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仙_4-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主要考虑的是……收容外来人员吧?”葛宝玲终于憋不住了,事实上,她很清楚区长这两天做了些什么。

“没错啊,”陈太忠点点头,倒也不介意葛区长猜透了自己的心思,“去了趟通达,我和祁书记商量了一下,北崇的市容市貌,也有必要整顿一下了。”

这是昨天他跟祁泰山达成的共识,想要清理北崇街道上的闲杂人等,不能只靠暴力,必须要有保障手段,比如说,北崇出现带着残疾儿童乞讨的主儿了,那不能一撵了之,太不负责任了——残疾儿童交给福利院,大人要查明身份,再做决定。

“区长,你这想得就有点多了,”葛宝玲不屑地摇摇头,冷哼一声回答,“别看祁泰山是政法委书记,他是阳州市区的,肉脚书记,差得太多。”

北崇话里,肉脚大致是肥羊的意思,不过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养尊处优不接地气,葛区长毫不客气地指出,“咱北崇的乞丐,基本上都是本地的……”

要不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葛区长的分析之下,陈区长才幡然醒悟,能在北崇乞讨的,大多都是本地人,他们是确实家里有困难,也不怕人查证。

外地人倒是想在北崇乞讨呢,但是北崇就这么大,又非常贫苦,他们在街头待一天,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这个……非常划不来。

“真正需要乞讨才能过活的人,并不多,”葛宝玲虽然是个女人,但是女人冷酷起来,那才是真的不讲人性,她冷冷地表示,“而且这些人,留在故乡乞讨,乡亲们知根知底,不但能维持生计,也能照顾家庭,他们不会往远走的。”

“真正往大城市走的乞丐,他们求的不是生存,是致富,”葛区长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她赤裸裸地阐明了这一点,“乞丐多的地方,就是大城市或者旅游点,那里的人富有大方,人流量大,也没人查证他们的身份……咱们小小的北崇,满足不了他们的乞讨的目的。”

“咱北崇人确实是不太富裕,”陈区长干笑着点点头,他觉得她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又不愿意全盘接受,“不过在家里要饭久了,周围邻居也会烦的,早晚还是要出去要饭……那既然出去了,肯定不能来咱这穷地方,还是要去大城市。”

“只求一口吃喝,邻居都满足不了,那就是做人太失败了,”葛宝玲对他这话报之以冷笑,“而且一旦去了大城市……耳濡目染之下,求的就不是吃喝了。”

你对人的要求,未免太苛刻了,陈太忠心里对葛区长有了评价,不过他不能说,她的想法就是错的,“你把福利院的改造方案拿出来,我好好考虑一下。”

可是葛宝玲是什么人?她从来不肯受委屈的,尤其是讲道理,她不怕任何人——这也是女性干部的优势,她冷笑一声,“陈区长,你小时候见过乞丐吗?”

“当然见过啦,”陈太忠理直气壮地回答,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见过乞丐,当时他穿越了不久,见到桥洞下有乞丐,就把手里做为早餐的馒头给了对方,不过他把馒头掰开了,往里面夹了点沙子——恶作剧而已。

“我小时候就没有见过,”葛宝玲微微一笑,语出惊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个我真不知道,葛区长你讲,”陈太忠其实能想到若干种可能,户口制度、限制外出什么之类的,葛区长小的时候,那应该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不过做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他最需要做的,是认真的聆听,不懂就承认,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不懂装懂,才是贻笑大方,做领导的想服众,要有一颗虚怀若谷的心。

“我是在双寨上学的,那个地方不可能有乞丐,”葛宝玲笑一笑,很平淡地阐述,“我父亲是铁路局的,有宿舍,来铁路局要饭的人也不多,那时候要饭的可不像现在这么精明……他们不懂得片区划分,也不知道铁路宿舍比一般人有钱。”

“嗯,你继续,”陈太忠点点头,葛宝玲你这么碎嘴,难道是……生理周期到了?

