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原来萧瑀连这个也跟李世民说了,孙享福自然不会跟李世民说,他在后世看过电视剧,未来几年,吐蕃将会成为大唐劲敌的事情,所以,只是编了个理由道,“蜀中物产丰富,人口不少,又与吐蕃,云南诸部交界,不仅是战略要地,还是商业重地,一旦发展起来,将是我大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下一步,蜀中即将有诸多产业需要改革调整,可能会触动到一些人的利益,非是久在中枢,了解朝廷新的发展模式的重臣,不可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
“连你都看出蜀中乃是战略要地了,倒是与药师所见略同啊!”李世民有些欣慰的看向孙享福,将一卷密卫的情报纸向他递了过来。
孙享福展开一看之后,眉头紧皱,果然,自己虽然改变了大唐的历史,却还是没有改变吐蕃那边的历史,松赞干布还是崛起了,而且,党项各部,莫名其妙的跟吐谷浑掐了起来,这些东西,虽然看似跟大唐没有关系,但你如果联想到大唐要倾全国之力,去攻打高句丽,就可能有点关系了。
这些势力,可都处在大唐的腹背啊!万一大唐跟高句丽掐的时候,这里出现什么变故怎么办?
顶级军事家的厉害之处,就是能通过微小的事情闻到危险的气息,也难怪王浩会说王麟的计划上不了台面,他的偷袭计划还没有开始真正的施行,就被李靖洞悉到了一些情况。
第376章 科举考题
对于军事战略方面的分析,孙享福给李靖提鞋都不够,他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在说,恰好蒙中了而已,所以,接下来,他就只有当观众的份了。
“原本,朕打算出动所有精锐府兵东征高句丽,可看到了正明的军事装备清单之后,朕改主意了,区区一个高句丽,还用不到朕精锐尽出,加上苏定方率领的五万四部联军,朕再出兵十五万足以,除了在莱州集结的十一万兵马,朕再调三万步兵去善阳,会合安北军两万骑兵,合共五万,携带新式装备,往前线支援苏定方取即可。”
李世民压根不提那两千三百万贯军费的事情,只是提怎么用即将制造出来的新装备,这就是说,这些装备,是做定了。
“如此的话,关中岂不是还有十多万大军留守?”
侯君集是知道具体调集兵马的数量的,光是十六卫军被调来长安集训的兵马,就有十二万以上,这还不算留守长安的千牛卫,监门卫,以及李世民没有说要出征的玄甲骑兵,如果只调三万兵马去善阳,那么留在长安的兵马就还有十二三万的样子,这样的兵马数量,以及配备的装备,足以应对所有的突发状况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没错,不过,所有大军到时候还是会誓师出征,不过出了长安之后,会有一部分兵马连夜转道蜀中和姚州,鄯州驻防,看看西北方向究竟有什么鬼。”
他对于党项各部和吐谷浑一直是有戒备之心的,因为他们现在不仅跟大唐有过利益冲突,还离长安太近了,至于吐蕃,他就更加没有什么好感了,武德六年的时候,吐蕃就曾经攻破过陇右道的芳州,杀死汉民百姓数千,虽然近几年他们出现了内乱,消停了一阵,可一旦他们政权统一了,一定还会想着来中原啃一块肉的。
“那个,军事方面,臣也不懂,是不是可以告退了?”
“不懂?其实你不需要懂,打仗需要装备,你懂装备就好,朕打算再增加一些武器装备储备,以应对党项,吐谷浑,以及吐蕃有可能爆发的冲突,你觉得,钱庄还能贷多少款出来?”
好吧!两千三百万的巨债还没着落呢!李世民又想增加军费了,真当钱庄是个无限额的提款机啊!
