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要做的事情,那就可以做,没人会无脑的跑出来为了反对而反对。
  于是,内侍监,宣布了一系列的女官任命,并且以新的宫苑用工模式,与所有现役宫女,签订了劳动合约,还开出各项薪俸福利条件,向社会招募人手。
  而南衙禁军统领独孤谋,也贴出了招募女子,组成内宫禁卫军的公告,一时间,全国各地,有志军伍,或者仕途的女子,纷纷心向往之,要知道,去皇宫做宫女,如果表现好了,那可是能够直接升级做女官的,最高甚至可以做到内侍监,那可是正三品级别,堪比十部尚书的内相,比从三品的太乐令,和从三品的太医令的级别都还要高一级。
  至于内宫女禁卫,虽然只有五千人的编制,但是统领的级别,却与南衙禁军副统领相当,也是从三品的武官,比各集团军的大将军,也就只低一级而已。
  这个年,无疑是大唐所有女子最开心的一个年,即便是他们所当的官,基本不涉及政权方面,但这也是女权进步的一种表现。
  李唐建立还不到二十年时间,女子,就从不能为官,进入到可以最高做到一个正三品,和三个从三品级别的官职,谁知道以后会不会直入朝堂议政,甚至做到真正的宰相,毕竟,建国之初,就有平阳公主领兵打仗,参政的旧例在。
  而当下的大唐,女人的数量远远多于男人,尤其是在大唐开放了平民纳妾的限制之后,外国籍女子大量流入的情况下。
  当然,这些朝廷大事件,与在岭南道潜心教导农学生们上课的孙享福没有多少关系,搞科学研究的人,注定是孤独的,人们更喜欢看到他们拿出研究成果的时候,却不会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挫折失败。
  “这一片高坡上的树苗,全部铲掉吧!水分不达标,土壤通透性不好,即便勉强靠人力浇水,继续种植,树苗也长不好。铲完了之后,你们再告诉我一些心得。”
  在孙享福是指挥下,五百余农学生便开始用各自的工具铲挖树苗,他们在农学院的几年学习之中,对于各种农活技巧,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即便是铲挖这种工作,也于普通百姓不同,有讲究。
  孙享福一边观看着,一边连连点头,不一会,近千棵还不到一米高的小树苗,就被他们连根挖了起来,只要不是已经确认死亡了的,他们都将整个根系保留的很完整,完全可以移植到其它地方去。
  “很好,你们都知道这些还并没有死掉的树苗还有用,不能浪费,那么,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为什么它不能种好,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保证这些树苗很好的成活?可以举手回答,想到一点,就说一点,自己想到的点如果被别人先说出来,就把手放下。”
  高坡之上,随着孙享福的话音一落,顿时便有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来。
  孙享福指了指一个叫丘思力的善阳籍突厥族学生,他便立即答出来道,“高坡上的树苗虽然比坡下溪边的树苗平均矮了一尺左右,但是其树叶更呈深绿色,显然,这种橡胶树,在生长过程中,非常需要坡上的光照。
  而坡下树苗虽然枝叶成色没有坡上的好,但树干的粗壮,和高度,明显强于坡上,这就说明,这橡胶树,对于水份的依赖较大,如果选水份,光照更足的地方,它应该能长的更好。”
  孙享福点了点头,竖起两个手指头道,“水份,光照,还有没有谁发现出了其它问题?”
  在丘思力讲出这两点之后,许多先前举手的学生,便将手放了下来。显然,他们刚才发现的问题,与丘思力是一样的,然而,当孙享福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举着手。
  他又指了其中个叫莫多杰的室韦族学生,这位学生便立即出来道,“我刚才注意了坡下河滩边的树苗,并非是靠溪水最近的树苗长的最好,那些时常会被溪水冲刷到,或者淹没根系的树苗,甚至已经死去。
  反而是离溪水有一定距离,扎根在以往被溪水冲刷出来的那些沙土里面的树苗,是其中长的最好的,可见,这橡胶树虽然喜欢水,但是却怕涝,如果能在多雨水,而且排水良好的松软沙土里面种植,或许会更好。”
  听到莫多杰的讲解,孙享福又点了点头,再竖起两个手指,道,“怕涝,喜松软沙土。那还有没有谁,发现了其它问题?”
