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工_沙包-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天工社团五个人这周的报告,互相取长补短,写得比上周更好了。
博霆事务所的工作进度也很快。
彭书辛是星期天晚上跟苏进联系上的,星期三他就来了电话,说专利和公司的事情都已经开始走流程了。他会做一些安排,争取在两个星期内搞定。
事情交给他,苏进还是挺放心的。
彭书辛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张万生正好在旁边。老头子当时只问了下是怎么回事,一句话多的也没说。
第二天中午,单一鸣跑到苏进面前来了,提着厚厚一个纸包,轰地一下砸在他面前。
当时是在食堂里,周围人来人往,热闹得不行。苏进没有多想,直接就准备把纸包打开。
他一上手,就感觉有点不对。于是,他小心地掀开了一个角——立刻就呆住了。他不可置信地抬头问单一鸣:“这是在干什么?”
白纸下面,是熟悉的粉红色。这一整包,全部都是人民币!看它的体积,这一包,至少也得有一百万吧。
单一鸣就这样拎着一百万的现金过来了?还直接在食堂甩给了他?
幸好他提前发现不对,要是就在这里把包打开,把里面的钱露出来,那幕情景,他简直不敢想象……
单一鸣的表情很奇怪,又像是想笑,又有点不好意思。他摇摇头说:“师父让我拿给你的。他说,你要注册公司,他要在公司里占个股。”
苏进无语,他问道:“张爷爷知道我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多少吗?”
单一鸣带着笑意道:“师父说,将就着用,不够的话再跟他说。”
苏进越发无语了。作为一个学校社团转化来的公司,前期他没打算搞得很大。跟彭书辛商量之后,公司起步的注册资金是五十万,只有这包钱的一半。
张万生随随便便甩了两倍的注册资金给他,还说不够再说?
这老头子,简直了……
苏进无话可说,他摇摇头,把纸包拎下来放到一点,无奈地说:“行吧,我先收下了,回头我会另外计算占股比例的……”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一顿,眯起了眼睛。
片刻后,他抬起头,突然笑了起来。他拉着单一鸣坐下,问道,“老爷子只打算资金占股吗?技术呢?要不要也挂个名?”
单一鸣来之前已经被师父交待过了,他老实说:“师父说,他可以挂个名,但是只占名,不出面。”
苏进摆了摆手,说:“那个没关系。”到现在为止,他也不知道张万生的真实段位,但想也知道,肯定是一个很惊人的位置。这样一个人挂名学生社团?说出去得吓死人!
不过,苏进没打算仗势欺人,他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他亲切地看着单一鸣,微笑道:“单老师,您已经辞去了文安组顾问的工作是吧?”
“对,我听说,那边已经另外派了顾问了。”
“哦……那您现在,除了正常上课以外,是不是比较有空?”
0119 老盛
天工社团在南锣鼓巷活动了三周。
第一周周末,过来带他们的老师是石永才,四段,专精石刻金属。
第二周周末,又有三段的何三来教他们丝织品基础以及织补方法。
第三周周末,他们又有了新的老师,这一回,是一个七段!
单一鸣七段,修复类专精书画古籍,除此之外,其他门类都通一些,师门最大的传承是古墓堪测与挖掘。
七段是高段修复师的起始点,他也是因为这个身份,拿到了文安组首席顾问这个职位的。以前在他在文安组,享受的是副部级待遇,地拉非常高。
这样一个七段高手,来给一个新手社团当临时老师?
周六早上,单一鸣站在南锣鼓巷门口,看着天工社团摆出的修理摊时,心里有点荒谬的感觉,又有点哭笑不得。
来之前,他去问了张万生的。
结果他这位老师只是不耐烦地瞥了他一眼,问道:“这有什么好问的?你觉得你的水平,比苏进怎么样?”
单一鸣很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走的是不同的路子,但是总地来说……不算手上功夫,他比我强。”
张万生问道:“那苏进一手拉拔起来的社团,你去临时上个课,有什么不行的?”
单一鸣左思右想,只能叹了口气,认命了。
他的水平不如苏进,苏进都在给他们上课了,他又有什么好拿架子的?
他抬头看了一会儿南锣鼓巷的牌坊,摇了摇头,低头道:“今天我们要修些什么?”
