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工_沙包-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进微微笑道:“互相学习。”
这一次对话惊到了旁边不少人。
王先永实力且不谈,论地位和名气,绝对是最顶尖的。
跟他一起来的这些人,很多只知道他不知道苏进,就算听说过苏进的,也只觉得他是一个崛起得非常快的年轻人。
至于跟王先永平起平坐,这也太早了一点吧?
但王先永现在这态度,几乎都有点以苏进为师的感觉了,而苏进也没有特别客气,说了一句“互相学习”,把两人放到了相平的位置上。
这些人面面相觑,其中也有些人开始用全新的目光打量起苏进来了。
与此同时,周围的其他游客听见王先永的话,人群中有些骚动。
一年前,王先永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华夏文化,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非常震惊。
去国外学习我国的文化?
这是不是说,我国研究自己历史文化的水平,还不如老外?
理智上他们知道这的确是事实,但感情上,他们真的很难接受。
现在,王先永正式表示回归,这其中包含的意义,他们难以清楚地表达,但每一个人都很清楚地感受到了。
这让他们纷纷激动了起来,如果不是顾及到周围的环境氛围,恨不得直接欢呼出声!
苏进和王先永对话的时候,威尔只是站在旁边,含笑观看,一言不发。
两人这番对话说的全是中文,中间还有不少古文。旁边并没人跟威尔翻译,他却像是听得非常专注的样子。
这时,两人的学术讨论告一段落,威尔突然拍起了巴掌,笑着说:“非常精彩的讨论!看来这座大鼎,从此以后就要改名了。”
苏进认真地说:“这只是学界的共识。很多时候,文物的名称也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官方的名称和民间的名称是两回事,要普及下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威尔笑吟吟地说:“那是的,但只要鼎在这里一天,名称都是小事,重要的是文物本身。”
“并不是小事。”王先永摇头反驳,“文物和文化始终一体,不可分割。”
威尔看上去很好脾气地赞同:“你说得对。不过名称只是一方面,苏大师能给我们讲讲它的故事吗?”
苏进看他一眼,威尔摸着下巴,很和气很期待的样子。
他点了点头,说:“当然。后母戊方鼎,铸造于商代……”
他开始缓缓讲述起来。
他对后母戊方鼎非常熟悉,讲得非常详细,条理分明。而无论何时,他的话里总是包含着对文物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非常能打动人,让人不自觉就能听得入神。
旁边的游客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听得非常认真,段程也是一样。
中途,他偶然换了一下姿势,偏了一下头,突然发现威尔正盯着后母戊方鼎,摸着下巴,露出了玩味的表情。
段程是做电影的,对人的细微表情非常敏感。
这时他心里一动,心想:这人的表情……怎么感觉有些奇怪?
0806 全形拓
原名司母戊,即将被改名为后母戊大方鼎的珍奇文物在苏进口中娓娓道来。
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制造,先民们制造这么巨大的方鼎具有怎样的难度与辉煌之处……
苏进原本就对后母戊鼎非常熟悉,它被指名将要在文交会展出之后,他又对它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
它被发现的过程跟他在上个世界所知道的差不多,后来的发展有所变化,最后是落到一个文物修复师手上,被他捐献给了文物协会,作为协会的产业。
惊龙会之后,五大长老全部被苏进怼了下去,新的长老一直没有选出来——原先这五名长老,就是五个家族的首脑,拥有极其特殊的平衡势力的作用的——文物协会濒临崩溃。
大量文物修复师转投当时的文安组,甚至一些中小型的家族也转了风向。
最后,整个文物协会几近与文安组合并,后母戊鼎也被当作战利品纳入了新文物局的管理,只是暂时还保存在天坛而已。
后母戊鼎诞生于商朝,据今约有三千年。
三千年前,先民非常原始,连文字都还没有彻底形成,几乎谈不上什么文化技术。
但就在那样落后原始的环境里,他们制作出了这样的巨鼎。
连耳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整个鼎重达832。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盘龙及饕餮纹样,雄浑精美,气势惊人。
这样的巨鼎,竟然是在科学技术极为落后,毫无机械可言,只能使用人力的年代制作出来的。
只是看着它,就能感觉到人力之不可思议之处。
听着苏进徐徐的讲述,段程下意识地握了握拳头,仿佛感觉到了力量在体内流动。
“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是真正的镇国之宝。时隔数千年,我们能看见这样的珍品,真可以说是幸运至极。”
展厅里非常安静,只有苏进的声音萦绕在他们周围。
这时,前方墙壁上结束投影,恢复成最初苍茫大地的壁画,游客们盯着壁画,盯着壁画前凝然庄重的后母戊鼎,一时间仿佛回到了苏进刚刚讲到的那个年代,有些出神。
“好了,关于后母戊鼎就到这里了,各位可以继续向前,后面的展馆里还有很多非常珍贵的文物。展柜下面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文物的详细资料。有耳机的朋友戴上耳机,还可以听到语音讲解。”
苏进微笑着说,拍拍手,招呼游客继续前行——后面的游客已经快要到了。
不知不觉中,游客们照着他的话移动了脚步,走出了三号展厅。
直到走出去,才有人恍然大悟:“咦,我怎么就这么出来了,我还打算要签名的呢!”