“陛下,加上粮食和药物的开支,咱们此次总共差不多要从钱庄里贷三千万贯巨资出来,这已经超过了钱庄四成以上的存款了,再多贷,就会很危险,一旦有一方战事旷日持久,需要持续投入,就有可能把咱们整个国家的经济打崩溃了,那可是会出现内乱的。”
李世民现在就像一个后世刚拿到了信用卡的小伙子一样,以为信用卡里面的额度,就是自己的钱,却没有想过,花多了会还不起,会出现越欠越多的情况。
三千万贯的贷款,按照钱庄最低的年利率一成来算,一年的利息也是三百万贯,你朝廷现在一年的税收还没有三百万贯呢!还敢再往死里贷?真以为经济问题就不是问题啊!当所有存款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那就真有可能起大水把你这舟给掀翻了。
“呃,会有什么内乱出现?朕出兵平了不就成了?”李世民闻言,有些愣道。
“这种内乱,是平不了的,因为,所有存钱的人都是遭受损失的一份子,包括您的兵,您的将,您的朝廷大臣,所有的世家门阀,所以,这个锅,您必修得端稳了,否则就会有比外敌入侵更加危险的情况发生······”
孙享福是真不想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给别人上课,然而,没有办法,必须得跟他们陈述厉害,不然,他们就不懂资本巨兽的可怕。
现在,朝廷如此大的军事装备采购计划,朝臣们已经知道了,打胜了还好,万一打败了,或者说,不胜不败的没打下来,都有可能出现挤兑潮,因为大家都知道,几千万贯的窟窿,朝廷可能要十几年才能填的起来,而在这个时代,十几年就差不多是半辈子了,谁能接受的了。
而且,存款数额最大的可是那些只认利益的世家子们,到时候他们轻易的能通过挤兑,把皇帝搞到民心尽失。
当然,问题讲来讲去,还是朝廷现在的收入太少,还债能力太差。
所以,大致听明白的了李世民,又将问题转到了如何赚钱这个问题上面来,“你说蜀中将是咱们大唐下一个盈利点,具体如何盈利?”
“跟吐蕃,云南各部的人做生意啊!他们贫困落后,什么都缺,咱们产出的东西他们都会想要,价格几乎可以随我们定,这么好赚,当然要赚啊!而且,做生意还有其它的好处,陛下您懂的。”
以目前大唐的商品能辐射的地区的经济总量来算,其实也就这个样了,西域胡商走货的量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长的也有限,不会出现大的爆发。
提振内需,还会再增长一些,但是见效慢,没个三五年,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先让大唐的百姓富裕了,他们才愿意消费,见效最快的,还是开拓外部市场。
云南各部,吐蕃,就是两个此前相对比较封闭的大市场,历史上,在高宗时期,细奴逻建立南诏国的时候,云南各地的人口加起来就超过了百万,现在,至少也是有个八十万往上的,这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薛延陀的商业市场了。
吐蕃有青壮骑兵二十多万,总人口数差不多也是百万上下,市场也不小,与这两个地区展开贸易,不说多,一年给大唐创下个几十万贯的盈利是没有问题的,关键的是,商贸能够促进文化传播,只有文化深入传播过去了,大唐才有统治这些地方,永远解决边患的可能。
武力攻略是谋一时,文化攻略,是谋万世,李世民是一点就透的人,很快的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
“朕到时会让牛进达驻军姚州,李绩驻军鄯州,吐谷浑和党项各部如果有异动的话,就狠狠的打,反正,就算他们不动,朕收拾完高句丽,也会回过头来收拾他们,至于吐蕃和云南诸部,就以防守为主,朕稍后就下国书,邀请他们互市,加强贸易沟通。”
李世民的处置很妥当,只要他不让孙享福再去贷款搞军备,孙享福是没有任何意见发表了,直到饭菜端上来,他把肚子吃到有点撑的时候,李世民才与大家聊到科举的事情,这才又有了他发言的机会。
“你这题出的,出的······”
李世民手上正拿着一张孙享福出的考卷,指着考卷半天,也没有想到一个贴切的形容词来形容,萧瑀只好哭笑不得的接过话道,“老夫初看时,觉得刁钻,之后,觉得实际,再之后么,觉得幼稚,最后考虑了实际情况之后,才觉得,应该,陛下,这试卷,就应该这么出。”
“应该?”
