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能农场主-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东西,所以不会追求野生茶叶,也不会追求工艺,能入口能待客就行了。
  想来想去,江延宗还是觉得有些担心,说:“小泽,你说,咱们把这座山包下来,怎么样?”
  卫靖泽惊了一下,这家伙包山还上瘾了不成?
  “怎么了?为了这些茶树吗?”
  江延宗皱眉说:“还是觉得不太放心,万一别人发现了他们的价值,或者是对山进行开发,随意毁弃了,多可惜啊!所以我要把山包下来!这样,就不会有人对茶树做什么了。”
  卫靖泽:……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江延宗还有点小任性呢?
  卫靖泽想了想,说:“行,你要包山,也可以,但是在此之前,你得提交一份关于本山的开发报告,如果审核不过关,包山的事儿,搁置再议!”
  江延宗确实是难得任性一回,但是卫靖泽也要刹住这种念头,希望江延宗能够冷静理智地考虑清楚,不要一时冲动,撒了大笔钱出去,结果收不回来。损失的钱还不算什么,江延宗心里的落差那才是最严重的。
  这座山跟种果树的山还不太一样山体更加高大,种果树的山只有几百米高,但是这座山海拔已经是一千多米往上走了,到过山顶的人不多,据说山顶比山下要冷得多,山下穿短袖的时候,山上要穿外套。这样的山适合多样性的开发,但是这么大一座山,没有一个规划,包了山也是白瞎了钱。
  江延宗看着卫靖泽看了好一会儿,说:“好!一言为定!”
  江延宗确实是很想任性一回,可是卫靖泽的话也说到了他的心里,绝不能由着性子来,要有个规划才行。
  卫靖泽拍了拍他的头,说:“我相信你,要是有什么问题,直接跟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江延宗点了点头。
  两个人在山里跑了一天,眼看着时间不早了,准备打道回府,总的来说这一天的收获还是不错的,唯一让卫靖泽比较失望的是,竟然没有发现猪的踪迹,在这深山里,确实是只能够祝那只猪好运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放下筐子,卫靖泽简单了说了一下山里的事情,大家也没怎么在意。
  梁聪现在终于接受跟老汉说鸡舍的事儿了,也不用拉着潘壮牛一起在这里等着了,卫靖泽的心里压力也小了不少。
  现在英奇师傅不在,做饭还是由老汉和卫靖泽负责,今天是老汉下得厨,厨艺虽然比不上英奇师傅,但是在山里跑了一天,两个人都挺饿了,也吃了不少。
  饭桌上,老汉说起了潘金桂的事儿。
  “金桂醒了,说是没什么事儿了,只是还要继续打针吃药,要排毒。”
  卫靖泽说:“那就好,只要命还在,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老汉说:“嗯,所以他们家在商量着离婚的事儿,金桂醒了就想要离婚,金桂她妈本来还有些不太同意,觉得丢人,在医院跟她亲家吵了一架之后,也说要离婚。”
  卫靖泽听了还有些不能理解,自家的女儿都要让人给害死了,还不让结婚?这样的女婿还留着作甚?留着气死自己不成?
  气愤之下,卫靖泽说:“就该离婚,那种男人也能娶得上媳妇,也是笑话,那种人,告一个故意杀人都不为过。”
  老汉眼神锐利的看着卫靖泽,说:“这话在家里说说就算了,出去了就别这么说,这是被人的家事,咱们别插手,听听就行了,知道这些事儿,也是别惹了别人的忌讳。”
  卫靖泽闷闷地应了,他知道在这村里,一句话被人听去了,还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呢,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十分重要,多听少说是关键。
  现在,潘金桂一家都让她离婚,可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她男人死活不肯离,这种人也是奇怪,自己老婆差点死了的时候,不见出手相助,现在倒是死活不肯离了,真不知道是打着什么主意。
  潘金桂的婆婆还在外面哭,说这个儿媳妇有多不孝顺,多不听话,稍微碰一下就寻死觅活的,还赢得了不少人的同情,真是为一些人的智商捉急。
  卫靖泽如今也算是看了农村的不少现象了,还是觉得有些难以融入,说起来,也是因为有些事情和想法他理解不了。你说不重视孩子吧,如果结了婚不生孩子,那就是天大的罪孽,但是如果说重视孩子吧,生出来好好教好好养的人真不多见,许多人养孩子真的跟放羊一样,给吃了给穿了给睡了,就是养着了,完全不觉得孩子还有别的需求。而且这种人还振振有词,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还要帮着爹妈干活呢!
