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绝对权力-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专员,我的意见很简单,咱们在旅游产业上想想办法。红色旅游!”

范鸿宇不徐不疾地说道,特意加了“红色旅游”这四个字。

邱明山淡然问道:“旅游是富裕者的专利,你以为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到了那个地步吗?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的刚性需求?”

范鸿宇反问道:“普通居民当然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旅游要成为普通群众的刚性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政府官员是个例外!”

邱明山何等聪明,立马就明白了范鸿宇的意思,脸色略略一沉,说道:“你的意思,是以全国的公款开支,来支撑我们彦华地区的发展?”

“专员客气了。”

范鸿宇笑了,略略带点讥讽之意,自然,不是讥讽邱明山。

与其说是公款开支,不如说是以其他官员的腐败来加速彦华地区的发展。只是邱明山身为行署专员,纵算面对自己的亲信心腹,说话也得注意个影响,不能随口乱讲。

“专员,我们应该看到,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也无法阻拦。当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在官员群体中苏醒之时,公款开支,公款旅游,就会成为一个潮流。远的不说,就我们彦华地区,如同专员所言,一市八县都穷得叮当响,公款旅游也已经开始冒头了。既然如此,我们只能顺应潮流。”

邱明山半晌无语,脸色很不好看。但他也知道,范鸿宇说的是事实。不要说其他地区,就算是彦华,他这个行署专员,也未必能遏制得住这股“潮流”。

“他们要公款旅游,咱们拦不住,但这钱花在哪里,倒是可以打打主意。”

“鸿宇,咱们彦华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啊,也没有什么太有名的风景名胜,加上交通也不便利,真要搞这个旅游产业,怕也不是那么好搞吧?”

蔡洋在一边插口说道,随手将邱明山的茶杯端了过来,交到邱明山的手里,又给范鸿宇也递了一杯热茶。

纯粹的工作探讨,蔡洋也并不十分的避讳,邱明山有时候还会可以培养他。

“所以说,要搞红色旅游啊。”

范鸿宇微笑着解释道。

“咱们彦华地区,穷山恶水,自然风景名胜,确实是麻绳拴豆腐——提不起来。但我们也有优势,那就是人文景观。咱们是革命老区,全国的红色摇篮。这个优势,一定要利用起来。专员,我认为,我们可以马上申请在彦华地区建立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也会趁机而入。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有可能会逐渐的丢失,部分干部群众会迷失信仰。红色教育势在必行,搞得越早越好。”

范鸿宇侃侃而谈。

说起来,这也不是范秘书的首创,他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不过这个牙慧,在另一个世界,还要过几年才会出现,他给乾坤大挪移了。

邱明山暗暗吸了口气,望向范鸿宇的目光,闪过一抹怪异的神采。

这什么脑子?

天生的“政治投机者”!

以邱明山的睿智,他是一点即透,自然明白范鸿宇这个提议之中,蕴含着何等的“政治含金量”。这个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报告一打上去,几乎百分之百会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不支持行吗?

而且,只要略加运作,这个动议必定会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创举,在他邱明山的功劳簿上重重记上一笔。

人才啊!

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既是政治领域的突破,也是经济领域的大手笔。如同范鸿宇所言,这样的公款旅游是带有强制性色彩的。首都和其他省市的一些大机关,肯定要组织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来接受再教育。至于本省,那就更不用说了,必定要率先垂范。

范鸿宇微笑道:“专员,这个事,咱们就出个点子,建基地的钱,让省里和中央财政给咱们掏。咱们不是没钱嘛……说实话,就算这个红色教育基地建起来,短时间内旅游收入也是有限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要过几年才会逐渐显现出来。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会主动光临咱们彦华地区,嘿嘿,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蔡洋兴奋地说道:“对啊,国家部委这些领导来了,咱们打个报告要点支持,也比较方便。”

政治上,这是何等难得的机遇?

普通地区的同志,就算要见一位重要部位的领导干部,都是千难万难,范鸿宇却要撒大网,把这些大领导一群一群的拉到彦华来。

这手段,委实了得!

范鸿宇笑道:“也不仅仅是要钱,国家支持我们彦华地区的建设,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有个时候,要项目比要钱更重要。横向联合,纵向联合,都可以想想办法。只要能引进几个大的合作项目到我们彦华来落户,整个经济发展的形势,那就大不一样了。”

“对对,是这个理……”

蔡洋连连点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邱明山的秘书,邱明山“扬名立万”了,他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第107章整体发展思路(上)

“嗯,这个思路不错,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邱明山点点头,给了肯定的答复。事实上,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来,他也有点兴奋,只是不如蔡洋那样直露。

说着,邱明山端着茶杯,缓步走向待客沙发,范鸿宇和蔡洋紧紧相随。

“都坐吧。”

邱明山在长沙发里坐下,招呼了一声。

范鸿宇蔡洋对面而坐。

范鸿宇随手将公事包搁在茶几上,里面装着有关3号线的招标方案。

邱明山瞥了那个公事包一眼,随即说道:“范鸿宇,你肚子里还有些什么货色,一次性掏出来吧,别跟挤牙膏似的。”

范秘书就有点窘。

合着是他范秘书在故意卖关子了?