李世民反复的咀嚼了这个词的意思之后,眼睛大亮了起来,对,就是应该。
给进士科的考卷,基本和以往相当,解释经义,作诗,作文,作策论,这方面是萧瑀出的考题。
给明算科,则是只考标准答案,以及一些领悟能力,考卷上甚至有解题公式,你按照公式,套用在题目里,就能很轻易解题,如果你不套用,自己算,估计算完几张纸也难知道答案。
而给明法科的,基本都是判断题,选择题,以及问答题。
给工科的更奇葩,照图画图,照字抄字,最后,甚至还有拼图题,几十块大小不一拼图纸,按照图案,拼成整版,只是稍微的考一下智力和文学基础。
至于,医科,则是对病症,开药方,以及看药方,猜病症,和一些药材药性的问答题。
最神奇的是商科,里面有一些脑筋急转弯,以及数字陷阱,如果能够全部发现,解答,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个八面玲珑,且心思细腻的人。
然后,各科都有一道选答作文题,答,也可,不答也可。
作文的题目是《对家乡的畅想》
考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道策论题,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道普通的作文题,写文的方向不一样,这个人的性格也就不一样,当作策论来写的人,更适合从政,或者做管理,当作普通记叙文或者说明文来写的人,脑子里基本没有政治管理那根筋。
这题不记分,然而,答与不答,却也有差异,你要是个文科生不答,显然是说不过去,你要是个工科生,没有能力答,却又说的过去。你要是个商科生,最好没有能力也要努力答,因为从答不答题这种小事,可以看出你今后做事,会不会留手尾。
不管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文科题,还是有标准答案的明算,明法等科目的题,都是按分数评定名次,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每个阅卷官都会评分,到时候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平均分,最后,以总分记成绩,一目了然。
打分并没有什么玄机,因为取不取中,也未必是完全按照分数来,文科生不答那道选答作文题,基本不会被选中,这就是既考水平,又考思想意志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选择做了的人,基本性格是偏勤奋的。选择不做的人,有可能是懒,有可能是没有真才华,总之,在同样的分数区间,就落了下乘。
这些,都是后世,人力招聘的一些小技巧,反正孙享福也是把科举当成是一次招聘会来办的,用上倒也无妨。
“陛下,臣建议,将所有显示有管理才能的学子,弄到吏部开个短期培训班,然后,放他们到渭南新城实习。”
“短期培训班?怎么操作?”
“呃,就是找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教他们如何管理工人。就好像望江楼的掌柜,豆腐作坊的生产队长,凡是有管理大量工人经验的人,都可以邀请过来,给这些学子们讲讲管人的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管人的经验,不用等他们成为官员之后,再去吏部学习施政的经验,这样,即便最终好多人不能成为官员,但是也可以成为一些工厂的管理者。”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此计大善。”
第377章 农部的构架
孙享福这次算是真正见识到了李世民有多开明,他居然对自己出的考卷没有指出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而且,一副很期待看到考生答卷的样子。
顺利的晋级为李世民秉烛夜谈的心腹大臣的孙享福,还有些不太适应,李世民虽然在朝堂上给每个人安排了具体的职司,但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基本不会管你身上是什么职司,说出来的东西,有用处就好,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得到的结果,总会比一个人想到的更全面,牢靠一些,这大概就是他能一直保持政治正确的原因吧!
