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数琐碎的细节、平淡的故事叙述,让整部电影显得索然无味。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依旧无法彰显出任何特别。埃文拘谨拙劣的演技,让人甚至听不清楚他的台词,杰克幼稚冲动的表演依旧没有褪去偶像光环,让人失望的一部作品。”
粗看艾略特·卡特的批评,似乎将“断背山”批得一无是处,但事实上,却越发可以看出他没有任何理论立足点,无法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进行批判,所以才会胡乱批评一气。关于埃文·贝尔说话含糊,那正是怀俄明州牛仔们说话的特性,反而是他演技出色的体现;关于杰克·吉伦哈尔角色的解释也是胡说乱造,那就是杰克这个角色的个性。而对于电影本身,艾略特·卡特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攻击,所以就把焦点放在了“同性恋”之上,希望煽动起保守派们的情绪,让他们对于同性恋——而不是电影本身——做出反抗的行为。
“首映”评论的粗糙苍白,也越发让这场地震级别的甩耳光大会变得精彩起来,就连“首映”这个头号反派都在自拆擂台,更何况是其他媒体呢?
其实,早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断背山”的时候,欧洲各国媒体就对这部电影送上了不少赞誉,即使当时有更加出风头的“晚安,好运”,但赞誉声依旧是络绎不绝的。
来自英国的“泰晤士报”评论认为,“宏大的格局,动人的故事,不凡的演技和剧本,抢眼的摄影,‘断背山’拥有一切成为经典的资本。”
同属英国的“视与听”在嘲讽美国媒体的鸦雀无声之前,对于“断背山”也是有大把好评的,“李那平静含蓄的镜头之下,蕴含着让人吃惊的情绪在波动,埃文和杰克之间的火花,让故事看起来美好得让人心痛,每一副画面都像是一张明信片,那种完美越发刺痛我们柔软的内心。”
法国的“电影手册”送上了独特的赞誉,“李并不羞于谈性,实际上这对爱人之间的激情令人震惊……这个关于爱的故事表达出了人性中的一些本质的痛惜,既自然灼痛又优美细腻。”
另外,英国著名杂志“帝国”还说,“这是一个同性恋故事,又不是一个同性恋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很多。”
而意大利当地媒体则认为,“埃文用他细腻内敛的表演,成功让大屏幕前每一个人的心都碎了,这样的爱情,让无数人向往。”
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场刊的评论则说道,“史诗般的电影,那种被蕴含在广袤苍凉山脉之间的涌动,在眼前呈现出一幅壮观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埃文的表演震撼全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在牵动着观众的内心。”
德国媒体则用最简单的赞誉表达了内心的想法,“史上最佳,没有之一!”当然,也许他们指的是同性恋题材电影史上最佳,但对于“断背山”本身的认同却丝毫没有打折扣。
从威尼斯到多伦多,先后为“断背山”送上评论的媒体一共有三十一家,除了“首映”之外,其他三十家媒体全部好评,更不乏那些最顶级的专业电影杂志,可见“断背山”所赢得的舆论优势了。
当然,舆论的好评越多,“贝尔现象”所带给美国媒体的耻辱感就越严重,但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除了打碎牙往肚子里吞之外,别无他法。这不是媒体第一次在埃文·贝尔面前吃瘪了,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是,这一次,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这个特殊属性,就势必注定了,地震回响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多伦多电影节之后,“断背山”在大范围公映的时候,这种震荡还将持续下去,一直到奥斯卡结束为止。
在这无数的耳光声中,其实响声最大的,应该是来自于克里斯·范朋克,“电影评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影评,因为克里斯·范朋克拒绝观看这部电影。一直到多伦多电影节接近尾声的时候,克里斯·范朋克才赶到了多伦多。因为就连罗杰·埃伯特都送上了如此赞誉,而所有媒体影评之中,更是一片好评,这让克里斯·范朋克震惊了。
