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鬼谷尸经(姓易)-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场烽烟四起,枪弹横飞。

凭空而出缕缕黄烟,其中有怪味,如腐肉,闻者身出烂疮,不出三日必命归黄泉。

经队长调查,此黄烟是由几盏油灯散发而出,其下贴有符咒。

副队长将其称作为,灯油符。

【一九三九年八月】

三号,六号,八号,十二号,十三号,十五号,分头前往三大战区,归来之时幸存者唯有三号,其余人尽皆阵亡。

(一九八零年补记:灯油符,源于茅山一支,全称,灯油噬身术,三大战区所受的灯油术法之害,皆由叛国四贼布置而下,被害者七百八十一名,叛国四贼于术法成时,折寿而终,暴毙而亡。)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获悉,731部队于华北之地,挖出秘宝。

宝换人命,日军六百余人于挖出秘宝之时身亡。

人命换宝,秘宝竟落入日军之手,悲哉。

(注释:731部队(1937年-1945年),位于哈尔滨平房区,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进行生物战与细菌战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

【一九四零年初】

截获秘密电报,发报人,昭和天皇裕仁,收报人,731部队首脑,日陆军中将石井四郎。

译文如下。

“朕深感天恩浩荡,帝国若得此秘宝,必可万世康宁,大东亚共荣指日可待。”

(注释:朕,这种自称不光是中国古代有,日本天皇也一样使用,详情请看各种天皇语录,比较好找的就是二战战败后的日本投降书。)

【一九四零年一月初】

高层下令,特命第七部队负责此事,誓要夺回秘宝。

主要负责人为一号队长,行动负责人有四人。

二号,三号,四号,末号(本人)。

【一九四零年一月底】

接到线报,731部队正秘密运输重宝前往河南沁阳县。

计划制定,二号三号负责前往拦截,四号与我,则负责接应,行动时间未定。

【一九四零年二月中旬】

计划失败,二号身负重伤,命在旦夕,三号伤势较轻,尚有战力。

为保全手下战士一百余人,三号毅然决然放弃夺宝计划,转而帮助二号与手下转移阵地。

三日后,三号再度出发,孤身一人,随车队,直往沁阳县。

【一九四零年二月十七日】

除队长外,其余队员尽入沁阳县,支援三号。

我与四号也放弃接应,直入沁阳。

怀庆行动,正式开展。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五日】

除手下战士,队内人员尽全身而退,伤势轻重不一,皆无性命之忧。

秘宝为局,起诱骗之用,险被日军围剿,祖师保佑我等脱身,大幸也。

沁阳为假宝,真宝位置未知,怀庆行动,失败?功成?

(在本子上只写到了这里,后面的内容很多,但都被涂抹掉了,内容我猜应该很丰富,满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可惜了……)

……

“我操……特别战斗组?!”我震惊无比的看着手里的本子,语气轻颤地问道:“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还能有假滴么?你个瓜皮!”胖叔恨铁不成钢的瞪了我一眼:“饿师父闲咧?写这逗饿们玩儿?”

海东青用手敲了敲桌子,低声说:“一开始我也不确定它的真实性,但是……”

说着,海东青从搬进来的行李箱中拿出了一张破破烂烂的白纸,不对,这好像是一副地图啊!

“这上面也是胖叔师父的笔迹,说是建国后第七队的人都散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留在官方。”海东青指着地图背后的几行字说道:“他年迈后也没了降妖除魔的兴致,就想找出当初那天皇的宝贝看看,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些线索。”

我皱着眉头问:“什么线索?”

“几个农夫的话吧,就是沁阳县的几个农夫。”海东青说道,仔细地看了看地图背后的字,缓缓说:“在胖叔师父他们展开行动前的一晚上,有几个农夫凑巧看见了日军在用大大小小的车装着东西往山里送,但第二天后,却没任何人回来,这点他们说很奇怪,因为那山里是没有山路的,军车进去了不可能翻山越岭,只能原路退出来……”

“然后?”我问。

“这消息当时官方的人并不知道,估计他们以为这是个局,真宝还在731部队,而且胖叔师父在打听这事的时候都过了几十年,那地方的仗早都打完了,几个农夫也都是老头子了,如果没人问起这事,恐怕这消息都还没有人会知道。”海东青低声说:“后来胖叔师父进了山一趟,模模糊糊的找到了位置,但破不了阵,进不去。”

第25章 九齾局

“什么意思?”我脑子彻底乱了,急忙摆手:“咱们甭提别的,先把这本子说清楚了。”

这本子到底算是个什么东西?