  说到这里的时候,孙享福便看到了坡下,一个一边往坡上跑,嘴里还一边‘呸,呸,呸’的吐着泥沙的学生。
  孙享福知道他叫谢俊逸,也是善阳籍的学生,不过是关中迁过去的汉族子弟,见他了举起了手,孙享福便指了指他。
  谢俊逸忙道,“老师,我刚才尝过了坡下泥沙层的土壤,是偏酸性土壤的味道,而坡上,是典型的岭南红壤,只适合种杉树,竹子,柿子,柚子和一些岭南常见水果树,应该来说,橡胶树,更喜欢酸性土壤。”
  孙享福点了点头,将右手五只手指全部摊开道,“喜酸性土壤,还有没有谁有发现呢?”
  此时,仍然有几个学生举手,孙享福便指了其中一个叫郭长林的九垸县籍学生,他便出列道,“老师,学生发现,这橡胶树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对立,即喜欢强烈光照,又喜欢水份,可偏偏喜欢水份的同时,它又怕涝。
  显然,像坡下这种底湿的位置,长久来说,也不适合它生长,一旦到了四五月份,岭南的暴雨天气来的时候,这些沿着小溪种的树苗,只怕全部都会被涝死。
  这就只能逼着咱们选择在日光充沛,降雨量较多的山坡沙土地带种植了,这样的地方,让学生想到了一些临海的沙土海滩,或许,崖州那边,更加适合种植。”
  闻言孙享福点了点头,道,“确实,满足你们所发现的这些问题的土地,在崖州这样以沙土为主的海岛上,更加容易找到,我此前交趾郡沿海发现了一个大岛,此岛叫中红岛,上面非常适合种植这种橡胶树。
  去年,我已经让滇国公派了两万多人,将那座岛上的土地收拾了出来,还做了一些房屋生活基建,今年,李泰大总管派人上岛设置了县衙官署,你们几个,就去岛上给县令做佐官,带领百姓们种植这个橡胶树吧!
  注意,这橡胶树有毒,你们平时要提醒那些岛上百姓,做好防毒措施。”
  听到了孙享福给自己几人派了任务,而且是带领两万人开发一个大岛的任务,他们顿时有些高兴。
  然而,也有些疑问,其中郭长林就提出来道,“老师,既然这树有毒,咱们还费那么多心思种它出来做什么?种的越多,南方的百姓们岂不是更不安全?”
  孙享福笑了笑道,“因为它能推动工业的发展,你们在江陵城参加科举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太子所乘的新式人力车的轮胎有什么变化?”
  “轮胎?老师这么说,学生倒是想起来了,那轮胎好像不是鱼胶做的,颜色有点乌黑,更具韧性,难道是这橡胶树做的?”郭长林有些恍然道。
  “正是,橡胶树所产生的橡胶树树脂,通过烧制加工之后,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而且比鱼胶的价格便宜的多,此前,那些人力车,一辆的造价,就高达几十上百贯,就是因为收集鱼胶制作轮胎的成本较高,比钢铁还贵几倍,所以,这种有轮胎的好车,总是不能量产,使得普通百姓,只能买舒适度,轻便度较差的木轮车。
  而如果咱们的橡胶树产量大了,情况就不一样了,用橡胶制造的轮胎,成本比鱼胶制作的,会下降三成以上,而车子的舒适,轻便,和轮胎的耐用程度,也会大大的提高,这就是一种进步。
  当然,橡胶的用处,还不仅仅是做轮胎,它的可塑性,绝缘性,密封性,耐磨性等等等等性能,能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咱们大唐的工业生产科技水平想要进步,就离不开它,所以啊!不光是你们这一组去中红岛的,其余的人,我至少会分出十组来种植这橡胶树。
  像你刚才提到的在崖州种植,是必须的,咱们在那边不仅要追求人工种植,还需要推动它自然繁殖,成为天然橡胶林。”
  橡胶资源,在二战时期的时候,可是各大强国相互抢夺的重要资源,说它是工业的基础也不为过,在孙享福解释讲解下,众多学生们,便明白了其中的意义,并且将坡下容易被涝死的橡胶树苗也一并挖了出来。
  当然,岭南种植的,可不只是橡胶树一种数,除了一些南美洲的果树之外,还有很多出脂率比较高的树,有些就是适合加工成耐高温材料的树种,他们都经过孙享福的一些摸索手段,找出了一套相对比较科学的种植方法,在将来,为大唐的工业和材料研究,提供原料。


第717章 到辽东
  四个月的时间,孙享福终于把岭南之地所有的种植任务,分配,教授给了这些农学生,
  以他们的水平来看,领南道的种植事业,基本上是不需要孙享福再多操心了。
  三月初下旬,当北方的百姓已经从山南道启程回家,开始准备春耕,孙享福一家子,也携带着一些岭南道种出来的玉米,红薯,土豆,花生之类的种子,启程前往辽东,那边,现在是大唐综合排名第三位的贫困边镇地区。
  宽大的马车上,孙享福朝一副信心满满孙靖道,“准备好了没有,我们准备开始了啊!”
