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另外一个男士匆忙跑了下来,“亲爱的,哦,上帝,亲爱的,你还好吗?”
泰迪·贝尔抓住了男士,“先生,这是你的妻子吗?”可是男士已经完全六神无主了,他只是站在原地不断地呼喊着,“上帝,我该怎么办。简斯,简斯!”简斯应该是他妻子,也就是躺在地上那位女士的名字。
看样子,这位男士是没有办法亲自对妻子施救了。泰迪·贝尔只好扶住这位男士,男士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下来,还好泰迪·贝尔够强壮,一个箭步就站稳了,嘴里说道,“先生,冷静。埃文正在抢救你的妻子。”
多伦多电影节的现任主席皮尔斯·韩德林迅速拨打组委会的医务人员电话,寻求帮助。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为了避免现场出现意外,他们自己也是有筹备医务组的。不过,皮尔斯·韩德林的电话才挂断,就听到人群中间释然的呼喊声。他一回头,就看到了所有观众再次鼓掌起来。
人群中间,埃文·贝尔半跪着,而地上那位女士似乎已经睁开了眼睛。埃文·贝尔轻轻拍打着女士的手臂,从口型上来看,他正在说着,“没事了,亲爱的,没事了”。这让皮尔斯·韩德林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出大事。
现场的观众们看到女士得救了,掌声再次响起来,依旧是送给埃文·贝尔的,却不是为了“断背山”,而是为了他英雄救美的举动。
泰迪·贝尔扶着的男士终于缓过神来了,他一下扑跪到了妻子的身边,“哦,上帝,亲爱的,你没事了,太好了,你没事了。”
周围观众们的掌声逐渐小了下来,就听见男士用着颤抖的声音说到,“埃文,谢谢,真的十分感谢。”
埃文·贝尔却是轻笑了一声,“先生,感谢你不介意我亲吻了你的妻子,这是我的荣幸。”周围的观众也都被埃文·贝尔的这个幽默而轻笑了出声。“还有,我感冒了,希望这不会影响你接下来几天的健康。”这次轻笑就演变成了哄堂大笑,就连那位男士都破涕而笑。
这个叫做简斯的女士,给了埃文·贝尔一个大大的拥抱,“埃文,谢谢你,谢谢你今天带给我的感动,当然,更要谢谢你挽救了我的生命。”
医务人员很快就抵达了现场,带着这对夫妻离开了影院,虽然女士已经恢复了呼吸,但还是要做一番检查,确认一下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突然性休克。
一度混乱的秩序又重新恢复了原本应有的秩序,埃文·贝尔也重新站到了李安和安妮·海瑟薇的中间,接过了话筒。埃文·贝尔对着话筒说到,“虽然刚才的意外情况出现的不是很合时宜,但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大家出去的时候,手掌都肿胀成两倍那么大了。”这是在调侃观众们掌声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些,“当然,就我所知,我们后面还有一部电影的安排,所以,估计我们进场前的情况,又要延续到下一场了。皮尔斯,这应该是组委会最头疼的事了吧。”现场观众们都大笑了起来,而皮尔斯·韩德林则是笑容满面地耸了耸肩。多伦多电影节因为观众太过热情而导致电影排片表一片混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几乎每年都会被抱怨一番,所以他也早就习惯了。
“经历了刚才的意外,现在显然不是讨论电影的好时刻,但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希望简斯女士和她的丈夫不会介意。”埃文·贝尔示意观众们坐了下来,虽然有这个意外状况,但是如果“断背山”剧组人员就这样离开,观众是绝对不会答应的。“首先说说我的看法吧。记得米歇尔把原著小说交给我的时候说过,这就是他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他和所有人都一样,只是他爱的人刚好是一个同性:另外一个男人罢了。”
埃文·贝尔的目光看向了坐在贵宾席的米歇尔·海瑟薇和乔什·哈克特,看到两个人紧紧握在一起的双手,埃文·贝尔露出了一个笑容,“在拍戏的时候,李也曾经对我们说过,杰克爱上了恩尼斯,恩尼斯爱上了杰克,不是单纯男人爱上了男人,只是一个人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对,就这样简单,一个人爱上了另外一个人,仅此而已。”
