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绝对权力-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好,熊阿姨!”

范鸿宇忙即答道。

“是这样的,这几天你有没有时间?要是有时间的话,请你到首都来一趟吧。你和春雨是朋友,好久没见面了吧?欢迎你到家里来做客,和春雨见个面,一起聊聊天。”

熊艳玲气度从容,语气和蔼,俨然是范鸿宇的亲近长辈,邀请他倒首都去玩玩,丝毫也不涉及其他。世家大族的精英人物,自然不凡。

“好的,谢谢熊阿姨,我确实和春雨有段时间没见面了,挺想念的。我会尽快赶过去的。”

范鸿宇恭恭敬敬地答道。

熊艳玲显然对范鸿宇的答复很满意,微笑说道:“那好,你来之前,给春雨打个电话,让他去接你。”

“是,谢谢熊阿姨。”

“不客气。再见!”

熊艳玲没有多言,随即挂断了电话。

“熊阿姨请你去首都?”

高洁等他挂断电话,很诧异地问道。

记得范鸿宇曾经跟她说过,拢共也就在首都的自助餐厅见过熊艳玲一面,和她一样。熊艳玲此时亲自邀请范鸿宇去首都“玩玩”,自然绝不是真让他去跟李春雨聊天的,就是一个借口。熊艳玲何等身份,才不会去关注李春雨的酒肉朋友。

范鸿宇点点头。

高洁秀眉微蹙,说道:“你说,她这个邀请是什么意思?”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这个还真不好猜。照说现在的局势还不是十分明朗,敏感时期……”

“就是啊,所以我才觉得有点奇怪……”高洁蹙眉沉思,猛地双眼一亮,叫道:“我明白了……她,她可能想挖你的墙角。”

范鸿宇不由失笑:“何以见得?”

“这还用问吗?你得瑟吧你!”

高洁就白了他一眼,哼道。

此番政治风波,范鸿宇眼光之敏锐,几近“妖孽”,似乎早早就料定了今日的结局。如此人才,纵算是老李家这样的超级豪门,也是要着意笼络的。

范鸿宇笑着摇头,心中却着实颇以为然。

在高层大佬心目中,范鸿宇同志,实实在在算个人物了!

第340章省长也要召见

有关范鸿宇同志是否算个人物的问题,在第二天有了更加确切的答案。

次日一早,范鸿宇在办公室给宋珉打电话请假,说是有点私事需要处理。至于去哪里处理这些私事,却是不便奉告了。

宋珉自然无有不允。

省城传来切实消息,梁光华住进了省人民医院高干病房。这个时候梁光华突然住院,内行人一目了然。这是给省委一个台阶,更是给梁光华自己一个台阶。

看来梁光华自己也很清楚,被调整已经确定无疑。既然如此,自然要及时“生病”。健康状况不佳而退出主要领导岗位的老同志,远远不止梁光华一个。而且,及时“生病”也有助于抵御更大的“风暴”。

在这样巨大的政治博弈之中站错队,几乎是致命的危险。能够全身而退,体面退二线,已经是极大的脸面了。如果梁光华年轻几岁,连这样的体面都未必能够捞到。

宋珉真切地感受到,梁光华时代,事实上已经终结,彦华地区的邱明山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大幕。

此时此刻,无论范鸿宇要去哪里,宋珉都不会阻拦的。

请过假,范鸿宇随即给党政办打了电话,召集全镇主要领导干部开会,他得简单安排一下去首都这几天的工作。

这个电话刚刚打过,话筒才放稳,电话机忽然又急促震响起来,范鸿宇不得不再次拿起了话筒。

“你好,我是范鸿宇。”

“鸿宇啊,我萧郎。”

电话那头,传来萧郎斯文柔和的声音。

“萧哥!”

