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9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728章 再起波澜

圣诞节一过,2007年似乎就没有剩下几天了,不过往年热闹非凡的颁奖季,今年却因为编剧大罢工而略显冷清,虽然媒体依旧在关注各大颁奖典礼的结果,但是却少了往年的热闹劲儿,更像是例行公事的公布得奖名单,多少让人有些提不起精神。

截止到2007年的圣诞节,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毫无疑问是颁奖季的领头羊,已经有不少媒体喊出今年将会是“老无所依”一骑绝尘的年份了;紧跟在“老无所依”之后的是两部英伦气质十分浓厚的作品,“赎罪”和“成为简·奥斯汀”,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是詹姆斯·麦卡沃伊,但相比男主角的风采来说,这两部作品都是女主角光芒万丈,前者的凯拉·奈特莉、后者的安妮·海瑟薇都被认为是今年影后的有力争夺者;在这之后,“巨塔杀机”、“荒野生存”、“迈克尔·克雷顿”、“理发师陶德”并驾齐驱,声势丝毫不落下风,可以说,今年的状况虽然比起去年有所收敛,但依旧是一个混战的年份。

十二月二十六日,圣诞节的节日气氛还在空气中飘动,但是颁奖季却没有假期,而是进一步推向了高潮,埃文·贝尔执导的“血色将至”将继“荒野生存”广受好评之后,再次来袭,这一次绝对可以说是万众瞩目。

埃文·贝尔携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投资两千五百万美元,改编自厄普顿·辛克莱描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资本家崛起之路的小说“石油”,“血色将至”轻而易举就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其实在拍摄完毕“荒野生存”之后,人们就一直好奇埃文·贝尔到底会推出什么样的作品。埃文·贝尔在导演的位置上也和演员一样,不按牌理出牌,他从来都不会向颁奖季低头屈服,更没有为了迎合学院评委的口味就刻意挑选一些题材,奖项对于他来说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件重要的事,“神秘肌肤”、“阳光小美女”、“香水”、“荒野生存”这样的作品无一不是充满了埃文·贝尔的个人特色。

而当人们询问埃文·贝尔为什么会选择“血色将至”这样一部作品来拍摄时,埃文·贝尔的回答是,“你们不觉得历史真的很有趣吗?将一个普通的人物放在特别的时代里,从这个人物的故事去看到整个历史的蓝图,然后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去观察那个历史的景象时,总是有不同的收获。”

众所周知,“生命万岁(Viva。La。Vida)”这首歌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历史,看来,学习心理学和建筑设计的埃文·贝尔,最近对于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埃文·贝尔对于“石油”这本小说的解读将会如何,确实是值得期待的。

更何况,“埃文·贝尔出品绝无次品”的口碑已经在好莱坞深入人心了,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导演,埃文·贝尔对于作品的掌控力都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荒野生存”这样随时都可能变得枯燥无味的作品在埃文·贝尔的掌镜之下,却散发出了迷人的光芒,让人沉迷,电影里折射出来的反思,至今还在观众之间回荡,甚至有人开玩笑的说编剧们会罢工就是受到“荒野生存”的鼓动,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了。而现在“血色将至”这样一部史诗作品,自然是让人们有更多的理由走进电影院了。

另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被誉为是罗伯特·德尼罗的接班人,虽然演技还是有进步空间,但演技实力却不容忽视,在埃文·贝尔这位出色演员的调教之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将奉献什么样的演出,是所有影评人关注的热点;更何况,埃文·贝尔在片中出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对手,亲自上阵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配戏,如此精彩绝伦的对手戏,怎么能够让人不兴奋呢?