  已经六岁多的孙丰用力的点了点头,孙享福便与拿着鼓槌,抱着吉他的虞秀儿和李香蝶几女点了点头,举起了手中的索呐,顿时,一阵响亮且喜庆感十足的索呐乐曲与有节奏的鼓声就响了起来。
  孙丰顿时开嗓唱道,“我的家在东北诶,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砖瓦房啦,哎嗨儿哟!”
  “我爹爹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哦~,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大碗茶大碗的酒啊,左邻右舍在两旁,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哎嗨儿哟!”
  孙丰的声音很亮,但是,没唱歌的孙婉瑜比他还紧张,生怕他唱不好,两人得被送回九垸县上学,毕竟,他们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是因为孙丰提出了自己的特长是唱歌,应该跟在老爹老娘身边学习才是对的,虞秀儿才最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毕竟,农学和歌艺乃是孙家的两门绝学,总得有人传承才好。
  于是,整个赶路的过程一点都不无聊了,孙享福被揪出来作词曲,不能是之前孙丰已经唱熟了的那些儿歌,必须是新作的曲目,虞秀儿只给他打几遍模板,然后,让孙丰自己按照曲调练习,不准走音,要唱出自己的一些味道,做到了,才能继续跟在大家的队伍之中。
  “我娘亲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它唱着山歌,去学堂。只唱的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面碗呀!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儿~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呐啊~,哎嗨儿喲!”
  第三段有一个比前两段高很多的音,孙丰却是毫不费力的将其唱出来了,而且,这个童声版的,还别说,就是孙享福听过原版的和虞秀儿版的,也听出了一些别样的感觉。
  打鼓的虞秀儿,也因为他的表现,眼神一亮,把鼓打的更加投入了些,看来这几个月,这孩子跟着她们在岭南练嗓的成果是非常好。
  听到孙丰唱的这么好,最感动的要属春桃,她想不到自己这个妾生的孩子,会继承家里的绝学之一,孙享福和虞秀儿到现在为止,可都没有教孙靖和孙婉婷什么正经本事呢!