…………
这个周末苏进没有安排其它事情,当然跟着一起来了。
何三上周周末两天一直都在,这周平时偶尔会也跑来跟着一起摆摊。
他的年纪本来就比学生们大不了多少,有同样的喜好和目标,跟他们也很投缘,几天下来,关系非常好。周五下午,他跟苏进打了声招呼,说周末就不过来了。
他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研究汉帛的纺织工艺,有了一些头绪,想趁着周末两天突击一下。
苏进坐在摊位旁边,分心三用,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计,一边听旁边单一鸣给学生们讲课,一边还在想着石永才的事。
这两周,石永才都不在学校。
他给苏进打了电话,说最近协会派给他的年度工作下来了,他被调派出差,要忙一阵子。
苏进这才知道,修复师的段位是在文物协会考的,只要考上了就有钱拿。什么段位拿多少钱,每个月都有。
这么好的待遇,当然相应的也有义务。
中段和低段修复师,每年协会都会给他们派遣几个修复项目,他们选择完成。
这些工作他们可以在中间选择自己合意的,完成之后,该给的钱一分都不会少,但你就是不能一件也不做。
年底的时候,文物协会会年审,年审没通过的话,会被降段或者冻结段位。
石永才之前一直在跟石谦较劲儿,今年的大半时间都在雕刻石像,协会的年度工作的确没完成。所以,这次协会提起这个事儿,他必须要赶紧去办了。
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对的,但苏进还是觉得这个时机实在太凑巧了。刚好就在他参加了一次天工社团的活动之后。
如果是普通社团,就相当于在组建的初期失去了指导,就算社团能继续维持,也属于半废的状态。
石永才也知道这一点,在电话里一再向苏进道歉。不过他也知道,社团的支撑维持主要靠苏进,跟他这个指导老师关系不大,所以还算好受一点。
但是,这事石永才是知道,文修专业的其他人呢……
苏进正在想着,突然听见一阵喧闹声。
一群小孩追跑打闹着从他们身边路过,大一点的孩子冲在前面,小的跌跌撞撞跟在后面,都兴奋极了。
到南锣鼓巷来修了三个星期的东西,天工社团的学生跟这里的住家都比较熟了,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南锣鼓巷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这些是他们的孙子外孙。他们平时跟父母在一起,还要上学什么的,周末有时候会被送过来,一方面当父母的可以轻松一下,另一方面老人们也可以看看孙子,排遣一下寂寞。
前两周他们过来的时候,还没看见这么多孩子,这周格外多。
看着孙子们玩得开心,老人们也很高兴。苏进提醒道:“还是得让孩子们小心一点,别摔了碰了。”
一个老头拍拍大腿,笑呵呵地说:“没事,小孩子摔摔打打不要紧,知道疼了,就知道下次不这么干了!”
南锣鼓巷巷口牌坊这里,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圈石头花坛围着,花坛周围有一圈石凳。以前,南锣鼓巷的居民就喜欢聚在这里,乘凉聊天。要不是这里地方不算大,一定会变成广场舞聚集地。
天工社团的摊位就摆在这旁边,自从他们开始摆摊以来,聚在这里的人更多了。住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年纪都比较大,忙完家里的事,挺愿意在这里看着这些年轻小伙子干活的。
最早的时候,南锣鼓巷的住家看着学生们过来摆摊,心里还挺好奇的。
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闲下来的时间做什么不好,要到这里来修废品?
时间一长他们也看出来了,学生们这是在练手艺呢。那个小苏是他们里面领头的,每周还有老师来给他们讲课。
当然,这对南锣鼓巷的居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便宜。
这段时间,他们家里的老旧物品绝大多数都翻了一道新,没有翻新的,不是太大件了不好搬出来的,就是编了号还在天工社团那边排队的。
是的,现在天工社团一天里收到的物品已经修不完了,剩下的全部都先编了号,一样样来。
而且,到现在,东西越来越大件,越来越难修,天工社团还是维持了一元一件的收费。这种价格,跟免费也差不了多少了。
最关键的是,到现在为止,学生们拿到手的东西,一件也没有修坏,甚至还经常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
这种情况,他们还怕什么新人练手?巴不得一直练下去才好!
所以,南锣鼓巷的居民们对这些学生极有好感,热情的程度日益增进。
现在,他们就坐在花坛上或者石凳上,对着学生们的手艺指指点点——这么段时间以来,他们已经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了。
“还是小贺最快,你看他那手,简直跟蝴蝶一样!”
“最稳当的还是小方,你别看他慢,他修好的东西可不比小贺少!”
“哈哈哈哈,小徐又挨批了!”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苏进的手上。
他修理起来不疾不徐,不像贺家那么快,也不像徐英那么花样百出。甚至,他的唇边一直带着一丝笑意,偶尔往旁边看一眼,有些漫不经心的感觉。
但是,他的动作间自然而然带着一种韵律,让人赏心悦目到了极点。
转眼间,他左手边待修理的东西就没几件了,右边修好的东西堆起了高高一大摞。
很明显,他的速度是所有人中最快的,而修理的质量……
一个老头子走过去,拿起一件仔细看。如果不是从头到尾看完,他简直看不出哪里是修过的。
这手艺,简直绝了!
一群老头围着苏进修出来的东西,赞叹个不停。
苏进面带微笑,宠辱不惊。
这样的赞誉,他以前听得实在太多了。而现在修理的,也不过是一些日常的家用品而已。
“累了吧,休息一会儿吧?”
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苏进正好修完一件,抬头一看,立刻站了起来,叫道:“纪奶奶!”
果然,纪老太太又拎着一个茶壶和一叠茶碗,给他们送凉茶来了。
苏进连忙接过来,一杯杯倒好,递给天工社团的同学们。
这是这段时间以来,纪老太太的例行工作。
她每次来的时间刚刚好,正好是学生们感觉有点疲倦的时候。一杯热腾腾的凉茶下去,舒汗解乏,身体马上就松快了一截。
单一鸣端着茶碗,向学生们点点头:“休息十分钟吧。”
他接着走过来,端祥着茶碗说:“这碗不错啊,正宗的龙泉瓷!”