  卫靖泽很想说,这就是你们一辈子窝窝囊囊没有出息的原因吧?自己没受到好的教育,就可以推卸自己教养下一代的责任了?
  还有这媳妇婆婆的事儿,上次五堂婶给自己儿媳妇扇的那一巴掌,给卫靖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确定自己身处现代社会,卫靖泽一定会觉得那是地主家的做派。
  
  第119章 这特色
  
  晚辈孝敬长辈,本是没有错的,只是孝敬也不是给人家做下人做奴隶吧?还是任劳任怨的下人奴隶。一个女人,嫁进你家,是为了和丈夫一起生儿育女,有幸福的生活的,结果多少儿媳妇跟嫁给了婆婆似得,日子过得委屈的很,娘家不仅不顾惜受了委屈的女儿,甚至还要女儿忍着,说每一个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自己曾经受过伤害,就是加害别人的理由咯?
  卫靖泽用男人的思路完全没办法想明白这些问题,所以对于这些事情十分不忿,也没有一点办法,只是心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人如何闹,最受影响的还是孩子呀!
  卫靖泽虽然嘴上不说了,心里却觉得,离婚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这样的男人,就应该单身一辈子,生了儿子继续被教养成看不起女人的人不成?又要祸害别人家的女儿?
  卫靖泽再愤愤不平,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插不上手的,因为卫靖泽还记得自己的原则,不多事,不惹麻烦。
  这一晚,疲累的两个人也没有做什么事情,直接相拥而眠,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起床后,卫靖泽把蘑菇和野果之类的收拾了一下,除了留了一些给自家的吃,还有一些被带去给陈寒了,陈寒那家伙,最不肯亏待自己的嘴,卫靖泽有了好吃的,也会经常惦记他。所以陈寒觉得卫靖泽真是十分够哥们。
  送了陈寒,人家帝都来买菜的人在旁边看着,卫靖泽想了想,也给装了一些,让捎给陈少,东西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这份心意。山里摘来的野果,说是送礼想必很多人都会嗤笑,卫靖泽要的就是那种不谄媚不做作的感觉。
  自己和江延宗也没有要求着陈少的,只是上次见过一次之后,觉得陈少虽然出身很好,可是人很不错,卫靖泽也有一些结交的心思,当然如果能够给江延宗以后的生意带来一些便利,那就更好了。
  上午,陈寒就打了电话来了:“小卫啊,这蘑菇好啊!鲜的不得了!真是谢谢你了啊!板栗也挺甜的。就是猕猴桃还没软,要放一下才行。”
  卫靖泽说:“山里摘的,软了就是坏了的。既然你喜欢,就都自己收着吃吧!”
  “我想收着等我师父回来。”听上去还真是一份徒弟一心想着师父的美好感情啊!可是卫靖泽知道这家伙,肯定是害怕英奇师傅回来之后,找他麻烦,所以准备讨好他,以求减轻师父对他的责备。
  卫靖泽也无奈了,说:“得了得了,随便你吧,反正有时间我还可以上山,老师傅肯定不会缺鲜蘑菇吃!”
  陈寒顿时纠结起来了,这蘑菇确实是馋人的很,很好吃啊,可是师父那边,没有好好表现,能够让师傅消消火气,自己怎么能顺利脱身呢?