“鸿宇,这两天抽个时间,到省里来一趟,尤省长要见你。”

萧郎直截了当地说道,话语说得很客气,让他抽个时间。照理说,省长召见一位小小的镇委书记,需要他抽什么时间?老早跑省里候着,等省长召见才是正道。可见此番相召,不见得纯为公事。

范鸿宇不由笑了。

看来大人物心中所想,其实都是一回事。

“好,我马上动身。”

“嗯。”

萧郎很满意。

范鸿宇随即补充一句:“是这样,萧哥,春雨昨晚上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熊艳玲阿姨让我去一趟首都。”

萧郎是李春雨表姐的恋人,对李家的情况,只有比他更加熟悉,这样的事,没必要瞒着他。兴许萧郎早就已经知道这回事了,范鸿宇自己还瞒着不说,就有点不大好了,没准会在萧郎心里留下什么疙瘩,觉得彼此之间,毕竟还谈不上特别知心。

对萧郎,范鸿宇着实非常好感,下定决心要和他好好交个朋友。

“熊阿姨要见你?”萧郎略感诧异,马上笑着说道:“恭喜你,鸿宇。这下是真的天下闻名了。”

萧郎久在机枢,心智何等机敏,自然转瞬之间就猜到了熊艳玲要见范鸿宇的某些内在含义,只怕和尤利民的想法基本一致。

“萧哥,你就别取笑我了。”

范鸿宇哈哈一笑,说道。

“不是取笑,是真的。你知道吗,这段时间,尤省长无意间三次提到了你的名字。”

萧郎给范鸿宇透露了一点小秘密。

这可真是了不得。尤省长有意提到范鸿宇,倒也罢了,或许省长有自己的用意。但在无意间三次提到范鸿宇的名字,那就截然不同。换句话说,范鸿宇是真的走进了尤利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让一省之长时刻记挂在心,那是何等的荣耀?

范鸿宇自己都呆了一下。

萧郎问道:“那你什么时候动身?”

“马上,我交代一下镇里的工作,自己开车过去,大概下午三点左右能到吧。”

“行,就是这个点。我看看……嗯,下午三点半到四点一刻,尤省长刚好有空,那就这样定下来吧。如果路上堵车什么的,你三点钟没给我电话,我就向省长汇报,另行安排会面的时间。”

萧郎办事相当严谨。

“好,我记住了。”

范鸿宇迅疾召集了一个简短的负责干部会议,大约九点左右,黑色华沙小车驶出了镇政府大院。

二号省道线的翻修还在进行,不过已经接近扫尾工程,路况比前段时间好多了,范鸿宇独自驾车,车行甚速,不到下午三点,就已赶到省城,在省政府不远处的公用电话亭给萧郎打了传呼。

“这么快就到了?”

萧郎在电话里略感讶异。

“对,路况还算好。”

“那你先过来吧,在这边洗把脸,休息一下。只要省长那边一空下来,我马上给你汇报。”

“好。”

范鸿宇答应一声,驱车直驶省政府大院。

萧郎早已安排秘书一处的一位年轻同志在门卫处等候。范鸿宇去尤利民家里拜访过,但来省长办公室觐见,还是头一回。萧郎特意安排人给他带路。

“范书记,你好!”

范鸿宇一到门卫室登记,那位年轻同志马上就过来,微笑问好。此人未曾看范鸿宇登记的内容,一见就将他认了出来,显然对范鸿宇有所了解。

范鸿宇同志的照片,可是随“枫林模式”一起,上过多家报刊媒体。

“你好!”

范鸿宇忙即微笑回礼。

这省政府里面的人,哪怕一位扫地的清洁工阿姨,等闲也是不能胡乱得罪的。谁知道她三姑妈四大姨的侄女的同学的爸爸是个什么大官?

“范书记,我是陈和平,秘书一处。萧处长让我在这里等候你。”

陈和平更加阳光灿烂,紧着上前和范鸿宇握手,神色之间,又是惊讶又是仰慕。陈和平大约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很帅气的一个小伙子。看来在省政府上班的,也未必个个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萧郎自己比较年轻,秘书一处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能全都是年长者,老少搭配才合道理。

范鸿宇连忙和他握手寒暄:“陈秘书,你好!”

陈和平如此年轻,一般不大可能在秘书一处担任实际的领导职务,享受某种级别待遇倒是可能。称呼“陈秘书”,挺合适的。

“范书记,我是久仰大名啊……请,请,里边请!”