“是啊,可惜了,错失良机!”
“不过能听到苏大师的讲解,也挺幸运的了。他刚才说的语音讲解不知道是不是他讲的……”
“走,去看看,我正好带了耳机!”
“我没带,一会儿借我用用吧?”
“嗯!”
人群纷纷离开三号厅,往下一批文物的所在去了。段程跟在后面,有些恋恋不舍。
刚才苏进和王先永以及威尔那一番交锋,在他脑中形成了一个个电影画面,留连不去。
“段程。”苏进的声音突然响起,段程忙不迭地回头。
苏进向他招了招手道:“如果你不急的话,先留一下吧。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你也许想看看。”
“嗯!”段程兴奋地答应,同时又在好奇,苏进要做什么?
此时,威尔等人也没有离开,而是停留在后母戊方鼎旁边交头接耳。
苏进走进去,威尔转头与他对视,片刻后微笑着鼓起了掌:“非常精彩的演讲!”
“过奖了。”苏进/平静地回答,“威尔先生对它这么感兴趣,专门指名把它从帝都运到沪城来,我当然不能让您失望了。”
威尔笑了起来,用不太纯熟的中文道:“是的,我一直心慕华夏文化,尤其是这尊司母戊……不,后母戊大方鼎,早就向往得很了。好容易这次有个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
接着,他非常向往地问道:“难得来到了华夏,请问我可以摸摸它吗?也算是圆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这时,正好有一批新的游客进入了三号厅,苏进往那边看了一眼,婉言拒绝道:“抱歉,现在这里人太多,有一则有二,人人都上手摸的话,有损文物,也不好管理,还是算了吧。”
旁边那个华夏中年人眼睛一瞪,道:“苏先生,威尔议员可是我们的贵客!”他看了一眼,又把旁边的国学大师拉上,“王大师也在这里,他也不配看吗?”
苏进一点配合的意思也没有:“不好意思,这几天,这里由我负责管理。”
这中年人还想怒斥苏进,王先永已经先一步对着苏进抱拳道:“苏大师,我先去观赏其他厅的文物了。”
苏进对他含笑点头,王先永冷冷地瞥了那中年人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这等于是当面给那中年人下不来台,气得中年人的脸一阵青一阵红,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下一批游客已经到达,他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围着后母戊方鼎指指点点,小声惊呼。
威尔见此情景,遗憾地摇了摇头,向苏进告辞离开,中年人也跟着灰溜溜地走了。
苏进盯着威尔的背影看了一会儿,转向段程说:“麻烦跟我来一下。”
段程跟着他推开旁边的一扇门,走进展厅后面。
后面是一间仓库兼工作室,巨大空旷,中间一张工作台,上面摆着很多工具,有很常用的,但大部分段程都不认识。
工作台边放着一些文物,仿佛正在等待着修复。
最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工作台旁边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很多电子设备,它们开启着,机箱上面闪烁着或红或绿的指示灯。
这些设备跟这古色古香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摆在这里也看不出什么用途。
段程进来之后,好奇地到处张望。
苏进往工作台的方向走,一边走一边说:“你拍电影要尽可能地收集素材对吧?”
“对!”段程连忙说。
“下午,后母戊大方鼎暂时不放在三号厅展出,会被搬到这里面来。”苏进指了指自己站着的地方,“到时候,我会对它进行拓印——全形拓。拓片的过程会放在大屏幕上,在前馆对公众直播,我想你可能愿意看一下现场。”
“全形拓?那是什么?”段程知道拓印是什么意思,就是把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以及上面的文字、图案复制下来的一门技艺,拓印出来的纸张就叫拓片。
他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曾经拿纸覆盖在硬币上,用铅笔涂抹,映出硬币上的图案,这其实就是一种最基础的拓印。
但是全形拓是什么?这个他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了。
“全形拓又叫立体拓。普通的拓印,是对平面的石刻铜器进行复制。”苏进一边说,一边在工作台上拿起一个碑片残片,展示给段程看。
段程这才留意到,工作台上已经有一叠拓片了,显然都是苏进不久前工作的成果。
这是前期练习吗……段程突然意识到这一点。
苏进继续解释给他听,“全形拓,就是对立体的文物进行全面的拓印,拓出来的图形也是立体的。”
“立体的?”段程有点想不出那种感觉。
纸是平的,文物是立体的,拓印的时候也是对着一个平面拓,怎么拓出立体的图形?
苏进点点头:“对,到时候你看了就知道了。”
这种好事怎么能不干,段程毫不犹豫地说:“嗯,我要看!”