其实当初克里斯·范朋克之所以会如此痛心疾首,也是恨铁不成钢,他很喜欢埃文·贝尔这个新生代演员,有个性有才气有志气有坚持。克里斯·范朋克也是希望埃文·贝尔的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当他知道埃文·贝尔要接触同性恋这个好莱坞的禁忌领域时,他才会如此愤怒,因为他不希望埃文·贝尔自己毁了自己。这就好像父母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之深责之切,克里斯·范朋克当初的愤怒,更像是对埃文·贝尔不争气的一种发泄。为此,他甚至拒绝观看“断背山”。
但现在却不同了,所有人都在说“断背山”好,克里斯·范朋克忽然想到,埃文·贝尔从来就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必然有他的理由。那么,为什么是“断背山”,为什么即使是同性恋电影也不怕,为什么埃文·贝尔如此坚持,克里斯·范朋克知道,自己必须找到一个答案。所以,他出现在了多伦多。
“断背山”在多伦多首映之后,好评如潮,午夜场加映也依旧是全场座无虚席,即使电影开始播放之后,门口也依旧有求明天加映门票的观众,举着牌子四处停留。克里斯·范朋克足足排了三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了一张门票,来之不易,他还算幸运的了,有人排了大半天队结果也没有能够买到票,只能留下无限郁闷了。
“看完电影之后,我坐在座位上没有动,我努力在回想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但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能回忆起恩尼斯那双饱含泪水的湛蓝色双眸,还有那彷佛撕裂一般的痛苦。一直到人去楼空,我被管理员赶出了电影院,站在午夜的广场上,冷静下来,让人放任泪水流下来,被风吹干,再继续往下流淌。”这是克里斯·范朋克影评的第一段话语,没有对电影的任何评论,更不要说任何专业信息了,只是一段心情,就好像任何一名观众的感想一样,但这却恰恰反映出了克里斯·范朋克内心的震撼。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埃文宁愿冒着被所有人指责的风险也要接拍这部电影,电影中那干净到纯粹的爱情就足以解释一切了。没有人在乎这是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没有人在乎同性恋是否能够得到认可是否符合社会取向,只是静下心来,随着那一个个镜头走进这个属于断背山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爱情不需要任何条件,外貌、金钱、阶级、性别、年龄……全部都不需要,只需要有一颗真挚的心,一切都会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电影之中恩尼斯和杰克第一次发生关系的夜晚,看到两个人第一次接吻,我有点反胃,甚至犹豫是否应该偏开脑袋;四年之后两个人再次见面时,那充满激情的热吻,我没有任何想法——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两个男人,只是认真地看着;当杰克说出那句‘我真希望知道怎么戒掉你’时,看着恩尼斯在杰克的怀里哭泣的像个孩子,我希望他们两个在一起,真心的;恩尼斯在杰克的家乡,发现了那两件衬衫,杰克的衬衫包裹着恩尼斯的,刹那间,泪水就流了下来……爱情,的确不需要任何界限。
所以,我道歉,我诚挚地向埃文道歉。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这是一次再精彩不过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了,埃文,谢谢你,谢谢你为我们带来了‘断背山’。”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克里斯·范朋克通篇都没有按照常规影评来写,而是以观众的身份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在影评末尾,克里斯·范朋克居然还道歉了。这句道歉,也让美国媒体“自相矛盾”的地震式自虐行为,达到了巅峰,随后,烟消云散。因为,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断背山”是出色的。
第1098章 处处精致
