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7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之外,埃文·贝尔的电影里还简单而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个形象,胆怯的乳母、冷酷的加拉尔夫人、贪婪的巴尔迪尼、自大狂傲的里希斯,从贵族到民众,每一个人都像是格雷诺耶身上的一面镜子,他们都是悲哀的,但却又不值得同情。这每一个角色最终的归宿,都在暗示着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结局,他们看似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却转眼烟消云散,就如同那些劣质的香水一般,瞬间迸发的香气却马上转瞬即逝。

在埃文·贝尔镜头之下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讽刺的更是这个社会上无数衣冠整洁的人们。人们屈服于强权、屈服于金钱、屈服于欲望、屈服于命运,而屈服之后,又可以云淡风轻地忘记自己懦弱的景象,就像格拉斯的民众一般,疯狂的欲望派对之后,默默地穿上衣服,不再提起这件事,然后拉一个替罪羊来试图毁灭事情发生的证据。

在这个社会里,利用战争达成利益交换目的的政客,利用黑暗交易剥取民众利益的股市经纪人,利用慈善事业掩盖金钱来源的黑社会,利用外貌身材实现升职的小人,利用廉价劳动力掠取差价利益的资本家……这些人其实都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他们虽然不直接杀人,但他们的手上都沾着不同人的鲜血,他们的罪恶也许没有公布天下,但他们的内心是知道这一点的。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恶魔,但他希望有人能够撕下他的面具,揭露他的真相,可惜的是,没有人达成了他的心愿。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完成了上帝的诅咒,他将那一瓶绝世香水洒在了自己的身上,完成了最终的轮回。所以,至少,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天才。

“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天才”,“电影手册”用这样一句精炼的总结性话语为“香水”这部电影下了定语。

第1329章 缔造经典

“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天才”,“电影手册”的这句评语成为了“香水”这部电影评论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不仅因为这句评语将媒体评论生动形象勾勒了出来,还因为这句评语为“香水”这部电影下了最好的定义!

在率先撰写影评的二十四家媒体之中,十二家媒体齐齐给了“香水”赞扬,他们认为“香水”是天使,这其中有七家媒体给了满分四分,五家媒体则给了四分中的三分;另外十二家媒体认为“香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恶魔是他们对“香水”的定义,其中四家媒体给了零分,八家媒体则给出了一分的评价。

一半对一半,没有“二分”这样的中庸评价,所有的一切都走向了极致。这就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的真谛,这使得“香水”的媒体综合评分来到了诡异的二点一分,这才是一个绝对中庸的结果。这也证明了,喜爱这部电影的媒体为之疯狂,而厌恶这部电影的媒体则恨之入骨。

至于那一句“天才”,则是对埃文·贝尔最佳的注脚,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没有人可以否认埃文·贝尔对于“香水”这部小说改编的出色,埃文·贝尔无论是在导演、编剧的角度上,还是在演员的角度上,都展现出了让所有人都惊叹的能力。一句天才,成为了对“香水”这部电影最形象的形容之一。

罗杰·埃伯特,这位鼎鼎大名的影评人的评论说到,“埃文·贝尔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了气味的氛围,画面里没有一丝血腥和暴力,唯美艳丽的镜头彷佛中世纪令人叹为观止的油画。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偏执狂一般的人生,在每个人的心底产生了不同的回响,或赞同,或反对,或喜欢,或厌恶,或同情,或鄙夷。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情感是复杂的,同情,共鸣,但同时也否定。我更喜欢影像背后的故事本身,埃文·贝尔将这个嗅觉天才一生的心理变化,用最华丽的方式勾勒了出来,让人内心的思绪翻滚,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真实的头绪。这种反思,这种震撼,不仅显示了埃文·贝尔身后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于角色令人发指的探索,更是将原著小说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不可思议。”

最后,罗杰·埃伯特认为,埃文·贝尔凭借“香水”这部电影有希望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多个重要奖项上发起冲击,比去年“阳光小美女”还要更加出色而猛烈的冲击。即使现在还是五月份,但埃文·贝尔已经悍然成为了年底颁奖季的有力竞争者。