“在我看来,恩尼斯不是爱上了男人,他只是爱上了杰克,如此深刻沉重,却牢牢地印在了他的骨髓里。”埃文·贝尔最后说道,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今天观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作为演员作为制片作为编剧在观看,更多是作为一名观众在观看,对埃文·贝尔来说,他也是收获良多,“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冠上‘同性恋’电影的标签,也不要加以‘西部电影’的符号,只是当做一个爱情故事,简单的爱情故事来看。我想,那么也许我们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东西。”
“谢谢,那请问,谁有问题。”埃文·贝尔说完之后,扬声说到,声音还未落,全场几乎有超过一半观众的手齐刷刷都举了起来。
第1094章 集体闭嘴
“同性恋西部片”,显然,媒体又再次和埃文·贝尔作对了,他希望大家不要把这部电影单纯看做是同性恋作品,也不要当做是西部电影去观看,但媒体却偏偏为“断背山”冠上了这样一个名头,着实让人恼怒,也更让人哭笑不得。
事实上,埃文·贝尔虽然无奈,但也没有再和媒体去争执,因为即使他不说话,媒体也足够难堪了。媒体们必须面对的情况是,他们对“断背山”弃之如履,对埃文·贝尔的这个决定吐上了一口又一口的唾沫,而现在他们必须忍着恶心自己把唾沫都舔干净,然后厚着脸皮、红着脸颊,将他们笔下的赞扬之词发布在自己任职的媒体之上。
将时间回拨到一年前的八月份,引领2004年整个暑期档狂潮的埃文·贝尔,被踢爆即将要接拍同性恋题材作品“断背山”,于是媒体口诛笔伐。埃文·贝尔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任职于“电影评论”的克里斯·范朋克用一句“这是埃文·贝尔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决定!”为这件事做了定论,从而也引发了全美国吐槽埃文·贝尔的狂潮。
好莱坞电影工业在不断进步着,但是这个电影大熔炉对于同性恋的容忍度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也许有那么一点改变,从原来的零容忍到现在的零点一的程度?好莱坞的潜规则就注定了,同性恋电影没有出头天,这是不允许发生的事,没有任何一部同性恋电影会被容许大张旗鼓,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埃文·贝尔也不行。
埃文·贝尔的崛起速度十分快,就好像火箭一般,但这在好莱坞却不稀奇,因为一夜成名的故事比比皆是,埃文·贝尔实在算不上神话,就连童话都算不上。而好莱坞更让人吃惊的是,一夜堕落的速度往往比成名速度还要快上十倍。也许昨天你还可以站在舞台上接受无数人的欢呼和尖叫,但是第二天你就有可能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埃文·贝尔曾经经历的诽谤事件根本不算什么,虽然所有人都在指责埃文·贝尔,让他陷入了绝境,但至少还是有人关注他的。好莱坞真正残酷的是,前一天聚光灯还在身上,也许第二天就人去楼空,就算他脱光了在街上果奔,也没有人关注。漠视和遗忘,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既然埃文·贝尔能够坐火箭一般红起来,也可以因为一部同性恋电影,一夜之间就被漠视和遗忘。“电影评论”、“首映”、“世界新闻报”……整个舆论界都在质疑埃文·贝尔的决定,就连最后的阵地“娱乐周刊”和“纽约时报”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说一些中立的言论。整个好莱坞都在埋葬埃文·贝尔,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化作尘土,一点一点将埃文·贝尔淹没。
“断背山”拍摄期间,没有人关注,没有任何人关注,包括威廉·伍德。观众可以看到关于“撞车”关于“神秘肌肤”的消息,可以看到埃文·贝尔发行新单曲的消息,还可以看到颁奖季的消息,但是关于“断背山”,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人在意。一直到第六十二届威尼斯电影节,“断背山”才似乎从深深的海底付出水面,一夜之间以耀眼之姿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金狮奖、最佳男演员奖,这是来自威尼斯的嘉奖,不算什么;但是多伦多全场起立,长达二十分钟的鼓掌?没有人能够忽略这一点,即使是自大自信狂妄的美国媒体也不能,他们终于开始意识到,“断背山”蕴含的力量,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即使是最擅长“遗忘”、最擅长“翻脸不认人”、最擅长“虚以委蛇”的媒体也不愿意,一年之前的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还历历在目,现在不仅要他们开口说话,还要开口为“断背山”唱赞歌,这几乎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所以,第一家报道“断背山”的媒体居然是“世界新闻报”,这个非专业娱乐报纸的花边媒体居然抢在了所有人之前——其实根本不用抢,因为除了威尼斯、多伦多当地和欧洲的媒体之外——准确地说是美国媒体几乎不愿意开口。“世界新闻报”愿意开口的代价就是,他们不评价电影本身,而把焦点放在了埃文·贝尔的英雄救美上。