“但是我就是没见过他们,大概一个月,有那么一两次,街坊邻居会在街上喊,呀,要饭的来了,”葛区长完全陷入了回忆中,她近似于喃喃自语,“那时候,我妈就会把门关住,说是如果开门的话,最少得给对方半个馒头……可是我家也没吃的。”

第3531章 旧怨来了(下)

陈太忠相信,葛宝玲阐述的是事实,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确实有那样的心肠,要饭的上门,咱惹不起就躲得起了。

可是再看一看现在的乞丐,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给人家两个馒头,人家会鄙视地看你一眼——今天的饭我吃过了,给点钱行吗?

“不管北崇有没有要饭的,这个预案也该先建立起来,事到临头再做就晚了,”陈太忠沉声指示,“而且将来,要考虑完善鳏寡孤独的生活保障问题,健全保障体系。”

“健全保障体系?”葛区长讶然地重复一句,这块饼真的太大了,大到她基本上不会为此而动心,“这个做起来……难度太大了,你在的话,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你早晚要走的。”

“你说的这个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陈区长认可她的说法,文明办、驻欧办在他走后的表现可为佐证,他轻喟一声,“但总不能因为可能会变坏,就不去做事,而且以后,政策也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

“那我先去准备福利院的方案,”葛区长点点头,她不想就这个话题说太多,陈区长真的能做到的话,她支持就是了,现在多说无益。

葛区长出去之后,是谭区长来汇报武水乡的旅游资源的情况,武水的旅游资源是有,但是有特色的不多,谭胜利花了二十分钟,来表述那里值得搞一下。

再然后是白凤鸣,白区长将卷烟厂和电厂的进度汇报一下,又说了一些城建方面的计划,这一谈就用去了半个多小时。

白凤鸣才出去,陈区长就接到了朱奋起的电话,朱局长的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惊喜,“区长,张一元交待了……”

“嗯……交待了什么?”陈太忠大致算一算时间,张一元已经被抓了六、七天,应该是受了一些罪,却不知道那厮交待了些什么,让老朱如此地开心。

“杀害徐波的凶手,确实跟他认识,”朱奋起真的很开心,面临前任留下的若干起枪击案,而他上任之后,也遭遇了一起枪击案。

朱局长虽然跟区长配合得不错,也有几个诸如雷管之类的案子,做得还可以,但是那几起枪击案一直没有进展,他的压力也大,“这样……我现在就去当面向您汇报。”

张一元是在今天凌晨吐口的,说他跟那俩东北人是在澳、门赌场认识的,虽然认识却不熟悉,人家来阳州租车,他就行了一个方便。

至于东北人的名字,他只知道一个叫王强,这未必是真名,另一个他更是只知道绰号,叫二虎——张一元说了,在江湖上混的都是这样,人家不说来路,就不能多问。

不过省厅的人并不这么认为,就算姓张的你很四海,但是来路不明的主儿,你就会那么大方地把车租出去?

这里面必然是有一定问题的,抑或者姓张的和那俩东北人还有过其他的合作,不过省厅的人也不着急,口子既然已经开了,那就一点一点地撕吧。

朱奋起如此开心,是他还有一些关联想像,“张一元不会一开始就交待重大问题的,他既然能跟这俩东北人在赌场认识,就有可能认识那个自杀的枪手。”

这个逻辑一点错都没有,而且警察做推理,从来都是要将一点点的可能无限放大。

朱奋起很兴奋地分析,“考虑到那个枪手供述的,一开始只想击伤你,也就是说恐吓的意图非常明显,再加上他会利用刘金虎的死来混淆视线,说明他对阳州的当地情况不陌生……这越分析,我就越觉得,张一元的嫌疑很大。”

他没办法不兴奋,如果他推断正确,只张一元一人,就涉及两起枪击案,他肩头的压力,要因此轻松很多。

“省厅怎么会告诉你这个消息?”陈太忠能理解他的兴奋。

“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问题不大了,”朱奋起微笑着回答,然后他嘴角抽动一下,看起来有点悻悻,“他们希望暂扣四海车行的物资和人……那些车分局在用。”

