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艺术家(七七)-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宏伟的工程,就的确有些惊世骇俗了。
肖恩·霍尔仔细回忆了一下,他记得埃文·贝尔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但什么专业的,还真想不起来了,回去应该好好追查一下才行。
第278章 学术爆料
当埃文·贝尔走上前台,介绍他的设计图纸时,台下不少记者和小部分设计师都有些骚动,毕竟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就算不听歌不看电影,这副面孔也是偶尔看过的。不过,正如肖恩·霍尔所料,现场几乎都是社会记者,他们对于埃文·贝尔出现在这里的新闻价值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至多也只是嘟囔一句“他在这里做什么”,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挖掘的爆点。
肖恩·霍尔只听到埃文·贝尔对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的作品是十一工作室出品,名字叫做“自由塔”——这个名字不是埃文·贝尔起的,而是理查·温迪命名的,居然和后世真正中标的设计一个名字,这让埃文·贝尔有翻白眼的冲动。
不过,在今天第一轮竞标会上,重叠的名字倒有不少,比如埃文·贝尔的设计最后就命名为“自由塔三号”,因为之前已经有两座自由塔了。等正式确认中标设计之后,再重新整理名字也是来得及的。
最重要的一句话,“设计师,埃文·贝尔”,肖恩·霍尔可是没有错过,这句话才是今天的重中之重,虽然现在是猜测成真,但肖恩·霍尔还是觉得有些吃惊,惊讶之余兴趣都浮现了起来,脑袋里已经在构想要如何些这次新闻,引发更多的关注。
竞标会结束之后,肖恩·霍尔看准了机会,就将埃文·贝尔和身边那个中年男子拦截了下来,“埃文·贝尔,你好。我是‘世界新闻报’的记者肖恩·霍尔,请问你对这次的竞标会很有信心吗?”
说完这句话,肖恩·霍尔就发现埃文·贝尔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嘴角的笑容意味深长。肖恩·霍尔一开始还以为,埃文·贝尔是因为去年那次因为“流行偶像”而引爆的媒体争论对自己另眼相看,毕竟当初他可是扭曲了埃文·贝尔的本意。但在肖恩·霍尔看来,新闻本就是如此,只要没有凭空捏造,如何做解读都是可以的。
不过,很多年以后,肖恩·霍尔再回想起来,却觉得当时埃文·贝尔是对“世界新闻报”这个名词产生了兴趣,似乎埃文·贝尔对这份报纸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不过,这个猜想,肖恩·霍尔却是无缘求证了,因为埃文·贝尔是不可能回答他的。一如他们两个的第一次交锋。
埃文·贝尔停下了脚步,身边的理查·温迪投以询问的眼神,“这记者你认识?”毕竟,今天到场的记者虽然不少,但都是以采访整个竞标会为主,就算是贝聿铭这样的顶级建筑设计师都没有记者上前采访的。
这是埃文·贝尔和肖恩·霍尔的第一次见面,有些突然,却更多是平淡。眼前的肖恩·霍尔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倒有一些风度翩翩君子的气度。这是埃文·贝尔对肖恩·霍尔的第一印象。
面对肖恩·霍尔的提问,埃文·贝尔只是微笑地说到,“我不接受任何采访。请让一让好吗?你挡着路了。”
这让肖恩·霍尔有些意外,从之前的侧面了解,他就知道埃文·贝尔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年轻人,但他还是小看了这个年轻人的个性。微笑,代表礼貌;语气缓和,却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前后两句话的衔接没有任何空隙,没有给予反驳的权利。最重要的是,那双眸子里透露出来的坚定,让肖恩·霍尔清楚地接受到了“不容拒绝”的讯息,所以,肖恩·霍尔退了一步,让开了通道。
望着埃文·贝尔和理查·温迪从容里去的背影,肖恩·霍尔眼中的玩味越来越浓郁。刚才的拦截提问,肖恩·霍尔本就没有希望得到答案,那只是一个普通问题而已,更多是投石问路,也是对埃文·贝尔做一个试探。所以面对埃文·贝尔的坚定,肖恩·霍尔没有在做第二次尝试,就放弃了。
回去之后,肖恩·霍尔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自己需要的消息收集完毕,甚至在第二天就收到了“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样刊,由此可见肖恩·霍尔人脉的宽广。
“建筑设计师,心理学专家……这个埃文越来越有意思了。”肖恩·霍尔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他不在意对象是谁,他只在意爆点,他只在意这条新闻能够带来销量,显然,埃文·贝尔就代表着爆点和销量。