陈和平紧紧握住范鸿宇的手连连摇晃,仰慕之意,确是出自至诚。既然在秘书一处上班,自也算得尤省长的“嫡系亲兵”,尤利民对范鸿宇的器重,陈和平当然很清楚。早就听说过范鸿宇的“大名”,也知道范鸿宇比自己还年轻,百闻不如一见。真见了面,才知道这个年轻对自己的震撼。

陈和平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省政府机关上班,在其他人眼里,绝对运气极佳,可称之为“天之骄子”,家人朋友一个个对他赞叹有加。现在有了比较,方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在省政府一号办公大楼宽阔的台阶之下,范鸿宇略略驻足,仰首往上,只觉得一股威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自然,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尤利民是他敬重的领导。单单一栋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可不足以让范鸿宇心生敬畏。

“范书记,请!”

陈和平殷勤相邀,倒也没有太多的功利念头,纯粹是出自对范鸿宇的佩服。

尤利民的办公室在三楼东端。

走廊上铺了厚厚的红地毯,不过有些陈旧了。

“萧处长,范书记来了。”

来到省长办公室外,陈和平忙即上前汇报。

萧郎笑着起身和范鸿宇握手:“再稍等一会,省长有客人……”说着抬腕看了看手表,说道:“应该也快了。和平,你带范书记去洗把脸,喝口水,等我电话。”

“好的,处长。”

秘书一处办公室同处一个楼层,离尤利民办公室不远,陈和平并未将范鸿宇引进一处的办公室,而是引进了旁边的一间小会客室。有些奉召而来的同志,来得早了或者尤省长临时改变了时间安排,都在会客室里等候的。装修摆设比较简单朴素。

范鸿宇洗了把脸,略微整理一番仪容,陈和平早已准备了热腾腾的茶水。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初冬,省城的天气逐渐开始寒冷。

陈和平陪着在一旁坐了,笑着说道:“范书记,这段时间,你可成咱们秘书一处的名人了。处里的同志,个个都在议论你呢……说你政治立场坚定,眼光长远。”

范鸿宇就笑。

很明显,陈和平真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菜鸟”。一般来说,双方头一回见面,陈和平不应该谈这些。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活跃气氛,不至冷场,他大可以和范鸿宇聊聊枫林镇的经济建设工作。这个话题,就目前而言,依旧过于敏感。尤其是在省政府一号办公楼,在省长办公室的隔壁谈这样的话题。

最高层的博弈,远远不曾完全落幕。

当然,也不排除陈和平十分明了范鸿宇和萧郎的私人关系,所以才没有多少忌讳。

但陈和平可以“单纯”,范鸿宇却不能在这里单纯,当下岔开话题,与陈和平拉家常。陈和平到底是省长身边的工作人员,随即醒悟,笑哈哈的就着范鸿宇的话题聊了起来,再也不涉及到半句时事。不过望向范鸿宇的眼神,更是增加了几分佩服。

同样年纪轻轻,人家这成熟,就不是自己比得上的。

几分钟之后,萧郎打来电话,请范鸿宇过去。

第341章尤利民挖墙脚

范鸿宇走进尤利民办公室,不由愣怔了一下。

这个场景太熟悉了。

尤利民并未坐在办公桌后,满脸威严;也不曾坐在待客沙发微笑颔首;而是背着双手,站在一面墙壁之前,抬头望着墙壁上的一幅全国地图。

貌似邱明山出任行署专员,范鸿宇第一次去专员办公室,邱明山就是这个姿势。

“省长,范鸿宇同志到了。”

萧郎在尤利民身后不远处站住,轻声说道。

“省长好!”

尽管尤利民背对着自己,范鸿宇还是规规矩矩鞠了一躬,恭谨地说道。尤利民毕竟不是邱明山,范鸿宇绝不敢胡乱放肆。

“嗯,过来吧。”

尤利民却径直将自己当成了“邱明山”,头也不回,随口招呼了一声,丝毫也没和范鸿宇“见外”。

“是。”

范鸿宇没有多言,轻轻走了过去,站在尤利民身边,略微落后半个身子,未曾和尤利民并立。很明显尤利民确实在思考着某个重大问题。

萧郎微笑着,给范鸿宇倒了一杯茶水,搁在待客区的茶几上,退了出去。

“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尤利民依旧没有望向范鸿宇,问了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省长……”

“哎,你别跟我谦虚。有关你的很多事情,明山同志早就已经和我聊过了,三号省道线彦华段那个招商引资的方案,是出自你的主意吧?”范鸿宇刚开口,尚不知道该如何措辞,尤利民已经打断了他,扭过头,望着他,说道:“那你现在也给我支个招。”

范鸿宇不由搔了搔头,脸上微微露出尴尬之色。

尤利民这话,可是大有玄机,范鸿宇绝不会自大到认为尤省长真的需要他支招。或许,这就是一次“考试”,尤利民要再次掂掂他的斤两。

“怎么,在明山同志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在我这里就卡壳了?”