“人可以给他们,车不要给,”陈区长摇摇头,淡淡地指示,北崇分局的用车真的紧张,而且他短期内没有为警察局配车的打算。

这就是陈区长上午大致的工作,下午的时候,宣教部长陈文选很罕见地打电话过来,“陈区长,有外地的记者来采访拐卖儿童的案件,区政府这里,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外地的记者?”陈太忠听得眉头皱一下,“这个案子……还在审理中啊,采访的话,主要得看警察局的意思,除了咱们分局,还要看通达市局,不能讲的,那就坚决不能讲。”

事实上,通达市局那边,已经将案子摸得七七八八了,这真的是一个特大的团伙性的拐卖儿童案,流窜多省劣迹斑斑。

这个团伙的发起人,只是两个不满十七岁的孩子,在成功地贩卖了两个小孩之后,卖第三个的时候,差点被警察抓住。

俩少年挣了钱,花钱就大手大脚,结果他们的家人一问,就知道他俩在挣什么钱了,家人不但不说他们,反倒是积极地出点子——咱们以后小心点,就不怕警察了。

这样一来,这个团伙越滚越大,逐渐形成了踩点、望风、行动和贩卖一条龙的犯罪产业,后来又有一次,警察设了陷阱要抓人,结果他们一拥而上,把警察打个半死之后夺路而逃。

这么一来,这帮穷凶极恶的罪犯就不敢再干下去了,可是他们手上还有十几个孩子,以女孩居多——男孩比较好卖。

于是他们就开发出了新的产业,带着孩子乞讨,因为他们组织严密,防范意识非常强,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伙人都没有被人抓住,不过这个影子一般的贩卖儿童团伙,已经是在多地警方挂了号。

他们对孩子的洗脑,并不仅仅是限于乞讨的孩子,对那些会贩卖出去的,照样要洗脑——在今天上午就出现了这么一起例子,警方根据他们的交待,去解救一名被拐卖的孩子,结果当着爸爸妈妈和诸多警察的面,那孩子硬是不敢认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帮人真的是罪大恶极,不过目前这个犯罪团伙还有多人在逃,所以警方公布信息的时候,肯定要有相关的考虑。

“他们去过分局了,朱局长拒绝了他们的采访,”陈部长在电话那边解释,“所以他们找到我这里,我就是问一下,区政府达成什么共识没有。”

朱奋起拒绝采访?陈太忠听得有点奇怪,这学雷锋日还没到呢,老朱啥时候觉悟这么高了,“是什么报纸啊?”

“朱局长没跟你说?”陈文选禁不住问一句,在他心目中,朱奋起简直就是陈太忠的狗腿子,沉吟一下,他方始点出来,“是《新华北报》,这个报纸影响比较大……背景也比较复杂,我不太拿得准。”

“新、华、北、报?”陈太忠的嘴角抽动一下,这下他总算明白,为什么老朱不接受采访了……估计又是屁股坐歪了的主儿,怪不得没去通达,而是来了北崇。

如果……真的是为人贩子洗地,这该是何等的无下限啊?

倒是要看一看,这些人能把地洗成什么样子,陈区长微微一笑,“原来是他们,这些人想要采访,那是拦也拦不住,关着门都能写出现场采访的文章来……我的意思是,咱宣教部就没必要安排他们采访了,由他们自己去闯。”

陈文选一听就明白了,陈区长跟这帮人打过交道,听起来还是有什么旧怨。

他本来就不想跟这些人多沾染,《新华北报》的名头和来历,差不多点处级以上的干部都清楚,北崇虽然偏远了一点,陈部长却是搞宣教工作的,哪里能不知道?

他不想扛这帮人,这很没必要,但是同时,他也不想支持这帮人——这些人删减筛选一下对话,能把你的话断章取义到另一个极端,这样的主儿,避而不见才是真的。

于是陈文选拿起电话,通知自己的通讯员,“区政府那边表态了,宣教部只对本省和中央的媒体,省外媒体的采访,咱们不做安排。”

区政府表态了?可怜的通讯员听到这话,登时就有点晕了,以他的格局,还不知道《新华北报》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奇怪,陈部长一向强调,宣教部和舆论阵地,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工作的,今天怎么就……服从区政府的指示了呢?