很快,肖恩·霍尔就完成了自己的稿子。
“格莱美最佳新人,演员新星,哈佛大学才子,杰出词曲创作人……在埃文·贝尔的诸多头衔上,应该再加上两个,新兴建筑设计师,心理学专家。当埃文·贝尔的身影出现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的设计图纸竞标会上时,当埃文·贝尔的名字即将出现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五月号期刊上时,他就注定将带给所有人一个又一个惊喜。
音乐,电影,这是两个密切相关却又截然不同的领域;心理学,建筑设计,这是两个丝毫没有关联并且注重专业性的领域。这四个领域之间,要在任何一个方面取得好成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埃文·贝尔在格莱美上的瞩目无需再提,‘胜过哈雷路亚’依旧高高挂在公告牌和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冰河世纪’的高票房还在眼前,和罗宾·威廉姆斯一起主演的‘白夜追凶’就要来袭。
就在此时,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的设计图纸竞标会拉开了帷幕,而埃文·贝尔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自由塔三号’的设计师一栏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当然,目前进行的只是第一轮竞标而已,用‘流行偶像’的话来说就是海选,埃文·贝尔的设计能否进入第二轮还是两说,可是看‘自由塔三号’的选送单位居然是哈佛大学,就可见这次的设计图已经得到了哈佛大学专业认可。在建筑设计师这个岗位上,埃文·贝尔似乎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堂。
更匪夷所思的是,在下周即将发行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埃文·贝尔所撰写的专业论文已经被列入了目录,不出意外将会正式出版。众所周知,‘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是美国心理学的顶级专业书刊,每篇刊登的论文都是经过层层深刻的。如此看来,在心理学这个职业上,埃文·贝尔的专业素养也已经得到了初步认可。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天才,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再到爱迪生,伟大的天才永远无法细数。当然,并不是说埃文·贝尔的成就已经比肩那些顶尖天才了,只是这位天才少年的才华似乎源源不绝,永远能够超越我们的想象。在音乐、电影惊艳了所有人之后,建筑设计和心理学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他有再次崭露头角。
也许,这位不务正业的天才少年,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挖掘。”
不同于上次“流行偶像”的后续报道,这一次肖恩·霍尔的报道视角十分正面,为埃文·贝尔送上了赞美之词。在肖恩·霍尔看来,只要能够提高“世界新闻报”的销量,无论是骂战、谴责,还是赞扬、歌颂,甚至要展开间谍活动,他都觉得是值得的。
肖恩·霍尔和埃文·贝尔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反而在他的眼中,如今的埃文·贝尔就是一个话题制造机,他丝毫不介意前一秒还大骂出口,下一秒就大唱赞歌。一切对于肖恩·霍尔来说,都只是手段而已,提高销量的手段。
“世界新闻报”的这则社论出来之后,舆论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建筑设计师行业协会和心理学协会首先就对消息进行了确认,发现居然都是事实,一位歌手,一位演员,居然同时在专业领域展现了如此高素养,的确很是稀奇。
这一期的“世界新闻报”再次卖出了三百万份,是去年十月份肖恩·霍尔指责埃文·贝尔利用“流行偶像”骗取年轻人梦想之后,再创造出的最高销量。
原本这一次设计图纸竞标会就受到了不小的瞩目,现在有了埃文·贝尔的加入,就好像清水落入了沸腾的油锅之中一般,所有人都热闹起来了。
有人觉得“不学无术的明星参与到建筑设计专业领域来,纯粹就是炒作,对建筑设计是一种侮辱”;有人认为“埃文·贝尔就是一个全能全才的天使”;有人倒是觉得有好戏看了,“埃文·贝尔的设计图能否通过第一轮选拔,将是对这次新闻歌颂的到底是一场秀还是真实才华做出最直接的回答”。
同时,五月号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作为一份专业期刊,它们的销量从来不是关注的焦点,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权威才是重点。但这一次,杂志五月号居然销售出了三十万本,创造了杂志的历史销量新高,也是一个意外的情况。