英国杂志“完全电影”的评价认为“埃文将聚斯金德原著小说的精髓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评论里说到“他不仅将这个由气味构成的荒诞世界用艳丽的色彩勾勒了出来,而且还将格雷诺耶传奇的一生详尽地展示了出来”,在“完全电影”看来,埃文·贝尔对于格雷诺耶的心理转变描绘十分具有说服力。埃文·贝尔将“香水”原著小说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都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意大利权威电影杂志“经典”对于埃文·贝尔所构建的气味世界赞不绝口,他们仔细分析了埃文·贝尔的拍摄手法,认为他一共使用了三种层次将斯坦利·库布里克认为“不可能的改编”变成了现实。

第一种层次是画面,它包括无数具体的形象,肮脏泥泞的街道、被刀劈开的鱼头、成堆的动物内脏和血污,皮革和油脂……视觉是最直接的刺激,它唤醒了观众沉睡的记忆;第二种层次是音乐和声响,大量有层次的环境声响和具有煽动性的交响音乐,共同营造出逼真的现场氛围,肮脏的鱼市,人声鼎沸的市场,幽暗的街道,法国南部花香四溢的田园……这些声音潜移默化地营造了空间的带入感;第三种层次则是画外音,在这部电影里,画外音的重要性超过了一般电影里画外音的叙事意义,它竭力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并具有显而易见的诱导和启发性,它们指导我们对画面和音响作出跨越感官的联想。画外音成为了关键的点拨,催化观众强烈的情绪。

“准确而美妙的特写镜头,带有催眠作用的交响乐,佐以诱导性的画外音,一起构成了针对观众的强烈暗示,它们共同唤醒人们最敏感的嗅觉记忆,让人对画面场景所表现的味道如临现场,这恐怕正是埃文赋予电影以气味的基本手段。逃脱这种精心营造的视听环境,味道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在这种层层包裹的视听幻觉里,我们确实会产生逼真的错觉,我们似乎真的闻到了那种气味——贵族男女假发上浓重的香粉味儿,皮革工厂那股浓郁的腥臭味儿,少女浓密红发和耳垂下皮肤的迷人气息……那感觉真是奇妙无比。”

“经典”认为埃文·贝尔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并且出色得让人叹为观止,电影里饱满的色彩、美轮美奂的画面、刺激性的影像,给每一位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拍摄手法、色彩运用,到故事改编、节奏掌握,埃文·贝尔在“香水”这部电影里奉献了大师级的导演技巧,还有表演,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

“娱乐周刊”就认为,埃文·贝尔的表演将整部电影的故事线和核心思想轻松地点亮了,“从原始的探索,到执着的追求,再到发现自己没有气味,从而产生证明自己存在的动力,达到了掌控世人目的之后,孤独寂寞的上涌,到最后自我毁灭。埃文清晰而细腻地呈现出了格雷诺耶心理变化的每一个瞬间,将这个人物的成长与转变以及毁灭,完完整整地勾勒了出来,让所有观众都不由感叹连连。昏暗的光线和高高的眉骨让那汪湛蓝色深邃得宛若大海,但是那条笔直挺拔、泛着高光的鼻梁却始终指引着电影的方向,他无与比伦的专注和单纯轻而易举地呈现了出来,一举击中内心的深处。”

当所有人把电影的一切都赞扬了一遍,“时代周刊”的评论,将“香水”这部电影推向了经典的位置。

“正如世间最美妙的香调,‘香水’的力量在掩盖瓶塞之后,才将持久展露。”