回忆录?还是行动记录?或者是日记?我想不明白。

主席这词应该是四五年之后才启用的,就从这里来看,这本子更像是回忆录或者是事后的文字记录。

“算四(是)回忆录吧,估计四他自个儿写着做纪念咧。”胖叔拿过本子看了看,摇摇头:“也有可能四行动滴记录,说不准。”

我脑子有点发晕,摆了摆手:“那啥,咱们先把这事整理一下。”

“老爷子跟你师父认识,还参加过一个组织,对吧?”我问,胖叔点头。

“这组织在抗日时期应该是隶属国家的,对吧?”我问,胖叔又点头。

见他这副反应,我摇摇头:“没理由啊,这么大的秘密国家能随便让人偷摸写下来?还不得把你师父做了灭口?”

海东青鄙夷地看着我,一副“你智商低到没水平了。”的样儿,说:“国家不是电脑系统,它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开着防备状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不光古代有用,现代一样的有用,之所以不把胖叔师父灭口了,原因可能就两个。”

说着,海东青用手敲了敲桌子,低声说道:“一,看他忠心,又立过功,也觉得胖叔师父不是什么大嘴巴的人,他知道了这事,接到了封口令,不可能乱说,二,胖叔师父闪得快,没等上头抓人就撤了,靠着四处云游躲过了一劫。”

“饿师父不四(是)不大嘴巴,四懒!”胖叔恨铁不成钢的说:“饿跟他这么些年咧,他硬是抹油跟饿提过这事,每天不四吃就是睡,要么就是听人唱大戏,如果不四饿们整理行李把这东西翻出来,恐怕饿一辈子都不知道咧!”

海东青没多说什么,把地图递给了我,示意让我自己看看。

接过地图,我默不作声的看着。

“彩色的中国地图,挺高端啊。”我指着地图上方的“云台山旅游图”,又用眼睛瞟了瞟下方写着的2000年绘制,满脸不敢相信:“这还是现代的地图?”

“饿师父去这地方四(是)几年前滴事了吧,应该四他遇见饿之前去的。”胖叔点头,没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我叹了口气。

藏宝图跟一些藏有秘密的东西,在我脑海中,多是以古物的方式存在。

例如老太爷的那一封绝书,妥妥的民国物件,看着就让人有信服感,但这个……

举个例子各位就明白了,如果有一天,你家人跟朋友拿着一张QQ飞车的宣传海报,指着海报背后的毛笔字迹说这里面有大秘密,而且秘密就在海报之中。

你肯定会跟我一样的蛋疼,虽没那么夸张,但我感觉也差不多了。

“朕深感天恩浩荡,帝国若得此重宝,必可万世康宁,大东亚共荣指日可待。”海东青复述了一遍密文中的翻译,自言自语似的念叨着:“这宝是什么东西?”

胖叔摇头,直言不知。

“谁知道呢,说不准是轩辕剑啥的神器。”我满嘴跑着火车,压根就没往正地想,一心就琢磨着老爷子参加了这组织,为啥不给我说说呢?

这是多好的题材啊,老爷子不就爱在我面前威风威风吹个牛逼吗?

咋没跟我说过呢……

“这玩意儿最后被国家找到了?”我抽着烟问了句,胖叔思索了一下,也说不太清楚,因为他师父没跟他说过这事。

海东青忽然插了句嘴:“我觉得国家可能没找到。”

“怎么说?”我皱了皱眉头。

“如果国家找到了,那么胖叔的师父就应该不会去浪费精力找这东西了。”海东青说:“当然,国家也有可能在暗中把这东西找着了,说不准。”

这不是废话吗?