苏进想起纪老太太家的饭碗,笑着没有说话。他一抬头,突然在牌坊后面看见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老头子,正阴沉沉地看着这边,正是住在纪老太太家对门的那个老人。
这段时间,苏进见过他好几次,从来都没见他笑过一次。
他总是满脸不善地看着周围的事情,好像谁欠了他八百万一样。
他触到苏进的目光,很不友好地瞪了他一眼,转身离开了。
纪老太太注意到苏进的眼神,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看见了老头的背影,笑着招呼道:“老盛,你也出来转啦。”
老头明明听见了她的声音,却连头也没回一下。
纪老太太笑着垂头,道:“老盛是我对门的邻居,老邻居了,他脾气不太好,但为人挺好的。”她接着叹了口气,道:“老盛一辈子没结过婚,无儿无女,一个人住。时间长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人说话了吧。”
这时候,那两拨孩子又打仗一样,从他们面前冲了过去,沸反盈天。
纪老太太的目光也跟了过去,脸上带着笑意,眼神极为柔和。
苏进心中一动,问道:“纪奶奶,您的女儿……”
纪老太太笑了,说:“佳盈在南方工作,在那边嫁了人,生了孩子。不过她每年会找时间回来一次。”
所以,女儿不回来的时候,纪老太太也是一个人住,没人说话了?
难怪每次天工社团过来的时候,纪老太太总会出来,送送茶,跟他们聊几句。也是一个人太寂寞了吧……
0120 八条胡同
苏进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陪伴着老人。旁边不远处,徐英又在跟岳明斗嘴,两人指着刚刚修好的一件东西,正在讨论单一鸣教的内容。岳明看着跳脱,其实非常缜密,徐英则一个从外到内全部都在放飞的类型。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但各有各的道理。
苏进在一边听着,笑着往那边看了一眼。
纪老太太突然问道:“小苏,你带他们过来,是为了教他们文物修复吧?”
苏进一愣,看了老太太一眼,点头说:“是的。”
纪老太太笑了:“这些孩子都是新手,你是以前学过的,所以都是由你来教他们?”
苏进“呃”了一声,说:“每周也有老师过来讲课的。”
纪老太太笑着摇了摇头,说:“但是他们学的东西,跟老师讲的东西,不是一个路子,反倒跟你的有点像……”
苏进真正怔住了,他敛了笑容,正式地看着纪老太太。
他完全没想到,这样一个老太太,只是在旁边看着,就能看出他的做法!
是的,她说的一点错也没有。每个周末,都会有正式的、有段位的修复师来教学生们修复方面的知识。但是,学生们真正学到的,却不完全是他们所教的内容。
在此之前,在马王堆的时候,苏进就已经在无形中确立了他们的知识结构,搭起了骨架。
现在,这三位修复师教的东西,只是在骨架里填充血肉而已,学生们真正的学习思路,仍然是“苏进式”的。
他为此做了很多安排,大量努力。无论是马王堆时的那套方案,有意无意的言传身教,还是每周必须上交的报告,以及平时活动时他给予的引导,全部都是在确立以及巩固这套系统。
苏进始终认为,文物修复,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它有着系统的知识结构,完备的体系,科学的发展观。所有的经验与手法,都只是这套系统下面的细节而已。
所以,一方面,他没有自己来教,而是请了这个世界的修复师来教学生——苏进并不希望学生们的文物修复技术,跟这个世界本身脱节;另一方面,他还是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们搭建起来了科学的思想和系统。
修复师所教的内容,都在这个框架之下,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都是全新的。
能做得这么顺利,也多亏了这些学生。他们全部都是京师大学的高材生,正式考上的那种。从小学到大学,他们早就习惯了新的知识系统。所以现在苏进稍一引导,他们就顺利地照着习惯的方式进行了。
科学的系统和传统的经验相结合,是学生们能力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规划,都是苏进一个人默默完成的。到现在为止,出身传统的修复师们没有发现;刚才开始投身行业的学生们没有发现,没想到,这样一个纯粹旁观的老太太,先一步发现了。
苏进凝视着老太太看了一会儿,露出一个笑容,点头道:“您眼光真好!”
纪老太太也笑了,她拍拍苏进的手背,道:“你也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真是辛苦了啊……”她的笑容柔和,一丝不乱的白发在阳光下,像是要发出光一样。
辛苦?苏地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他热爱这个行业,他乐见学生们投入这个行业,全心学习,快速进步。他们终将改变这个行业!
不过,听见纪老太太这句话,他仍然心中一热,低头微笑了起来。
十分钟很快过去了,学生们喝完凉茶,把杯子拢了起来,放回杯笼里。
纪老太太只是让他们休息一会儿,没打算继续打扰,拎起茶壶茶杯就准备回去。
苏进也站了起来,主动道:“我送您回去吧。”
纪老太太抬头一笑,道:“谢谢你了。”
就像上次一样,他陪着老太太往回走。路过一个胡同口时,老太太停了下来,往那边看了一眼,说:“你有空吗?陪我散散步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