早在“血色将至”公布第一波两分钟预告片的时候,不少人就惊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那眼神杀人的震撼力绝对是翻天覆地的,绝对堪称是奥斯卡影帝头号种子选手。“血色将至”的威力可见一斑。

十二月二十一日,“血色将至”在正式上映之前举行了内部试映会,参与试映会的媒体不多,也就只有五家,但试映之后,这五家媒体统一给出了满分一百分的评价!如此霸气的君临之势,让整个北美的影评协会都不由侧目。

目前,作为今年颁奖季的头号种子选手,“老无所依”在试映会之后也是有五家媒体进行评分,但五家媒体中只有三家给了满分一百分。要知道,能够被邀请参与试映会的媒体,势必都是行业里最顶尖最专业的存在,他们并不是去给作品做宣传的,而是给出第一波的内部评价,如果反映未达预期,那么导演可能就需要再对作品进行一些细节的修改。所以,试映会后的媒体评价是绝对客观真实的。

刹那之间,“血色将至”的期待值就直接破表了。在此之前,“老无所依”最大的竞争对手普遍被认为是“赎罪”,而现在,看来最大竞争对手的位置要让给“血色将至”了,更有甚者,说不定颁奖季头号种子选手的位置都要让贤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血色将至”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纽约和洛杉矶各一家影院举行了点映,轻轻松松地就将略显冷清的颁奖季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

虽然“血色将至”没有举行盛大的首映式,毕竟这本来就不是一部商业大片,没有花钱举行首映式进行大范围宣传的必要,但这毕竟是“血色将至”第一次与观众见面,而且,“血色将至”在此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电影节,直接就登上大屏幕,这对于电影的宣传和上映都是不利因素,但即使如此,埃文·贝尔也没有出现在纽约的影院现场,对“血色将至”进行支持。

相反,埃文·贝尔而是出现在了另外一部点映作品“芭蕾舞鞋”的放映现场,这着实让人跌破了眼镜。

“芭蕾舞鞋”是一部英国电影,其中最赫赫有名的演员就是艾玛·沃特森了。其实“芭蕾舞鞋”这部电影主要的放映市场是在英国,不过因为艾玛·沃特森的关系,二十六日这一天,同步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点映。由于是小成本制作,所以这部电影在美国只安排了纽约的一间艺术院线进行播放,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公开宣传,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当然,要追究的话,“血色将至”也没有进行正式的宣传,但比起艾玛·沃特森来说,埃文·贝尔加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号召力不言而喻,即使不进行宣传,影评人依旧会亲自走进电影院去捧场。

埃文·贝尔前去观看“芭蕾舞鞋”的照片很快就被网络上爆了出来,顿时引发了一系列热烈的讨论,比如说埃文·贝尔和艾玛·沃特森怎么就成为好朋友了?比如说“芭蕾舞鞋”这部电影到底如何?再比如说难道埃文·贝尔和艾玛·沃特森之间有绯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芭蕾舞鞋”这部电影受到了瞩目,倒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埃文·贝尔观看完“芭蕾舞鞋”,也给了艾玛·沃特森自己中肯的意见。艾玛·沃特森的表演只能说中规中矩,倒不是说赫敏·格兰杰这个角色限制了艾玛·沃特森在其他电影里的表演,而是说“芭蕾舞鞋”这个剧本没有赋予角色太多的发挥空间,导演想要表演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所有细节都点到为止,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不深刻却也不肤浅,不详细却也不笼统,这种感觉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是好事。而艾玛·沃特森的表现还算是自然,没有惊艳之处,但也没有失误的地方,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最后,埃文·贝尔建议艾玛·沃特森不要太过着急摆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束缚,不是因为什么时候未到之类的,而是因为艾玛·沃特森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艾玛·沃特森现在的积累还是不够,她在应付赫敏·格兰杰之余,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来了,所以,如果在现在去挑战其他的角色,只会适得其反。

埃文·贝尔对艾玛·沃特森可没有留情,一切都是实话实话,闹得小姑娘一脸沉重地达成当天晚上的飞机回去伦敦了。站在旁边的泰迪·贝尔倒是习惯了埃文·贝尔的这种说话方式,他知道埃文·贝尔是为了艾玛·沃特森好才会直言不讳的,但眉头还是难免往中间靠拢了起来。

埃文·贝尔看着哥哥的表情,乐不可支,显然,在悄无声息之中,泰迪·贝尔已经在逐渐改变了,只是泰迪·贝尔现在还没有发现罢了。这种旁观者的感觉很好,真的很好。

就在埃文·贝尔观看“芭蕾舞鞋”的时候,“血色将至”也如火如荼地在纽约和洛杉矶的两间影院上映着。

第1729章 血色将至

“血色将至”的电影是在一片沉默之中拉开帷幕的,暗无天日的矿井里,满脸大胡子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拿着鹤嘴锄,在不断地敲打着,一言不发。这是1898年,淘金热时代的尾巴,这名矿工就像当时无数的人们一样,怀抱着有朝一日能够找到金子的梦想,孤单寂寞地在矿井下辛勤劳动着。