  真是愁煞人也。
  卫靖泽才懒得管陈寒有多纠结,他自己这边也有很多事情要干。
  野果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卫靖泽便抽了两天时间,上自己的山上去摘野果去了。
  包下来的山地里,已经平整了一大半,许多地方都已经撒上了绿肥的种子,待绿肥生根发芽,再成为绿肥枯萎,这山地的土壤情况也能够改善不少了。
  山上的野果树都还留在山上,以后种上了果树,也算是果园的一部分了,不是人工栽培出来的果树,在口味上应该有一些不同的。
  今年的刺泡儿卫靖泽没什么时间摘,也就让工人摘了一些回去,有些工人看在老板厚道的份上,还分了不少给卫靖泽,卫靖泽也就留着自家人过过嘴瘾了。
  这次尝到了摘野果的甜头,卫靖泽不想错过今年的野板栗和野猕猴桃。
  相比较于包下这座山,平整山地也花了不少人工费,这山地还没有创收什么,就已经投了不少钱进去了,将来一定要好生照看果树,要尽早收回成本才行。
  在卫靖泽忙活着摘山上的野果这些时间里,潘金桂被娘家人带回家来养病了,而两个孩子也跟着来了,反正在外婆家住着也不影响上学,所以两个孩子被黄婶子夫妻二人强硬的带回来了。
  在这件事上,卫靖泽觉得黄婶子夫妻两人做的挺对的,自家的孩子自家不照看着,不撑腰,难道还指望别人能够帮你照看帮你撑腰不成?
  潘金桂回娘家来养身体,村里的人自然又要去看一回。
  卫靖泽也是跟着老汉一起去的,等吃了晚饭之后,爷孙两个提了一些家里的东西,去看人家。
  潘金桂虽然回来了,可是看上去整个人都有些恹恹的,没什么精神,这是毒素没有排尽的后遗症吧。
  这次,没有在医院的时候情况那么紧急了,黄婶子也有了心情跟大家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当初结婚的时候,自家就步步退让,一直到这么多年来,自己闺女受的委屈,来一波人就要说一次,黄婶子也是精力充沛。
  不过大家都有兴趣,所以都很乐意听,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出惊叹声,一边帮着黄婶子谴责那杀千刀的一家人,竟然如此磋磨自家的儿媳妇,真是应该天打雷劈啊!
  在这个过程中,黄婶子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越发的有精神了,表示一定要战斗到底,闺女被人欺负成这样,是打自己的脸,这次肯定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卫靖泽也是才知道原来农村里,精神暴力和肉体折磨竟然如此花样百出,婆媳斗法真的像是宫斗剧一样。只是在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还是男人的态度,如果男人偏向自己的媳妇,那媳妇也就更得意,如果男人偏向自己的妈,那婆婆自然是占上风,在所谓的孝文化下,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偏向自己的妈。
  老汉和卫靖泽也是听了黄婶子那唱念做打的一全套之后,才回了家,事情可能有些偏向,但是对方虐待儿媳妇的事情肯定是属实的。
  回家的路上,卫靖泽见老汉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忍不住问:“爷爷,你心情挺好啊?”
  老汉乐呵呵地说:“是啊,我挺高兴,咱们村里的闺女当然不能被人那么欺负!”
  其实是谁家的女人都不能被欺负吧?
  虽然许多人都说,女人都要靠自己自立自强,可是在如此社会大环境下,许多女人没有那个条件和能力,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被欺负。
  “以前啊,咱们村的闺女嫁出去了,娘家人都不敢管太多,为啥啊?因为娘家底气不足啊!这事儿要是放以前,你黄婶子也不敢把她闺女接回来,因为她儿子儿媳妇肯定有意见,家里多个人养病,花的都是钱。现在好了,家里有了钱,当然有底气把闺女接回来,也能够让金桂有条件好好养着了。”
  人一个不注意,就容易落下一身病,不管事情是个什么长短,没了康健,那就是输了,上了年纪之后,老汉更是这么认为。
  卫靖泽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听老汉这样说,心里也有些感慨,如果家里没有家资,做什么都底气不足,也难怪大家都追求钱。现在村里情况慢慢好起来了,卫靖泽虽然不敢说全是自己的功劳,但是自己也有贡献,心里那份高兴地心情,更是别提了。
  潘金桂的事儿,对于村里人来说,也是一个转折吧?让他们突然认识到,自己有了钱之后,以前很多不敢干的事情,现在都敢了,以前没底气的事情,现在有了!钱不仅仅是可以买东西,更是撑腰杆子的!