“世界新闻报”花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埃文·贝尔英勇救人的神勇场面,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足够的爆点和关注点,已经足够让他们卖多几份报纸了。在“世界新闻报”的渲染之下,埃文·贝尔在首映式会场英雄救美的事迹迅速在网络上传播了开来,这已经不是埃文·贝尔第一次神勇表现的报道了,前前后后已经有很多次,但是网友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埃文·贝尔就好像他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一般,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
所以,即使是埃文·贝尔根本不会出演漫画英雄电影,观众们依旧在不断呼吁着各大电影公司让埃文·贝尔成为屏幕上真正的英雄;即使埃文·贝尔对于那次人工呼吸救人只是轻描淡写,但各大媒体、网站依旧孜孜不倦地大篇幅报道;即使这是多伦多电影节,一个电影是主角的狂欢节,大家依旧把焦点放错了地方。
所有美国媒体集体闭嘴,这个场景实在是太壮观了,大部分媒体也许是不知道该如何评论“断背山”,也许是碍于面子不想承认错误,也许是对于同性恋电影依旧心有隔阂……而唯二中立的媒体“纽约时报”、“娱乐周刊”也没有发出评论,却是因为尼尔·达西未能观看到“断背山”的首映,看起来他也有些信心不足,他必须观看过电影之后才能说话;而威廉·伍德则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对于“断背山”的感触实在太多,而他的本职只是记者,不是影评人,这让他的每一个文字都棘手不已。
在各种情况之下,“断背山”首映之后,骄傲自大的媒体居然集体失声,没有任何一篇评论出现。面对这种情况,英国著名专业电影杂志“视与听”赋予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贝尔现象”。
所谓贝尔现象,就是埃文·贝尔用他的个性和方式,让那些不可一世的媒体或者自掌耳光、或者成为跳梁小丑、或者集体闭嘴的壮观场面。
事实上,贝尔现象之前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说大家都不看好的“加勒比海盗”横扫票房,比如说无数人在唱衰的“恋恋笔记本”票房口碑双丰收,还有被骂得半死的“神秘肌肤”上映之后却好评一片。再比如现在,“断背山”的出现,这也是贝尔现象最壮观的一次。全美国几千家媒体,就好像约定好了一般,没有任何影评出现,没有任何评论,这种局面绝对是千载难逢,估计以后也很难再看到了,但却是足以被历史铭记的那一刻。
其实,就连美国媒体自己都十分意外,大家都互相以为别人会出头,别人会出头,至少有人会抢新闻,毕竟“断背山”先后在威尼斯和多伦多受欢迎,这新闻可是再火热不过的了,为了生计,肯定会有人抢先发新闻。就算大家碍着面子不发影评,“娱乐周刊”、“纽约时报”也是会发的,还有和埃文·贝尔唱反调的“首映”,大家的打算就是等其他媒体发布了影评之后,吸引了火力,然后自己再发影评。
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在互相看对方的眼色,历史上最可怕的巧合发生了,关于“断背山”在多伦多首映的消息的确不少——但也算不上多,可问题是影评一篇都没有,这让观众误以为,多伦多根本没有任何来自美国的影评人,影评人集体失踪失职失声了。
这种情况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几乎也就只会发生这一次了。但这次就发生了,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发生了。“断背山”多伦多首映之后,六个小时之内,没有任何一篇来自美国影评人的评论出现,着实诡异。