当然,这些不解,并不妨碍他将陈部长的指示传达下去……

第3532章 谓我何求(上)

朱奋起接到《新华北报》的采访要求时,一听说对方是想了解一下,北崇警方把那么多人从通达抓到阳州来,有什么说法没有,他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朱局长也是久仰该报的大名了,虽然对于这个报纸的背景,他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他的眼里,你再有名,也不过是一份报纸而已,还是省外的,土棍就是这样无知无谓。

这些人从通达抓过来,说法还真是站不住脚,不过警察局执行的是区长的指示,又是政法委书记带队,朱奋起很明确地表示,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不接受采访——你们想采访,可以去通达市局采访嘛,那里那么多被拐卖的儿童,肯定可以收获不少素材。

通达那边已经有人去了,新华北报的记者如此表示,我们是兵分两路。

他这其实是胡说八道,除非遇到很大的事件,新华北报很少有兵分两路的时候,他只是想抓取一些别人抓不到的新闻,所以才会如此另辟蹊径。

那也不行,朱局长哪里管这些理由?再次明确地拒绝。

他做警察这一行,拒绝采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他根本就没当回事,本来他可以向陈区长汇报一声,不过再想一想,这么做不无邀功的嫌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对区长的支持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挂在嘴上。

第二天,朱奋起已经将此事丢在了脑后,八点半的时候,他接到了来自省厅的电话。

朱局长只当张一元的案子又有了新的进展,接起电话才笑嘻嘻地说一句你好,不成想对方也干笑一声,“朱局长,你这可是厉害啊,直接跟《新华北报》掐起来了……不过看那个报道,对你们可不太有利。”

“新华北报?”朱奋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然后不屑地哼一声,“不利又怎么样?又不是他们给我发工资……写了点什么?”

“你自己买一份看,不就知道了?”省厅的这位也不是什么好货,居然借机调戏人。

“我们北崇想看今天的新华北报,最少也是下午三点以后的事儿了,那还得是专程去阳州买,”朱局长嘴上说不在乎,但是想到自己可能被这么个大报点名,也是有点心虚,“张主任,先给传一份过来嘛,谢谢你了……”

因为经费常年紧张,整个北崇分局只有一台传真机,在分局的文印室放着,朱局长走过去拿传真的时候,却看到文印室的小王正看着传真纸发呆。

“你搞什么?”朱奋起冷哼一声,心中却是生出点不妙的感觉,“收了传真不知道拿给我,这是什么工作态度……嘿,还真敢写。”

《戴手铐的女孩——试问稚童何辜?渣滓洞小萝卜头再现》,这文章一看标题,就吓人得很,朱局长心里微微一抽,渣滓洞,这是说白色恐怖啊。

新华北报一向秉承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念,朱奋起见题目写成这样,心里这不安的感觉就更强了。

事实上,他对这个报纸的口碑也略略有所了解,知道其文风犀利,经常揭露一些阴暗面,往日里市局的同事们,还经常拿一些上面的段子开玩笑。

可是这阴暗面落到自己头上,那给人的感觉就太不好了,朱局长本人并没有被该报点名,记者提到他,写得也很客观,当然,看在某些人眼里,如此的措辞,是晦涩、无奈和不得已的小心谨慎——北崇警察局的相关负责人,再三明确地拒绝笔者的采访。

对朱局长来说,这样的措辞问题不大,他的愤怒来自于报道的歪曲,没错,只有身历其境地处在阴暗面当中,才能深刻地认识到,新华北报的报道,是如此地心怀叵测和颠倒黑白——他甚至对自己以往曾经引用过上面的素材,而感到深深的耻辱。

这个案子,别说是那些被拐卖儿童的亲属,就算搁给任何一个思维健全的人来看,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对人贩子的声讨和谴责,但是新华北报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这个报道,将那些穷凶极恶惨无人道的犯罪事实,用短短的两句话略过,反倒是强调,这个……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了,但是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又做错了什么?

现在的社会,是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将毫无关系的家人牵连到案件中,实施肉体上的羁押和精神上的折磨,是对人权的残酷践踏,是违背普世价值的。

尤其可恶的是,那记者居然从戴手铐的小宸宸身上,看到了小萝卜头的影子——“小宸宸正在做寒假作业,被人民警察破门而入强行带走,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