事实上,克里斯·范朋克对于电影还是做出了专业的点评,在他第二次观影之后,他又撰写了一篇影评,对于电影进行了专业的评论。在这篇评论之中,克里斯·范朋克对于李安镜头的运用、节奏的把握以及主题的升华给予了至高的评价,就如同其他影评人一样,克里斯·范朋克丝毫没有因为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就赋予“同性恋”的标签,因为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另外,克里斯·范朋克还对埃文·贝尔的表演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埃文用多层次、高难的技巧性表演,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新生代演技领军人物第一人,埃文已经在奥斯卡赢得了两个最佳男配角提名、一个最佳男主角提名的荣誉,这为他拿下了一座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这次凭借恩尼斯一角又问鼎威尼斯影帝,埃文的表现绝对精彩。恩尼斯内心的纠结、冲撞、挣扎和犹豫,在埃文那微微扯动的嘴角和木讷的脸庞上,清晰地传达出来,那一汪湛蓝色的眼眸蕴含的深情和错杂,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埃文对于角色的把握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恩尼斯就是埃文,埃文就是恩尼斯,无论是西部牛仔说话含糊不清的姿态,还是马背上英姿飒爽的矫健,亦或者是面对妻子、面对杰克的复杂,埃文让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一种融入血液的深刻。也许,埃文距离他的第一座奥斯卡影帝小金人,并不遥远。”
克里斯·范朋克的认错,可以看做是身为父母对于子女的疼爱,即使责骂了子女,但是看到子女有出色表现时,他还是愿意低下高傲的头颅,给孩子们鼓励;而克里斯·范朋克的专业点评,则是站在影评人的立场,给予了“断背山”应该得到的待遇。
同性恋,作为好莱坞不可动摇的潜规则之一,因为“断背山”的出现,似乎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那么,“断背山”在北美的上映是否顺利,又能否真正得到与影评相匹配的关注和掌声,只有等到十一工作室确定“断背山”的北美上映时间之后,大家才能发现了。
所有的影评都出现了,唯一缺少的,似乎就是“娱乐周刊”了,意外的是,这一次威廉·伍德并没有执笔撰写影评,而是邀请了专业的“滚石”杂志音乐评论人亚当·罗伊写了一篇关于“断背山”的乐评。事实上,这是一个影评系列,其中包含了威廉·伍德的影评,亚当·罗伊的乐评,另外还有服装、镜头、演技等多篇评论。“娱乐周刊”为“断背山”制作了一个叫做“处处精致”的专题,将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拿出来剖析,得到了如潮的好评,也让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有了更高的期待。
其中,亚当·罗伊的乐评格外惹人注目,因为这次“断背山”的配乐创作人,是埃文·贝尔!
埃文·贝尔负责制作了“恋恋笔记本”、“神秘肌肤”等作品的配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加勒比海盗”配乐团队中也有埃文·贝尔的名字,这就不为人所知了。这一次埃文·贝尔负责“断背山”的配乐制作,完全从零开始,为整部电影重新编制了所有的旋律。所以,亚当·罗伊也被特别邀请撰写了这篇评论。
不过,亚当·罗伊并没有到多伦多,他是而后在电影限定放映时才观看到这部作品的,“娱乐周刊”的这次“处处精致”专题从九月份一直持续到了来年一月份,为“断背山”做宣传的坚定决心可见一斑。
“沿着埃文指尖之下的吉他,我开始探知‘断背山’镜头之下的每一寸胶片,还有恩尼斯和杰克身体的每一寸。
吉他早已不是新鲜的配乐工具,却独独在埃文·贝尔的指尖演绎变幻,或清脆,或凛冽,或悠扬,或震撼。彷佛每一毫秒的停顿,都经过了无数的演算和推演,精确而迅猛地抓住了每个人的内心。放纵弦的余音,就好像断背山上空那闲散的白云、轻柔的清风,凝视着两个牛仔的背影,深远而悠长。
埃文用一把吉他构建了‘断背山’的世界,不同于传统西部片的粗犷狂野,让细腻精致的风格汇入了断背山的山脊之中。一抹幽静的绿意取代滚滚黄沙,吉他也摈弃了疯狂,将每一个灵动的弦音都发挥到了极致。从安详的恬静,到焦灼的狂躁,吉他和弦乐团如相濡以沫的恋人,献上迄今为止最华丽的演出。