“照胖叔师父的话来看,这东西应该是在沁阳市的山里。”我把烟头掐灭,扔进了烟灰缸里,万分不解地问:“既然那东西在沁阳市的山里,那么又跟云台山有什么关系?”

听见这话,胖叔嘿嘿笑了一声:“饿师父找不到那东西,就是因为有个阵护着,阵局不破,他就入不了藏着重宝的地方。”

“你就不能仔细看看上面写的字吗?”胖叔的语言模式忽然转换,摇摇头,指了指地图上用红色墨水点出来的九个部分,说道:“这是九个局眼,但藏宝的地方不在这里,还是在沁阳市的那边,这九个局眼不破,没人能进到藏宝的地方。”

“如果这样你还觉得没什么,那么我就给你说件重要的事,你绝对不敢相信。”胖叔的笑容如同小孩儿得到了玩具一样,兴奋的光芒在其眼中闪烁个不停,怪笑道:“这九个局眼是用来聚集地气的,我师父就看出来了。”

话音一落,胖叔把手指指向了地图上的一行字,凑近一看,这行字的内容是:“聚地气于山,九局成眼,以地气养宝,如以山河滋养龙脉。”

看见以地气养宝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猛地就是一哆嗦,只感觉脑子里莫名其妙的钻出了四个字:大清重地。

“这个阵的作用就跟大清重地那个金龙的作用一样?”我干笑着问道,心里除了不相信三个字就只剩下不敢相信这四个字了。

海东青似乎很善于分析,见我满脸的迷糊,他把话头接了过去,缓缓说道:“在大清重地里看见的金碑,上面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我们摇了摇头。

“把那个青铜人像拿出来。”海东青对我说,我点头走进了里屋,倒腾了好一阵才把青铜人像从箱子里弄出来,随即走进客厅,把人像递给了海东青。

“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海东青接过人像,话音顿了顿,紧接着说道:“康熙二十六年,得闻大秘未藏宝中,圣上不语,同年四月,圣上密诏,建密地以护重宝。”

说完,海东青用手指在桌面上虚画了起来,一丝不苟地说道:“从这句话里我们得到了两个消息,第一,这确实是宝物,也很有可能就是用来长生不死的宝物,如果不是,那么康熙皇帝不可能劳费心力的弄个大阵势保护这破铜像。”

“第二,长生不死的秘密并没有藏在宝贝里,那么自然,藏在了其他地方,或是说根本就不存在。”海东青说道,把胖叔手里的本子拿了过去,翻到了其中一页,指着上面说道:“朕深感天恩浩荡,帝国若得此重宝,必可万世康宁,大东亚共荣指日可待。”

“这东西连天皇都这么看重,由此可见不是普通的宝物,再联合上它跟重地的阵局布置,都是用地气养宝……”海东青的语气有点兴奋,用手指着青铜人像高举的手掌:“你们看这里。”

顺着他所指的地方一看,我们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可借着灯光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之后,我忽然发现人像的手掌处有点不对劲,好像……

“这里断裂过,这是个裂痕。”海东青说道:“青铜人像的做工不是普通人能搞出来的,起码这是我这些年见过的青铜物件里做工最好的,它的表面跟这截面都很光滑,如果不是看见截面中间有些凹凸不平的细粒,恐怕我也猜不到这是个残破物。”

“听见地气养宝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了,难道所有的宝物都得用地气养着?”海东青的脸上很有种科学家研究高科技时的狂热,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意:“没想到真让我猜对了,看见这青铜人像我才敢断定,这两个宝物或许是同一个东西!”

“原来我们咋没发现呢?”我嘀咕着。

“我们什么时候仔细看过这东西了?”海东青冷冷地看着我:“从奉天府回来之后,你就顾着吃饭睡觉玩,随便收拾了一下,然后就去了湘西,我忙了几天也去了湘西,胖叔的记性本来就不好,这么一折腾,我们也忘得差不多了,哪里会想起来研究青铜人像?”

我见海东青脸上的狂热不减,头疼的叹了口气:“说这么多,到底想干嘛?”

“咱们把这东西拿回来!”海东青说道:“我想看看完整的宝物是什么样的!”