“专员,您还真是高估我了,我也是临时起意。凡事总得有个诱因。我站在您身边,自然而然的跟着你的思路走,考虑一下全地区的大事。平时,我可没这么大雄心壮志,得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稍顷,范秘书很谦虚地说道。

不过这话,也有几分道理。试想行署办的小科员,一天到晚在心里头将自己当成是行署专员,未免过于离谱。机缘巧合,偶尔能够想到一两个出奇的新点子,那才合乎逻辑。

邱明山也不跟他争论,说道:“行,那你继续发挥一下。”

范鸿宇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就班门弄斧了。专员,要探讨经济发展的模式,首先必须要盘一盘咱们的家底,看看有些什么家当,这才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蔡洋不由笑道:“咱们的家当,还真不多。”

办公室里就三个人,蔡洋比较放得开。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咱们彦华地处偏僻,交通极其不便,底子太差,摆在台面上的家当,确实不多。如果做三五年的中短期规划,这些家当基本没法提。不过,要是做八年十年的中长期规划,有些隐藏起来的家当,那也得盘算进去,不然会发生偏差。”

邱明山马上问道:“三五年规划怎么做?十年八年规划又怎么做?哪些是台面上的家当,哪些又是台面下的家当?”

范鸿宇答道:“台面上的家当,基本上没有,就是一个革命老区,能够弄到点政策性的款子,杯水车薪,没多大作用。台面下的家当,那得把矿产资源加进去。但根据目前的情形来分析,现阶段,矿产和能源价格普遍偏低,我们的国营矿企,设备极其陈旧,管理开支庞大,其他包袱更是大得不得了。短期之内,能够保证不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矿产资源的价格要涨上去,最少也得五六年之后,才能开始起步。真正大涨,估计要到十几年之后了,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咱们这些矿企才有打翻身仗的机会。不过,也要他们能扛到那时候才行,我看够悬,大部分矿企,撑不了那么久。大环境不改变,这几乎是个死局,想要解开,除非冒大风险。”

这段话,他随随便便就说了出来,蔡洋已经骇然色变,眼神不住在邱明山和范鸿宇脸上来回。

牛皮!

十几年后的事情,他现在就说得条条是道,而且语气如此肯定。

凭什么如此自信?

邱明山不动声色,静待下文。

“专员,咱们彦华地区的劣势,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点。第一,交通不便,迄今没有铁路通过,公路交通网也一塌糊涂;第二,底子太差,无论工业农业还是商业,都没基础;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们的思想过于封闭保守,对外界信息接受很慢,而且总是抱着一种不相信的态度。而优势,几乎没有。经济要发展,第一步就是破局。破开这个困局,才有一番新天地。”

“怎么破局?”

“第一,修路。这一点,您已经在全盘筹划了。公路网络方面,两条主干线,3号线咱们整体发包,但是2号线恐怕难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

“为什么?”

蔡洋紧着问道。

“2号线和3号线,有什么不同?”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有的,而且是很大的区别。3号线走矿区,只要我们允诺投资商有优先开采矿产资源的权利,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国际知名大公司,眼光是很长远的,他们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计划,往往会做到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他们很有诱惑力。这中间,甚至关系到国家战略,他们的国家和政府,都会支持他们。说实话,如果有别的办法能够筹措到资金,我还真不建议走这步棋,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他们的资本侵入进来,今后想要赶出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凡事要一分为二来看,现阶段,我们也必须要借助他们的资金,加速发展自己。守着一座宝山,我们自己没能力开采,也不许别人开采,那就等于没用。等我们足够强大了,到时候再谈怎么送神的事情。2号线是公益线路,这中间也蕴含着一定的商机,两条公路都建成之后,2号线的车流量,肯定要远远大过3号线,但仅仅靠收费,吸引力不足,不会有什么大公司感兴趣的。投资回报的周期太长了。这条线路,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修建。不管是上级拨款还是银行贷款,或者咱们自己勒紧裤带省吃俭用,2号线也必须搞起来,而且越快越好。彦华距省城两白多公里,小车居然要走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交通状况,谈何物流通畅,谈何招商引资,谈何发展经济?”

