郎,自然得罪了刑部不少的人,不过这就不在秦政的考虑下了,若是林长风连这点同事矛事都处理不好,也不能活到现在,毕竟他以前经常贱的想让人把他千刀万剐。
定国候等武官有些虽然没有升官,但也赏赐了不少的东西。至于陆柏请来的武林高手,秦政也亲自在乾清宫接见了,但会晤场面有一丝的尴尬。
江湖上一共来了十个人,人数虽少,但一个个都是江湖泰斗,虽然有召集武林人的令牌,但也难为陆柏居然能找来这些人,要不然江湖上可能随便派两个人来进京。
武当来的道长摸着长须,若有所思地看着秦政,这个皇帝为何如此面熟?
秦政看了一圈,目光在武当道长的身上一顿,这不是他在比武招亲时的那个评委吗?
很显然顾明哲也认出来了,他小声在秦政耳边说道,“陛下,他认不出你吧?”
“未必。”秦政压低声音道,“上次我面具坏了,他见过我一面。”
顾明哲神色微变,盯着武当道长,嘀咕道,“年纪大的人应该健忘吧?”
“。。。。。。”武当道长微微眯了一下眼睛,他想起来了,这个皇帝不是上次在顺安镖局替打的那个江湖新秀吗?
内力好的人听觉也不错,秦政也不介意武当道长听到自己和顾明哲的对话,反正他也不能出去乱说,看武当道长的样子,便知道想起来他们见过了。
秦政神色不变地笑道,“各位都是有功之人,不知可有心入朝为官?”
众人听罢连忙拒绝,他们在自己的门派即便不是掌门,也是位高权重之人,怎么可能放着清闲的日子不过而跑去做官。
秦政也没有意外,他原本也是在客套一下,连赏金都给这些人准备好了。
和众人说了半天的话,秦政才放他们出宫。临走前,武当道长回头看了秦政一眼,摸着自己的长须,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顾明哲见人都走光了之后,看向秦政道,“陛下,您都赏赐完了吗?”
秦政不明所以地点点头道,“完了,怎么了?”
顾明哲沉着脸道,“你说过要赏赐臣的。”
秦政笑道,“我在朝堂之上提过,可惜先生是淡泊名利之人,所以我就不赏赐那些外物了。”
顾明哲目瞪口呆地张了张嘴,半晌后说道,“臣何时变成淡泊名利之人了?”他只是不想做官而已,又不是不要其他赏赐。
“你的‘好友’林长风替你转答的。”
“。。。。。。”顾明哲十分郁闷,林长风这么说不用脑子想,也知道是秦政指使的,想不到小皇帝居然是这么抠的人。
“不过,”秦政话锋一转道,“先生立了大功,所以即使不做官,也安排到朕身边做一个没有官职的客卿,赏金自然也不会少,不过先生日后住在宫中,这份殊荣可是一般人都得不到的,那赏金自然也用不到了,就暂时让赵国贤收着了。”
空欢喜一场的顾明哲:“。。。。。。”住在皇宫小皇帝可不用掏买房子的钱,还把赏金贪下了。。。。。。一箭双雕扣死了。
秦政转身叹了口气,没办法啊,国库里的钱不多,只能等这几天把广王府等地查抄后填补一下。
第66章
上元兵变后; 谢氏一干的主要人物被铲除; 太后便称病在长乐宫修养; 不让别人打扰也不见秦政; 太医过去看了两次,倒真的病了。
秦政微微皱起眉头; 看着面前的张御医道; “以前太母后有什么小病就是你来检查的吧; 既然母后信得过你,那你就好好帮母后把身体调养好,有什么需要的稀珍药材就和太医署申报。”
张御医心头一凛; 皇帝怕是知道自己是太后那边的人了; 听这话里的意思,是看在自己还能救治太后的份上; 才没动自己。他不敢犹豫; 连忙道; “臣一定竭尽所能。”
秦政慢慢点头道,“你下去吧。”
太后这病一半是气出来的,如今秦政若是再派去个陌生的御医,估计太后能气死,觉得他一掌权就架空了她; 虽然事实也是这样的; 但秦政还是将能尽的基本孝道替小皇帝尽了,留下一个构不成威胁的太医来安慰太后,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为难的事。
秦政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 扫了一圈周围陌生的宫女近侍,赵国贤这个人虽然年纪大了,但眼力和办事能力还可以,才短短数日就将宫中换了一大半的人,把以前太后的眼线全都弄走了,这倒让秦政省了心。
赵国贤一进屋就看到秦政正在赞许地看着自己,心里偷偷给自己的机智叫了个好后,笑道,“陛下,谢烨谢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这两天的事情太多,秦政差点忘了谢家还有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呢。
谢烨板着脸慢慢走进来,撩起官袍跪到地上,双手呈上一本奏折,低头道,“臣近几年身体不好,请陛下允准臣回乡养病。”
秦政有些复杂地看了谢烨一眼,这个谢烨虽然一向耿直得像没脑子一样,但心里却明镜似的,如今秦政用这么血腥的手段将谢氏一脉剔除的差不多,即便谢烨没有同流合污但也因其出身,迟早会惹起皇帝猜疑,甚至招来杀身灭族之祸,还不如早早主动递上辞呈。
秦政轻叹一声道,“谢爱卿年仅二十,便身体患恶疾了吗?”