他点燃了炸药,试图将矿井再炸得深一些,挖掘出有用的矿石,但是在重新下矿井的时候,却因为楼梯松动,整个人摔到了矿井底部,以至于左脚受伤。整整五分钟,他终于发出了第一次声响,那痛苦的哀嚎在矿井里回荡,一句“不!”的声音在矿井里悠然回荡。但最终,他瘸着腿挖来的矿石,依旧一无所获。

1902年,这是石油热正兴起的年份,这个叫做丹尼尔·普莱维的矿工开采出了一口油井,并且尝试自己制作出了器械,继续开采油田。这一次,他的愿望实现了,从油井里开采出了大量的石油。

但意外很快就出现了,机器的松动砸到了油井之下,将一名油井底下作业的工人砸死了。丹尼尔·普莱维却不为所动,将这名工人遗留下来的婴儿收养了过来,继续进行石油的开采工作。

由于油井开采出了石油,于是,丹尼尔·普莱维很快就从一名穷困潦倒的采矿工人变成了小小的油矿主,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在野狼山的小油田,他开始试图扩展自己的事业。九年之后,他成功了,成为一个拥有十六口油井的初级油矿主。

当丹尼尔·普莱维抵达一个新的小镇信号山试图收购土地去开采石油的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面容俊俏的孩子,H。W。普莱维,这显然就是他收养的那个婴儿。

丹尼尔·普莱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即使面对信号山居民们的急切、愤怒、暴躁,他始终不急不躁,只是不为所动地将自己的优势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是一个居家的男人,我把钻井油田当做家庭产业在做。这是我的儿子兼合伙人H。W。普莱维。”毫无疑问,这就轻而易举地将他和其他资本家区别了开来。

当丹尼尔·普莱维面对居民们并不一致的争吵时,镇定自若地就选择了离开,因为他希望把局面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他选择了一家靠近北面、距离稍微远一些的土地,找到了土地拥有者,然后舌粲莲花地说服了这户家庭,并且抢在其他资本家之前率先开采出了信号山的第一个油井,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开辟出了自己的事业。

电影院里的观众一片寂静,埃文·贝尔利用画面、音效、台词呈现出来的故事,在短短二十分钟之内就将故事直接铺陈了开来,说不上吸引人,但整个线索清晰异常,那种透露在画面、声音里的萧索,悄无声息地就开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笼罩起来。正如影片的名字“血色将至”一般,那一种乌云即将遮盖天空光芒的风雨欲来之势,让人不由心慌慌。最重要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丹尼尔·普莱维,一下就掀翻了所有人对他之前的印象,将这个一步一步从小矿工变成资本家的角色演绎得真实逼人,刚才那连续两大段说服的演讲,让观众都合不拢嘴,看着这截然不同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震撼感扑面而来。

昏暗的木屋门口,一个棱角分明的年轻人拿下了自己的礼帽,谦卑地进入了屋子,看到那在清冷的白色灯光之下显现出来的脸部轮廓,观众之中有人脱口而出“埃文·贝尔”,这让现场不由响起了低低的笑声。虽然明知道埃文·贝尔在这部作品里只是配角,但人们还是十分渴望看到埃文·贝尔的出现,电影开始十九分半之后,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普莱维先生?”这个年轻人是前来寻找丹尼尔·普莱维的,“你在寻找石油?如果一个地方有石油,你愿意为此付多少钱?”这个叫做保罗·桑迪的年轻人,用小波士顿地区的他家附近的潜在油田信息作为交换,得到了五百美元的报酬,然后就离开了。

这就是埃文·贝尔的第一次登场了,似乎没有太多的棱角,只是一个谦逊却聪慧的年轻人而已,相比于丹尼尔·普莱尔这个角色,这个叫做保罗·桑迪的角色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发挥余地。