尼尔·达西的评论之中将焦点放在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上,他认为这也是埃文·贝尔改编剧本真正的野心所在。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一名天才,毋庸置疑,他的没有气味独立于这个世界的存在,但却又以一种诡异而可怕的方式寄生在这个肮脏可怕的世界里。在埃文的镜头里,十八世纪的巴黎肮脏腥臭腐朽可怕,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诞生的嗅觉天才格雷诺耶,又具有什么意义呢?格雷诺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社会里每一分每一毫的腐臭,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人骨子里的贪婪、邪恶、欲望,贪婪庸俗的商人、刻薄功利的乳母、冷酷残暴的工厂主、虚伪腐朽的主教、奢靡堕落的贵族等等,在这个畸形、腐败、堕落的社会之中,格雷诺耶的天赋就意味着他将注定比一般人更为剧烈而深刻地品尝着人间的肮脏和可怕。

在埃文的这个故事里,气味的缺失成为了格雷诺耶与世界唯一的连接点,这也是他人格损害、痛苦挣扎和非常人生的基本归结点,他所有的追求以及此后衍生的偏执、疯狂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善言辞的自闭性格、在山顶蛰伏七年之后的复出、寻找自我存在失败之后的自我毁灭,内在的气味平衡机制的缺失核心构成了格雷诺耶所有行为的动机,这同时也成为了那瓶绝世香水最好的注解。

香水的前调是人们感动地朝拜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香水的中调是人们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时几乎要昏厥;而香水的后调则是人群就像是着了魔一般,开始向最原始的欲望低头,没有人能够例外。

这说明了,格雷诺耶对于这个世界最彻底的洞察其实就是欲望,对于金钱、对于权利、对于欢愉的欲望,当人们失去理智回归动物本能时,就是对于欲望的屈服。而当人们屈服于欲望时,不会顾及勾起自己欲望的究竟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存在还是一股香味。所以,格雷诺耶失败了,没有人能够从欲望的漩涡之中撕开他的香水面具,依旧没有人能够发现没有气味的他。最终,格雷诺耶还是毁灭在自己的‘没有气味’中,因为鱼市场的人们服从于自己对于生存对于食物的欲望,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一个‘人’,直接分食了他。

没有气味让格雷诺耶独立于这个世界而存在,这让他看到了这个被欲望所支配的世界,并且掌握了控制世界的钥匙,但他依旧是不存在的,所以他选择了消失于尘世间,完成了一个轮回。

埃文拍摄这部电影的真正深层含义,是对于这个恶臭世界的批判,是对这个腐朽社会的谴责,更是对那些束缚自由的道德规定的反抗。在那些华丽到让人说不出话来的画面背后,埃文依旧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反思,深刻到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显然,尼尔·达西的评论,将“香水”的造势推向了顶峰。埃文·贝尔成功了,成功地缔造了一部经典,让人叹为观止!

第1330章 记者狙击

从画面到音响到台词,从故事到角色到思想,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专业媒体将“香水”这部电影从头到脚赞了一个遍,“电影手册”、“视与听”、“帝国”、“纽约时报”、“娱乐周刊”……当然,这其中自然不能缺少大名鼎鼎的“电影评论”,克里斯·范朋克这次没有再重复去年对“断背山”的覆辙,他亲自来到了戛纳,并且在第一时间对电影进行了评论。

克里斯·范朋克的评论说到,“气味是通向人们记忆之门,尘封已久的往事可鞥在某天被一种细微的味道所唤醒,而和听觉、视觉相比,嗅觉也显得更加微妙私密。听觉、视觉更像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嗅觉则完全属于个人,代表着黑暗、亲密和零距离。‘香水’正式因为罕见地唤醒了这种价值,并且构建了一个让所有人的惊叹的气味世界,才显得格外珍贵,令人过目不忘。”

当然,埃文·贝尔对于人物心理转变的刻画、对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勾勒、对于人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阐述也让克里斯·范朋克赞不绝口。在这篇评论的最后,克里斯·范朋克用“这是一部足以跻身二十一世纪十大经典之一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成为了“香水”最有名的一句注脚。

不过,即使有“电影评论”这样将“香水”推向神作的评论,但“首映”、“世界新闻报”、“好莱坞报道”、“名利场”等一大批杂志的指责唾弃声还是不绝于耳。“肯定约等于否定”的评论公式让人哭笑不得。