谢烨举奏折举得手有点酸,但还是没有放下。
秦政见他不吭声,继续说道,“如今大盛刚刚经历一场动乱,朕这朝堂空了一小半,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谢爱卿能否答应朕安安稳稳地留下来?”
说着说着,秦政起身走到谢烨面前,没有接过奏折,而是直接扶着他的手腕,把他从地上扶起来道,“朕自觉比不上赢皇汉武,只希望身边能有汉初三杰那样的贤才辅佐左右,而贤才向来不须问出处,只要你能对大盛忠心耿耿,便值得朕去信任。”
谢烨抬头看着秦政澄澈的眼睛,心里微微一动,沉默半晌后,轻叹一声道,“臣虽没有三杰之能,但有陛下句话,臣自愿鞠躬尽瘁。”若不是没有其他办法,他也不想弱冠之年便辞官归乡,庸庸碌碌地活一辈子,既然皇帝能说出这番话,哪怕是假的,他也愿意留在朝堂。
秦政笑了笑道,“谢爱卿家中突逢事变,想必近来身体确实不大好,朕便给你半月休息的时间。”
谢烨微微一怔,行礼道,“多谢陛下。”接下来的半个月估计秦政就要处理有关于谢氏一脉人剩下的杂事了,他继续留在大理寺确实不太方便。
又何谢烨说了一会儿话,安慰了他一番,秦政才让他回去,之后秦政便坐在椅子上发呆,坐了两刻钟后,突然拿起笔开始写写画画,一个时辰都没有动地方。
又过了一个时辰,顾明哲找了过来,如今他在这乾清宫如同透明一般,去哪里都没人管他,只要不磕着碰着,在雪地上来回打滚都没有人敢看一眼。
顾明哲在门口的侍卫面前晃悠了一圈,但侍卫眼睛都没眨一下。他有些郁闷地推门进了秦政的书房,宫里的人这种反应,搞得好像他是皇帝似的。
秦政听到动静,抬头看向门口笑道,“先生怎么主动来了?”
顾明哲行礼道,“臣想出宫走走。”
秦政有些惊讶道,“是何人敢拦着你?”
“。。。。。。”弄了半天是小皇帝搞的鬼,顾明哲道,“臣想去江浙一带看一看。”
秦政的脸色一沉,道,“你想离开?”