“视与听”对“贝尔现象”最生动的解释就是,左侧的截图是去年八月份各大媒体咒骂、吐槽的新闻,右侧的截图则是一片空白,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所有人都开怀大笑——除了美国媒体自己。“视与听”对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如此没有同情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英伦三岛对于同性恋敏感题材根本不在乎,他们早在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就对“断背山”进行了报道,去年也没有对埃文·贝尔“落井下石”;而且还因为在关于埃文·贝尔这位闪耀全球的年轻人归属问题争执上,英国和美国也是争执不休。埃文·贝尔到底是属于英国的还是美国的,这两方可是一直在争吵着,所以这次可以看到美国媒体的糗样,英伦媒体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火上浇油。
无声,这是美国媒体的声音,万籁俱静、万籁俱寂、悄无声息、鸦雀无声、鸦默雀静、针落有声、阒无人声;“啪”的一声巨响,这是埃文·贝尔甩在美国媒体脸上巨大的耳光声,惊天动地。
这一个无声对有声,在九月份的北美市场上,火花四溢。
第1095章 贝尔现象
万籁俱寂之中,打破“贝尔现象”的第一个声音出现了,准确地说,是打破这个现象的第一个影评,出现了。
这个影评来自于号称“第一影评人”的罗杰·埃伯特,让美国媒体一片哗然。罗杰·埃伯特是谁?想必美国娱乐圈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今年已经六十三岁的美国影评人、剧本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杰·埃伯特从1967年就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自己的影评了,后来又在网络上发布,他的电影评论在美国和全球被超过两百家媒体发表,他撰写了超过十五本书,包括他的电影年鉴。1975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今年的六月份他还成为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第一位获得一颗星的影评人。在影评界来说,罗杰·埃伯特就是皇室级别的待遇,他从1994年就开始出版“伟大的电影”系列,列举他认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电影,去年,“撞车”有幸成为了他认为2004年最重要的十部电影之一,在此之前,“改编剧本”也进入了他所认为2002年最重要的十部电影名单中;1999年开始,他还开始剧本以自己命名的电影节“罗杰·埃伯特最受忽视电影节”。在罗杰·埃伯特的影评人生涯来说,用辉煌来形容也是太过苍白无力的。
就是这位罗杰·埃伯特,他来到了多伦多电影节,这并不稀奇,作为影评人,这本就是他的工作,何况他和达斯蒂·柯尔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年都会来这里见见老朋友。在“断背山”的红地毯上,哈维尔·多兰和斯代尔斯·劳伦斯等人就看到了罗杰·埃伯特和所有观众一样,站在影院的门口等待入场观看“断背山”,可以看得出来,罗杰·埃伯特对于这部电影也是抱有期待的。当晚,罗杰·埃伯特并没有出现在李安、埃文·贝尔等人所在的贵宾席,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认真地观看了这部作品。
“断背山”在多伦多放映结束之后,所有美国媒体都变成哑巴之后,罗杰·埃伯特,这位最顶尖的影评人,在他自己的官方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了对“断背山”的影评,不仅打破了贝尔现象,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美乃至全世界聚集了所有目光,也让“断背山”经历了美国媒体集体闭嘴的风头之后,瞬间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爱情故事,美好得让人心痛。”这是罗杰·埃伯特评论的开篇之词,仅仅从这一句话,就可以感觉到,看来罗杰·埃伯特对“断背山”是抱着赞赏的态度。
“即使整个故事还未开演,仅仅在空心吉他发出声响的那一刻,看着埃文·贝尔饰演的恩尼斯走下卡车,在蜿蜒的小道上前行,我就已经无可遏制地被震撼了。那些音符犹如凯尔特音乐般清澈纯净,可是背后却隐含无限落寞,简单而直接地击中了我。对于这部作品,我几乎来不及思考,只能跌跌撞撞地跟随着镜头,拼凑起这个动人的故事。”
这是罗杰·埃伯特评论的开篇,瞬间就抓住了所有人的视线,开始在脑海里描绘出“断背山”里那壮观到让人惊叹的美好。
“故事的开头美极了,让人不由自主感叹的美。一时找不到准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