孙享福也趁着大唐几个顶尖智者都在场的情况下,把自己接下来可能要做的工作拿出来议了议,道,“陛下,明年,臣打算将全国各地的田亩清算一遍,咱国内人口不多,有足够的条件将所有下田退耕,把人力都集中在有灌溉条件和肥力更加充足的上田上面,这样,即便是新的农耕技术还不能推行到全国,也能快速的让全国百姓的产出再上一个台阶。”
有了世家子们置换出来的土地,朝廷手中空置的上田数量就极为庞大了,光是关中的上田,就有数百万亩,即便是迁十余万户高句丽百姓过来,也种不完,还需要迁更多贫瘠之地的百姓过来才好,再有河南,河东,淮南,江南等地的一些土地,基本足够让孙享福发动一次脱贫战了。
只要给这些贫困百姓配上产出较多的上田,那么,距离他们脱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如此大规模的迁民,对地方官员的考验很大啊!”萧瑀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孙享福则是笑道,“这不正好可以让这些学子们去地方上试试水么,科举结束后,先组织培训他们一个月,将陛下的治国理念,富民思想,好好的跟他们讲讲。
腊月之前,让他们赶赴各地挂职实习,明年春耕之后,就可以看他们的落实情况做第一次考评了,两年时间内,能将他们所实习的地区的迁民和田地置换工作完成好的,都不算差。”
“你的所思所想可真是一环扣一环啊!那么,你再给朕说说,你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畅想?”
李世民显然对孙享福这个提议很赞同,却是笑着拿他在考卷里出的作文题问道。
孙享福思考了一下才答道,“在臣心目中的家乡,至少是一个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地方。”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所有的人,都在反复的念叨着孙享福脱口说出来的这几句,越念,眼中的光茫越盛。
“哈哈哈,好,说的太好了,难怪你会出此一题,真是千古一题啊!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世民的笑声差点掀飞了御书房顶的瓦片,其余几人,也是大赞附和,而房玄龄却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待李世民的笑声稍歇,他又开口道,“陛下,正明刚才说,这是‘至少’。”
闻言,李世民也反应了过来,盯着孙享福眼睛道,“这还是‘至少’?正明,你且说说,在你心中,大唐究竟能走到什么程度?”
“呃,‘好’,是没有极限的,首先咱们得敢想,此前陛下不是让咱们几位都提了很多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么?当这些计划都实现的时候,咱们就要再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比如,贞观二十年的时候,必须实现小康社会啊!哎呀,说错了。”说到这里,孙享福急忙捂嘴。
然而,这个词却是被李世民听的清楚,探究的眼神看向他道,“小康社会?”
“呃,这只是臣,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意思就是,所有百姓都有一栋像天上居那样的别墅,出门有车,三餐有肉,再也没有衣食温饱的烦恼,也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精力在工作上面······”
越往后面说,孙享福的声音就越小了,因为他看到了几人脸上越发的不可置信。
“嗨,理想世界,人人心里都有,不过那些不现实,正明还年轻,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朕只望大唐没有边患,百姓能安居乐业,住上像新农村那样的砖瓦房就好。”
李世民可没有孙享福那么敢想,因为他不是后世人,不知道砖瓦房,只是后世最初级的民居,甚至是已经淘汰了的民居,混泥土,瓷砖小洋楼,才是普通老百姓的标配,至于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好吧!现在五层的望江楼在他们眼里已经算是高楼大厦了,再高的,没见过,也不敢想,孙享福要是敢在自家的窗户上安装几块玻璃,一定会被所有人骂他奢侈的。
在一帮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人面前,你无法说更好,孙享福一贯的作风是不跟你说,直接做出来给你看,让他们看到了,再去惊叹,再去模仿,再去追赶。
不过,想要做到那种程度,需要在各方面努力,尤其是生产技术上面,而说到生产技术,孙享福又想到了渭南新城。
“陛下,臣昨日去渭南看过了,十月中旬一到,雪就零零星星的下来了,那边的建设,可能因为天气情况恶劣,而有所减缓,而想要工人们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还需要您亲自过去给他们鼓鼓劲。”
“你又有什么想法?”边吃边聊了几个时辰,李世民已经喝的面色微红,含笑看向孙享福道。
“臣准备给所有参与渭南建设的工人们办一场慰问演出,到时由您给他们发放可以在冬季雪天不伤手的棉手套,以及保护脚趾不被冻伤的棉袜等等。”
孙享福只是这么简单的一说,李世民就懂他的意思了,不知从几何时起,他们君臣二人已经形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