不管认证与否,不管认可与否,哈佛大学就是选送了“自由塔三号”参加竞标会,这是一个认可;“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确刊登了埃文·贝尔的论文,彰显学术价值,这是另一个认可。
埃文·贝尔在娱乐圈之外的专业素养,也迅速成为了各大媒体歌颂关注的焦点。
第279章 各显神通
相对而言,有四百多位设计师参加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设计图纸竞标会,即使这是近期热点,即使埃文·贝尔是哈佛大学选送的,但埃文·贝尔参与了竞标会的这个话题也仅仅是一个话题而已。毕竟,作为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天才年年季季都有,但能够真正闯出名堂的却不多。所以,竞标会目前仅仅是第一轮而已,埃文·贝尔只是其中一员,能否进入第二轮还是未知数。
所以,即使这次竞标会是热点中的热点,但埃文·贝尔参加竞标会的话题依旧不敌“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论文刊登。
不同于竞标会的第一轮海选,埃文·贝尔论文刊登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五月号上,这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次万众瞩目的壮举。
心理学界对埃文·贝尔探讨的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人格分裂研究学者、犯罪心理学研究学者对于这个论题的出现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虽然每一期杂志的所有内容都势必是学者们关心的话题,但这一次,因为埃文·贝尔的论题涉及到了心理学与犯罪、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互动,所以风头居然盖过了不少资深学者的刊登论文,备受瞩目。
媒体对埃文·贝尔能够有文章出现在顶级专业杂志上展开了集中的报道,尤其是肖恩·霍尔那篇报道所提出的观点“涉足四个领域的埃文·贝尔,是天才”。没有人在乎未来埃文·贝尔在学术上能否更进一步,就算埃文·贝尔成不了心理学系的教授,他目前在学术上的成绩也足以让所有人侧目了。
娱乐圈才艺双全的演员的确不少,但如同埃文·贝尔这样,音乐创作、演技探索、专业研究,样样都不落的就不多了。之前就有媒体提过,哈佛大学鼎鼎有名的艺人,数来数去也就是娜塔莉·波特曼一个,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名埃文·贝尔。而且,埃文·贝尔在学术方面,甚至取得了让人耀眼的成绩,在这一点上,就连娜塔莉·波特曼都有所不及。
面对如此热点,媒体自然要围堵埃文·贝尔。
上一次竞标会的时候,由于狗仔注意力不够集中,居然让埃文·贝尔成功逃脱了视线,导致最后被肖恩·霍尔拿下了独家,这让纽约的记者们都觉得很憋屈: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之上,居然让一个英国人抢占了先机,丢了销量也丢了脸面。
所以,这一次媒体几乎是蜂拥而至,谁都不希望再次放走埃文·贝尔了。
不过,意外的是,这一次的围堵轻而易举就逮到了埃文·贝尔。因为,埃文·贝尔没有遮掩自己的行程,众目睽睽之下就乘坐了飞机从纽约抵达洛杉矶,在机场就被四五十名记者们堵了个严严实实。而且,埃文·贝尔也没有躲媒体的意思,在出口大厅,还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似乎心情很不错,“嗨,大家都在啊?”
所有记者集体黑线:大家当然都在,这次再堵不到你,主编就要变身成为恶魔了。
埃文·贝尔的确心情很不错,竞标会结束之后,第一轮审查至少要几个月,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短期内他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更重要的是,理查·温迪对于他的设计图很满意,竞标会上看过大部分竞争对手之后,这位和蔼可亲的教授又再次对弟子表示了称赞。
摘下鼻梁上的黑超墨镜:这副墨镜倒不是为了耍酷,只是每次闪光灯连成一片的壮观,埃文·贝尔虽然正在习惯,但能够避免那是再好不过了,墨镜显然是一个有效工具。此时,埃文·贝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艺人就算在太阳无法照射进来的机场,也喜欢戴墨镜了。埃文·贝尔对着眼前的记者们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有什么事吗?”那语气,就好像见面在问“今天天气如何”一般,所有记者再次集体黑线。难道,这两天媒体在那里翻天覆地,眼前这位大爷一点自觉都没有?