顾明哲点点头,这是他几天思考下来的结果,离小皇帝远一些,也许过一阵小皇帝就把心里的那点异样感觉消除了。
“啪嗒。”秦政手里的笔断成了两截,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冷静道,“等我把手头的事情解决完,陪你去江浙走走。”
秦政的声音仿佛要杀人一般,顾明哲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秦政沉默片刻,态度突然一变,看着手里的断笔,有些颓废道,“我刚刚掌权,最近的难事众多,我本想着先生会陪我度过这个难关,原来是我多想了。。。。。。罢了,你走吧,需要什么就和赵国贤说,若是不方便朕再给你一块令牌,有什么麻烦就去找当地的官府,你不会武功我又不在你身边,你万事小心。”
看着秦政近几日明显憔悴下来的面容,顾明哲心中忽然有点心疼,他犹豫许久道,“臣也不太着急,等陛下将这难关度过去,再去江浙也不迟。”说完后,顾明哲突然想给自己一巴掌,让你心软,让你嘴快。
见顾明哲回过神有反悔之意,秦政连忙说道,“有先生这句话就好了,先生过来看看我刚拟定的一个计划。”
话题被岔过去,顾明哲只好先放下,他走到秦政旁边,看着桌子上一打厚厚的纸,上面写满了潦草的字,顾明哲拿起来看了看,发现完全看不懂。
顾明哲眼神古怪地看向秦政道,“陛下,您该不会认不全字吧?”那他这个传道授业的老师罪过可就大了。
秦政微微一怔,突然想起自己为了方便写的是简体字,看起来的确像认字没认全。
秦政轻咳一声道,“草书,写的奇怪也很正常,我来给你解释解释。”
顾明哲放下手里的纸,坐到旁边的椅子上点了点头。
秦政没有看纸,而是看着顾明哲道,“如今我的手里已经没有禁军了,不过我暂时不打算重新组建禁军,毕竟能操控禁军的那个人一日不除,即便重新组建禁军也有一定隐患。”
皇帝就算心再大,手里也不可能没有直属于自己的军队,顾明哲安安静静地等秦政继续说下去。
秦政拿起一张纸道,“今天我看见谢烨了,突然想到一件事,即便我打算放过谢氏其他的子孙族人,也未必没有人会对我怨恨在心,我不希望有类似于这样的隐患,所以我打算设立一个新的官署。”
顾明哲也不笨,联系一下便知道秦政既然不会动谢氏子孙,便需要时时刻刻掌握他们的情况,这种到是很像以前的锦衣卫。
顾明哲微微皱眉道,“陛下,若是您想设立锦衣卫的话,并应该了解前车之鉴,锦衣卫虽然能帮您了解到各个官员的情况,但是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他们一旦滥用起职权,造成的影响绝对不小于外戚阉党和朋党之争。”
秦政点头道,“确是如此,所以我不打算给他们实权,只是简单的搜集一些信息,当然即便是搜集来的信息,我还会交给其他人继续审核再做定罪,一旦出现虚假信息,严惩不贷。”
顾明哲想了下道,“陛下也要制衡他们?”
秦政淡淡地笑道,“我从来不相信人会一直忠心,如何将一个国家守好,靠的不是忠心的臣子,而是懂得制衡的帝王,无论是小人还是忠臣,我都会放心让他们办事,只是无论是谁我都会找另一方去制衡,更何况水至清则无鱼,若这满朝真的全是耿直的忠臣,只怕又是另一个威胁国家的存在了。”
忠臣和忠臣之间也有可能是敌对关系,两个忠臣一旦敌对,那么就会产生朋党,朋党之争向来是亡国的催化剂。
第67章
秦政和顾明哲针对重新创办锦衣卫的计划; 又商讨了一阵; 写了一桌子的纸; 最后把成稿工工整整地抄一遍; 回神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屋里已经掌了灯。
秦政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满意地看着桌子上的纸; 解决了心腹大患的感觉真好; 在书房里可以随意商讨国事; 再也不必担心隔墙有耳。
顾明哲喝了口茶,道,“陛下; 您打算把明察使的官署设在哪里?”
毕竟和锦衣卫不同; 所以二人推敲了半天,定下明察使的官署名。
秦政道; “既然是我的亲信; 那就设在宫中。人数我打算暂时先选定五十人试一段时间; 暂时设立一个指挥使,等过一段时间看看有什么地方不足,调整一下再设立其他官职。”
顾明哲点头道,“这样也好,锦衣卫的制度毕竟已经过去了太久; 有些东西已经不适用于现在; 陛下能试验一下还是好的。”
秦政拿起纸看了一会儿,叹道,“现在只剩下人选了。我比较看好那个叫李桥的侍卫; 忠心和办事能力都还可以。”
顾明哲想了想道,“臣留意过他,那个李桥家世简单,是一个京中小官的后代,没什么亲戚,靠着自己的努力才拼到了四等侍卫,这种人的确适合做明察使。”
秦政沉思片刻道,“那么剩下的四十九人,不如让李桥挑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