胖叔出乎意料地点点头,但话并没说完:“同意,而且饿……”

闻言,我身子一软,差点滑到了椅子下面去。

“你们疯了吧?!忘了在奉天府咱们遇见的大BOSS了?!”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瓜皮,要四抹油底气,饿能为了好奇心带你们去冒险吗?”胖叔不屑地哼了一声,指着地图最下方的一行小字,示意让我看看。

凑上前一看,内容不过寥寥几行字。

“九齾(ya第四声)局,九台为眼,破一台则殂,齐破九台则安也。”

“以邃脉引山河入九台,齐破九台,九齾自破。”

“一人破九齾,心有力而力不从也。”

“若有一朝破九台,取宝悦目,何不快哉……”

看完,我顿时哑然。

“九齾局是什么?厉害吗?”我满头雾水。

胖叔哈哈大笑着:“用九个阴齾之地作为局眼,你说呢?”

一听这话我就怂了,真怂了。

阴齾之孽就跟阴齾之地有关系,一个阴齾之地的厉害程度,就如大清重地里的老BOSS一样,随便去招惹,那就是找死。

“你们该吃药了。”我发自肺腑地感叹着。

第26章 九成的成功率

被揍了一顿后,我明白了许多事,其中两件事是最为主要的。

第一,胖叔跟海东青的好奇心不比我小,甚至犹有过之,怪不得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啊不对,应该是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第二,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会出人命的。

“九齾局到底是什么?”我拍了拍屁股,想将上面的脚印给拍干净,可这脚印就跟长城上写的“XX到此一游”一样,任由我尽心尽力地拍,它依旧淡然不动,高傲的浮现在我的屁股上。

胖叔见我满头雾水的样儿也是不忍,老神在在的点了支烟,摆出了一副高人姿态,切换了语言系统,缓缓解释了起来。

九齾局,全称九齾引脉局,是堪舆家一脉中代代相传的阵局。

这种阵局本就是堪舆家的不传之秘,可到了宋朝,这种局的布置方法,在堪舆一脉中也渐渐开始消失。

也许是历史洪流太过强悍的缘故,也有可能是上天注定,在宋朝末期,这种阵局基本上也就失传了,包括书中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

直到现代,能布置这种阵局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是胖叔原话。)

别以为九齾局很简单,想要布置这九齾局,绝不可缺少三点。

一,启动阵局之前,必须要动用人力,开山挖地,找寻地脉的脉络。

(注释:地脉的脉络是能看见的,形状犹如水管,大小不一,其中的空心部分有空气流通,还有阵阵热浪铺面,地脉是看不见的,就如人的穴位一样,人死了,你把他解剖了,能看见体内的穴位吗?还不就是一堆血肉?)

二,在地脉的四面八方,寻找九个阴齾之地,以特殊方法,将阴齾之地镇压,把其中的阴气引到地脉里去,就靠这个来改变地脉的流动方向。

三,地脉齐聚一地,地气也将齐聚一地,在这个聚集的点上,必须有厉害的东西压住(不是冤孽,是符咒或者是别的阵法),否则阵局一破,地下阴气暴涌而出,恐怕方圆百里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当然,听见胖叔这夸张的解释,我压根就不信。

“不吹牛能行吗?方圆百里?”

听见我这么说,胖叔无奈地摇摇头,也没急眼,神秘的笑了笑:“在明朝天启年间,九齾局就失败过一次,但被几个老前辈及时压住了,可阴气还是从地脉缺口暴涌了一些出来,然后……”

话没有说完,给我留了个悬念,但这悬念明显不是悬念,因为在胖叔说出明朝天启年的时候,我猛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在《中国未解之谜》一书中看见过的文章。

明朝天启大爆炸(又称王恭厂大爆炸,古籍记载,历史书记载,甚至是百度百科,都有这方面的资料)。

据说,在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就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爆炸事件。

方圆两公里还要多的地界,全被炸上了天,死伤两万余人,爆炸威力相当于一万吨至两万吨的TNT炸药爆炸。

在《天变邸(di第三声)抄》中,就有详细的现场描述,以下特举出一段供大家了解参考。

(注释,天变邸抄,是明朝北京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邸报,跟现代报纸的性质很相似。)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