他突然觉得苏进的脸色有些奇怪,紧张地问道:“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苏进缓缓摇头,道:“没什么,希望是我多想了吧……”
0807 因为喜欢
这项工作的前期准备比段程想象中的还要多。
除了大量的纸和墨以外,苏进还带着他和另外几个学生一样的年轻人一起,重新安排调试了那些电子设备,在周围布置了大量的摄像头,应该是用来直播的。
这一番忙活,就过了中午饭点。
苏进很不好意思地对段程说:“一忙就忙到现在了,我请你吃饭吧。”
段程刚要说不用客气,就看见苏进拿出一张饭卡,他愣了一愣,笑着答应了了。
这不是苏进不想请好的,实在是太忙。
全形拓表演下午就要开始,中午可以休息的时间实在太短,只能在文交会的工作食堂解决了。
工作食堂是后院旁边的一幢独立建筑,采取自助餐的形式,随到随取。
文交会这次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菜色丰富,种类齐全,服务也做得很到位。
他们是大约一点钟过去的,比正常饭点晚了不少,但饭菜仍然是热腾腾的。
食堂的师傅看见苏进,表现得非常热情,坚持给他弄了一个小羊肉锅,恰好可以他们这一桌人一起吃。
羊肉锅热辣鲜香,段程吃得津津有味,很快就出了一身汗。
苏进身边不止一个人,还带了刚才那几个学生。
他这时候才有时间介绍,这几位都是京师大学的学生,分别是天工社团和计算机社团的。他们虽然还只是学生,但是能力非常强,一直以来都跟他合作得非常好。
相互介绍的时候,段程敏锐地留意到那个名叫方劲松的学生。他就坐在苏进的右边,左手露在外面,拇指明显少了一截。
段程立刻有些好奇了。
据苏进介绍,天工社团是一个文物修复的社团,少了一截手指,也能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吗?
方劲松感觉到了段程的目光,抬头看他。
段程顿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落,露出一个抱歉的笑容,移开目光。
方劲松神色宁和,似乎并不以为意,连动一下手把它遮掩起来的意思也没有。
没一会儿段程心里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
吃饭到中途,方劲松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好像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过来请示他。
这个问题好像有点麻烦,段程听不清具体的内容,隐约听出那声音非常的焦急。
方劲松没有避开,直接在饭桌上跟对方说话,三言两语就把对方的问题进行了分解,一条条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
五分钟内,他就解决了这个麻烦的问题,神色自若地放下了电话,继续吃饭。
段程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少了根拇指,还能当上天工社团的社长了。
同时他又有些好奇——这样一个人,是怎么跟文物修复扯上关系的?苏进又是怎么发现他的能力的?
吃完饭,苏进还有一些准备要做,他跟段程约定两点钟在三号馆见,自己匆匆地走开了。
他们饭吃得很快,现在离两点还有大半个小时的时间,段程本来打算去后面的展馆看一下的,结果他看见不远处的方劲松,下意识地靠了过去。
“请问你有时间吗,我,我想跟你聊聊。”段程说。
他还不习惯这样的事情,跟方劲松才认识,有点紧张。
“嗯?可以啊。”方劲松可能是从苏进那里知道了他的身份,很轻松地回答。
“……”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我不再从事文物修复的实际工作,转向了管理。结果发现自己还挺擅长这边的,做得也挺高兴。”
方劲松总结道。
此时他正跟段程一起站在西馆附近,讲完他跟苏进认识、以及天工社团建立的经过,也讲完了自己从文物修复爱好者、到开始进行文物修复,最后内部转行的经历。
段程听得目眩神迷,他发现自己其实一早就是听过天工社团名字的,只是之前没有对上号而已。
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新生,从无到有建立这样一个毫无根基的社团,与学校拥有特权的势力对抗,最后发展到这一步……
光是天工社团的发展史,就足够拍成一部精彩的励志对抗电影了!
苏进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看来这件事结束之后,还要再去多查查他的资料,了解一下他以前做的事情……
不过这会儿,段程也没有忘记自己“采访”方劲松的初衷。
“也就是说,你一开始加入天工社团,是因为真心喜欢文物修复?”段程问。
“对。”方劲松毫不犹豫地回答。
“现在还可以看到你之前亲手修复的作品吗?从那个万物生网站上?”段程问。
“可以的。”方劲松回答。
他直接掏出手机,调出万物生的页面,非常熟练地找到了自己修复的那部分文物,展示给段程看。
段程先看文物,再看评分,接着他惊讶地说:“评分很高啊!”
他还跟天工社团修复完成的其他一些文物进行了对比,“跟他们差不多……还要高一点啊。”
方劲松也承认这一点:“当时我还是挺努力的,成绩还不错。不过这也是因为我们当时才开始学习,修复的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文物,我这个生理缺陷想想办法还是可以解决的。”
提到自己的生理缺陷,他并不避讳,同时也很坦然地说,“但当时我就感觉到了自己的瓶颈。文物修复毕竟是要依靠双手的工作,再接下去,我也许不是不能做,但我知道,我永远也没办法到达我期待的那个巅峰。我只能停留在原地,看着别人一个个攀登上去。”
“但是……”段程犹豫着,有句话想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你是想说,我喜欢文物修复,为什么还要计较这些,对吧?”方劲松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
“嗯……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