毫无疑问,虽然“香水”深陷在十二家媒体赞扬十二家媒体批评的漩涡之中,这种极端的评价让“香水”这部电影深陷于是经典还是垃圾的拉扯之中,但是对于埃文·贝尔来说,他却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设想。

埃文·贝尔对于“香水”的改编不同于上一辈子汤姆·提克威偏于商业的做法,他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心理的转变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并且将小说的深刻内涵也展现了出来,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故事完整了,但是更加沉重而冗长,足足比埃文·贝尔记忆中汤姆·提克威版本多了近二十分钟的长度,这种一种很冒险的做法。因为一般来说,电影太长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而且在商业推广上也不容易吸引更多的观众。但最终的结果证明了埃文·贝尔的明智,他利用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整个人都塑造了起来,整个故事冲破了那层窗户纸,成功跻身了“经典”的行列——至少在埃文·贝尔自己看来是如此的。

至于,一半媒体赞不绝口,一半媒体骂声连天;一半观众叹为观止,一半观众弃之如履。这种情况,埃文·贝尔早就预料到了,他并没有希望能够取悦所有观众——之前的三部作品也从来没有做过这个打算,他只是希望能够将“香水”这个故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让人们体会到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笔下那个气味世界的神奇,那就足够了。

当然,寄予厚望的原著拥簇们齐齐对埃文·贝尔表示了支持,这也成为了埃文·贝尔开心的理由之一。更不要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赞美了,“我喜欢它”,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评语,却是来自于这位挑剔苛刻的老人至高的赞誉了。当初,无数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改编任务,就连斯坦利·库布里克都如此认为,现在,成品获得的评价也越发让人感受到埃文·贝尔的出色。

“香水”上映之后,戛纳电影节的媒体支持率又发生了变化,“通天塔”、“回归”依旧以绝对的优势领跑,二者的媒体支持率加起来就超过了五十个百分点,一骑绝尘。在两部作品之后,“绝代艳后”以八个百分点位列第三,而“香水”的排名则要继续往下数,在第五名的位置才能看到,仅仅只有五个百分点的支持率,可以清晰地解读出媒体们对于这部处于争议漩涡的作品问鼎金棕榈的前景并不看好。

面对这种局势,媒体的非难紧接而至。要知道,埃文·贝尔在之前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目前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让我感兴趣”,这不仅掀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法国的当地媒体记恨至今,即使法国本土最权威的媒体“电影手册”对于“香水”送上了满分的至高评价,但依旧无法阻挡其他媒体们蜂拥而至的“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看埃文·贝尔的笑话。

按照常理来说,此时正是电影首映之后最佳的宣传时机:电影刚刚上映,新闻爆点层出不穷,更何况这里还是戛纳电影节——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任何一个明智的剧组都会在此时展开大面积的宣传,但埃文·贝尔却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最终只接受了十家媒体的专访请求——这个数字仅仅是别人宣传量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且,这些媒体的专访都被安排在了早饭之后。早饭!这个时候媒体都要火烧屁股了,埃文·贝尔居然还有时间享用早餐,这实在是让媒体记者们都被气坏了。

埃文·贝尔的这个举动,顿时激怒了一批媒体。在接到通知之后,以“首映”为首的媒体们就相互约定,干脆就不去采访埃文·贝尔,让埃文·贝尔品尝一下被冷遇的滋味,那么他就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了。结果,这个来自于艾略特·卡特的计谋得到了不少同僚的支持,毕竟埃文·贝尔这一次实在是把媒体得罪狠了。

这里可是戛纳电影节,所有剧组——真正的就是指所有剧组,没有人例外,全部都在积极地配合媒体宣传工作,一整天连轴转的采访下来,五十家媒体专访都算不上什么夸张的事,有时候晚上还要参加晚宴,更不要说络绎不绝的首映式和交际场合了,这才是戛纳的盛况。但看看埃文·贝尔,耍大牌、端架子、目中无人、恃才傲物……不仅在抵达戛纳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大放厥词,而且“香水”上映之后居然还如此不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