蔡洋情不自禁地摇头,说道:“我们自己掏钱修路,难!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到那么多钱。”

他是邱明山的秘书,邱明山“口袋”里有几个钱,他清楚得很。

彦华地区的财政,绝对是个穷家。

穷家难当!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所以,这就要借助红色教育基地的东风了。专员,这个红色教育基地,上面肯定会支持。咱们不妨趁机伸手。你让我建教育基地,总也得给点钱,把路修一修才行。不然,中央和各省市的大领导来了,让他颠簸几个小时才能到彦华,累不累?领导万金之躯,可是很金贵的。”

邱明山便瞪了他一眼。

这小子,对领导似乎没有多大的敬意。

敢当着领导的面调侃领导。

不过,貌似他说的倒是还有几分道理。邱明山深知国内官场的运作模式,某个提议,只要引起了高层的兴趣,加上一些运作的手法,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大事件”,以建红色教育基地为名,要求上面拨款修路,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思路。

中央财政,省财政,都会有所支持。

关键在于,这个红色教育基地,上面几乎没有不批准的可能。

也就是说,2号线的资金,已经解决一部分了,至于到底能解决多少,那就要看彦华地区运作的手法是否高明,以及领导对此事的支持力度。

蔡洋想了想,说道:“鸿宇,就算红色教育基地的事情,能够搞成,这个教育基地,也只能建在红星,剩下那段路程,还得靠我们自己筹款。”

2号线是彦华地区最主要的干线,南北贯穿五个县市,红星县凑巧在彦华东北。彦华,宇阳以及另外一个县的公路翻修,找不到向上级要拨款的理由。

范鸿宇说道:“这不要紧,只要先把红星和省城的线路修通了,剩下的,咱们自己想办法。也不能单单指着地区本级财政,下面各县市,也得掏腰包。有竞争才有动力,每个县市都负责自己境内那一段,各显神通,总能想出些办法来。”

邱明山和蔡洋都点了点头。

是这个理。

地区也不能包打天下。

“修路是第一点,路修通了,接下来,咱们就该考虑一个整体发展思路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我是赞成小政府大市场模式的。政府不要统管一切,放开手脚,让下面的干部群众自由发挥,政府只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是比较健康的模式。不过这个模式见效比较缓慢,没有二十年功夫,想都不要想。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流官制,这就是矛盾了。因为,我个人的建议是,小政府大市场模式,我们要坚持。先把雏形搞出来,把基础打好,给后来者树立一个模板。与此同时,我们还得要掌握几个关键的产业,地区和各县市的本级财政,都要有比较充足的来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几个大项目,这是龙头。但真正要实现全地区的发展,乡镇企业这一块,必须要十二分的重视起来。政府层面,主要是出政策,给优惠,保驾护航。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家设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许,把手脚捆得死死的,根本就施展不开。计划经济那一套,必须要尽早废除。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有一些会被打翻,会被淹没,但总有一些会坚持下来,发展壮大。如果我们地区能够形成一个乡镇企业群,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乡镇企业壮大起来,那就全盘皆活了。”

第108章整体发展思路(下)

“全力发展乡镇企业,这确实是个好点子,就是……还是个基础的问题。咱们彦华,底子太差,普通群众要发展自己的企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扶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吧?”

依旧还是蔡洋对范鸿宇的意见提出质疑。

严格说起来,乡镇企业这个名词,在八七年,还是极其新鲜的名词,在彦华地区,几乎没有多少实例,主要还是在沿海地区比较常见。

前不久,中央还出台过一个红头文件,对私人企业的雇工人数,做了明确的限制,要求不得超过六人。

剥削剩余价值,乃是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特色之一,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属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岂能和资产阶级等同起来?

当然,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文件制定者的意料之外,不要说六个人,就算是雇工超过六万人的民营企业,都不是绝无仅有。

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之中,立法滞后,成为一个极其明显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指的就是在立法滞后,无法可依的情形之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成功了,固然欣喜,但没成功,要面临的压力可也绝不轻松,极有可能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大帽子。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市场化,总是难以彻底。无缘无故的,多了一层桎梏。

蔡洋提出的这个疑问,范鸿宇也早就有了答案,随即说道:“现阶段全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最合适的。眼下,比拼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速度!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能抢先一步填补市场空白……到处都是空白,等着你去填!”

不少在后世名动天下的全国五百强企业,八九十年代起步的时候,也不过是个手工作坊或者家庭工厂。在这个遍地都是机会的时代,速度确确实实是第一位的。

比如国库券生意,范鸿宇搞在前面,就能赚大钱,后面跟进的几批人,就只能捡点残渣剩饭。

“我看,还是要相信群众的创造能力。只要政策一松动,各类手工作坊和微型小企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们搞了那么久的大集体,结果很多农民吃不饱肚子。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实施,绝大部分农村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由此可见,政策的变化,永远是刺激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范鸿宇又缓缓地加上了几句解释。

邱明山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建议也很好,这就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彦华地区有四百多万人口,只要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解放了思想,就能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作为领导者,你本身的能力有多强,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会用人,要能激发大多数人的潜力。”

范鸿宇微微一笑,点头称是。

历史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伟大人物,无不是用人的高手。

邱明山能够如此看重他这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和他坐而论道,共商大计,就是明证。

“专员,我还有个建议。”

范鸿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

“你说。”

邱明山益发的来了兴趣。

事实证明,这个家伙确实胸怀韬略,颇有见地。

“既然要大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