  黄婶子家里,不仅有叉水村的人去看望潘金桂,也有自家的亲戚之类的,黄婶子不是省油的灯,来一波人就要把自己闺女命苦的事儿说一遍,虽然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可是大家爱听,这事儿又是个大八卦,很快事情就都传开了,本来还觉得潘金桂喝农药没道理的人,也慢慢偏向了,一个女人被逼得喝农药,肯定是走投无路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对这件事的传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潘建新家贺新屋的事情。
  农村人家做了新房子,一定要请邻里乡亲亲朋好友来吃酒席的,潘建新家的房子就是在十月吃酒席。
  在潘建新家搬家那天,村里不少人都去看了热闹,主要是看看潘建新家的新房子如何了。
  不得不说,潘建新家的房子确实做的不错,是当下农村最时尚的样式,外面也有了一些欧式浮雕的装饰,显得十分洋气,二层的小楼房明晃晃的召显了潘建新家的家底厚了不少。
  在办完新家的当晚,卫靖泽和村长等人就一起将一块恭贺乔迁新喜的匾额送到了潘建新家,然后被挂在了堂屋的墙上,然后潘建新家请大家吃酒喝茶。在这个过程中,潘建新跟大家说了自己房子构造是什么样的,造价如何,哪里哪里用了什么最新的东西之类的,听得大家是一惊一叹,那些正准备做新房子的人家听得格外认真。
  在这次茶酒会上,潘建新又邀请了全村人来参加贺新屋的酒席。
  一般农村人请客,跟谁家关系不好就不会请谁家,不过潘建新家在村里的人缘还不错,所以每一家都会到场,只是他大伯家,潘建新是不准备请了。
  
  第120章 舆论仗
  
  基于对卫靖泽的感激之情,潘建新把卫靖泽是列为上宾的,不仅不让卫靖泽帮着出菜之类的,还让卫靖泽住在主桌上,这一桌,除了村长等长辈之外,还有潘建新媳妇娘家人,可见对卫靖泽的重视了。
  卫靖泽跟着老汉带着江延宗,三人一起入座,刚坐下,就听到潘建新的老丈人拉着潘建新问:“建新啊,勇勇呢?我怎么没见他?”
  潘建新说:“他在读书呢!今年高三,我没让他请假!”
  这老外公也表示了理解,孩子读书最重要。
  说起来,还是有很多人把孩子读书这事儿放在很重要的地位的。
  潘勇在经过上次的“劳动改造”之后,态度端正了许多,读书也认真了,成绩好转了不少。当然,学习在丢掉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捡起来是很困难的,可是想到自己干活那几天受的苦,想到自己爸说的那些打工的状况,潘勇便不敢懈怠了,现在辛苦一点没什么,等学到了东西,有了本领,以后才不会那么辛苦呢!
  现在,就算是有人叫潘勇一起去打游戏,潘勇也不去了,这孩子如果真的要学好,自制力还是很强的。
  现在,潘建新也没有别的很多愿望了,就希望把两个孩子都供出来。以前觉得读了大学就要去城里工作上班,现在有了卫靖泽和江延宗这样的榜样,又觉得就算是种田,多读书也是很有好处的,学了东西才不会落后于人啊!
  除了一些日常的交流之外,最受关心的就是潘金桂喝农药这事儿了,大家好不容易来到离八卦主人公最近的地方,当然是伸着脖子竖着耳朵听消息了。
  酒宴也不过一两个小时的功夫,十多道菜上了之后,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许多人都讲桌上的菜分别装进袋子里,带回家。
  这是这里的风俗,谁家办酒席,去吃酒席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吃不完的菜打包带回家,热一热再吃,这么做的多是妇女,男人少见这样做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卫靖泽对这种风俗是很持有赞同态度的,每次办酒席,都会有许多菜,如果吃不完,全部倒掉的话,真的是太浪费了,还不如大家都打包带走,就算是不自己吃,也能够给家里养的家禽家畜吃,不算浪费了。
  唯一不太好的是,大家打包的工具不太健康,除了本村的人可以直接端着碗回去,之后还回来之外,远的人都用塑料袋打包,这个对身体不太好。
  吃完饭,许多人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成群结队去黄婶子家,看望一下潘金桂,这十里八乡的,大家都是拐着弯的亲戚,不需要上溯五代,三代之内肯定有牵扯,所以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名义去看,都不为过的。
  看望潘金桂的人,又听黄婶子把说过了无数遍的话车轱辘似得说几遍,许多作为媳妇的人也是感同身受,做婆婆的人就觉得虽然媳妇不能太娇惯,但是也不是那么折磨的,黄婶子凭着那张利嘴,在舆论上逐渐赢得了很大的支持,潘金桂婆婆之前所做的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