随后,丹尼尔·普莱维就带着H。W。普莱维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小波士顿,寻找到了桑迪家农场的所在地,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保罗·桑迪不在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和保罗长得一模一样的叫做伊莱的年轻人,看来,保罗和伊莱应该是一对双胞胎。

丹尼尔·普莱维是以捕猎的名义来到这里露营的,然后趁桑迪一家不注意的时候,开始勘探着附近的土地。很快,他们就确定了这里的确有蕴藏是有的可能性,而且更为幸运的是,这里距离海岸线不远,丹尼尔·普莱维已经开始构想,如果可以搭建一条输油管直通海岸线,然后把石油卖给联合石油公司,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运输方面剩下不少费用。

丹尼尔·普莱维已经决定把桑迪农场买下来了,由于知道这里有蕴藏石油的保罗·桑迪不在家,于是丹尼尔·普莱维开始盘算起来。如果按照油田的价格来购买的话,不仅单价是比较高,而且开采出石油之后,原户主也可以要求分红;所以,这一次,丹尼尔·普莱维希望钻这个空子,不用油田的价格来购买,而是以希望长期在这里打猎的名字将周边的土地都购买下来。

丹尼尔·普莱维的计划在对桑迪一家之主埃布尔·桑迪阐述的时候,一切都十分顺利,但是却遭受到了伊莱·桑迪的强烈反抗,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丹尼尔·普莱维的别有用心,而且,伊莱·桑迪显然也是知道关于桑迪农场可能蕴藏有石油的事。

伊莱·桑迪希望能够用一万美元的价格将桑迪农场卖给丹尼尔·普莱维,然后用这笔钱投资自己的教堂,但这不仅远远超出了丹尼尔·普莱维提供的三千七百美元的报价,而且很快就引来了丹尼尔·普莱维的反感,因为伊莱·桑迪试图在控制事情的发展,这对于丹尼尔·普莱维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很快,伊莱·桑迪就迷失在丹尼尔·普莱维的狂风骤雨之中。

这是伊莱·桑迪和丹尼尔·普莱维的第一次交锋,尚显稚嫩的伊莱·桑迪只是挑起了丹尼尔·普莱维的怒火,以五千美元的价格将桑迪农场卖了出去,另外五千美元则会在发现石油之后再给伊莱·桑迪,除此之外,伊莱·桑迪几乎没有反抗能力,两个人的言语交锋,丹尼尔·普莱维可以说是完胜。

观众忽然就意识到了,真正与丹尼尔·普莱维形成对抗的不是保罗·桑迪,而是伊莱·桑迪。而伊莱·桑迪从一开始就没有掩饰自己的宗教信仰,很显然,这将会是宗教与资本之间的一次对抗。

在激昂的音乐之中,丹尼尔·普莱维将周围的土地都买了下来——除了威廉·班迪,一个固执的老头——但这并不会影响丹尼尔·普莱维的计划,他很快就将挖掘队都唤来了小波士顿。而迟来一步的资本家们只能是谋求周围其他地区的发展了,显然,丹尼尔·普莱维在开采石油的进程之中,又占据了一次先机。

丹尼尔·普莱维在土地上开始搭建自己的钻探设备,而伊莱·桑迪则在工人之中开始宣传自己的第三启示教会。一个通过资本,一个通过信仰,无声无息之中,开始在这片荒瘠的土地之上展开了抢夺。

在钻井开始工作之前,伊莱·桑迪上门主动提供自己的服务,他希望在动工仪式之前被正式介绍,然后展开一个小型的祈福仪式。丹尼尔·普莱维表面上答应了,但在动工仪式开始的时候,他却没有邀请伊莱·桑迪上前,而是让桑迪家的小女儿玛丽上前祈福,把原本应该使用在伊莱身上的话语套用到了玛丽身上,并且直接让H。W。普莱维开始了钻井的运作。

显然,这让伊莱·桑迪和丹尼尔·普莱维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起来。

一次事故,有一名工人去世了,这种情况在二十年代的石油开采工作里,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在整理这名工人的遗物时,丹尼尔·普莱维发现了第三启示会的标识。丹尼尔·普莱维知道,他必须向伊莱·桑迪低头了。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