开篇那首‘开场(Opening)’,有条不紊地梳理着我们纷繁的思绪,牛仔孤身穿过晨雾,以孤独而高傲的姿态开场。空灵的调子在耳边扬起,不带丝毫造作。舒缓如斯,洗净所有观众心头尘埃,让其以至纯的目光,注视爱情的无暇。
不似‘开场’的惊艳,‘断背山1(Brokeback。Mountain。1)’的出场毫无征兆,在潺潺的河水与咩咩的羊群中悄然响起,低调的吉他融入断背山的灵性,就如著名电影作曲家汉斯·季默所说,不为观众注意的配乐才是最好的配乐。吉他的主导,怀俄明州广袤的自然风光彰显主人公内心的轻快自如。
‘乘马(Riding。Horses)’的切入也隐然其中。没有繁琐的技巧炫耀,两个音符构成一节,简短却不单调。埃文知道,只有朴素至极的调子,才能将乐器本来的气质展现出来。马蹄与地面清脆的亲昵,即使没有台词只有画面,一记拨弦便道尽了断背山的闲静与繁世的疏远。
自诞生之日开始,电影原声便被赋予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画面质感。或者说,情感。电影的音乐必须与画面、与人物、与故事交融在一起,那一个个充满着情感、冲突、矛盾的情节,与旋律碰撞出最美妙的火花,那若有似无的情愫悄然在心间萦绕。
‘断背山2(Brokeback。Mountain。2)’在影片中仅出现一次,却最微妙。那是恩尼斯与杰克四年后第一次相聚,在旅馆度过一夜之后,两人决定前往断背山,清晨恩尼斯回家拿行李,和坐了一夜的艾玛有一段对话。在恩尼斯轻吻艾玛离去后,艾玛转身紧紧抱住女儿,咬唇哽咽。乐曲这时响起。不似‘断背山1’以吉他打头,活泼充满生机。它一开始便是深沉起伏的弦乐,继而吉他响起。虽短短数笔却足以勾起观众们的惋惜揪心。接下来的渲染由弦乐完成,吉他作为点睛之笔,在关键之处紧抓要害。艾玛作为妻子尴尬位置的无奈和挣扎,在这一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若说情之切处,非‘断背山3(Brokeback。Mountain。3)’莫属。断背山的湖边,是他们最后的一面。吵架节奏处理得有条不紊。这首旋律落脚于恩尼斯情绪的激动。当恩尼斯情感崩溃,向杰克诉说二十年来的生活辛酸时,音乐响起。如果说‘断背山2’的吉他是点睛之笔,那‘断背山3’的吉他则让情感得到了升华。回到二十年前的岁月,还是那个站在篝火边站着睡着的杰克,还是那个哼着小曲的恩尼斯。时光在这一刻彷佛有些混乱,吉他再次空灵地浮动,在曾经的曾经,舒展开来。顺着杰克的目光延伸,无数个日升日落重新上演。情绪的变迁,也让吉他在不同场合,彰显迥然质感。
在故事的结尾处,‘翅膀(The。Wings)’掺杂着恩尼斯和我的泪水,吉他的和弦漫延着。那句‘杰克,我发誓……’随着肆意的拨弦,达到全片的高潮。我一直觉得这是最能代表‘断背山’的一首配乐。调子总要上扬,却又停留,降半个调上徘徊。如同恩尼斯和杰克,如同艾玛和露琳,只能对心中爱意视而不见,最后只剩惆怅与遗憾。最终‘翅膀’也只是停留在这个并不高的音符上,算是对影片基调的回应。
埃文在吉他,在‘断背山’中达到了极致,无论他之前创作过多少动人肺腑的旋律,但是这一阙阙旋律与恩尼斯、杰克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山间那一绺绿意的盎然、惬意和忧伤,在吉他的琴弦上下翻转,悠然回响。”
亚当·罗伊的这篇乐评,是对“断背山”配乐的评论,同时也是对电影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这也契合了“娱乐周刊”这次专题的标题:处处精致。可以看出,“断背山”是一部十分动人细腻的作品,其能够赢得影评人如潮的好评,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但是,在这一片好评声之中,不和谐的声音依旧存在,当然不是指保守派的反对言论,毕竟他们没有到多伦多来,并没有看到电影的成品,所以还不急发表自己的抗议。真正不和谐的声音,是来自观众们对安妮·海瑟薇的意见。
不是埃文·贝尔,不是杰克·吉伦哈尔,观众们用极大的包容性理解了两位男演员出演同性恋,并且有激情戏的行为;也不是米歇尔·威廉姆斯,观众们对这位年轻演员的细腻演出赞不绝口;而是安妮·海瑟薇,在电影中挑战极限、打破固有形象的安妮·海瑟薇。
第1099章 转型阵痛
其实多伦多的观众一向以热情著称,即使电影不是一部好作品,他们依旧愿意送上自己的掌声。这也是“断背山”在这里迎来了如此热烈欢呼的原因之一,因为观众们愿意对所有优秀作品掏心掏肺地送上赞誉。所以,对安妮·海瑟薇的意见,其实并不严厉也不可怕,只是观众们的一种声音罢了。而这种声音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预知的。
不同于埃文·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