尤利民笑笑,戏谑地问道。

“这倒不是……只是事关重大,不敢妄言。”

范鸿宇忙即答道。

尤利民笑道:“你姑且妄言,是不是妄听,那就是我的事了。”

“是,省长,那我就班门弄斧了……”范鸿宇谦虚了一句,随即上前,伸手指向地图上青山省南部和岭南省接壤的部位,说道:“我认为,要在这里修一条高速公路!”

手指顺着洪州一路南下,直指岭南省省会南方市。

尤利民脸上又露出戏谑之意,笑道:“又是修路,范书记,你好像就会这一招啊?你知不知道,京海铁路已经在规划之中了?”

京海铁路目前还在规划论证之中,计划联通首都到岭南省最南端的国际大都市,如果建成,将成为我国贯通南北的超级大动脉,对于沿途省市,尤其是对于和岭南省接壤的青山省,意义极其巨大,经济建设将跃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范鸿宇嘿嘿一笑,说道:“省长,有句俗话不是叫一招鲜吃遍天么?”

尤利民不禁莞尔,眼里闪过一抹赞许的神情。

这个家伙,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自己这一省之长面前也敢开玩笑。这种自信,很让尤利民欣赏。年轻人,就应该朝气蓬勃,而不是谨小慎微,未老先衰。

“好,那你就说说,这一招怎么个鲜法?”

范鸿宇点点头,手指地图,说道:“省长,京海铁路确实是在规划之中,这条铁路建成之后,肯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这中间还是有三个问题……第一个,京海铁路还在规划,真正要破土动工,估计还得几年,全线贯通,又得一两年。这么一算下来,差不多要等到六七年之后,这条铁路大动脉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几年期间,我们和岭南的联系,很不方便。第二个,京海铁路尽管南北贯通我们青山全省,但严格来说,这条铁路的管理权以及运力的分配权,不在我们省里,归铁道部管,我们没有太大的自主权。第三个,就是铁路运力的限制。京海线建成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认为主要会用于客运,货运量上不去。申报计划,调拨车皮这些手续又比较繁琐,耽搁时间比较长,所以铁路只适宜大宗货物长途运输。零散货物短途运输,现阶段主要还是依靠公路交通。故此我认为,修建洪南高速公路,和京海铁路的修建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高速公路网的拉动效应比铁路更加明显。”

“呵呵,洪南高速公路,你连名字都想好了……你凭什么认为,修这条公路是当务之急?”

尤利民继续“出题”。

“省长,岭南有政策,我们没有;他们有地缘优势,我们又没有。这些年,他们高速发展,我们是近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吃肉,一点好处都分不到,这心里面,总有点不是滋味。咱们得想办法,把那边的好处分润一点过来。就现在这交通状况,咱们青山和岭南,连一条陆路交通干线都没有。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要去岭南,还得绕道楚南。天南山脉,横亘在两省之间,变成一道天然的屏障,物流沟通不畅,人流更加不畅,就想要分点好处,也是无从下手。我觉得,就算砸锅卖铁,我们也得在最短的时间内修一条公路大动脉,才能分润到他们那边高速发展的成果。”

范鸿宇很认真地答道。

实话说,他是真没想到,一进门,尤利民便直接“考校”经济建设领域的问题,而不是时下敏感的政治局势。这让范鸿宇又惊又喜。

看来不管高层发生何种政治博弈,至少尤利民的心思,其实还是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上。也就是说,尤利民很清楚,这一回,自己不会受到“牵连”,还将继续在青山省工作。

而且,这也折现出尤利民的执政风格,相当的脚踏实地。

“砸锅卖铁?你觉得,咱们砸锅卖铁了,就能修得起这条路吗?洪州到岭南,八百来公里,修高速公路,得多少钱?工期多长?也许现在开始动工,等京海铁路全线贯通了,这条高速路也还没有完工。到那个时候,岂不是成了鸡肋?”

尤利民严肃起来,问道。

高速公路,现阶段绝对是个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