最前排的记者用眼睛余光互相打量,此时反而没有人抢着提问了,不过这些都是老油条了,虽然有那么一两秒的停顿,但很快就有人出声抢问了,“埃文,请问你对自己的论文被刊登在心理学专业杂志上有什么看法?”
“论文?”埃文·贝尔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汇,“那是我的学习本职,我只是在努力做好一名学生的职责罢了。”
囧,所有记者都有点哑口无言了。如此回答,还真是够官方够客套够……装的了。但事实上,这个回答却又是事实,因为刊登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那篇文章的确是埃文·贝尔的毕业论文。
“那么世界贸易中心的设计图纸呢?”又有记者提问到。
埃文·贝尔将墨镜再次戴了起来,然后对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笑了笑,“一样。都是我大学学习的成果总结。”这回,埃文·贝尔就没有再给大家继续提问的机会了,拨开人群朝前走去。
此时,所有记者才反应过来,“听说你打算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为什么呢?”“请问你有意从事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吗?”“请问你对赢下世界贸易中心竞标有信心吗?”……提问声四面八方传了过来,再加上将埃文·贝尔镀成了银色的闪光灯洗礼,现场还真是热闹非凡。
可惜,埃文·贝尔既然决定要走了,就算步伐因为阻挡变慢下来,但就不会回答问题的。最后,记者们只能看着埃文·贝尔上了尚恩·梅耶尔开过来的休旅车,然后离开了机场。
部分记者不死心地爬上自己的车,或者开着租借来的车辆,就跟了上去。还有部分记者只能是垂头丧气地留在原地。不管是追上去的,还是留下来的,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刚才错过了大好的机会。埃文·贝尔停下了脚步,甚至摘下了墨镜,一副十分配合的模样,结果大家却错过了机会。
该说埃文·贝尔狡猾、出其不意呢?还是该说大家都被忽悠了呢?也许,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看着录音机,“我只是努力做好一名学生的职责罢了”,这句话如果写成新闻的话,肯定没有人愿意买单。那该怎么办呢?
记者是万能的,他们总是能够相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一句话可以有成千上万种解读。
有的记者报道,“埃文·贝尔对自己实力信心十足,表示对竞标会势在必得”。他们认为埃文·贝尔认为自己做好了学生的职责,那么对于理论研究和资深实力都是信心十足。
有的记者则写了评论,“埃文·贝尔对瞩目不屑一顾”,这些记者觉得埃文·贝尔是在戏耍记者,大家都热烈讨论的事情,就被他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揭过了,反而显得记者们大题小做。那么,埃文·贝尔就是觉得论文和竞标会的事完全就是不值一提的消失,讽刺这些自己激动的媒体们。
有的记者写了简讯,“埃文·贝尔抵达洛杉矶,疑似秘密接洽新剧本”,这些记者完全就是在转移注意力。在对埃文·贝尔那简单无聊的回答没有解决办法的前提下,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手法显然也是成功的。
甚至还有小部分记者用了一种完全新颖的视角对埃文·贝尔的话进行了解读,“埃文·贝尔呼吁所有学生应该做好自己的职责,现在的学习氛围太差。”这种观点认为,埃文·贝尔觉得自己取得的成就是学生的本职,但大家会对埃文·贝尔进行追捧,就说明其他学生们不够努力,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都在下降。
意外的是,最后一种视角,居然得到了不少专业教授的认可,也算是另辟蹊径了。
记者,是一个很折磨人,却也是一种很神奇的职业。前有肖恩·霍尔独特视角挖掘新闻的敏锐;后有威廉·伍德慧眼识珠,成功结交埃文·贝尔;现有面对埃文·贝尔那简单的一句话,居然可以衍生出如此多种解读。
那些从机场跟车离开的记者们,注定要没有收获了,因为埃文·贝尔上了车之后,就径直回到了下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