  果然,他唱完了之后,虞秀儿忍不住夸赞道,“丰儿果然有唱歌的天赋,即便是我在他这个年龄,也远不如他,不过要跟着我们学习唱歌,文化课也不能落下,以后你爹会按照一年级的课本,教你们读书。”
  “好耶,好耶。”
  得到虞秀儿这样的承诺,孙丰还没反应过来呢!孙婉瑜却是先高兴的拍着巴掌蹦了起来,全然没有一点沾光者的觉悟。
  被红梅用眼神制止后,她一屁股就坐到了孙享福的怀里,把脸埋在孙享福的脖子下面,还用一只手挡着自己眼角的余光,不时的偷瞄一眼自己的娘亲,卖萌耍宝,俨然就是个小戏精。
  孙享福打小最喜欢抱这个眉眼之间最像自己的女儿,拍拍她的小屁股,给她调整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又教她唱起了儿歌来,一时间,马车上又响起了孩子们的歌声和乐器伴奏的声音。
  不多时,延津新城的城墙在望,骑马在前的张轲打马到车前报道,“公爷,延津城外聚集了好多百姓,看样子,是来迎接我们的。”
  闻言,孙享福笑脸一收道,“苏定方和上官仪怎么还喜欢搞这一套虚的,此时正值春耕,百姓们耽误了农忙可不好。”
  “照我看,未必是如此,您自己看看吧!”说着,张轲将挂在自己脖子上的望远镜拿下来递给了孙享福。
  孙享福接过之后,往城门方向望去,首先便看到了苏定方和上官仪已经打马向这边过来,然之后,他又看到了那些聚集在城门口的百姓们期盼的表情,这种表情,更像是后世等着看明星的粉丝,难怪张轲会这么说。
  很快,苏定方和上官仪便到了车队之前,一番见礼之后,苏定方率先道,“咱们辽东的百姓,可算把您给盼来了。”
  “是么,这可是证明你们的差事做的不够好啊!百姓们要是富裕安康了,就不会那么期盼我来了。”孙享福笑着开了句玩笑道。
  被他这么一说,苏定方略微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辽东之地别说跟关中,山南道比了,就是跟北地的定襄道和河北道比,也有着巨大差距,尤其是室韦,契丹,靺鞨,扶余等几个以渔猎为生的部落所在的地盘,非常拖后腿,导致安东大都护府空有辽阔的地盘和两百多万户人口,给朝廷贡献的税收,却是排在最末几名。
  当然,究其原因,就是李世民拿下高句丽和整个半岛之后,把开发程度较高的辽阳,到卑沙一带最富裕的几个州,全部都划到了河北道,并且把产出能力较强的百姓,迁了很多到关中和山南道。
  而现有的地盘,由于百姓们处于农耕,和渔猎这种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商业没有兴起,自然是无法创造税收了,要知道,大唐已经将农牧税收全部免除了,整个黑水都护府和东夷都护府地界,一年都收不来几万贯的商税,还不如山南道垸田区的一个县呢!
  也就从延津城往朝鲜半岛几个人口相对密集一些城池,商业方面勉强过的去,因为他们汉化程度比较高,平壤,汉城,熊津,金州等地,甚至有堪比大唐本土州县的文化程度和耕种水平,毕竟,这些地方进入封建统治时期,已有六七百年了。
  听孙享福这么打趣,上官仪却是开口为苏定方辩解道,“邹公与苏将军都是武官,于民政,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已是不易,下官上任了之后才知道,他们在民政方面,还是有颇多建树的。
  现在,咱们官府与当地的百姓相处的已经十分融洽,百姓甚至以身唐人为傲,很多地方,已经落实了新农村建设,推广农业技术,已全无阻碍。”
  “是么,那咱们也别让百姓久等了,打个招呼之后,让他们快些回家忙活春耕吧!”孙享福笑呵呵说着,张轲领会了他的意思,便让整个车队走快些,不一会,便到了城下。
  “有劳诸位父老乡亲前来相迎了。”
  “农国公,是农国公孙正明,我在山南道做工的时候,见过他,他还送了我一包礼物的······”
  “是啊!真的是农国公来了······”
  诸国百姓纷纷弯腰拱手与孙享福见礼,从他们的反应,孙享福可以看出,这些百姓,并不是被苏定方和上官仪组织而来迎接自己的,是而听到了一些传闻消息之后,自发而来的。
  “对,我就是大唐农国公孙正明,这次来辽东呢!就是想教大家一些更好用的农耕知识,并且,将一些更高产的农作物,在这里推广种植,让你们家里的粮食更加充裕一些,所以啊!想要种新作物的人,这几天可得抽多点时间,到城内的民学课堂来上课学习啊!”
  孙享福对着人群讲述了一番,顿时,人群中就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山南道有多富裕,南下做过工的人可都知道,他们回来了之后,把那边传的像人间仙境一般,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国公孙正明在那边种高产水稻,帮大家谋划商业,现在,居然轮到他们辽东了。
  要知道,他所说的新作物,可是去年才引进到大唐的,想不到,他们辽东之地,能够先于其它地方种上。
  其实,孙享福带过来的这些作物种子,已经是岭南道第二轮种植出来的成果了,所以,数量不小,当然,不可能满足辽东地区所有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孙享福没有选择直接在汉城码头上岸,直接在半岛开始推广种植,而是在卑沙城码头上岸,走河北道,往延津城来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